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為什麽在上海對共產黨人大開殺戒?

2024-04-21歷史

歷史愛好者都知道,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突然下令,在上海對共產黨人大開殺戒,僅在上海一地,就殺了至少三百多人,事件蔓延到其他城市,全國多地也開始紛紛捕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頓時全國各地血雨腥風,這就是當時震驚中外的「四一二事件」,也稱「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可是,「四一二事件」為什麽最初是發生在上海?為什麽不是首先發生在廣州或者南京?蔣介石為什麽選擇在上海對共產黨人動手?今天,老馮 客觀中立 ,一文為你解釋清楚。

事實1: 在公路運輸極度落後的舊中國, 水路運輸就是當時的「高速公路」 ,在舊社會,走陸路運貨走100公裏所耗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比走1000公裏水路的成本還要高,所以在舊時代,運貨但凡是能走水路的,一律不走陸路,所以在舊社會,水路非常重要, 舊中國的貨運物流,水運占了大頭 。

事實2: 而在當時,中國最發達、最便捷、最重要的水路系統,就是 「長江水系」 ,而長江水系的出海口,就是上海,換句話說,在舊中國, 誰控制了上海,誰就控制了當時中國最主要的物流交通樞紐,誰就間接控制了「長江經濟帶」。

事實3: 在民國時代,上海是一個 畸形發達的貿易中心 ,當時全中國竟然有 高達三分之二的外貿集中在上海 ,不但如此,全中國 70%的國內貿易和金融交易,也是集中在上海 ,你可想而知,當時的上海,是怎樣的一個經濟中心,毫不誇張地說,在當時, 誰控制了上海,誰就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事實4: 因為當時全中國三分之二的外貿集中在上海,那麽粗略地說,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奪取上海, 在上海一地,就可以收取全中國三分之二的關稅 ,這就是為什麽, 蔣介石當年要趕在共產黨人控制上海之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搶先把上海奪下來 ,並且為此,不惜大開殺戒,上海就是民國的「錢袋子」, 奪取上海,就奪取了錢袋子 ,有了錢,才能有一切。

事實5: 我們都知道,國貨出口,是沒有關稅一說的,但是,洋貨進口,則是要收關稅的,所以呢,國民黨奪取了上海之後,就可以收取關稅了,大家要知道,海關收取關稅這個事,來錢是最容易的,來錢也是最快的,所以,奪取了上海之後,久而久之,南京國民政府的財政稅收,出現了一個 畸形 的狀況,那就是: 高度依賴上海的關稅 ,依賴度有多高呢?舉例說: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全國稅收的 51% ,是來自於進口洋貨的關稅,其中又是以 上海交上來的關稅,占了絕對大頭 。

事實6: 在後來的「黃金十年」 (1927-1937) 當中,關稅占國民政府稅收的比例,仍然是畸形的高,我們來看一份嚴肅史料:【中華民國工商稅收史料選編】,這份史料收錄了1933年至1936年這4年間,國民政府的稅收統計,其中 排第一位的,就是關稅 ,4年總數額是13億9690萬元,占同期國民政府全部稅收的 52% ,形象地說, 國民政府的錢一半以上,是依賴以上海為中心的洋商、洋買辦,是他們養活了國民政府 。

事實7: 那麽,「高度依賴上海關稅」意味著什麽呢?那就意味著: 洋貨進口越多,國民政府的錢包就越鼓 。可是我們都知道, 洋貨進口越多,同時也意味著:國內城鄉民族工農業所面臨的競爭就越殘酷,國內的產業就越蕭條,破產者就越多,國內的工作機會流失也就越多,說穿了:百姓就越窮 。但是,人都是有路徑依賴心理的,洋人上繳的關稅,已經成了國民政府的鴉片, 越抽越上癮,越上癮越抽 ,時間久了,國民政府和洋人在不知不覺中, 悄悄地結成了利益共同體 。

事實8: 我們假設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痛下決心,設定一個80%甚至以上的嚴苛關稅率,把洋貨擋在國門之外,讓國內民族工商業得到發展機外,那麽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呢?馬上發生的事情就是:國內民族工商業還沒那麽快發展起來呢,國民政府的關稅收入立馬就沒有了,財政收入暴減一半以上,那麽, 國民政府就會立馬陷入財政危機,一旦陷入財政危機,國民政府就無法應付當時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各種政治和軍事挑戰 ,這就是為什麽, 國民政府實在無法戒除關稅這個「鴉片」、痛下決心發展民族工業 ,所以當時的情況是:國民政府出於自身生存的需要,無論它願不願意, 它的屁股必然悄悄坐歪。

事實9: 國民黨屁股悄悄「坐歪」之後,它就會很自然地希望: 進口洋貨越多越好 , 因為進口洋貨越多,國民政府就越有錢 ,但是, 進口洋貨越多,意味著國民生計越困難 ,但是,國民政府對這一點, 已經提不起關心的興趣,也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改變它 ,於是,發生了一件很荒誕的事,那就是:國民黨在南京建政之後,神不知鬼不覺地,一步一步地, 背離了它革命的初心,走向了革命的反面,站到了中國人利益的對立面 ,然而更有趣的是:國民黨對於這一切,全然不知。

事實10: 於是出現了一件怪事: 民國國內民族制造業的增長,實際上和國民政府的利益出現了矛盾 ,於是,國民政府那幫政治人物,也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那就是:嘴裏喊著「為民眾謀利益」, 但是卻無法真正下決心大力發展民族工商業,因為發展民族工商業,進口貨就減少,進口貨減少,國民政府的收入就減少 ,於是乎,國民政府不自覺地,演化成了一個 為洋商服務、為買辦服務 的政府,所以當時被稱作 「買辦政府」 ,就是這個緣故。國民政府實在無法壯士斷臂、犧牲自己的短期利益,咬緊牙關,克服困難,發展民族工業。

事實11: 正因為國民政府是一個依靠關稅為生的政府,所以民族產業的發展,恰恰 (至少在短期) 會損害國民政府的利益,所以,國民政府出於自私本能, 缺乏發展民族工業的足夠動力 ,這就是為什麽在「黃金十年」期間,民國的鋼產量,始終沒有突破幾萬噸的水平,而到了抗戰爆發的時候,日本的鋼產量是每年 580 萬噸,而同期民國的鋼產量只有 4 萬噸,這就是為什麽日本揍起民國來,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事實12: 國民政府的買辦本性,直到抗戰勝利之後,仍然沒有改變,1946年,國民政府和美國政府簽署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市場對美國商品全面開放, 中國不得對美國商品施加任何關稅 。這個條約 對於中國尚在繈褓狀態的民族工業發展,無疑又是一記重拳、一副枷鎖 。讀到這裏,你也許會問,國民政府為什麽在1946年會和美國簽署如此糊塗混蛋的條約呢?答案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 國民政府當時極度渴望美國的援助,包括經濟援助、軍事援助 。

事實13: 在1933年至1936年這4年間,民國的農業稅 (田賦) ,只占全國總稅收的 12% ,然而問題是:在民國時期, 農業稅是「地方稅」 ,什麽叫「地方稅」呢?簡單地講, 當時的農業稅,是歸地方政府征收、歸地方政府使用的,是不需要上交南京中央的 ,換句話說,在民國時期, 農民的利益和南京國民政府的利益,是沒有交集的 。

事實14: 在一些被軍閥實際控制的省份, 農民的利益和國民政府的利益不但沒有交集,而且恰恰是矛盾的, 因為如果讓軍閥省份的農村富起來,田賦 (農業稅) 就變多,農業稅越多,地方軍閥實力就越強,他們和南京中央叫板的底氣就越足。舉個例子說,蔣介石不會關心1935年一個湖南貧農的貧困問題,因為這個貧農歸湖南軍閥何鍵管,雖然號稱歸順國民政府,但何鍵不是蔣介石的人,即使幫助湖南農民脫貧變富,農業稅是「地方稅」,收上來,也是交給何鍵,不是交給蔣介石,而何鍵是地方軍閥,他有錢了反而對國民政府有害。

事實15: 這就是為什麽,國民政府實在無法關心農民,因為彼此的利益沒有交集,而且往往有矛盾,這就是為什麽 國民黨在南京建政之後,背離了孫中山制定的「耕者有其田」、「減租減息」的農村政策,長期忽視農民的吃飯問題 ,所以,無地貧農跟著紅軍走,最終推翻了國民政府。歷史其實是唯物的,所有已經發生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可以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