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何選擇鄧穎超做終身伴侶?三十多年後周恩來對侄女道出原因

2024-01-20歷史

周總理和鄧穎超的愛情,被許多人羨慕。他們相互支持,共度了51年的風風雨雨。鄧穎超在周總理在世時,選擇保持低調,沒有擔任國家的重要職務。

她的相貌並不出眾,但她卻以其深沈的內涵和高尚的情操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周總理,作為「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為何選擇與鄧穎超相守一生,不離不棄?他們相識於五四運動時期,那時國內形勢仍未明朗,大家都在尋找解救國家和人民的出路。

在覺悟社的創辦中,周總理攜手諸多有誌之士,以期為中國的救國事業添磚加瓦。鄧穎超雖然年僅15歲,但她的革命熱情和成年革命者並無二致,甚至更勝一籌。

在一次革命活動中,周總理剛剛結束海外留學,意氣風發地站在台上。會議上,鄧穎超第一個發言,她的言行舉止中透出年輕人的自信和大方,立刻吸引住了同樣懷抱革命熱情的周總理。

周總理和鄧穎超共同參與會議、創辦期刊,兩人秉持「獨身主義」,無戀愛之念,既是摯友也是同誌。五四運動後,周總理赴法,鄧穎超留津任教。

雖然異國他鄉,但他們並未中斷聯系,常以書信溝通,保持緊密關系。

1920年11月,周總理踏上前往法國勤工儉學的征程,與鄧穎超之間開始了一段書信往來。從探討理想追求,到袒露彼此的愛意,他們經歷了近5年的深情互動。

終於,周總理確認鄧穎超是他永恒的伴侶。

周總理曾對侄女周秉德闡述:「他的理想伴侶,需共享革命信仰,能共同度過艱難險阻,鄧穎超實至名歸。」由此可知,偉大的革命者對於愛情的尋求已超越了表象與物質,而將共產主義事業視為核心,願為共同的理想信念付出一生,矢誌不渝地追求。

周總理的來信日漸增多,其中一封明信片上印有卡爾·李蔔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的畫像,以此紀念他們在國際共產主義事業中的卓越貢獻。

信中,周總理表示,「期待未來我們能像他們一樣,共同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即使可能面臨犧牲,也願意堅定前行。」

除了周恩來,誰會將生死考驗寫入愛的誓言?他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他深知革命的嚴峻與付出。這是一個革命者發自內心的傾訴,既壯烈又深情。

鄧穎超在收到這張明信片後,她的回應是怎樣的呢?對於尋常女子而言,看到如此英勇且獨特的表白可能會感到驚異甚至畏懼。

然而,鄧穎超接納了周恩來的愛意。

她的母親雖然對這段戀愛沒有疑慮,卻希望在恩來回國後做出決定。但她堅持跟隨內心的聲音,因為找到一個與自己理念契合、心靈相通的伴侶並不容易。

既然她與周總理的理念高度一致,她決定欣然接受他的告白,以免他陷入苦惱和自我質疑的深淵。我們常常倡導「釋放思想的枷鎖」,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然而只有極少數人能真正從迷茫的困境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