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2年廈門發生了什麽?七大元帥集體出動,朱德也想動身卻被攔下

2023-12-17歷史

1962年夏,福州軍區的副總司令皮定均在廈門胡裏山安置了重兵把守,每十米就要有一個士兵站崗,雖然沒有打仗的征兆,但是能讓皮定均如此緊張,必定是有大事要發生,廈門地區的警察一個個心中都有些驚疑不定,很多人心想:這一定是有大人物要來。

在胡裏山廣播站工作的戴鴻雁感覺至少是元帥級別,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此次不是一個元帥前來,而是七個!這究竟是怎麽回事?七位元帥到此是為了什麽?今天冷哥就帶大家重溫歷史,一探究竟,新來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註,既方便回顧往期文章,也不錯過以後精彩內容。

胡裏山炮台

元帥來聽廣播

就在七位元帥到來的前一天,戴鴻雁接到命令,讓他到胡裏山炮台執行任務,這個胡裏山炮台也就是前線廣播站總部,戴鴻雁的第一反應是想到羅瑞卿大將可能會來,羅瑞卿是中國公安部的首任部長,同時擔任公安軍司令兼政治委員。

九點鐘的時候,羅瑞卿果然和皮定均一起來了,當羅瑞卿走到胡裏山廣播站大門口的時候,突然被一位哨兵攔住,或許是想表現自己盡職盡責,也或許是腦筋一時轉不過來,哨兵問了一句:「首長你們是哪裏來的?」

這句話聽得皮定均一楞,這些事情都要問,還能做一個合格的哨兵嗎?首長的事情屬於軍事機密,哨兵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多管多問,天天訓練現在竟然會出現這種意外的紕漏,皮定均一時間怒不可遏,把哨兵罵了一頓,喝道:「叫你們連長出來站崗!」

胡裏山炮台

皮定均越想越怕,下令將原先的崗哨全部撤掉,換成了自己帶過來的人,就連線待室的桌椅、茶具、水壺也全部換掉,就連熱水皮定均都要換成自己帶過來的。

這個時候戴鴻雁才察覺到,很有可能是有大人物要來,至少是元帥級別,心中頓時也緊張了起來。

在確認安保工作萬無一失之後,皮定均才松了一口氣,不久,他們心中的「大人物」來了,第一個走入眾人視線的是陳毅元帥,緊接著是賀龍元帥,戴鴻雁震驚不已,這怎麽一下子來了兩位元帥?

讓戴鴻雁震驚的還在後面,劉伯承元帥,羅榮桓元帥,徐向前元帥,聶榮臻元帥,葉劍英元帥相繼出現在眾人的視線,戴鴻雁不由自主地吸了一口涼氣,七位元帥齊聚胡裏山炮台,這種事情前所未有,會有什麽大動作嗎?戴鴻雁不敢猜測,但是能夠見到七位元帥,他心中既緊張又激動。

7位元帥來到胡裏山前線

其實不僅僅這七位來到了 這裏 ,朱德元帥當時人就在廈門 ,也有要去的想法,他說:「我一定要去,我這輩子不一定能解放台灣,但一定要到最前線去看一看。」但最終他還是沒有去成,本來他的專車已經到了廈門大學的門口,卻被31軍的聯絡處處長王泉激堅決攔了下來,他一個勁地勸朱德元帥,「十位元帥到了七位,已然有很大風險,您再去,恐怕後果不堪設想。」朱老總不情願地點了點頭,放棄了前往胡山裏炮台的想法。

為什麽這麽多元帥都聚集在這裏?胡裏山廣播站有什麽特殊之處?這一切的一切或許都要追溯到蔣介石敗逃台島。

1949年初,在經過了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敗退已成定局,蔣介石也意識到自己的美夢即將破碎,便開始積極謀劃後路,西南、海南、台島這幾個地方都是蔣介石的選擇,在聽取了地理專家張其昀的建議之後,蔣介石選定了台島作為後路。

從做出這個決定起,蔣介石就開始轉運財產,其中也包括古董字畫,將其秘密運到了台島,當年12月,蔣介石和兒子蔣經國從成都機場飛往台北,離開了大陸,帶領著國民黨的殘余部隊頑固抵抗。

1953年成立的536部隊

對台心戰

其實對於台島復雜的局勢,毛主席早就做出過預測。1949年2月初,毛主席在西柏坡接見了秘密來訪的蘇共中央代表米高揚,在這場會面中,毛主席說:「目前,還有一半的領土尚未解放,大陸上的事情比較好辦,把軍隊開去就行了。海島上的事情就比較復雜,須要采取另一種比較靈活的方式去解決,或者采用和平過渡的方式,這就要花較多的時間了。」「台灣是中國的領土,這是無可爭辯的。現在估計國民黨的殘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裏去,以後同我們隔海相望,不相往來。那裏還有一個美國問題,台灣實際上就在美帝國主義的保護下。這樣,台灣問題比西藏問題更復雜,解決它更需要時間。」

1953年春天,我軍在北韓戰場上俘獲的「九頭鳥」廣播器材被悄悄運到了廈門角嶼島,這座島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端,輪廓狀似牛角,因此命名為角嶼島,這座小島面積不大,只有0.19平方公裏,島上也沒有居民,更沒有淡水。同時這座角嶼島還是大陸距離金門最近的地方,它和金門島一衣帶水,最近的地方只有1800米。

對金門廣播組

而我軍之所以將廣播器材運往那裏,是想要在這裏組建一支特別的部隊,那就是對敵有線廣播站,展開對國民黨余部的「心戰」攻勢,每天向對面播送投誠的相關政策。

那裏的條件十分艱苦,不管是建造工事,還是糧食淡水,都要從大陸運過來,而一旦遇到了風浪天氣,補給船沒辦法及時前來,角嶼島上的戰士以及廣播員都要硬撐過去,如果淡水用完了,就只能先用海水煮粥對付一下,戰士們苦中作樂將這種難以下咽的粥叫做「角嶼粥」。

除了食物,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這裏也都是異常艱苦,在島上駐守的戰士們有一個連隊,隸屬於28軍,在晚上休息的時候,他們都是分成兩隊,一隊負責看守發電機,住在蘆葦搭建的簡易草棚當中,另外一隊則住在挖出來的一個地坑當中,每到刮風下雨的天氣,戰士們都要小心物資以及器材不被打濕。至於廁所更是沒地方修,直到醫療隊的女同誌隨隊登島慰問,戰士們才挖了一個臨時的簡易廁所。

不管怎麽說,我軍戰士還是克服了艱苦的條件,開始向對面發起猛烈的心戰攻勢。不到半年,對面也從日本搞到了器材,就安裝在角嶼島對面的金門馬山,叫做馬山廣播站,開始和我方進行對峙。

年輕時的戴鴻雁

這本來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也難免會有生命危險,自金門炮戰之後,敵我雙方總是有意無意將廣播站作為打擊目標,只要能將對面的喇叭給打啞,那就是大功一份,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方戰士將經歷了炮火之後多長時間可以復播,作為衡量雙方戰鬥力與士氣的指標。

一開始我們提到的戴鴻雁就不止一次見證過這樣的場景。

他是廈門人,1961年的時候應征入伍,任務就是到角嶼島擔任「心戰」閩南語廣播員。他的父親曾經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不要做丟臉的事。」直到他來到角嶼島之後,他才從父親的話裏品出了其他含義,父親這是在提醒自己別仗著水性好叛逃到對面去!

國民黨在廣播中總是許以大陸軍民豐厚的物質待遇,這是利誘,而那一顆顆射向角嶼島的炮彈則是威逼,戴鴻雁說,有時候雙方都比較克制,就像是在吵架,但是卻不扔石頭,但是在有的時候,只要角嶼島的廣播一出聲,那對面的炮彈十有八九會隨之而來,所以開播時,廣播站的工作人員就必須時刻準備著背起40多公斤重的器材,隨時準備和對面炮彈打遊擊。

當年使用的最大的喇叭

台島必將回歸祖國

吳世澤1953年便來到了廣播站,有一次他距離死神只有一步之遙,那是1956年4月的一天,大早上海上就起了大霧,白茫茫的一片,根本就看不到對面,根據經驗,這樣的天氣一般不需要偽裝,吳世澤把喇叭安置好之後便開始吃早飯,以便保持精力和敵人對壘。

就在他吃飯的時候,天色突變,海上刮起了大風,大霧被直接吹散,扒幾口飯的工夫,就能隱約看到金門,吳世澤心裏咯噔一聲,來不及多想,他丟了飯碗就往陣地上跑,匆忙之中收起器材趕緊往回跑。

他剛背起器材一頭紮進工事,就聽見背後有炮彈炸開,扭頭一看,著彈點就是剛剛放器材的位置,再晚個三四秒,炮彈就會將器材炸得粉碎,他趕緊檢查器材,發現只有喇叭的音膜出了點問題之後,吳世澤心裏松了一口氣,人可以受傷,但是器材不能壞。

戴鴻雁來到島上之後,吳世澤就成為了他的老師,起初戴鴻雁聽到炮響的時候總會害怕,吳世澤就喜歡笑他沒膽氣,習慣了之後,戴鴻雁也不怎麽在乎了,該吃吃,該藏藏,但是在聽到炮聲之後,戴鴻雁總會下意識地找喇叭。

虎山裏炮台

在廣播戰最為激烈的時候,有時候一天能播23個小時,每播一個小時,他們就會讓喇叭歇歇嗓子,過了幾分鐘繼續開戰,起初戴鴻雁被廣播的聲音吵得睡不著,然而時間久了,兩岸彼此喊話就成了戰士們的催眠曲和起床號。

播這麽長時間,都播什麽內容呢?每個廣播員對此都有著不同的印象,但是要說他們最熟悉的內容,一定是對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的「六大保證」:一、保證生命安全,二、不打、不罵、不侮辱;三、不沒收個人財產;四、傷病者給予治療;五、願回家者發給路費,願就業者幫助就業;六、起義投誠立功者給予獎勵。

一年365天,除了特殊情況以外,每天都要堅持播送,一年下來,播送時間基本上都在300天左右,而這六個保證,每天至少要播16遍,這樣高強度的播送使得對面國民黨人將這「六大保證」背得滾瓜爛熟,很多前來投誠的士兵,第一句話就是:「政策我很清楚。」

而除了宣傳投誠以外,廣播站後來也有了更多的功能,比如情報工作,上級沒有要求的時候,一切照常,但是一旦上級要求某個時間點播放什麽歌曲,那就是為中國共產黨的地下人員傳遞資訊,但具體是什麽資訊,廣播員也一概不知。

1962年七大元帥到來的那一天,戴鴻雁心中激動不已,當得知七大元帥此次是專程前來聽對台播音的時候,戴鴻雁心中更是緊張,當時和他一起播音的還有一名女播音員,戴鴻雁就站在她的旁邊。

大陸對台廣播員陳菲菲

還沒開始的時候,戴鴻雁就出了一手心的汗,當播音開始的時候他反而不緊張了,那一字一句已經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海中,整個表演過程沒有超過三分鐘,這次特殊的播音也成了戴鴻雁最為難忘的一次播音回憶。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的當天,國防部長徐向前在人民日報發表了宣布停止對金門島嶼炮擊的聲明。此後,廣播站雖然沒被撤銷,但是內容卻有了些許變化,人情味越來越濃,雙方甚至還會互相播報天氣,提醒對方下雨收衣,原本嚴肅莊重的播音風格也轉變為了自然親切的風格。

1991年4月23日,廈門對台有線廣播進行了最後一次播音,第二天起,這所營業了整整三十八年的廣播站也正式停業,對台心戰也成為了歷史。從劍拔弩張到提醒對方下雨收衣,從充滿威嚴到充滿人情味,歷史證明,華夏的血脈聯系是割不斷的,兩岸統一是歷史的大勢所趨,也是必然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