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對越反擊戰之後,西線的楊得誌升官,東線的許世友卻離開指揮位置

2023-12-10歷史

在曾經艱苦的歲月中,越南領袖胡誌明曾與中國老一輩革命誌士並肩作戰。當胡誌明身負重傷被敵人追捕時,是他們將越南領袖背到山洞掩藏躲過追擊,是他們自己將米留給他吃挨過饑荒,是他們為受傷的越南領袖包紮......

為此,越南領袖胡誌明曾信誓旦旦地說道:「等到我的國家南北統一了,再請你們來做客。」

圖1

可是十多年後,越南統一了,我們卻並沒有收到他們的「請帖」。

1979年,黎筍集團大舉出兵,侵占柬埔寨金邊,不斷挑起中越邊界沖突。中國領導人經過反復考慮,最終決定予以反擊。

廣西東線派出了身經百戰的許世友將軍,雲南西線派出了「三楊」之一的楊得誌將軍。

圖2

兩位將軍接到軍令後各自奔向戰場,僅用月余就以勝利結束戰鬥。最後,楊得誌得以升任,許世友卻離開了軍隊指揮的位置,這是為何?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實上,在1979年以前,中國最鐵的盟友並非如今眾所周知的巴基斯坦,而是與我們反目成仇的越南。

然而,自珍寶港事件後,中蘇兩方的關系逐漸惡化,美方卻在這時有意向中方靠攏,而這也成為了後續爆發中越戰爭的導火索。

為了對抗美國,蘇聯有意拉攏越南,而剛剛上位的黎筍集團也對與美國建交的中國產生了敵對心理。

圖3

自黎筍集團侵占了柬埔寨金邊後,他們的欲望越發猖狂,甚至想要將自己的領土擴張到本不屬於自己的地理位置。

1979年,曾經對越南施以援手的中國邊境地區遭到了越南侵略軍的猛烈攻擊。

他們對著我們的邊寨、學校、醫院不斷開炮,他們在我們的牧場、農田裏埋上炸藥,他們對著放學路上無辜的兒童、北侖河口無辜的中國漁船無情射擊......

廣西的東興鎮和越南的芒街僅一水之隔,北侖河成為了兩地隔岸觀望的分界線。

在這裏,曾經有一座「中越友誼大橋」橫跨兩岸。

圖4

如今,橋的對面築起了碉堡、架起了機槍,甚至還有四個大喇叭不停地播放著:「全民運動、全民武裝、隨時準備同新的作戰物件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毫無疑問,聽到這些喊話,對於這個曾經馳援越南時傾囊而出的邊寨來說,他們的心此刻仿佛墜入了冰窖。

中越人民曾是最親密的兄弟,在越南抗美戰役時,我們為其在邊境建造河口縣醫院,我們派出大量的醫務工作者馳援當地。

那個時候,為了讓更多的越南兄弟早日返回前線保家衛國,他們晝夜不分地治療傷員,就連餵飯、端尿這樣的事,所有人員都親力親為。

圖5

然而,這所曾經救治無數越南傷員的醫院,如今也遭到了襲擊。而那些醫務工作者們,只能被迫轉移到山溝裏,救治被越南軍隊傷害的邊境軍民。

還有那個曾經背著越南領袖胡誌明,逃脫追捕的革命老人蘇忠良,他風燭殘年的人生最後,越南的「請帖」杳無音信,越南的地雷卻埋到了他的家門口。

盡管中國領導人從一開始就在積極地與越南領導人交涉、談判,期望以最和諧地方式化解戰爭。

畢竟,中國從來都不是好戰的國家。

然而,事實反復證明,同越南侵略者打交道,委屈已經不能求全。他們狼子野心意欲染指我華夏土地,又恩將仇報殺我軍民,這已經完完全全點燃了中國共產黨的怒火。

是可忍,孰不可忍。

盡管我們不好戰,但如果有人要侵犯中國領土,傷害中國軍民,我們也決不同意!鑒於越南邊境戰火的焦灼,中國共產黨最終決定「殺雞用牛刀」,快速結束戰鬥,還邊境軍民和平的生活。

殺雞用牛刀

中國與越南接壤的兩側是中國廣西和雲南兩省,這兩省分別處於東、西兩側。由此來看,掛帥的將軍也需要兩位。

經過中央慎重決定,廣西東線由許世友將軍掛帥,雲南西線則由楊得誌將軍點兵。

說到許世友,相信大家對他並不陌生。

圖6

有關於許世友的故事很多,但在他年過花甲以後發生的事,最有趣的還是毛主席交給他的「任務」。

有一回,毛主席叫他來開會,第一句就是問他:「許世友,我叫你讀的【紅樓夢】讀得怎麽樣了?」

聽到毛主席的詢問,許世友一副驕傲的樣子回答:「我已經看了第一遍了,馬上要看第二遍了。」

他被調到廣州後,便開始靜下心來閱讀【紅樓夢】,在他的心裏,毛主席的任務一定要完成。不但要完成,還要完成得出色。

於是,眾人時常見到許世友獨自坐在辦公室裏,一手舉著放大鏡,一手握著紅藍鉛筆,不停地圈圈改改。

圖7

不但如此,每天讀完以後,許世友還會將其中精彩的詩詞背下來,再在眾人面前「賣弄」一番。

不得不說,許世友將軍這樣別有風趣的一面,倒是少見。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許世友的眼神也變得越發不好使了。但毛主席給他的任務還得完成。

於是,他叫自己的秘書孫洪憲替他「看」,再將精彩的部份抄錄下來。待許世友看完後,他便會在空白的地方簽上一個大大的「許」字。

因為這事,有人將他「檢舉」到了毛主席面前。

圖8

許世友卻機智地沿用毛主席的名言反擊:「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不得不說,在毛主席的幫助下,許世友這個曾經的「糙漢子」也成為了「文人」。

再來看「三楊」之一的楊得誌將軍,他的名諱也是如雷貫耳。

圖9

他出生於亂世,卻依靠自己收獲了一份史詩般的戰爭履歷。井岡山戰鬥上有他的身影,長征路上有他當先鋒披荊斬棘,抗日戰役中著名的平型關戰役由他指揮。

他來自湖南株洲縣,與偉人毛主席的家鄉僅隔了70公裏。

因為有他,毛主席曾在天安門城樓上驕傲地向人們介紹說:「此人大名叫楊得誌,當年強渡大渡河的紅一團團長!湖南人氏,我的鄉裏!」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楊得誌再次奔上前線。

圖10

1948年年底,平津戰役一觸即發,可大戰在即,由誰打響這第一仗成了毛主席的重點考慮問題。

用兵神速的楊得誌再次映入眼簾。

12月21日,楊得誌率領全軍發起首次沖擊,吹響了平津戰役的號角。

為求速戰速決,整個軍團遵照指示,將敵人圍困在天寒地凍、饑寒交迫的城中,以致對方感到突圍無望,進而軍心渙散,最後圍而攻之。

圖11

當天下午發起第一圈攻擊後,基本清掃完新保安外圍據點;22日7時,我軍再次集中火力發起總攻,一小時後開啟城墻缺口;隨後,我軍迅速向敵縱深穿插,分割弱化後逐個殲滅。

最終,平津戰役之新保安戰役以敵軍軍長自殺,敵軍全殲的結局圓滿收尾。

所以,毫不誇張地說,面對越南侵略軍,我軍派出的兩員猛將堪稱大材小用。不過,中央為了快速解決戰鬥,還邊境軍民的和平,這樣的決定也令人動容。

然而,那時已經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29個年頭,距離艱苦卓絕的長征也已經是第42年。

年過花甲的將軍們是否還能一如初見少年郎,一舉定乾坤?

榮升,榮退

1976年,許世友在廣州度過了自己的七十大壽,而他卻在這時對自己的兒子說:「為我做口紅松棺材,等我打完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一仗,只要不死就回來。若是戰死了,就用這口棺材。」

圖12

可以說,許世友將軍在接到赴越的軍令後,幾乎賭上了身家性命也要擊退越南侵略軍。

1979年2月17日淩晨,許世友率領東線中國軍隊兵分14路,以兵貴神速、深夜奇襲的方式殺入越南境內。他們一路由淺縱深突破迂回,成功將越南的公路防線攔腰斬斷,軍隊主力直逼朔江。

5天後,東線中國軍隊給號稱「新潮團」的越軍予以了致命打擊。不但控制了八達嶺附近的越軍,還殲滅越軍兩千余人,完成了預定的戰鬥任務。

此後,為爭取自衛反擊戰最大的戰果,許世友還帶領全軍攻打諒山,成功殲滅越軍第3師,我軍名諱震懾越南河內。

圖13

從2月27日到3月1日的兩天裏,許世友再次帶領東集團所屬部隊全部上陣,連續攻克扣當山、扣馬山等諸多要點,兵鋒直逼諒山市區。

3月1日當天,我軍以306門火炮齊攻諒山,在眨眼間落下炮彈萬發,諒山市一眼望去盡成火海。

從這以後,越軍的鬥誌被我軍打得越來越頹靡,盡管他們還是逞口舌之快,對外宣稱「中國軍隊沒有占領諒山市」,但這引來的只是許世友將軍的雷霆之怒。

許世友再次指揮6個步兵營與3月4日打過奇窮河,之後又向南推進了5公裏,殲滅越軍萬余人。

圖14

東線集團部隊到了這裏幾乎將戰鬥的進度條拉到了結束,而西線集團部隊也不甘示弱。

紅河是雲南與越南的界河,西線中國軍隊的主攻方向就是以紅河為界,向越南侵略軍發起突擊。

2月20日,西線集團部隊決定向東拔除越軍的侵略據點,繼而奪取老街、柑塘等市。

可就在這關鍵時刻,楊得誌的老胃病犯了。

圖15

楊得誌的胃病有些年頭,這也與他長年累月的前線指揮工作脫不開關系。也正是因為這一戰的來勢洶洶,楊得誌的胃病令他疼得格外劇烈。

他倒在了前線指揮所,是醫務人員送救及時,這才保住了性命。

但西線戰場的戰事卻刻不容緩,楊得誌被迫離開戰場後,西線的指揮權就交到了當時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張铚秀的手上。

圖16

之後西線集團部隊在張铚秀的帶領下,繼續發起進攻,僅用了三天就摧毀了越軍的縱深防禦體系,重創越軍345師21團,殲滅敵人兩千余人。

在突入越南境內縱深80公裏後,西線中國軍隊攻占了黃連山省省會老街市和他們的重鎮柑塘市。

東西兩線中國軍隊都以矯捷的身姿取得了戰鬥巨大的勝利,繳獲了越軍大量的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湮滅了越南侵略軍的囂張氣焰。

就在黎筍集團人人自危的時候,中國兩線軍隊先後宣布撤回中國境內,僅用28天就結束了美國曾經打了20年的越南戰爭。

自此,對越自衛反擊戰告一段落。

圖17

回到國內,西線總指揮楊得誌將軍得到了黨中央的重用,被升任為中國國防部長及總參謀長,可稱為榮升。

但戎馬一生的許世友將軍,卻榮退了。

黨中央並未提拔許世友任何官職。相反,許世友卻就此結束了他的軍教生活,來到了南京紫金山「稻香村」過起了平淡生活。

有人可能會對這樣的安排有所不解,畢竟許世友將軍從頭到尾指揮了戰役並取得了巨大成功,相比之下,楊得誌將軍雖然部署了整個作戰計劃,但卻因病早早離場,為何他卻榮升了呢?

圖18

事實上,許世友將軍在自衛反擊戰結束時,已經是位七十幾歲的老人了。從他看【紅樓夢】來尋覓他衰老的蹤跡,也不難發現,許多事情他已經力不從心;再從他囑咐兒子「備棺材」來一探許世友將軍的最後心願,他也恐怕早已無心留在官職上工作。

而楊得誌將軍,雖然早早離開戰場,但他部署下的作戰計劃卻貫徹了整個對越自衛反擊戰。同時,楊得誌將軍相比於許世友將軍的年紀較小,而他本人的狀態似乎也還處在意氣風發的時刻。

對於一位還有壯誌豪情的將軍,國家又怎能忍心讓他不再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呢?

所以,不論是「榮升」,還是「榮退」,這都是國家給予的最大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