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鄒習祥:上甘嶺206發子彈狙殺美軍203人,回國後卻對罐頭產生陰影

2024-01-23歷史

在解放軍大軍進軍貴州獨山的1949年11月15日,獨山縣的國民黨守軍4萬3千余人決定起義。對於這些起義部隊,解放軍並未追究,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在當地臨時抓來的壯丁,既沒有嚴重的罪行,也沒有太大的過錯,能夠選擇起義是值得稱贊的。

解放軍部隊為國民革命軍起義軍人提供了兩條出路:一是報銷回家路費並給予每人兩塊大洋;二是留下參加解放軍,透過考核後成為其中一員。

大部份人都選擇了接受路費回家,畢竟他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戰爭,經過兩天炮火連天的轟炸,早已嚇得六神無主,再也不願留在部隊。

然而,一位名叫鄒習祥的年輕人,出乎意料地選擇了留下來參加解放軍。鄒習祥是一位被國民黨強征的壯丁,之前他從未參加過任何戰爭。

當征兵同誌再次詢問他是否確定時,他堅定地點了點頭。沒有人能預見,這個籍籍無名的年輕人,將日後成為「一代狙神」。

鄒習祥雖然軍齡只有幾個月,但他的表現讓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他的槍法極準,第一次射擊考核就位居全連第一。他的身手極好,行動敏捷,每一個戰術動作都完成得出色。

原來,鄒習祥來自貴州當地的仡佬族,自7歲起就開始跟著大人們上山打獵。雖然他們使用的只是簡陋的火槍,但是需要極高的射擊技巧,因此鄒習祥的天賦與經驗都使得他在部隊中脫穎而出。

鄒習祥從小對裝彈、潛伏、瞄準、射擊等射擊技巧了如指掌,加上常年在山間追逐野兔野雞,他的野外生存技巧也日益熟練。

他的聰明才智和誠懇為人使得他迅速獲得了上級的賞識,並在入伍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升任班長。在班長的職位上,他再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在三年的剿匪戰爭中,他所在的部隊南下圍剿當地的匪首皮老滿,發揮了關鍵作用。

鄒習祥的到來打破了皮老滿的生存法則。他憑借對地形的了解,潛伏在深山老林中,讓解放軍難以找到他的蹤跡。然而,鄒習祥一眼便看穿了皮老滿的生存之道,發現這片林子裏缺乏野物,無法提供足夠的食物。

所以,皮老滿想要在這片林子中生存下去,要麽預先準備好糧食,要麽有人從外面給他送補給。雖然解放軍解放貴州的速度很快,許多國民黨高官都來不及逃走,但是皮老滿也已經被包圍,無法逃脫。

目前看來,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有人在給他送補給。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鄒習祥帶著手下在林子周圍和鄰村進行了密切的監控。果然,他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小女孩,每天固定時間都會帶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包裹出村,然後再空著手回家。

小女孩的異常行為引起了鄒習祥的註意,經過一番詢問後,小女孩並沒有隱瞞,她透露說有一個帶著槍的叔叔藏在她家的地窖裏。

這個訊息讓鄒習祥感到驚喜,原來皮老滿並沒有被掘地三尺找到,他竟然藏在村子的邊緣。鄒習祥立刻帶人沖過去,不費一槍一彈就成功地將皮老滿活捉。

在入伍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鄒習祥就立下了自己的第一個二等功。

1952年3月,誌願軍15軍45師135團1營1連的戰士們踏上對美作戰的征途。一個月後,他們接到命令,前往上甘嶺高地修築防線並堅守。

上甘嶺高地位於五聖山,這裏是誌願軍與敵軍交戰的最前線。如果敵軍突破了這裏,那麽美軍坦克將長驅直入,再也無險可擋。

上甘嶺陣地面積不大,只有約3.7平方公裏,能夠容納的戰士數量有限。而他們所要面對的卻是密密麻麻的聯合國軍,他們在人數和裝備上都有著巨大優勢。

為了盡快拿下上甘嶺陣地,美軍主力傾巢出動,調集了超過6萬人,布置了超過300門火炮和170輛坦克進行轟炸,甚至動用了超過3000架飛機進行空中支援。

他們希望透過鋼鐵洪流的力量,將誌願軍從上甘嶺高地趕走。

上甘嶺戰役期間,每天有近4萬枚炮彈傾瀉在陣地上,火力密度空前。初次上陣的鄒習祥見到這樣的陣仗,也驚訝不已。

他在陣地上的前幾天幾乎沒有開過槍,只是不斷地修戰線、補戰線。面對敵人的兇猛火力,他們的步槍幾乎無反擊之力。

而山下的美軍似乎意識到了誌願軍不敢出擊,每天都派一隊人走到誌願軍陣前挑釁,一邊扭動屁股,一邊享用美酒佳肴,甚至扔吃剩的空罐頭瓶,做出各種挑釁動作。

鄒習祥在陣地上靜靜等待,他的眼神釘選在幾百米外的美軍士兵身上。他知道,這些美軍士兵的到來,既是想要激怒誌願軍,也是想試探誌願軍的底氣。

他們的位置雖然能看見誌願軍陣地,但想要發起攻擊卻並不容易。然而,鄒習祥並不會因此而退縮。他靜靜等待著,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那一天,一隊美軍照例來到陣地下,對山上的誌願軍大聲喧嘩。但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動已經被鄒習祥看在眼裏。

突然,一陣槍響在上甘嶺高地上傳來,一枚子彈飛速襲來,正中其中為首一名美國大兵的眉心。其余的美軍看到戰友倒地,連屍體都顧不上,急忙扭頭就跑。

然而,山上的狙擊手並沒有停止攻擊,又是幾聲槍響,撂翻了幾個逃跑的美軍。

在那場戰鬥中,兩軍相距三四百米,這個距離已經接近步槍的射程極限。但是,鄒習祥的子彈就像有靈性一樣,緊追不舍,最終消滅了五個美國兵,剩下的幾個美國兵才得以逃生。

這場戰鬥不僅殺死了幾個美國兵,更是狠狠打擊了他們的囂張氣焰。事後,鄒習祥所在的連隊對他進行了嘉獎,並且將這種冷槍戰術在全連推廣。

在上甘嶺陣地,離敵人最近的前沿陣地只有60米,從那天開始,戰士們在鄒習祥的帶領下,每天都對敵人進行冷槍騷擾。

雖然誌願軍放冷槍的場面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其殺傷效果卻非常顯著,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聯合國軍有3558人死於冷槍之下,其中鄒習祥一人就用206顆子彈擊殺了203個敵人,命中率高達98.6%。

上甘嶺的戰鬥艱苦卓絕,哪怕躲進了坑道,每秒仍要承受6枚炮彈的攻擊。戰士們耳膜出血、內臟受損,痛苦不堪。

這一切都讓鄒習祥記憶猶新,他清晰記得,炮火過後,陣地只剩下一片漆黑,連一塊石頭都找不到。連隊只剩下8個人,戰士們提議讓他回去通知大部隊,其余七人負責掩護堅守。

途中,他不慎遇到敵人搜查小隊,只好藏在戰友的遺體下躲避。

雖然敵人沒有直接看到鄒習祥,但他們還是在他和他的戰友們身上發泄了他們的憤怒,給鄒習祥的左手手臂留下了永久的傷痕。

然而,鄒習祥憑借著他堅韌的意誌,成功通知了後續的大部隊,完成了任務。在稍作休息並進行了短暫的包紮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鄒習祥就又回到了前線,參與了近百次的戰鬥,成功抵擋了幾十次美軍的進攻。

盡管正式記錄中,鄒習祥的戰績只有203人,但在混亂的戰場上,很多戰果是無法精確統計的。因此,鄒習祥的貢獻遠超於此。

他是上甘嶺陣地的知名狙擊手,他的事跡被上報到了誌願軍司令部,受到了彭德懷的高度贊揚。為了推廣他的冷槍戰術,誌願軍司令部甚至派出了戰地記者進行采訪。

在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裏,中國人還沒有「狙擊手」這個稱呼。然而,美國人卻給予了鄒習祥這個榮譽。他們在陣地上將鄒習祥所在的537.7高地標註為「狙擊兵嶺」,足以看出他的冷槍對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戰爭結束後,鄒習祥回國繼續服役,直到1956年光榮退役。回到家鄉後,他本可以利用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在當地政府謀得一份輕松的工作,享受晚年。

然而,他拒絕了這種照顧。在他看來,自己才30多歲,完全可以透過自己的勞動追求一份不錯的生活,而且他也沒有多少文化,不想給組織增添任何麻煩。

於是,他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在村子裏生活。盡管他曾是功勛狙擊手,但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經歷過生死,才能更加珍惜生命。

盡管戰爭的陰影在鄒習祥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選擇將全部的生命價值寄托於家人身上。如果非要說戰爭給他留下了什麽,那可能就是對「罐頭」這種食物的自然內容的排斥。

每當有人拿著罐頭前來探望他,平日溫和的鄒習祥都會突然發怒並高喊:「把這種東西拿走,我無法接受美國人的東西!」

盡管當時罐頭是一種相當珍貴的食物,但鄒習祥寧願享用自己的粗茶淡飯,也不願多看一眼。

從老人這一獨特的習慣中,或許我們能感受到當年戰爭的殘酷,誌願軍戰士們勒緊褲腰帶,蜷縮在冰冷的雪地上,努力尋找食物。

而他們的敵人,山下的美軍,卻過著浪費無度的生活,隨意丟棄戰士們視為珍寶的罐頭……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但那些小小罐頭,卻成為了鄒習祥心中永遠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