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臨床中使用益氣養陰法治療2型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有何效果?

2023-12-07健康

支配心臟和血管的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發生病變而引起心律不整或血管結構與功能異常的一類疾病稱為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DiabeticCardiacAutonomicNeuropathy,簡稱DCAN)。

屬於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簡稱DAN)之一, DAN常見表現有胃輕癱、靜息性心動過速和直立性低血壓。DCAN屬於糖尿病性心臟病的三大並行癥之一。 有證據顯示1型糖尿病患者有DCAN的5年死亡率比無DCAN高5倍,確診的2型糖尿病有DCAN個體比無DCAN個體有著更高的5年心血管死亡率。

DCAN臨床常見靜息性心動過速、體位性低血壓、無痛性心絞痛等癥狀。由於CAN可以增加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一旦DM患者發生CAN的病變,其預後更為不良。 因此積極防預並及時診斷幹預DCAN是降低危險事件發生率的重要手段。

DCAN通常發生於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的患者,而疾病的早起常發為亞臨床DCAN,動態心電圖心率變異性分析(heartratevariability,簡稱HRV)是檢測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的臨床常用方法之一。 HRV因其無創且可定量分析的優勢,作為臨床DCAN檢驗的方法被廣泛采用。

HRV在判斷自主神經病變的發展程度和對疾病診斷和預後中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針對DCAN,西醫目前的治療措施主要為基礎治療與病因治療相結合的方式:控制血糖、營養神經、清除自由基以抗氧化、改善微迴圈等, 治療方式有限且療效不明顯,而對亞臨床的DCAN更是缺乏有效的治療思路和手段。

祖國醫學的辨證論治的傳統診法則在此更易發揮優勢,透過臨床整體觀察與辨證論治,從而會對病理特點有明確的中醫認識,因而更易在治療上取得較為有效的臨床效果, 體現出中醫中藥在預防與治療、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素方面的優勢。

因此,透過中醫理論深入探究DCAN的病機變化同時觀察中醫中藥治療DCAN的效果與收益具有重要的意義。醫師研究消渴病多年,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臨床觀察與經驗總結, 認為本病早期以消渴病為主,多無明顯心系病癥,病情發展多見於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

目前臨床辯證仍以氣陰兩虛型多見,因此治療原則以益氣養陰為主、養心安神為輔,以生脈散加減治療臨床多有療效。 根據臨床表現可以將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對應為中醫中的「消渴」合並「心悸」。

病變臟腑責之於心、脾、腎。糖尿病慢性並行癥之一的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DCAN),中醫歷史中並未有相應的專有病名,根據癥狀與體征, 可歸屬於中醫中「消渴病」合並心病中的「眩暈」「心悸」「怔仲」「胸痹」等合並病的範疇。

現代醫家根據發病機制與臨床的咽幹口燥、倦怠乏力、氣短懶言、多食易饑、多尿、頭暈、心悸、胸悶等癥狀表現分析, 將本病歸為消渴病、胸痹範疇,也有歸為「驚悸」、「怔忡」、「暈厥」等病的範疇。

雖然祖國傳統醫學中未見DCAN的專門論述,然而相應歷史醫學古籍中對本病很早就有觀察記載,【內經】最早記載了消渴之名,又有「消癉」「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稱,與DM的並行癥DCAN相關的論述可見於: 【靈樞·五變】:「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

【靈樞·本臟】:「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心脈......微小為消癉」; 【傷寒論】:「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痛熱」;【諸病源候論·消渴病諸侯】:「厥陰之病,消渴病,心中痛......」;

例如明代著名醫家戴元禮的【政治要訣·三消】「消心之病,用心過度致心火上炎,渴而消」。以上論述表明古代醫家早已經認識到消渴病與心病有相關性,消渴日久可並行心病,並提出很多的相關治療經驗: 【證治要訣·三消】中指出「諸病不宜用燥烈峻補之劑,惟當滋養」「消心之病......宜黃芪飲,加蓮肉、遠誌各半錢,吞元菟丹,仍以大麥煎湯」;

在此基礎上,提出套用半夏瀉心湯去乾薑加瓜蔞、葛根的方劑治療。可見古代醫家雖無現代研究,然對疾病相關癥狀表現和治療法則都有一定的認識。 現代中醫學家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上不斷進行臨床觀察與研究,多認為DCAN屬於消渴病兼證,稱為「消渴病心悸」。

醫師認為本病因長期肺脾腎陰虛,陰虛生燥熱進一步煎灼陰津,而至陰陽氣血虧虛,特別重視心氣虛心陽虛。 辨證常分為消渴病心悸氣虛、心悸陽虛兩型,在理論與治療上重視陽氣的溫煦推動作用。

醫師認為心脾陽虛,痰瘀膠結,陰虛火旺導致壯火食氣,氣虛血瘀引發本病,其中痰瘀交阻最為重要。 認為DCAN發病與瘀血密切相關,瘀血證發病率為77.3%。醫師認為DCAN主要病機為氣陰兩虛,心血瘀阻。

醫師認為本病病機為營衛不和,熱毒傷絡。 現代中醫學對DCAN的病機認識都有:陰虛燥熱,氣陰兩虛,痰瘀互結,心脈痹阻等幾種病機,因此氣血陰陽痰瘀論治是目前流行的研究辨證思路。

患者因先天較弱或長期過食肥甘厚膩,酗酒,喜食辛香辣燥,從而傷及脾胃,脾運失健,胃熱內熾,傷津耗液;或者情誌失調, 如:長期抑郁,肝郁氣結,思慮傷心等,氣郁而化火,煎熬肺胃陰津;

或勞逸失調,房事不節,損耗腎精,虛火內生,煎灼陰津,肺胃腎陰津虧虛,燥熱內生而發為消渴; 消渴日久,虛火循經上犯,擾動心神,煎灼心液,心陰不足而心悸怔忡;陰陽互根,消渴日久,陰傷氣耗,致使氣陰兩虛,心失所養而驚悸怔忡;

病久入絡,血脈瘀滯,「諸血者,皆屬於心」,氣虛無力推動血行,陰津虧虛無以充血,皆使血行不暢,血脈瘀阻,瘀血阻於心脈,出現胸痹、心痛癥; 脾胃受損,運化無力,水停為痰飲,或火熱煉液成痰,痰瘀閉阻心脈,而有胸痹的癥狀。

現代醫學對DCAN的發病機理認識尚不明確, 根據病理變化目前提出了多種假說,主要有1.長期高血糖狀態導致的代謝異常;2.微血管病變導致神經損傷;3.神經生長因子的不足;4.自身的免疫損傷;

5.遺傳因素等。長期高血糖啟用多元醇的代謝路徑,引發細胞內山梨醇聚集;同時啟用蛋白激酶C,使血管收縮,致使神經血流量降低; 產生多種神經毒性的自由基和糖基化終產物,同時降低一氧化氮(NO)的合成和利用,直接或間接的損傷神經結構。

糖尿病患者因糖基化終產物的產生、自由基聚集、一氧化氮減少等多種病理改變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和血管重構, 神經內膜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肥大增生、基底膜增厚,神經組織缺血缺氧。神經幹細胞分化和神經元軸突的形成需要神經生長因子的作用。

必須脂肪酸和神經營養因子的不足,導致神經營養障礙。多種磷脂抗體和神經結構抗體在T1DM和T2DM患者體內都可檢測出來。 以上多種因素和途徑導致自主神經系統最終出現結構和功能的損害而出現一些列的癥候群甚至導致死亡。

心臟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支配著心臟的生理功能。 DCAN的癥狀往往不典型,臨床主要可見到不耐受運動、靜息性心動過速或過緩、惡性心率失常、體位性低血壓、無痛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

對本病的診斷目前並未有統一標準,現代常用的檢查和診斷方法主要有:Ewing試驗、基於去甲腎上腺素類似物間典苯甲呱(MIBG)的核素顯像、Q-T間期分析、心率變異性等多種, 而2010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綜合分析後認為只有Ewing和心率變異性檢查有診斷價值。

Ewing檢查根據1.Valsalva動作指數,2.深呼吸心率差,3.臥位立位心率變化4.臥位立位血壓變化5.握力試驗設立一系列評分標準進行評分診斷。 心率變異性分析(HRV)是透過心電記錄心率變異和呼吸活動進行聯合分析,進而能夠定量評估心臟交感神經、迷走神經張力、均衡性和對心血管活動的影響,是一個早期發現CAN的敏感定量指標。

醫師研究消渴病多年,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結合大量臨床經驗的總結,認為本病屬於中醫消渴病並行心悸病,目前臨床最常見證型為「氣陰兩虛」型。 本病一般發生於消渴病病久的病人中,早期以消渴病為主,無明顯心系癥狀表現,當出現心系臨床表現時,多為病變中後期。

本病以消渴病為主,伴發心悸。消渴病病因有稟賦不足、飲食失節、情誌失調、勞欲過度等,現代多統一認為病機為陰津虧損,燥熱偏勝,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病位在肺胃腎三臟。 醫師在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中發現,目前臨床常見消渴病辯證多為「氣陰兩虛」型,單純陰虛火旺型反而少見,病位多在脾。

因現在人生活方式多逸少勞,飲食不節,多身體肥胖,脾胃受損,運化失職,痰濕食積積熱,消灼胃津,損耗脾氣, 致使脾氣虧虛,胃陰不足,氣陰兩虛,不能轉輸水谷精微而發為消渴病。

消渴病日久,水谷精微無以上輸心肺,心肺氣陰不足,氣虛無法推動心血執行,陰血不足,無法滋養心神; 心氣虧虛,心血不足,心失滋養,搏動紊亂,發為心悸;氣血不足,清竅失養,則頭暈眼花,心脈失榮、不榮則痛,出現胸痛。

氣虛日久,損及心陽,心陽不振,見畏寒肢冷,胸悶氣短。脾胃受損,氣陰兩傷,脾氣虛不運,水濕積滯釀生痰濁,擾動心神; 久病入絡,氣虛血運失暢,或氣虛日久損傷心陽,血脈瘀滯,痰濁、瘀血可痹阻心脈,見胸悶、胸痛;病情由虛至實,虛實夾雜。

然而本病仍以虛為主,貫穿始終,由後天生活方式的原因而多見「氣陰兩虛」型。 本處方以生脈散為基礎方,藥物組成為黃芪30g,茯神15g,麥冬15g,五味子15g,黨參18g,酸棗仁15g,玄參15g。生脈散為補益之劑,有益氣養陰,斂陰止汗之功效。

原方組成:人參、麥門冬、五味子,出自張元素【醫學啟源】:「補肺中元氣不足」。現今擴大了此方的套用範圍,不僅局限套用肺之氣陰不足,心之疾患亦多用之。 本方以黨參易人參,功用類似。在生脈散基礎上加用黃芪、茯神益氣補中,酸棗仁、玄參滋陰安神。

方中以黃芪30g為君,大補中焦脾氣,補氣健脾,升陽舉陷,助脾之運化。 臣以黨參、麥門冬,黨參補中焦脾胃之氣、養血生津,麥門冬以養陰生津,潤肺清心,茯神性味甘、淡平,有寧心,安神之功用。

黨參合用茯神補脾氣兼以宜心氣,玄參味甘、苦、鹹,性微寒,為養陰之佳品,麥門冬合用玄參以養陰津,清心熱;以上諸藥共奏益氣養陰之功效; 再佐以五味子、酸棗仁、酸斂收澀,宜肺金之氣,滋心營之陰,收附散之陽。

諸藥合用,陰陽相濟,氣陰同補,耗散之氣得以補充,浮散之陽得以收斂,心陰得以滋補,心神得以內守。共達益氣養陰,安神定悸之功。 透過傳統和現代醫學對DCAN的研究思路和進展,認識到本病根本病理機制是氣陰兩虛,消渴病久治不愈脾胃虧虛久延及心。

治療上以益氣養陰為根本大法,兼顧養心安神,處方以生脈散加減,透過臨床觀察來探討其臨床療效和作用機制。為DCAN的中西醫臨床治療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