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新四軍初建時八個團的特殊代號

2024-07-26歷史

1937年8月中旬,國共兩黨就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抗日武裝問題達成共識。在此期間,周恩來請葉挺出面完成改編任務。葉挺欣然接受委托,很快向蔣介石提出將南方紅軍遊擊隊改編為1個軍的建議,並提議改編後的部隊稱為新四軍。10月至12月,國共兩黨先後就新四軍的建制、編制、幹部、裝備、經費等問題,進行多次協商。

在編制問題上,中國共產黨先是提出將南方遊擊隊改編為1個軍,下設兩師4旅8團。遇阻後,又提出編為兩個縱隊6個支隊,國民黨仍不同意。為顧全大局,中國共產黨又提出編為1個軍,軍部直轄4個遊擊支隊,每個支隊設兩個團,隸屬八路軍。國民黨同意了這個方案,但不同意新四軍由八路軍總部指揮,最後確定隸屬於第3戰區,其中第4支隊由第5戰區管轄。

從1937年秋開始,葉挺、項英、陳毅等在中共中央領導下,進行了緊張、艱巨的組織籌備工作。12月25日,標誌著新四軍軍部成立的新四軍幹部大會在漢口召開。27日,項英致電毛澤東、張聞天,就新四軍的編制和主要幹部配備提出建議。28日,毛澤東電復項英,同意新四軍編4個支隊和支隊以上幹部人選。

1938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從武漢移駐南昌三眼井。2月6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第3戰區命令新四軍集中到皖南歙縣巖寺鎮一帶整訓。軍部當即制定方案,並命令部隊分頭並進,兼程前往。3月至5月,新四軍各支隊抵達皖南、皖西後,立即進行了短期整訓。

此後,為適應抗日作戰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環境,新四軍在組織部隊挺進敵後和抗日前線的同時,又在「一面打仗,一面建軍」的思想指導下,大力開展部隊的全面建設。在政治思想建設上,新四軍特別強調在國共合作的形勢下,保持和發揚以艱苦奮鬥為中心的紅軍優良傳統。在此期間,為使全軍銘記紅軍優良傳統,軍部專門確定用「保持發揚優良傳統」8個字,分別作為1937年確定編制時8個團的對外代號,即第1團稱保團,第2團稱持團,第3團稱發團,第4團稱揚團,第5團稱優團,第6團稱良團,第7團稱傳團,第8團稱統團。

新四軍集中整編期間,第4支隊又擴編了第9團和手槍團,其他支隊也進行了擴編,整編後全軍共1.03萬余人,6200余支槍。部隊人數不多、裝備落後,但絕大部份人員是南方三年遊擊戰爭中保存下來的精華,還有一批中共中央派來的經過長征的紅軍幹部。從此,新四軍這支人民武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逐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發展成為華中地區堅持敵後抗戰的主力軍。(來自【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