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對越反擊戰,部隊撤退時傷亡有多慘重?鄧小平:我們吃了小虧

2024-07-20歷史

1979 年,越南老是侵犯咱們國家的邊境,於是中越兩邊展開了激烈的打仗,這場仗打了 28 天,最後解放軍贏了。

在這次戰鬥裏,咱們國家總共消滅了 5.7 萬敵人,讓敵軍四個主力師受到重創,還把越南北部好多軍事和經濟設施給毀掉了。

這些給越南帶來了特別沈重的打擊。

不過與此同時,據有關方面的統計,咱們國家有三萬多人遇難了,這成了所有人心裏的一個痛處。

當時好多人覺得都是因為東線許世友指揮出錯,才致使損失慘重,要知道在戰鬥的時候,有好多問題本來是能夠避免的。

但事實果真這樣嗎?

在傳言越鬧越厲害的時候,鄧小平親自出來辟謠說:「跟大家講,說咱們吃虧,也就是 12 號吃了點小虧,咱們一個營,因為指揮的問題被敵人包圍了,回來一半,損失了一半。」

那當時在越南戰場到底是個啥情況呢?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還有抗美援朝戰爭的時候,許世友那可都是戰場上的厲害將領,為新中國的成立與穩定立下了極大的功勞。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中國人民解放軍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值得我們尊重和敬仰。

在這場戰鬥裏,前線差不多都是只報好訊息不報壞訊息,結果當時好多人都覺得,咱們國家的損失不該這麽重。

但實際上,雖說東線的損失比西線大不少,可許世友指揮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就拿諒山戰役來說,這場打得很慘烈的戰役有著比較顯著的對比。

諒山處在中國廣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因為這兒就好比越南首都河內的一道門戶,所以其地理位置對中越兩國來講,戰略意義都特別重大。

1979 年 2 月 17 日,咱國家好幾十萬將士,正式對越南展開反擊作戰。到 3 月 1 日,雙方戰況越發激烈,處於白熱化狀態的諒山戰役簡直就是「戰爭絞肉機」。

當時守著諒山門戶的是河內第一軍區的越南人民軍第三師,這支部隊可不一般。

其在美國入侵的時候,有過突出表現,得了「人民武裝部隊英雄」的稱號,這支軍隊進攻特別厲害,不管是近戰還是夜戰,實力都很強。

負責進攻的解放軍第 55 軍帶著坦克和炮兵,朝著諒山地區展開了兇猛的進攻。這幾天,諒山地區炮聲不斷,震得人腳都麻了,擡眼全是硝煙。

最終,解放軍把整個諒山市成功拿下,讓對越自衛反擊戰獲得了從來沒有過的成果。

真正惹出爭議的是高平方向的戰鬥。

在戰役開打以前,中央起初打算調 7 個師,花三到五天,很快把這個地方拿下,可這場戰役居然打了 28 天,原定的 7 個師還增加到 11 個師,就算這樣,攻關的將士還是覺得兵力不夠,損失特別大。

好多人覺得是許世友指揮不行,可實際上,這裏面是有好多方面原因的。

其一,打仗前的準備沒做好。

許世友那會都 74 歲啦,按道理應該在後方當個教員或者當軍區司令,上前線的話可以挑更年輕、有足夠大兵團作戰經驗的其他將軍。

不過那時候沒有合適的人,原本想著的粟裕將軍剛恢復工作,得花些時間重新熟悉軍隊的事務,而且,粟裕跟葉劍英元帥看法一樣,都不贊成對越反擊戰,所以中央仔細挑了挑,就讓許世友上戰場了。

正因如此,在戰役剛開始的時候,解放軍沒多少時間去熟悉越南的地形、地勢還有作戰的法子,軍隊還是沿用十幾年前的打法。而且,因為軍隊裏新兵補充得多,作戰經驗不夠,在戰場上特別容易早早暴露自己的所在位置。

老戰士心裏都清楚,碰到敵人的炮火,千萬不能一群人擠在一塊兒。可初上戰場的戰士呢,根本沒有分散開來、各自占據有利位置的想法,結果老是紮堆埋伏。而且他們潛伏經驗又不足,往往一個人暴露了,一群人跟著受傷。

沒啥經驗,準備也不充分,把這場戰役弄得挺尷尬。

第二點,裝備太落後啦。

1979 年,新中國剛從特殊時期恢復正常才第二年,這時候,軍隊受到的影響特別嚴重,使得部隊發展落後了差不多數十年,裝備還停留在五十年代那樣。

那些恢復生產的工廠,壓根不能按時按數量造出合格的槍炮,結果後來戰士們用的槍,老是卡膛或者炸膛,手榴彈扔出去還常常不爆炸,這給戰鬥帶來了特別嚴重的影響。

那時候,軍工弄出了 63 式突擊步槍,本想替換五六式步槍,讓我軍個人作戰能力更強,可因為當時用的鋼材不行,設計的時候老是出岔子,沒辦法,我軍只好又用上已經落後的 56 式步槍。

而越南用的要麽是從美軍那繳獲的武器,要麽是蘇聯給的先進家夥,有些武器咱們連見都沒見過呢,裝備差距這麽大,只能靠指揮官指揮來填上,所以這對許世友來講也是個特大的挑戰。

第三點,叢林作戰的經驗匱乏。

依照原先的作戰規劃,兩個主力師得用大縱深穿插的打法,從高平的西邊和南邊進行迂回包抄。

然而等到戰役開打了,他們這才明白這場戰役根本不像想象的那麽容易。

依著過去的經驗來說,只要咱的軍隊能穿插成功,把敵人縱深的關鍵地方攻下來,就能進行分割包圍,一個一個地消滅掉,實作擊退敵人的目標。

可這時候他們碰到了新的麻煩,越南北部叢林的路太難走了,坦克這類重武器根本進不去,主要的交通要道還被越南把控著,沒辦法,他們只好放棄原先的打算,帶上輕型武器沒日沒夜地趕路。

因為地形特別復雜,路也不好走,再加上沿途有越軍的騷擾和阻攔,打戰役北線穿插的 41 軍 121 師的主力部隊花了 32 個小時才到預定的地方,負責戰役南線穿插的 42 軍 124 師的主力,居然用了四天時間才抵達 841 高地。

這時候說速戰速決速殲,根本就是白說。

面對我軍大兵團的進攻,越軍早早就做好了準備,用了最符合自身狀況的打法,憑借著他們對當地地形更熟悉,分撥上山跟我軍打起了遊擊戰。

因為先遣部隊沒給越軍有力的打擊,後續部隊就得再次跟越軍對抗,可後續部隊裏有好多是沒武器的後勤人員,裝備差距又大,咱後續部隊損失可大了。

同時呢,因為敵人打仗神出鬼沒的,把咱們軍隊作戰的時間給拉長了,咱們只能分區一片片地去剿滅敵人,可一直到這場仗打完,也沒把敵人清理幹凈。

另外,對兵力估計不準也是咱局的一個大錯。本來作戰計劃是派七個師快速打完這仗,可打到後面又調了四個師,還是覺得兵力不夠。這主要是因為在越南打仗,除了軍隊,還有好多是民兵。

算雙方兵力的時候,咱們沒把越南的民兵力量算進去,結果這場戰鬥雙方戰力差別很大,就因為這樣,撤退的時候被這些民兵偷襲,造成了挺嚴重的損傷。

其中損失挺嚴重的要數 50 軍 150 師的 448 團。

這個團參戰時間相對較遲,依照廣州軍區的安排,他們主要得配合 41 軍打仗,在鋪中唐、朗登、波列瑪那些地方,剿滅敵軍、尋找物資,還得確認 121 師作戰時走散的人員和烈士遺體。

完成任務後,他們沒收到別的指示,就一直待在班英地區。

3 月 12 號,撤退差不多搞了將近一個星期的時候,他們也收到了撤退的通知。

這會兒戰鬥都快結束了,正常來講,隊伍不該有重大戰役,也不會有大損失,可 50 軍的主要領導在撤退路線和行軍方式上,分歧特別大。

150 師的師長覺得,這時候他們差不多把任務做完了,只要順著 3 號 A 公路走,就能平安回到國內。

然而 41 軍的副軍長覺得,150 師的任務還沒徹底結束,還有一些殘敵沒剿滅幹凈,倉庫的物資也沒全收繳,448 團得沿著那嘎、郎莊、三龍、505 高地、靈黃這一線撤退。

這條路線差不多就是 121 師走過的,由於地形坎坷、道路稀缺,被更熟悉地形的越南軍隊猛打,121 師在這條道上吃了大虧,折損了好多優秀的戰士。

當天上午,448 團帶著 2 營走到那嘎南側的時候,猛地就被越軍給伏擊了。

他們占著有利地形,2 營的戰士們在毫無遮擋的開闊地帶,而且大多是新兵,沒啥作戰經驗,沒辦法,150 師師長只能領著部隊先撤,再找合適時候完成清剿工作。

但已經太晚啦,這次錯誤的撤退路線讓 448 團 2 營減員特別嚴重,人員差不多折損了一半,只有一半的將士能回來,這是撤退途中失誤最嚴重的一回。

好多人都把這次戰鬥失敗的責任推到許世友身上,其實呢,這跟他沒啥大關系。在這之前,許世友覺得基本任務完成了,作戰效果也有了,就同意了 150 師坐汽車從公路撤回來的請求。

不過後來,軍隊內部有分歧,臨時改了撤退路線,許世友不知道這回事,2 營遭伏擊也沒及時跟上級說,結果救援沒跟上,這才損失這麽慘重。

之所以有人對這有異議,主要是咱國家這次打仗派出了好幾十萬人,可最後不但沒得到滿意的結局,還損失特別大,心裏不服氣,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傳言。

後來,中央了解了這件事以後,對有關人員進行了處理,可外界的傳言卻愈演愈烈。

拿 448 團 2 營在撤退時碰到的情況,一直給許世友施加壓力,這時候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只得出來澄清:「部隊確實有傷亡沒錯,12 日咱們吃了點小虧,我們的一個營,由於指揮的問題被敵人圍住,回來一半,損失一半。」

鄧小平一開口,外界那些質疑的聲音就逐漸變小了。

當然,許世友或多或少能聽到些質疑的聲音,不過他特別坦然。他覺得只要中央認可自己,那自己就是對的。這場挺有爭議的戰爭,後人肯定都會有各自的看法。

實際上,許世友這員老將,一輩子忠心為國,不管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還是抗美援朝的戰場,他功績都不錯。所以積累了這麽多年經驗的他,在這場戰役中指揮出錯的可能性挺小的,不該受到這麽多質疑。

如今,對越反擊戰都過去好幾十年啦,咱們得記住這場戰役裏那些為國家犧牲的烈士們流的血,也得記住許世友那麽大歲數了,還為了國家和人民毅然決定上戰場的那份決心。

領土決不能退讓,歷史決不能被忘掉,過去的過錯和鮮血一直在提醒咱們,促使咱們在新時代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