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清格爾泰:蒙古人民共和國印象記(續七)昔日舊影)

2024-01-07歷史

蒙古人民共和國印象記(續七)昔日舊影)

清格爾泰

七、蒙文

在這裏著重談談對我們目前蒙文工作有參考價值的名詞術語統一問題。

對於一個活的解放的文化落後的民族,新的名詞術語常常成個大問題。新的名詞術語,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軍事的、技術的、科學的,一下都來了,由於來的太突然,一下子應付不過來。

在蒙古人民共和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革命初期就成立了一個「國家名詞術語統一委員會」,這是一個以蒙文好的同誌為主體,包括各個專業部門、技術部門、文教部門,並有黨政機關的同誌參加的組織。它把大家需要的名詞術語委托給專業部門擬定,並把擬出的草案,分發給各委員審查、研究,最後召集委員會討論研究透過。委員會透過後公布的東西,全國都要一律執行。委員會除了指定名詞術語外,還有檢查名詞術語的使用情況,進行糾正的任務。

達木丁蘇榮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具體例子:在蒙古開始鋪鐵道的時候,就請了兩名蘇聯同誌匯集了所有鐵路用語,並請兩位通迪蒙俄文並了解鐵路事情的同誌,給匯集的名詞術語都擬出了譯名,之後,把這個草案印刷了若幹份,分發給名詞術語委員會的每個同誌進行審查,最後召集大家討論研究了兩三個禮拜,透過了一個定案。以後把這個定案印成小冊子分發給各個機關和各個鐵路工作者。人們碰到了一個有關鐵路的東西,往小冊上一查,就可以發現很恰當的名字。這是一個主動的積極的辦法。這樣就把名詞術語上的各種困難問題、混亂現象克服了。

他們在制定名詞術語時候的原則是什麽呢?

第一,對外來的名詞術語,在可能範圍譯成蒙文。這樣蒙古人就容易理解,即使馬上不能理解的很完整,但總算比較容易理解。

第二,如果翻成蒙文也很難理解,而且是全世界都共通的名詞,就可以用外來語。對這樣共通語,各國的寫法都不一致,在蒙古是根據俄文寫法為標準的。

第三,要充分運用蒙語本身的語尾變化。蒙古在革命初期從漢文、藏文上也轉譯了不少名詞,由於字譯的結果,整個詞一般都很長。

第四,要發掘文言和民間口語,利用其便當者。不過太舊的文言和太狹窄的文言是不能用的。

關於新的名詞術語的用法上,他們希望和我們互相多參考。總之他們對名詞術語的制定統一工作很重視,據說像「蒙中友好旬」這類名詞也都經過討論研究。

在文法上面他們也進行了很多工作。最近又出版了勞布倉旺丹著的兩本文法(以新文字寫的),這是比較完整的有系統的文法著作,現在各中學都采用著這兩本文法。另外,著名的語言學家額林沁(懂得歐亞各國主要文字十余種)經過長期研究,寫了一部巨大的蒙文文法,現在大學裏用著這個,據說其中有些部份還未成為定論,所以還未出版。

現在蒙古的各種報紙、雜誌,各種書籍都用新文字出版著。新文字已經占統治地位了。新文字優點很多:沒有字形變化沒有一字數音和數音一字的情況,又便於橫寫,因此,學的快,又適合於新的技術。不過用新文字之前需要作很多工作,需要作各地語言的調查研究。(待續)

1953年1月28日 1634期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