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夜晚伺候嬪妃時,鞋裏都要放一個蒼耳!

2024-01-01歷史

前言

孫耀庭,清朝末代太監,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監。他那慘痛而又坎坷的一生,令後人不禁深思。一個出生普通的農家子,為何最終走上太監這條不歸路?

他在深宮內過著小心翼翼的生活,夜晚伺候妃嬪時,連鞋裏也要放上一顆蒼耳,這種處處謹小慎微的日子,又折磨著他的心靈嗎?

貧窮促使踏上不歸路

1908年,孫耀庭生於山東兗州府一個小小農家。那個年代的中國,正值晚清朝堂混亂,民不聊生。整個社會動蕩,農村地主矛盾尖銳,鴉片戰爭的創傷尚未愈合,西方殖民者蠢蠢欲動,準備對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進行蠶食。

在經濟日趨落後的環境下,廣大農民勒緊褲帶,艱難度日。這種社會背景直接影響了孫耀庭未來的命運。

孫耀庭家中還有四個兄弟,一家老小全靠著那幾畝薄田度日。佃農一家,吃穿都成問題,更無力供幾個孩子上學讀書。生活如此艱辛,孫耀庭的父母也將全部希望寄托在這些子女的身上,想透過讓他們讀書識字,日後能改變家境,脫離悲慘的農民生活。

幸運的是,那幾年氣候尚好,莊稼收成也較豐,孫家老兩口還是將幾個子弟送進了村塾,學了幾年書識些文字。盡管家境清苦,但孫耀庭也從小體驗到了讀書識字的樂趣。

他那聰明靈活的小腦袋,迅速學會了文本上的各種文字,並能背誦一些古詩詞。這讓父母看到了希望,更加決心栽培他讀更多更高深的書。

小時候的孫耀庭聰明機靈,又勤奮好學。他總夢想著有朝一日高中進士,為皇上治理天下,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父母和兄弟們也寄予了這個小兒子厚望,想他日後能改變這個家的命運,甚至改變農民這一階層的命運。

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竟也敢有這般野心。但在那個封建迷信的年代,讀書唯一的出路就是仕途。孫耀庭的夢想,與千千萬萬讀書人並無二致。

誰知好景不長,就在孫耀庭十一二歲那年,一場旱災突襲了老家。莊稼歉收,這本就是常有的事。但如今不同的是,自鴉片戰爭後,地主階級囂張,積極投靠西方勢力,膽子也隨之愈發肥大。

他們開始瘋狂掠奪農民的土地、財富與勞動。這場災害成了他們合法化掠奪的最好借口。那個年代法制混亂,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搶占農田,而官府面前農民也毫無還手之力。

就這樣,孫家被迫抵押了那幾畝田地,失去了最大的生活來源。頓時一貧如洗的孫家人不得不賣掉家裏的東西,勉強填飽肚子。那幾個還在長身體的娃娃,更是日漸瘦弱。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學業也被迫中斷。孫耀庭再也無錢去上私塾。作為一個有誌向的娃娃,他看著母親為錢發愁,為食物發愁;看著自己日漸消瘦,卻再也沒機會去學習;他那顆心簡直要被撕碎了。

一家人過起了捉襟見肘的日子。面對這殘酷的現實,孫耀庭心中充滿了絕望與憤懣。他不甘心地想,窮人在這個亂世就是任人宰割的命!若不自強,只會在這混亂社會中一路向下,最終在泥潭中掙紮終老。他化悲痛為力量,下定決心要為自己和家人重新創造一片天地。

於是,他聽從內心,要為自己和家人謀出一條生路。當聽說村中有人入了宮中當太監後富甲天下,他便產生了同樣的想法。他決定不再相信科舉,而要效仿那人,走一條看似捷徑的不歸路——凈身後進入王府或宮禁,做一名太監。盡管他本性聰穎,但面對這無奈的現實,他也只能選擇犧牲自我。

父親親手斷他陽世希望

1912年冬,孫家老兩口終於為兒子凈身。因為家中窮困,父親只得親自動手,簡單地采用割除生殖器的方式。這過程極其殘忍,白刃切割皮肉,疼痛難言。孫耀庭全程清醒地忍受,幾次險些失血過多而死。這種結果他也早已料到,只求一死了之。

只是他知道自己還活著,因為這份痛楚告訴他,他還沒能解脫。這種身心俱裂的痛苦,讓他這個14歲的孩子瞬間成長為大人。他再也無法像從前一般無憂無慮了。

凈身成功後,他在床上躺了整整一月才緩過勁兒來。這一個月以來,他始終閉口不言,拒絕和任何人交流。他在想自己的未來,也在埋怨上天的不公與父母的殘忍。

他失去了作為男子漢在人世間立足的資格,他要面對的,將是漫漫歲月中的罪孽與忍耐。然而終究他還是熬了過來,任由現實將他的意誌磨平。

次年,重見天日的孫耀庭索性剃光了頭發,換上了太監服,標誌自己正式踏上太監之路。孫父也在這時透過人脈關系,將兒子送入了一王府中充當小太監。一家人淚眼離別,14歲的孫耀庭就此離開了家鄉的一切,開始了他漫漫太監之路。

王府內苦役太監

剛入王府時,稚嫩的孫耀庭經常碰壁。他不習慣王府內嚴苛的規矩,常因細枝末節之事被家丁羞辱。王府相比農家,簡直是兩個世界。這裏金碧輝煌,卻也暗流湧動。

孫耀庭拘謹地侍奉主子,生怕自己一錯失寵。更何況,他的同僚都是比他更早入宮的老油條。這些人彼此勾心鬥角,都在爭取主子的寵幸。一個新人,勢必首當其沖挨打受責。

果然,有一次,他在侍奉王爺飲茶時手抖灑出幾滴茶來,險些潑到王爺的衣服上。王爺並未責罵,但此事還是傳到了總管耳中。總管是王府中的大管事,身份較高,手握大權。

他狠狠地將孫耀庭打了幾十個大板,直打的他奄奄一息,鮮血淋漓。作為太監,他們一點點錯誤便要遭殃,更何況面對的是心狠手辣的主子。

太監這個身份,註定要忍受各種淩辱欺壓。這一頓毒打,使孫耀庭明白自己不過是這些達官貴人們手中的一件玩物。只要他們不高興,自己的小命隨時可以不保。可他心中也明白,此路既選已定,他註定要在這封建王府中掙紮求存了。無論遭受多少折磨和磨練,他都要咬緊牙關走下去。

孫耀庭謹記要為家人謀出路的初衷。他明白,想要翻身,就必須學會在這王府中生存,得到主子的賞識,否則他會在這裏度過非人的一生。為此,他再也不敢有絲毫懈怠。

憑借著過人的學識和伶俐的言談,他在侍奉主子方面下了苦工夫,也頗得幾個主子的歡心。然而這並沒有讓他的境遇好轉多少,因為王府中的太監向來都是明爭暗鬥。每當他得意之時,總有幾個嫉妒者在背後搗鬼,讓他再度重蹈覆轍。

主子換了又換,孫耀庭在王府度過了五年左右的時光。這五年的經歷使還不到二十歲的他已釋然看淡了世事,也對宮廷風氣有了初步認識。他明白,想要翻身唯有透過自己的實力。並且他也逐步習得了宮中生存的訣竅。無論遇到怎樣懦夫欺辱,他都會一笑置之度過。

1917年,在幾次機緣巧合之下,當有宮中太監路過此地,看中了孫耀庭時,他便主動請求對方將自己引薦進入紫禁城,開始了他在宮廷的生涯。

進入紫禁城,小心翼翼過日子

一進入紫禁城,孫耀庭便仿佛置身於肅殺之境。這裏與王府不同,到處金碧輝煌,卻住著寥若晨星的皇親國戚和嬪妃。

他們不過區區百余人,卻耗費著國庫的大部份財富過著奢靡生活;而在他們身後伺候的,則是人數眾多的太監、宮女和司務內監等下人。這些下人就如同陪葬的士兵馬俑,成群結隊地侍奉自己的主上。

這時的紫禁城已是強弩之末,但終究曾風光無限。它那復雜的等級與血腥的歷史,使每一個進入者不免寒毛倒豎。更何況對孫耀庭這樣的新人來說,一不小心就可能丟了性命。

剛到宮裏的他差點因一次失言而被殺頭,幸虧總管手下留情。這更讓他明白自己在這深宮中的渺小與卑微。他必須時時刻刻小心謹慎,才能茍活於斯。

在宮裏,孫耀庭遇到了前輩太監小德張。小德張從小入宮,深得慈禧太後的歡心,一度成為皇宮中最有實權的太監。孫耀庭對他既羨慕,也抱有戒心。他不得不佩服小德張早年的手腕和機變,甚至在慈禧去世後又投其所好,得到了後來太後的信任。

可這麽多年宮廷生活的教訓,也讓孫耀庭明白了太監即使得寵一時,那也是主子們一時興起的恩賜。只要他們微詞,自己的首級還是保不住。正如此刻的小德張,已是風光不再。所以他對太監這一群體,也僅是憐憫。

在這腐朽的環境裏,他無法抑制內心的叛逆,對那些奢靡的主子也充滿了不滿。可他明白脫離宮廷別無去處,外面動蕩的局勢對他這樣閹人更不友好。所以他只能按兵不動,繼續在這深宮中討好主子,等待時局變化。

他在宮中謹小慎微,甚少與人來往,大部份時間都是跟在主子身旁侍奉。為了討好主子,他時常思考如何讓主子歡心。有一次,他從戲班那裏偷偷學會了些雜技表演,然後趁宮裏有戲班子表演之機,英勇高台頂替,使得主子大為賞識。可這微不足道的寵幸,也僅僅是暫時的。等著他的,還是那沒完沒了侍奉主子的苦差事。

這就是太監的悲哀之處。他們處心積慮討好主子,卻從不奢求真正的友誼。他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一旦失寵便是性命堪憂。

鞋中藏蒼耳戒睡意

在宮裏,太監最怕的便是夜晚值宿伺候主子。這是他們最難熬的時刻。因為萬一打起了瞌睡,有任何失誤,都可能是性命堪憂。那漫漫長夜不知何時才會過去,又不知何時主子會突然提出要求,太監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可人的體力終究有限,越到深夜,困頓之感就越發明顯。

這時,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太監透露給孫耀庭一個秘訣:在鞋內放一顆蒼耳。這小小的植物外表粗糙,布滿細刺,每每不小心蹭到腳底,都會疼痛難忍。正是這疼痛感,能夠在太監打瞌睡時發揮催醒的作用,保證他們的清醒。

起初孫耀庭不願相信這麽簡單的方法。但在好幾次實驗後,效果明顯。的確,每每他感到困頓,只需輕輕活動腳掌,那疼痛便將他驚醒。漸漸地,這成了太監群體裏心照不宣的小秘密。每當值夜,他們都會事先準備好幾顆蒼耳,全藏進鞋底。這是他們在這逼仄環境下求生的方式。

然而即便有了蒼耳,每個漫漫長夜對孫耀庭來說還是難以忍受。他時常會想起孩提時讀書的夢想,想起自己還保有陽世生命的從前。他恨不得掙脫這身枷鎖,重見天日。但現實是,他必須接受這份折磨。直到主子醒來,示意他退下,這漫長的罪與罰才算結束。

當然,太監們也會想方設法打發時間。在夜深人靜時,他們會輕聲交談自己的過去。有的會說起自己未受過信命的童年;有的會訴說家鄉的情景;更多人會詛咒那迫使自己截斷陽世希望的主子。可無論怎樣詛咒,他們的命運還是由主子掌控。

與此同時,新思想也在傳入宮禁。孫耀庭等人開始偷偷接觸革命這一禁忌。被這革命的烈火點燃的心靈,也讓他們看清自己太監這一身份的腐朽。他們開始埋怨這個吃人的舊社會,理想中的新生活又成為他們心中的希冀。正因為過去的苦難,所以他們更渴望那即將到來的解放。

歷經1917年的政變風波,到1924年小德張帶著積蓄高調離宮。再到1925年溥儀被迫退位。這些事件宣告了清朝與帝制的終結。其時,孫耀庭早已做好了準備。1931年,他終於抓住時機,帶著一小筆積蓄離開了深宮。

太監命運終結的深思

走出紫禁城,孫耀庭也放下了太監的身份。但他畢竟已經凈身,在塵世中再無立足之地。之後的歲月裏,他過上了流離失所的生活,還曾回到故鄉,卻也難以適應。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其特殊身份,他獲得政府的補助生活。1996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8歲。

孫耀庭那坎坷命運,是那個時代下層人民的真實寫照。他們生來就在旋渦中掙紮,又因時代的殘酷無奈選擇斷送自我。我們不應忽視歷史行程中這些失敗者的命運,也應為他們曾經的屈辱與痛苦而深思。

正因過去有太多孫耀庭,整個中國人才痛定思痛,積蓄力量推翻腐朽統治,奪回新生。如今的富裕與繁榮,才是他們苦難的最好回報。

回顧歷史,我們更應因時代的進步而欣慰。遙想從前,那些昏庸的皇帝和腐朽的貴族,將幾千萬人的命運玩弄於股掌之間;而今人人生而平等,任何人不再會成為他人玩物。我們終於邁入了文明與自由的新世界。這一點,也正是我們不斷進取的動力。透過緬懷先烈們的苦痛,我們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