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做腸鏡發現了結腸上有小息肉,為什麽醫生不當時切除?真相來了

2024-06-08健康

在一次例行的健康檢查中,張先生,一位66歲的退休教師,被建議進行腸鏡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他的結腸上有幾個小息肉。然而,醫生建議暫時不進行切除,這讓張先生感到既困惑又擔憂。為什麽醫生不直接移除這些看似危險的生長體呢?這背後的醫學邏輯是什麽?

小息肉解密:何為腸息肉?

腸息肉是腸壁上的一種生長物,常見於結腸和直腸,它們大小不一,形態各異。雖然多數腸息肉是良性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可能發展成為癌癥。了解腸息肉的類別和它們的潛在風險對於采取正確的治療策略至關重要。

腸息肉的分類

炎癥性息肉: 這類息肉通常是由於炎癥引起的,如慢性腸炎癥疾病的一部份,它們通常不會轉變為癌癥。

腺瘤性息肉: 這是最常見的類別,有潛在的惡變風險,尤其是當息肉較大、數量多或形態異常時。

錯構瘤性息肉: 這種類別通常發現於年輕人,很少發展為癌癥。

風險因素和癥狀

風險因素: 年齡增長、家族病史、肥胖、煙酒習慣和不良飲食習慣(高脂肪、低纖維)等均可增加患病風險。

癥狀: 腸息肉常見的癥狀包括便血或腸道習慣改變,但多數小息肉無癥狀,通常在無癥狀的情況下被偶然發現。

為何醫生選擇觀察而非切除?

在許多情況下,小息肉盡管被檢測到,醫生可能會選擇觀察而非立即切除,這種決定基於以下幾個醫學考慮:

息肉的大小和類別: 小於一定大小(通常是5毫米以下)的腺瘤性息肉,如果沒有其他危險特征,通常可以安全地觀察而不進行即刻切除。

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對於手術風險較高的老年人,如果息肉未顯示出高度惡變的跡象,醫生可能推薦定期監測而非立即手術。

手術風險與益處的權衡: 所有醫療程式都有潛在風險,包括感染和出血。在息肉惡變風險較低的情況下,監測可能是一種更安全、更合理的選擇。

實際操作中的限制:為何不立即切除小息肉?

在腸鏡檢查中,發現結腸上的小息肉並不罕見。然而,醫生通常不會立即切除這些息肉,這背後有多重考慮。

1. 判斷息肉性質

類別辨識: 息肉的類別多樣,包括腺瘤性、炎癥性和錯構瘤等。腺瘤性息肉具有一定的惡變潛能,而其他類別則相對良性。即時生物鏡下觀察和定性分析對判斷息肉性質至關重要。

大小與形態: 小於5毫米的息肉,其惡變的概率極低,通常無需即刻切除。形態平坦的息肉比突出的更難切除且風險稍高。

2. 器材與技術限制

器材適用性: 並非所有的腸鏡器材都配備了切除工具。在一些基礎醫療設施中,可能只能進行觀察而不能執行切除。

專業技能要求: 即便器材齊全,執行息肉切除還需要高級的技術技能。缺乏經驗的醫生可能選擇在條件更加成熟的環境中進行操作,以確保患者安全。

3. 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出血風險: 切除息肉可能導致出血,尤其是血管較多的大型息肉。

穿孔風險: 切除操作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腸壁穿孔,這是一種嚴重的並行癥。

後續步驟與患者指導:如何管理結腸息肉?

發現結腸小息肉後,醫生通常會建議一系列後續步驟,確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1. 細致監測

復查計劃: 根據息肉的大小和類別,醫生可能建議3-5年後復查。對於較大或形狀不規則的息肉,復查周期可能更短。

生活方式調整: 鼓勵患者改善飲食習慣,增加纖維攝入量,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消費,以降低腸道疾病的風險。

2. 教育與溝通

疾病教育: 解釋息肉的性質和潛在風險,以及為何不立即切除的理由,幫助患者理解醫療決策。

情緒支持: 對於擔憂息肉可能惡變的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正確的資訊是必要的。

3. 預防措施

定期體檢: 強調定期進行腸鏡檢查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有家族病史的個體。

藥物預防: 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推薦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來減少息肉的惡變風險,但這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