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蘇聯欲對中國核打擊,見周恩來憂心忡忡,毛主席:你讀過明史沒有

2024-04-27歷史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關系交惡,雙方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蘇聯媒體甚至放出狠話:「我們要用強大的武器制服新世界的探險家。」

「強大的武器」無非就是原子彈,二戰期間美國向日本投放的兩個原子彈,威力有目共睹,此時一旦發生核戰爭,為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是難以預測的。

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周總理憂心忡忡,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於是便找到了毛主席商討。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依舊鎮定萬分,緩緩開口說道:「恩來,不知道有沒有讀過明史……」

聽完毛主席一番話,周總理頓時看清了當前形勢的本質......

分歧屢現,關系趨惡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實際上采用了向蘇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同莫斯科方面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兩國友好關系進入新紀元。

不久之後爆發的韓戰,黨中央頂著巨大的壓力,毅然決然地派遣人民誌願軍部隊奔赴北韓,在此期間,中蘇在軍事經濟等眾多領域展開廣泛合作。

在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執政的前半段,中蘇關系愈發親密,幫助中國順利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然而,世事難料,好景不長,就在所有人以為中蘇兩國會長期友好發展下去的時候,不成想赫魯曉夫竟然在1956年全面對史太林進行批判 ,與此同時,中蘇關系也變得微妙起來。

而在炮擊金門時中蘇產生的巨大的分歧,也為雙方關系逐漸走向破裂拉開了序幕。當時,美國為了在戰略上遏制中國,於是對台當局進行了大規模援助和支持,妄圖對中國進行包圍之勢。

我們當然不會成為坐以待斃的羔羊,於是在1958年,黨中央下令軍隊炮擊金門地區,第二次台海危機全面爆發。

但此舉卻遭到了赫魯曉夫的強烈反對,此時蘇聯正極力試圖緩解美蘇關系,一旦蘇聯卷入這場紛爭,不僅會耽誤了赫魯曉夫對美計劃,甚至還有可能引發美蘇之間的摩擦。

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人自然了解其中的利害關系,因此在與赫魯曉夫的密使——葛羅米柯會見時,周總理毅然決然地表示道:「如果出了亂子,中國會自己承擔後果,不會牽連蘇聯。」

我們是這樣承諾的,也是這樣做的,因此即便蘇聯後來多次提出派遣蘇聯的空軍核導彈部隊,都受到了我們的婉拒。

出乎意料的是,我們極力讓台海問題不牽扯到蘇聯,做到了仁至義盡,但對於中國的內政,赫魯曉夫卻開始指手畫腳,希望我們能透過采取其他策略解決這次危機。

可赫魯曉夫不清楚的是,炮擊金門這一舉動,顯示出了中國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向美國妥協的想法,絕對不會因為赫魯曉夫的「建議」而卑躬屈膝。

自此,中蘇之間的矛盾已經逐漸明顯,不論是後續中印邊境摩擦,還是對中國內政的強烈反對,中蘇關系破裂的勢頭已然無法避免。

赫魯曉夫做起事來十分決絕,進入六十年代之後,他撤回了大部份的蘇聯在華專家,與此同時,這之後的事情更是讓中國人民無法接受。

試探較量,得寸進尺

蘇聯在暗中和中國展開較量,不義之舉越做越多,赫魯曉夫等人開始得寸進尺,將原本的暗中作祟升級為明目張膽。

六十年代末,中蘇邊界不斷爆發摩擦,小矛盾越積越多,不斷激化。從1968年開始,整整一年的時間裏,中蘇雙方在邊境地區發生了四十多次沖突,尤其是珍寶島地區,爆發了兩次較為嚴重的沖突。

蘇聯方面屢次挑釁很快引起重要領導的重視,於是周總理向黑龍江軍區提出了反幹涉鬥爭的自衛還擊方案,派遣精英部隊潛伏在珍寶島地區。

縱觀珍寶島事件前後,蘇聯共計調集了一百多萬的兵力,但面對來勢洶洶的蘇軍,毛主席一如既往地鎮定自若,他向全國人民發出「要準備打仗的號召」,蘇聯的屢次挑釁,這一次,我們絕不會繼續忍讓!

自從珍寶島事件爆發之後,周總理時刻關註著。

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蘇聯的高層領導大致分為了兩個派系——「鴿派」和「鷹派」。

「鷹派」的代表與「鴿派」的代表爭論不休,在「鴿派」看來應該要慎重行事,可是「鷹派」的代表蘇聯軍方卻並不管那麽多,聲稱就算是動用核武器,也要贏得勝利。

長期僵持的局面讓眾多軍方領導坐不住了,於是在他們的授意下,蘇聯【紅星報】便發表了一篇驚駭世俗的文章,竟然宣稱要給「現代冒險家」以摧毀性的核打擊。

核武器的殺傷力不容小覷,一旦套用到戰場上絕對會產生淪陷性的反應,蘇聯內部的這些激進分子實在有些喪心病狂。

應對之策——九字真言

周總理擔憂不已,事情的發展愈發難以控制,思索良久,最終還是找到了毛主席述說了這件事。

主席聽完周總理的講述回應道:「恩來,1952年的時候美國人也叫囂要用核武器,你還記得嗎?」

是啊,當時美國放出狠話說要使用核武器,他們若是真做出了這種近乎瘋狂的舉動,絕對會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

在當時,我們還沒有研制出原子彈,如今,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已然試爆成功,受核威脅的時代已經過去,為何周總理還會憂心忡忡呢?

在周總理看來,美蘇兩次提出使用核武器,有著本質的區別。抗美援朝時期,美國雖然計劃使用核武器對中國進行打擊,但這卻遭到了杜魯門等領導人的強烈反對。

要知道當時美國和蘇聯劍拔弩張,誰也不服誰,而那時的中國,又屬於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部份,又是蘇聯的鄰國。

所以,就算當時麥克阿瑟叫囂得再厲害,出於世界各國的反對,再加上同樣擁有核武器的蘇聯不會坐視不管,這也讓美國不得不忌憚。

冷戰時期的兩個超級大國一旦爆發軍事沖突,那屆時整個世界又會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戰中,而作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兩個焦點,不論美國還是蘇聯,他們都承擔不起世界大戰帶來的巨大風險。

可如今的蘇聯不一樣,其領導人布里茲涅夫可是「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旦喪失了理智,什麽都有可能做出來。

聽了周總理的分析,毛主席連連點頭,他望向周總理,突然話鋒一轉,問道:「恩來,你讀過明史沒有?」

周總理感到十分疑惑,明史和當今的形勢有什麽關聯?

毛主席隨後開口說道:「明史中朱升的九字真言,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應對當今形勢的思路了!」

主席口中的明史,究竟和蘇聯準備動用核武器有什麽關聯?

主要是為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思路,這裏面涉及一個經典的典故。

鄧愈當年攻下徽州之後,執行了不擾民政策,軍風肅然,得到了老百姓們的一致認可,這讓朱升頓時看到了希望,於是當住院召對時務時,朱升獻上了九字真言——「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

朱元璋得知大喜,看似不經意的九個字,卻為朱元璋之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占據南京重地,高築墻,可達到進可攻退可守之目的,而廣積糧,不僅能夠讓農業生產得到推動,還能夠未雨綢繆,以備不時之需,緩稱王則告誡朱元璋,雖然自己有鴻鵠之誌,但卻不能過早暴露自己的野心,俗話說槍打出頭鳥,一旦出盡風頭,則很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

同樣,毛主席從中得到啟發,並根據當下的情況進行了套用。

現代化戰爭,不再是之前的冷兵器時代,因此高築墻肯定是行不通了,但防禦的重要性仍舊不容忽視,如何防治導彈?毛主席下令「深挖洞」,問題迎刃而解。

僅僅三個月的時間,6.7萬千米的防空坑道橫空出世,第一步後手算是準備就緒,而第二步,便是「廣積糧」以備不時之需。

至於「緩稱王」,我們倒是不像老美那樣,沒有這個訴求,只希望世界能夠和平,國與國之間能夠相互尊敬,這才是我們心中的藍圖。

結語

偉人對於形勢的判斷,可謂出神入化,不論蘇聯還是老美,不論是「鷹派」的恐嚇,還是「鴿派」的糖衣炮彈,毛主席始終能夠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這場核危機中,布里茲涅夫心中的小算盤,早就被主席預測得一清二楚,在這場大國和大國之間的博弈,偉人運籌帷幄,最終讓事情得以和平解決,讓人民免受戰爭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