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老婆自釀葡萄酒毒倒丈夫,丈夫:我就喝了一口,自己釀酒要註意啥

2024-05-24健康

"老公!出什麽事了?快點醒來!"

潘女士的尖叫聲劃破了寂靜的夜晚。在重慶的家中,王先生突然摔倒在地,緊接著全身開始抖動,口吐白沫。盡管潘女士不斷的呼喚,王先生卻紋絲不動,只有胸膛的輕微起伏表明他還存有一線生機。

這場突如其來的不幸讓潘女士驚慌失措,手中的高腳杯落地碎裂,清脆的聲響喚醒了她的意識。她迅速抓起手機撥打了急救電話。

"120嗎?請快來救救我的丈夫,他快不行了!"

到了晚上八點鐘,王先生急促地送進了醫院並被推入了手術室。在冷清的醫院走廊裏,潘女士獨自一人蹲在墻角,無助地抽泣,聲聲自責:"都是我不好,我害了我的丈夫!要不是給他喝我自制的葡萄酒,他怎麽會這樣!"

究竟發生了什麽?

潘女士為何認為是自己害了王先生?

自釀的葡萄酒又是如何泡制的呢?

要了解這些,我們需要回溯到一個月前。潘女士和王先生是一對感情深厚的夫婦,他們對葡萄酒有著特別的喜愛,常常選購各式各樣的葡萄酒回家盡情品嘗。

但是,更加美味的葡萄酒往往價格不菲,作為新婚夫婦的他們,並沒有太多余錢去奢侈享受,往往只能線上上觀看那些美酒照片心生向往。

機緣巧合下,潘女士一次回家中探親,意外地發現母親近來常飲用的是鄰居家貢獻的自釀葡萄酒。她也躍躍欲試,倒了一小杯體驗一番。

出其不意,這不起眼的自釀酒品質出色,帶著些許灼熱的喉感,口感飽滿、濃郁不薄弱,令人沈醉的香氣在舌尖回旋。這開啟了潘女士探索新天地的決心,她立刻向鄰居學習了釀酒的方法,並帶回了自己的家。

在家中,她開啟了自己的釀酒之旅,目之所及,滿滿的玻璃罐裏裝著正待發酵的葡萄酒。想到不久後就能盡享其美,潘女士快樂無比。

隨著時間的流逝,潘女士特地準備了一桌美食迎接下班的丈夫,屬於葡萄酒的那一刻終於到來了。開啟酒罐,滿室彌漫著誘人的香味。她倒了一杯,首先遞給了王先生。

可正當王先生端起酒杯飲下時,不幸卻悄悄降臨。不過一小口,王先生的臉色頓時變得煞白,還未來得及詢問,他就那樣倒下了。

所幸的是,王先生只是喝下了一口,並且及時得到了醫療救助。經過醫生的診斷確認,他是由於 攝入過多的甲醇 而導致昏迷。在積極的醫治下,王先生的狀況沒有大礙。

事後,王先生坦言:"以後再也不敢喝老婆遞過來的葡萄酒了。"

為何別人釀制的葡萄酒飲用無虞,潘女士的自制酒卻造成中毒呢?

實際上,自釀葡萄酒中毒事故並不鮮見,每年因此引發的中毒乃至死亡的案例數不勝數。

2020年7月,在河南周口,幾位已為人母的好友約定一同帶孩子前往附近公園野餐,大家紛紛攜帶食物共享,其中劉麗帶來了自己新釀的葡萄酒加入宴會。

她的葡萄酒品嘗起來既酸又甜,連給小朋友們都倒了一點讓他們試試。然而,野餐過程中,六位母親及其孩子紛紛出現身體不適,惡心嘔吐,嚴重的甚至發作抽搐。

幸好在場群眾及時發現異常並撥打了緊急電話120,才避免了更糟的後果。

另一件事發生在2021年12月,四川的一名高中生假期回家,未能抵擋誘惑偷喝了家裏自釀的葡萄酒,結果晚上出現腹痛、頻繁嘔吐和腹瀉,家中長輩輕視這個情況,以為只要「排」出來就沒事。

次日,母親發現兒子已昏迷,緊急送醫後才知道孩子肝臟已遭受中度損傷,差一點就會演變成肝衰竭。

家長聽此噩耗心如刀絞,孩子的祖母淚流滿面,責怪自己:「是我害了孩子,要不是我釀的酒,孩子怎會落此下場。」

自制酒的危害遠不止這些案例。

2015年,在武漢,一位男士家中釀制的葡萄酒竟然在未到飲用階段驚人爆炸,沖擊力將果肉和液體噴射到3米高的天花板上,連玻璃罐都被炸裂,整個屋子受到波及,男子身上也被玻璃碎片劃傷,深的傷口達到了驚人的3至4厘米深度。

2017年,湖北的蔡女士因自釀葡萄酒不慎而發生了事故,客廳的酒瓶突然炸裂將蔡女士眼球打傷,急救後雖保住了雙眼,但視力受到了影響。

更有諸如此類的案例,2014年江蘇有男子因釀酒爆炸傷及右臂,縫合27針;2019年陜西有女子釀酒導致重要血管被炸斷;2022年6月,鹽城一位大媽釀酒造成廚房一片狼藉,天花板被炸開,窗戶碎裂。

自釀酒易爆炸的原因

在於糖分充分發酵後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積累增多至一定程度,容器無法承受壓力而引發爆炸。

為了降低風險,專家建議采用木桶或不銹鋼材質釀酒,並留有足夠空間避免裝得過滿,同時瓶蓋勿擰得太緊或太松,並註意減少碰撞或搖晃,預防爆炸事故。

關於自釀酒的興起,這背後的故事不言而喻地揭示了其歷史淵源。

早在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經在不自覺中模仿大自然,進行著原始的釀酒過程。然而,真正意義上的釀酒技術發源記載,要數公元前6000年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所發掘的文物,這些文物上刻畫著使用大麥、小麥和蜂蜜等原料釀制啤酒的工藝,展示了至少16種不同的啤酒。

在中國的龍山文化遺址中,考古發掘亦揭示了眾多制酒陶器,像尊、斝、盉以及高腳杯和小壺等,顯然表明了自釀酒曾在當時廣泛流行。最為關鍵的記載在於「 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鬥」 的古文,這不僅是對釀酒原料與成品比例的最早文字記錄,同時也展示了使用「曲」這一中國古代釀酒的重要技術。

酒曲中富含的「絲狀菌」(黴菌)能有效促進澱粉質的糖化,同時「酵母菌」是酒精發酵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透過酒曲釀造,澱粉質原料的糖化與酒化兩大關鍵步驟得以融合,極大推動了釀酒技術的進步。

另外,日本獨有的一種傳統釀酒方式「 口嚼酒」 ,也展示了釀酒文化的多元與特殊。這種方法透過在口腔中咀嚼食物來釀酒,盡管聽起來頗為令人意外,但其實確有其事。日本動漫【你的名字】中便有關於口嚼酒過程的生動描繪,證實了這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制酒方式。

口嚼酒的制作通常是由社會地位頗高且身體健康的「處女巫女」在重要節日進行,她們在制酒前會進行一系列凈化儀式,確保釀出的酒既純凈又神聖。這種由處女制作的酒,不僅無雜質,更被認為能夠起到與神靈溝通的效果,口感酸甜且濃稠。

現代生物學分析也解釋了口嚼酒的科學原理,即人在咀嚼時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澱粉酶」,能將澱粉轉化為糖分,進而發酵成為具有甜酸口味的醴酒。

自釀酒因其制作簡單、成本低廉而深受人們喜愛。

今天,網絡分享平台上充斥著各式自釀酒的制作方法和成功案例,卻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安全隱患。釀酒過程中,若處理不當,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甲醇和雜醇油,這些都是引發神經損傷甚至致死的主要因素。

大廠酒的生產過程中會采取專業措施如添加果膠酶、過濾和改良菌種來降低有害物質的含量,確保酒的質素和安全。相比之下,家庭自釀酒往往忽略了這些關鍵的安全步驟,因此,雖然自制酒確實具有原料天然、口感獨特的優勢,但安全性卻是大家需要更加重視的問題。

在專業釀酒企業的生產線上,為了削減果膠分解過程中產生的甲醇,通常會加入一種被稱作「果膠酶」的特殊物質。此外,透過濾除雜質、選用經過最佳化的菌株、以及不斷完善的制作工藝等一系列措施,都旨在減少酒中有害成分。

甚至對於水,這樣簡單而基本的元素,大型釀酒廠也不會采用普通水源。他們通常會使用經過工業反滲透技術凈化處理過的純水,保證每個步驟都遵循嚴格的品控標準。從精密的檢驗、仔細的勾兌,到酒液的長時間沈澱與成熟,每一環節都是釀制高品質酒水不可或缺的過程。

然而自釀酒的手工制作方式,則顯得簡約得多,其生產過程講究的是一種「純自然」的理念,所投入的步驟和檢測簡化到了極致,因此,一旦操作不當,其引發健康問題的風險自然就高出許多。

盡管網絡上充滿簡便的自制酒教程,看似易學易行,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充滿挑戰。如果釀造過程只是簡單的混合原料,那麽專業的釀酒廠家何必存在呢?

以潘女士的例子就能看出自釀酒潛在的風險:其為丈夫釀制的葡萄酒中甲醇含量極高,導致丈夫中毒。成都中醫藥大學的科研人員對六種家釀葡萄酒的甲醇含量進行了測量,結果顯示甲醇含量的峰值竟高達國家標準1.5倍以上,僅有不到三成的酒達到了標準。

但這並不代表自制葡萄酒完全不能飲用。多數自釀酒引發中毒的案例是因為在釀造過程中偏離了正確的工序。對於那些擁有豐富釀酒經驗的制酒師來說,只要在釀制完成後對葡萄酒進行妥當的滅菌與降醇處理,自釀酒仍然可以是佳釀,適合細細品味。

若擔憂自己無法精確掌握釀酒步驟,也可以透過使用果汁與食用酒精勾兌的方式來制作酒。

總之,無論怎樣,我們都應當將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盡管自制酒口感獨特、成分透明,但相較於追求味覺享受,維護身體健康顯得更為至關重要。安全自釀,愉悅而不冒險,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