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正確認識鉤體病,科學防範記心中

2024-08-27健康

點選上方 「中國疾控中心」 可訂閱哦!

正確認識鉤體病

科學防範記心中

什麽是鉤端螺旋體病?它是否具有傳染性?在人群中流行情況如何?得了鉤端螺旋體病怎麽辦?這些問題都是大家關心的。讓我們一起科學地認識鉤端螺旋體病,並學習如何預防它。

- 01 -

什麽是鉤端螺旋體病?

當前流行情況如何?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簡稱鉤體)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病,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行,是中國法定報告乙類傳染病。

歷史上中國大部份省份有鉤體病的發生記錄。鉤體病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部份地區,如浙江、廣東、四川、湖南、福建、安徽等。近十年來,中國鉤體病處於較低發病水平,年發病率基本維持在0.05/10萬以下,以散發為主。該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在中國流行的季節性明顯,主要集中在夏秋季。

- 02 -

鉤體病是怎樣傳播的呢?

人類接觸了攜帶鉤體的動物,或接觸攜帶鉤體動物尿液汙染的疫水、土壤、食物後,鉤體透過健康或破損的皮膚或粘膜進入人體內,引起感染。

- 03 -

哪些動物會傳播鉤體病?

鉤體病宿主動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中國已從67種動物中分離到鉤體,其中與人類關系密切的主要宿主動物包括黑線姬鼠、黃胸鼠等鼠類和豬、犬等家畜,它們可透過尿液長期排菌汙染環境,成為該病的主要傳染源。

- 04 -

哪類人群容易感染鉤體病呢?

人群普遍易感,發病風險與接觸鉤體的機會有關。在鉤體病疫源地與動物密切接觸,或與帶菌動物尿液汙染的水、土壤等環境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均有患鉤體病的可能,主要以農牧業從業者、水上運動員、戶外探險者、抗洪搶險人員為主。鉤體病人際傳播的報道較少見。

- 05 -

鉤體病嚴重嗎? 有哪些臨床表現?

鉤體病潛伏期一般為7-14天,臨床表現輕重不一,早期臨床表現包括畏寒、發熱、頭痛、乏力、結膜充血、淺表淋巴結腫大、肌肉疼痛特別是腓腸肌觸痛,有的病例可出現嘔吐、腹瀉、皮疹、鼻出血等癥狀。部份患者若治療不及時可出現咯血、肺出血、黃疸、皮膚粘膜廣泛性出血、低血壓、休克、腎功能衰竭、腦膜腦炎癥狀,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根據臨床表現鉤體病可分為流感傷寒型、肺出血及肺彌漫性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腎型及腦膜腦炎型五個型別。另有少數患者,在急性期退熱後再次出現一些臨床癥狀或者器官損害表現,稱為後發癥,常見的有後發熱、以葡萄膜炎為主的眼後發癥、變態反應性腦膜炎、閉塞性腦動脈炎等。

- 06 -

得了鉤體病能治好嗎?

鉤體病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療措施,建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經過及時、科學的治療,絕大多數鉤體病患者預後良好。同時,鉤體病的治療過程中須警惕赫氏反應的發生,多見於青黴素治療後出現的病情加重現象,表現為突然出現寒戰、高熱、頭痛、身痛、心率和呼吸加快,原有癥狀加重,部份患者出現體溫驟降、四肢厥冷,一般持續時間為30分鐘到60分鐘,可誘發肺彌漫性出血。

- 07 -

鉤體病有疫苗嗎?如何接種呢?

鉤體病是疫苗可預防疾病,中國已自主研發鉤體疫苗,安全性和保護性良好。目前,中國不安排鉤體疫苗的常規接種,發生鉤體病疫情或發生水浸災害可能導致鉤體病暴發流行時,對重點人群進行鉤體疫苗應急接種。

- 08 -

如何預防鉤體病呢?

目前正值鉤體病的高發季節,降雨量激增、台風和水浸災害是引起該病流行的危險因素。

鉤體病的防控要做好防鼠、滅鼠工作,加強帶菌家畜的管理,改放養為圈養, 防止家畜帶菌排泄物汙染外界環境,對疑有鉤體病的家畜進行隔離和治療。

結合農田基本建設改造疫源地,減少鼠類棲息場所, 水稻收割前開溝排水,減少積水,或透過施用草木灰、石灰氮等肥料改善田水和土壤的pH值,或放幹田水曬田等均可減少鉤體感染。

對於屠宰場、肉類加工及家畜飼養場所,做好環境衛生、消毒工作。

在疫區開展鉤體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避免接觸疫水,建議疫區高危暴露人群開展工作時佩戴手套、穿防護靴,做好個人防護。

鉤體病流行嚴重地區,參加水稻收割的農民以及參加抗洪搶險人員, 必要時提前1個月開展疫苗接種工作,或采取預防服藥如口服脫氧羥四環黴素。

中國疾控中心 傳染病所 張翠彩、李冬雪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