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長孫無忌是唐朝第一功臣,對李治有擁立之功,最後為何含冤而死

2024-03-02歷史

貞觀初期,除了長孫無忌他自己和李世民,所有人都不會支持他身為外戚做大的。李世民重用諫官,蕭瑀、魏征、馬周這些人都在犯顏直諫,長孫無忌總不好帶頭溜須拍馬。而且他身為外戚,別人不好說的話又有皇後直接表態,所以他也只能識趣,規規矩矩請辭避嫌。但是貞觀後期,皇後去世了,他這個得寵外戚的身份就沒人壓得住了。

再加上天策府老臣也都走的七七八八,剩下的也都在合計換屆後安身的事(比如房玄齡),這時候長孫無忌作為功臣之首,就開始放縱自己的欲望,朝堂上帶頭溜須拍馬,利用舅舅身份扶持李治,都能看到有很多私心在裏面。所以我覺得長孫無忌前期的恭謙未必就得說是裝的,朝堂環境不允許他追求權欲,他頭腦靈活,也明白這個理兒,所以處處避讓。後期沒人管的住他,論資排輩也該他這個國舅爺站出來說話,所以就在追求權欲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葬送了自己。

長孫無忌相對房玄齡的最大不同,他有過於獨立的政治主張,不管是太子之爭,還是後面的廢王立武,他都表現出了非常獨立而強勢堅定的政治主張,堅持李治,這和處處以皇帝馬首是瞻的房玄齡是有本質不同的。而長孫無忌和魏征最大的區別在於,長孫無忌有著獨立的政治勢力,不管是褚遂良,還是後來的韓援,以及他的堂兄弟,表兄弟都位極人臣,使得長孫無忌的勢力空前膨脹,並且戰鬥力剽悍,比如打擊魏王黨羽,打擊李恪勢力。這種獨立的實力來源於他的性格也來源於他的特殊身份,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後他也就死在這個問題上。

外戚勛貴功臣更容易 報團 ,並且表達自身的權利訴求,他們的獨立性更高,對皇權的依附性更小。長孫無忌是貪心而不貪權,可能是由於小時候被趕出家門所帶來的不安全感,希望自己的政治生涯有穩定的落點,但李世民對他的絕對信任把他推向了風口浪尖。而從史料上看,跟房謀杜斷之類頂級賢臣比起來,長孫無忌水平略遜,但所以權傾朝野,卻不知道如何自處,因此,長孫無忌還是很需要長孫皇後這個好妹妹的。

賜死長孫無忌在這件事上,李治做的確實有點過了,不過他沒有上帝視角,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李治一朝一直以來都在試圖擺脫李世民的影響力,諸如褚遂良被貶,長孫無忌賜死,都是為了消除貞觀朝堂舊臣的派系以防尾大不掉,就像李世民對裴寂做的那樣,最後只能感嘆一句時也命也,可惜長孫無忌的政治眼光不太行。

總的來說,長孫無忌輔助太宗,風霜雨雪一路跟隨,也許沒有耀眼的某刻,但勤勤懇懇也值得肯定。雖然權力很大,但沒有太出格的事。高宗時期,雖然有不可避免的有專權嫌疑,但相比於那些赫赫權臣,也沒做什麽太過分的事。他內心應該是想要權力,但從沒想過對君王不忠,而且還想著力保高宗,李唐王朝的利益。

高宗借他的手做了一些事,也借武後的手做了一些事,並非表面那麽懦弱,只是後來武後奪權稱帝,應該不是高宗想要看到的。長孫無忌,個人覺得,只是不幸的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吧,體現的就是伴君如伴虎而已。如果急流勇退 ,是不是結局會好一些?做舅舅的把自家外甥想的簡單了,更不該把後繼之君都當成太宗皇帝,能以權臣身份善終的本就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