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白蛋白補得越多越好嗎?醫生提醒:不僅僅是「補充劑」

2024-10-04健康

在臨床醫學中, 白蛋白 (albumin)是一種常見且重要的治療手段,特別是在低蛋白血癥、肝硬化、腹水等病癥中,醫生常常會選擇給患者補充白蛋白來維持體內滲透壓和血容量。

然而,隨著白蛋白套用的廣泛,許多人會產生一個疑問: 白蛋白補得越多越好嗎?

實際上,白蛋白的使用並不是越多越好,它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與劑量、適應癥密切相關。

今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如何合理使用白蛋白,避免過度治療帶來的風險。

白蛋白的生理功能:不僅僅是「補充劑」

白蛋白是人體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占到血漿蛋白總量的50%~60%。它在維持身體正常功能中扮演了多個重要角色:

  1. 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 :白蛋白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維持血管內的膠體滲透壓,幫助水分保持在血管中,防止液體向組織間隙滲出。這對防止水腫和維持血容量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血容量減少或嚴重低蛋白血癥的情況下。

  2. 運輸物質 :白蛋白可以結合各種物質,如激素、藥物、脂肪酸和金屬離子,並將它們運送到全身各個部位。這使得白蛋白不僅僅是一種「填充物」,它還在代謝和藥物轉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抗氧化和抗炎 :白蛋白還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特性,它可以透過清除自由基來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並透過調節免疫反應幫助減輕炎癥。這些作用讓它在臨床治療中被認為是調節全身健康的重要工具。

臨床套用:白蛋白常見的適應癥

白蛋白在臨床上主要用於一些特殊情況,以下是常見的套用場景:

1. 低蛋白血癥

低蛋白血癥常見於肝病、腎病、嚴重創傷或營養不良的患者。當血漿中白蛋白水平顯著下降(通常低於30 g/L)時,身體無法維持正常的滲透壓,導致液體從血管滲入組織間隙,形成水腫、腹水等癥狀。補充白蛋白能夠快速恢復血漿膠體滲透壓,幫助液體回流到血管內,緩解水腫和腹水。

例如, 肝硬化 患者由於肝臟功能衰退,白蛋白合成減少,容易導致大量腹水。臨床上, 白蛋白聯合利尿劑 的使用被證明能夠顯著改善腹水癥狀,減少並行癥。

2. 腹水和肝硬化

對於伴隨大量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腹水的持續存在不僅影響生活質素,還可能導致嚴重並行癥,如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BP)。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常常會選擇放腹水治療以緩解癥狀。然而, 單純放腹水 容易導致血容量減少和低蛋白血癥,因此在放腹水過程中,通常會透過補充白蛋白來維持血容量。

歐洲肝病研究學會建議,對於每次放腹水超過5L的肝硬化患者,建議每放出1L腹水補充8~10g的白蛋白。這種方式能夠防止腹水治療後患者出現低血壓和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並行癥。

3. 膿毒癥和休克

膿毒癥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常伴有血管滲透性增加和血容量減少,導致低血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白蛋白的使用在這些情況下主要是透過增加血容量來維持心臟的灌註和全身血壓。

研究表明,對於 膿毒癥 患者,白蛋白與晶體液聯合使用,可以在液體復蘇的基礎上提供更好的血容量維持效果,尤其是對於那些對晶體液反應不佳的患者。然而,白蛋白並不是液體復蘇的第一選擇,只有在晶體液無法有效維持血壓時,才推薦使用白蛋白。

4. 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BP)

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並行癥,常常引發嚴重的全身炎癥反應和腎功能不全。研究發現, 白蛋白聯合抗生素 治療可以顯著降低SBP患者的死亡率。補充白蛋白不僅能防止腎功能惡化,還能改善患者的預後,尤其對於那些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腎功能下降或高膽紅素血癥者,效果尤為明顯。

白蛋白的誤區:補得越多真的越好嗎?

雖然白蛋白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的使用並非越多越好。以下是關於白蛋白過度使用的幾個常見誤區:

1. 費用高且資源有限

白蛋白是一種昂貴的血液制品,生產成本高且供應有限。如果不加選擇地濫用白蛋白,既會增加醫療費用,也會浪費寶貴的醫療資源。因此,在沒有明確適應癥的情況下,使用白蛋白可能並不能帶來預期的治療效果,反而會增加醫療負擔。

2. 過量使用可能導致不良反應

白蛋白具有很強的膠體滲透壓,過量補充可能導致 體液過多回流到血管內 ,進而引發高血壓、心臟負擔加重等問題,特別是在那些伴有心臟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過量使用白蛋白可能誘發或加重 心力衰竭 。因此,使用白蛋白必須嚴格監控患者的血壓和心臟功能,避免過度治療。

3. 不適當使用增加感染風險

作為血液制品,白蛋白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尤其是在長期、大劑量使用時,可能會引發 免疫反應 或過敏反應。雖然現代生產工藝已經極大降低了感染的風險,但在不必要的情況下使用白蛋白,仍然可能帶來不必要的並行癥和風險。

如何正確使用白蛋白?

為了避免白蛋白的過度使用,臨床指南為其適應癥、劑量以及使用時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以下是一些正確使用白蛋白的關鍵點:

1. 依據適應癥合理使用

白蛋白的使用必須基於明確的醫學指征。它適用於那些存在明顯低蛋白血癥、血容量不足或嚴重休克的患者,但對於單純的水腫或輕度低蛋白血癥,補充白蛋白通常是無效的。因此,醫生在使用白蛋白前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而不是單純根據實驗室數據或癥狀盲目補充。

2. 適量補充,避免過度治療

白蛋白的劑量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重進行個體化調整。例如,對於放腹水的肝硬化患者,通常每放出1升腹水補充8-10g白蛋白即可;對於膿毒癥患者,每天補充20-40g白蛋白已經足夠維持血容量。過量使用並不會帶來更好的效果,反而可能增加患者的負擔和並行癥風險。

3. 動態監測,評估療效

在白蛋白治療期間,醫生應定期監測患者的 血漿白蛋白水平、血壓、腎功能和心臟功能 ,以確保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如果發現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已經接近正常或癥狀有所緩解,應及時停止使用白蛋白,避免過量補充。

4. 結合其他治療方式

白蛋白的使用通常是綜合治療的一部份。例如,對於膿毒癥或SBP患者,白蛋白需要與抗生素等藥物聯合使用;對於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常常與利尿劑配合使用。單獨使用白蛋白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必須與其他治療手段結合,才能取得最佳的療效。

小結:科學套用白蛋白,避免濫用風險

白蛋白作為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在很多臨床情況下能夠發揮顯著的作用,但其使用必須遵循科學的原則和適應癥。補得越多並不等於效果越好,白蛋白的濫用不僅無法改善病情,反而可能帶來高昂的費用和不必要的風險。

透過合理套用白蛋白,結合其他治療措施,並嚴格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醫生能夠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同時,公眾和患者也應認識到,白蛋白的使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盲目追求「補得多」,才能真正保護健康、提高治療效果。

#國慶出行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