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正選72小時,感謝各位看官,支持原創,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越來越多的患者在就醫過程中發現,自己被推薦了一些並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結果不僅沒有改善病情,反而浪費了時間和金錢,甚至有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
這個現象的背後,既有資訊不對稱的原因,也有部份醫療機構和醫生追求利益的驅動。
你知道我們可能花費巨資去醫院,得到的某些卻是無用甚至有害的治療嗎?
難道每次醫生的建議,我們都應該無條件相信嗎?
不必要的手術建議
李女士是個45歲的家庭主婦,平日裏身體素質還算不錯。
每次生病,她都立刻去醫院,希望能把問題盡早解決。
某天早晨,李女士起床時忽然感覺到腰背部有些僵硬,稍微動一下就有些疼痛。她想著是不是自己前一天打掃衛生時動作大了點,也沒太在意。
可接下來的幾天裏,這種疼痛感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有加重的趨勢,這讓她有些焦慮起來。
一個周末的上午,李女士忍不住了,決定去附近一家口碑不錯的私人醫院檢查一下。李女士把自己的癥狀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醫生,希望能盡快找到疼痛的原因。
醫生聽完後,開始詢問李女士的病史、生活習慣等細節。
他語氣專業又有些篤定:「聽您說的這些情況,我建議您做一個全面的檢查。這樣吧,我們先安排個核磁共振,看看有沒有什麽嚴重的問題,再做幾項血液檢查,可能要花點時間,但您放心,這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
李女士有些疑惑:「核磁共振是不是有點太多了?我就是覺得腰背有點痛而已,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骨頭不太好了?」
醫生微笑著安慰道:「您這個年齡確實容易出現退行性問題,我們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不過核磁共振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問題所在,這樣才能對癥下藥。不然只是簡單的檢查,可能會漏掉一些細節。」
李女士被醫生說得有些無言以對,再加上身邊不時有人在診室外走動,等著看病的聲音此起彼伏,讓她有些緊張。
她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雖然心裏還是有些不踏實,但她想,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應該沒錯。
檢查的過程耗時挺久,核磁共振做完已經接近中午。
李女士坐在走廊的長椅上等結果,身邊偶爾有護士推著儀器經過,走廊上彌漫著淡淡的消毒水味道,讓人有些壓抑。
等了將近一個小時,醫生終於叫她進去,說結果出來了。李女士緊張地跟著醫生走進診室,坐在他對面的椅子上,雙手交叉放在腿上,不安地等待著醫生的結論。
醫生說道:「您的檢查結果顯示腰椎有一些退行性改變,這在您的年紀是比較常見的。但問題是您的第三和第四節腰椎之間有一定的壓迫現象,這可能是導致您疼痛的原因之一。我建議做一個微創手術,把這個壓迫的地方處理一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您的問題。」
聽到要做手術,李女士楞了一下。
她腦海中迅速閃過各種念頭:手術會不會很疼?會不會有風險?手術費要多少?
她有些猶豫:「醫生,這手術是一定要做的嗎?我平時也聽說不少人有腰椎問題,好像也沒聽說做手術的……」
醫生點點頭,卻依舊堅持自己的建議:「是這樣,雖然很多人有腰椎問題,但具體情況不一樣。您的情況,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加重,到時候再來做手術,恢復起來會更困難。現在做是最好的時機,而且我們醫院這項手術已經很成熟了,風險很低,恢復也快。手術費的話,醫院有一部份是可以報銷的,您不用太擔心。」
李女士面露難色,她本能地覺得醫生的話有道理,但心裏總覺得哪裏不太對勁。
她不想貿然做決定,於是對醫生說她需要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醫生點頭表示理解,但提醒她盡快決定,手術安排得越早越好。
回到家裏,李女士越想越覺得不安,便決定再去另一家醫院聽聽意見。
幾天後,她去了市中心的一家三甲醫院,這次接診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李女士把之前的檢查結果拿給老醫生看,同時也說了私人醫院醫生的建議。
老醫生耐心地看了報告,然後簡單地給她做了個檢查,問了幾個問題。
老醫生擡起頭,用平糊的語氣說道:「其實您這種情況,不嚴重。腰椎退行性改變是正常的衰老過程,很多人都有,壓迫也不嚴重,不需要手術。做手術反而會帶來更多風險和麻煩。我建議您先做些物理治療,比如熱敷、按摩,平時可以加強腰背肌的鍛煉。生活中註意姿勢和體態,應該會慢慢好轉的。」
李女士聽完後,心裏終於踏實了些。她按老醫生的建議,開始定期做物理治療,同時在家裏做一些簡單的拉伸和鍛煉。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疼痛感逐漸減輕了。
無效醫療:不必要的檢查與治療泛濫成災
在一些醫院和診所,患者一走進診室,醫生還沒等患者把癥狀說完,就已經開始在電腦上輸入一系列檢查專案,從血液檢查到各種影像學檢查,專案繁多而復雜。
很多患者對於這些檢查並不理解,但出於對醫生的信任,他們往往選擇聽從安排,畢竟「檢查總比不檢查好」是大多數人的直觀想法。
可這些檢查並不總是必要的。很多情況下,一些基礎的檢查已經足夠,而復雜且昂貴的檢查結果並不會對診斷和治療有任何實質性幫助。
有的中老年患者因為普通的關節疼痛去醫院就診,醫生可能會建議做一些並不需要的關節鏡手術。這種手術雖然看似簡單、創傷小,但如果沒有嚴格的適應癥,不但不能緩解癥狀,還可能帶來術後並行癥。
部份醫生可能會強調手術的「高成功率」和「快速恢復」,從而打消患者的疑慮,但這些手術的真正必要性卻往往被忽略。
在感冒這種常見的自限性疾病中,有的醫生會給患者開大量的抗生素和止咳藥,甚至是一些沒有明確療效的藥品。
事實上,感冒大多數是由病毒引起的,自行恢復的時間通常為一周左右,而抗生素對病毒感染並沒有作用。這種濫用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還可能引發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
一些醫院和醫生還會透過推銷保健品來增加收入,這些保健品往往打著「提高免疫力」或「快速恢復」的旗號,價格高昂卻療效甚微。
患者在醫生的推薦下往往覺得這些產品是「醫生推薦」的,一定是有用的,但事實上,這些產品可能並沒有透過嚴格的臨床驗證,實際效果與普通的維生素或補充劑無異。
很多患者習慣於將健康完全托付給醫生。部份醫生正是利用了患者的這種盲目信任,推薦各種無效的醫療行為。
要減少無效醫療,除了依靠政府和行業的監管,患者也需要加強對自身健康的關註,學會質疑和思考。就醫時,不妨多聽取幾位醫生的意見,尤其是當面對手術或高風險治療時,更應該慎重選擇。
結語
過度檢查和不必要手術讓患者在不知情中承受了無謂的痛苦和經濟損失。
科學的醫療應以患者的健康為中心,基於證據做出決策,而不是依賴昂貴的檢查和不必要的治療手段。
作為患者,了解基本的醫學常識、選擇合適的醫生和醫院、勇於提出疑問,是避免無效醫療的重要舉措。
醫療監管和政策的加強,也有助於減少無效醫療的發生。
醫療的本質是為患者謀福利,而非逐利。只有醫生與患者攜手,回歸醫學的本真,才能真正實作醫療的價值,讓每一位患者都能獲得有效且必要的醫療服務。
參考資料:
「無效醫療」需曝光!醫生坦言:很多藥無需服用,很多手術不該做
2022-09-14 18:59·鎮原融媒
「無效醫療」需曝光!專家直言:很多藥無需服用,很多手術不該做
原創2022-09-24 10:30·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