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益州明明距離關羽只有二十裏,為何劉備拒絕出兵救關羽?

2024-03-03歷史

益州明明距離關羽只有二十裏,為何劉備拒絕出兵救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一代軍神關羽在臨沮被東吳俘虜,因關羽拒不投降,東吳將其殺害。

臨死前的武帝估計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是如何從巔峰走向滅亡的。

在武帝的眼裏,大哥劉備絕對會即使神兵天降,率領部隊前來救援自己。

可令人失望的是,劉備自始至終都沒有向荊州派出過援軍。

難道二人的兄弟情就如此淺薄嗎?為何劉備會做出如此決定。

要想了解事情的始末,就必須從襄樊之戰說起。

1.襄樊之戰:關羽為劉備發動的戰略神役

對於武帝發動襄樊之戰,歷史上從來就不缺筆墨。

只不過由於年代關系,正史對其的記載極為曖昧,甚至武帝出兵的時間都存在著不小的爭議。

第一種觀點是:武帝出兵襄樊是在大哥劉備稱「漢中王」之後。

這時的武帝也正式受封「前將軍」,甚至擁有「假節鉞」之權。

也正因如此關羽才可以不經過劉備的同意,直接發動襄樊之戰。

第二種觀點則認為:武帝發動襄樊之戰是在劉備漢中之戰的中後期。

這個時候曹魏陣營正在和劉備對峙,忙得不可開交。

而關羽正是看準了這個時機,發動襄樊之戰,一方面可以牽制曹魏,另一方面可以擴大戰爭成果。

而戰爭的發起也是經過劉備的準許和認可的。

大家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也會發現第一種情況其實在很多地方都不合理。

特別是按照【隆中對】的部署,劉備奪取荊州和益州後應該進入戰略緩和階段。

直到時機成熟,北伐才會正式開啟。

因此在漢中之戰結束後,劉備先是漢中稱王,然後就開始對轄區進行了經濟建設。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對【隆中對】的完全背離。

即便關羽心比天高,但他作為荊州統帥,斷然不可如此意氣用事。

而且關羽在整個漢中之戰時期,都沒有前進一寸,死守荊州。

而漢中之戰後,關羽立刻做出了如此重大的戰役決策,實在是不合理的。

因此,第二種觀點無疑更接近當時的現實。

在漢中之戰的關鍵時期,關羽臨危受命,接受劉備建議,發動襄樊之戰,堪稱典範。

也正是襄樊之戰的順利打響,關羽奠定了武帝稱號的基礎。

當時的曹軍主力完全深陷漢中之戰泥潭,根本無法打破劉備的防禦。

而曹魏關東地區的控制力十分薄弱,襄樊地區曹仁甚至只有七千兵力。

而作為進攻方的關羽則可以調動三萬兵馬,甚至還有水軍。

因此無論是兵力還是兵種,關羽都占據著絕對的優勢。

憑借這些優勢,關羽完全可以直接派水軍封鎖漢江水面,將樊城和襄陽完全分隔開,實行各個擊破。

而武帝也確實是這麽做的,不過他的重點目標還是兵力薄弱的樊城。

一旦樊城攻破,位於漢江南岸的襄陽也就成了囊中之物了。

退一萬步講,如果曹操援軍提前趕到,武帝無法奪取樊城,可他依然可以退回漢江南岸。

只需要用水軍封鎖漢江,襄陽就無法救援。

武帝只需要奪下襄陽,北岸的樊城守軍孤立無援,就只能棄城逃跑了。

因此,這場戰役本來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不僅可以側面支援劉備,還可以打亂曹軍部署,占領襄樊。

而情況也確實如此,在武帝的進攻下,曹軍顏面掃地,曹操甚至都到了被迫遷都的地步。

若沒有孫權「不講武德」,武帝此番必定戰果輝煌。

2.劉備為什麽不去救援關羽?

在這場戰役中,關羽其實一直都是個穩操勝券的操盤手。

即便曹操一方也有於禁、龐德等名將坐鎮,依然不是關羽的對手。

武帝水淹七軍後,更是獲得了「威震天下」的美譽。

估計連關羽都不會想到,孫權偷襲荊州後,自己會瞬間兵敗山倒。

在整個襄樊之戰中,劉備一直對關羽不聞不問,因此許多人對此產生了疑慮。

甚至還演變為「陰謀論」——關羽坐穩荊州尾大不掉。

劉備為了自己的利益,狠心借刀殺人,鏟除威脅。

這個「陰謀論」看似有鼻子有眼,其實根本站不住腳。

首先,荊州並非只有關羽,還有蜀漢的數萬精銳。

而且關羽身負【隆中對】重任,一旦失利,【隆中對】的戰略目標也是直接流產。

而且關二爺「過五關斬六將」只為回到哥哥身邊,劉關張三人「名為君臣,實則骨肉」。

劉備根本不可能懷疑關羽的忠心,那劉備為什麽沒有去救關羽呢?

其實這是真的無可奈何。

第一點、劉備沒有料到孫權會「背後耍陰招」。

隨著赤壁之戰蜜月期的結束,以及利益沖突的加劇,孫劉聯軍的關系再也回不去了。

為了爭奪荊州,孫劉雙方最終站在了對立面,甚至還爆發了湘水之戰。

在這場戰爭中,東吳奪取了長沙、貴陽和零陵三郡。

而爆發的原因就是赤壁之戰結束後,孫劉雙方利益分配不均。

PS:作為赤壁之戰主力的東吳僅僅得到了江夏這一個郡,而劉備卻得到了貴陽、長沙、零陵、武陵以及南郡五個郡。

當時劉備已經率領益州主力軍來到了荊州,只不過曹操恰到好處地奪取了漢中,害怕益州有閃失的劉備最終選擇與孫權議和,並以湘水為界。

劉備天真地以為這樣就會滿足孫權的胃口,為自己帶來安寧,卻不知孫權的野望是整個荊州。

在協定達成後,孫權就與呂蒙秘密商議,奪回荊州並為此做出了周密的計劃。

而劉備對此一無所知,也正因為劉備集團對孫權野望的誤判,造成了武帝的身死。

第二點、關羽在戰爭初期獲得的勝利成果過於巨大,讓劉備集團過於樂觀。

因為劉備集團自始至終就沒有把孫權集團視為威脅,所以他們才將關羽的敵人僅僅定為曹軍。

而在戰場上,關二爺無往而不利。

按照局勢,關二爺很快就會將襄樊地區整個納入囊中。

特別是水淹七軍之後,襄樊地區的曹軍根本無法再進行什麽有力的反擊了。

而且曹操由於年事已高,身患重疾,根本沒有辦法領兵出征。

徐晃率領一萬新兵更不可能是關二爺的一合之敵。

因此,劉備從根本上就沒有派遣援軍的理由。

第三點、劉備本就把襄樊之戰的指揮權給了關羽

襄樊之戰正是劉備進封「漢中王」的關鍵時刻。

在這場加官進爵中,劉備不僅冊封關羽為前將軍,而且還給了他「假節鉞」的權力。

也就是說在整個襄樊戰場,關羽擁有說一不二的地位。

劉備也放心大膽地把作戰的指揮權交給了關二爺。

同時,劉備進封「漢中王」後,立刻按照【隆中對】的戰略部署,對蜀漢地區進行戰略調整,為下一次北伐做準備。

他不僅動員了蜀漢地區的大量百姓修建基礎工程,還修建亭障四百多所,自成都至白水關連成一片。

曹操得知此事後也評價劉備「用盡了蜀中民力」。

正因為劉備的「用力過猛」,導致從一開始蜀漢就沒有余力支援襄樊戰場。

在關羽被圍困後,劉備確實第一時間想過救援,但根本沒有可以動員的部下。

第四點、陸遜的神機妙算

在劉備終於實施救援後,陸遜果斷出擊,堵住了劉備的救援道路。

荊州之戰結束後,呂蒙立刻率領軍隊奪取了公安、江陵兩大軍事重鎮,讓關羽失去了後方儲備,徹底打亂了關羽的軍心。

陸遜奪取宜都郡,更是深入荊州內部,斷絕了蜀中與荊州的連線線,讓關羽無路可走。

更火上澆油的是,劉備信任的宜都太守樊友貪生怕死,竟然不戰棄城逃跑。

這也使得宜都群龍無首,被陸遜一網打盡。

樊友的失職成了壓垮關羽的最後一根稻草。

結語

從襄樊之戰的發動到臨沮失敗,劉備確實沒有對關羽進行哪怕一點援助。

但這並不是因為劉備不想,而是孫權集團的計劃過於周密。

而關羽初期取得的成績又過於巨大,完全讓了劉備集團喪失了警惕,沈浸於喜悅之中。

還有劉備對關羽的信任,也讓荊州成了以關羽為核心的政治集團,劉備根本沒有再擔心過。

而且劉備漢中稱王後,更是過度使用民力,導致陸遜攻占宜都後,劉備根本沒有能力第一時間組織軍隊進行反擊和救援。

在當時那個情況,恐怕只有跨越時空兩千年,派出一架直升飛機,才能於萬軍從中拯救關羽。

歡迎大家在螢幕下方留下寶貴的意見,廢青工作室與您下期不見不散,部份圖片來自網絡搜集,侵刪。 文:小昭 稽核:夢愚編輯

文獻參考:【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戰國策】【左傳】【春秋】【呂氏春秋】等。

本文為一點兒歷史事作者手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