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保健品行業:面臨監管、媒體偏見與商家自身認知偏差雙重陰霾

2024-03-14健康

昨天,有讀者在我的文章後留言道:「不論怎樣,你們不就是推銷保健品的嗎?難道賣保健品的不都是騙子嗎?」對於這樣的質疑,我想我們有必要深入討論一下。保健品並非都是騙子所售,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選擇,如何去辨別其真偽。

保健品行業,囊括保健食品與營養健康食品,近年來面臨著來自監管者和媒體的雙重審視與誤解。部份監管者以審視違法的眼光看待保健品,而部份媒體則傾向於以騙子的形象評判保健品行業的從業者。這些錯誤的預設和判斷不僅給保健品行業帶來了不良的輿論環境,更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公眾對保健品的認知和態度。
事實上,部份監管者和媒體的這種偏見背後,是對保健品先入為主的臆想和先行黑化的誤判。他們忽視了保健品在提升公眾健康水平、預防疾病方面的積極作用,而過於關註其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問題。這種一廂情願的思維不僅存在於部份監管者和媒體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健品商家的經營理念和行銷策略。
一些保健品商家在推廣產品時,往往把消費者想象成病人,將保健品等同於治療疾病的藥品。雖然商家在宣傳中不會直接聲稱保健品能治療疾病,但在與消費者的交流中,卻透露出這樣的意思:吃了我的產品,你的病就能好。這種把消費者當成病人的觀念,與某些媒體所說的「所有保健品都是騙人的」的邏輯如出一轍。
然而,我們需要明確兩個基本常識。首先,保健品的主要作用是抵制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傷害,減少疾病發生的風險,而不是治療疾病。因此,其主要的消費群體應該是有自我保健意識的健康人,而不是病人。其次,這個世界上健康人和準備保持健康的人要比疾病患者多得多。因此,保健品的市場理論上應該比藥品市場更為廣闊。

站在健康中國人的立場上,我們應該講好保健品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並正確使用保健品。但是,事實上卻有很多保健品商家在行銷過程中偏離了這一正道,將自己的產品往藥品圈子裏拉,這不僅誤導了消費者,也加劇了保健品市場的亂象。
要破解這一困境,保健品行業首先需要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規範自己的行為。商家應該摒棄把消費者當成病人的錯誤觀念,將消費者視為需要關愛、提升、管理的客人,而不是需要治療和控制的病人。同時,行業也需要加強與監管者和媒體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推動保健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保健品行業面臨著來自外部和內部的雙重困境。只有透過加強行業自律、規範商家行為、加強與外部溝通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逐步改變這一現狀,為公眾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保健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