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新的一年要為加納 培養更多眼科醫生

2024-01-01健康

對唐小娣而言,2024年的第一縷陽光比往年要「遲到」8個小時。

這是非洲國家加納與廣州的時差。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廣東援非醫生唐小娣有四分之三的時間都在加納度過。

每逢佳節倍思親。相隔萬裏,唐小娣對家人十分牽掛。但回望過去一年,她的內心也充盈著身為援外醫生的喜悅與滿足:因為她的到來,已有215位患者重新看見光明的世界。

「搶手」的醫生

距離唐小娣和女兒的「巧克力之約」,已經過去快10個月了。

唐小娣是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眼科副主任醫師,去年3月3日,她加入由醫院整建制派出的第12批援加納中國醫療隊,來到位於加納首都阿克拉的LEKMA醫院(中加友好醫院),開啟為期一年的醫療援助工作。

唐小娣的大女兒今年讀六年級,小女兒還在上幼稚園中班。啟程前,女兒們很舍不得她。唐小娣聽說加納的巧克力很好吃,便安慰女兒道:「媽媽去加納給你們買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

加納被稱為「可可之鄉」,但唐小娣加入援非醫療隊,是抱著更大的心願:幫助更多加納人治愈眼疾,給他們送去光明。

加納靠近赤道,受光照等因素影響,眼部疾病高發,曾有統計顯示,75%的加納人患有眼疾,其中尤以白內障較為常見,且發病呈現年輕化特點。

唐小娣最初關註到這個非洲國家,是因為同科室的醫生雷鵬。早在2016年,雷鵬便作為第5批援加納中國醫療隊的成員在當地開展援助。從雷鵬口中,唐小娣得知當地眼科現狀,還協助雷鵬完成了對加納眼科疾病譜的分析。那時起,她就萌發了援非的念頭。

加納的眼科醫生非常稀缺。唐小娣說,整個加納僅有122名有正式資質的眼科醫生,其中極少人能夠完成治療白內障的超聲乳化手術,「既缺少器材,也沒有技術」,許多患者因無法得到及時救治而失明。

因此,來自中國、擅長超聲乳化手術的唐小娣,成了加納的「搶手」醫生。每周一,有5到6名患者在唐小娣的手術台上重見光明。周二到周五,每天約40名眼疾患者來到她的門診看病。

截至目前,在加納近的10個月裏,唐小娣做了215台手術,這意味著有215名患者又能看清這個世界,也意味著加納的本地眼科醫生有了215次學習更先進的手術技術經驗的機會。唐小娣常常一邊手術,一邊給當地醫生講解手術的步驟和細節,有時當場指導他們獨立完成手術。

特別的成就感

唐小娣的兩個女兒最喜歡聽媽媽講述在非洲的故事,她們最近印象深刻的,是媽媽幫助一個剛出生的小弟弟重新睜開了眼睛。

那是不久前,一個剛滿月的嬰兒來到唐小娣的門診,由於感染,他眼瞼紅腫,只能緊緊閉著。唐小娣對他進行悉心治療,兩周後,嬰兒的眼睛終於重新睜開,再次打量起這個新奇的世界。小患兒的母親對唐小娣滿懷感激地說:「讓我兒子跟你拍張合照吧,等他長大了我要給他看看,記住中國醫生。」

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在唐小娣的工作中。有時來自患者的感激之情不僅在於只言片語,表達得更為熱烈。

前陣子,一位65歲患者和她的家人的到來,讓LEKMA醫院的中國醫療隊辦公室瞬間熱鬧起來。

患者名叫Balchisu,受白內障困擾,兩年來她的眼前一片模糊,僅能感受到微弱的光。就在上個月,唐小娣剛給她做了白內障手術,讓她的視野重新清晰起來。不僅如此,受益於中國在加納開展的免費白內障專案,患者節省了一大筆支出。

為了表達對中國醫生的感激之情,術後第二天,她帶著家人來到中國醫療隊的辦公室,跳起了非洲民族舞,原生的護士聞訊趕來,也跟著一起跳。

歡聲笑語中,唐小娣幸福感滿滿。「我感受到一種特別的成就感,能夠看到在非洲這片土地上,有更多患者因中國的醫療技術而收獲健康。」唐小娣說。

這份喜悅也傳遞到了一萬公裏之外。聽了媽媽的援非故事,唐小娣的大女兒也十分興奮。她最喜歡看媽媽傳回的患者康復後的照片:長長的睫毛下,一雙雙重獲光明的大眼睛,笑起來很溫暖。有一天,她對唐小娣說:「媽媽,以後我也想要當醫生,去支援非洲。」這是今年唐小娣意料之外的收獲。

2024年到來,距離援非任務結束近了,唐小娣的壓力也更大了:「在剩下的日子裏,我要盡我所能做更多的手術,培養更多加納本地眼科醫生。」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吳雅楠 記者 卞德龍

統籌:卞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