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張學良的東北軍6個軍的軍長在西安事變後都怎樣了

2024-04-11歷史

東北軍的全稱是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其前身是奉系軍閥張作霖所統率的奉軍。1928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次年奉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1936年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被扣押,東北軍群龍無首,蔣介石趁機將東北軍改編為6個軍,那麽這6個軍的軍長結局如何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1、第49軍軍長劉多荃

劉多荃是遼寧人,上過私塾,1919年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炮兵科學習,1923年畢業後到奉軍擔任炮兵排長,此後他得到張學良的賞識,職位不斷的高升,1929年他奉張學良之命,處死楊宇霆和常蔭槐二人。

1936年西安事變時,劉多荃擔任捉蔣行動總指揮,事變之後東北軍被整編,劉多荃被任命為第49軍軍長。

劉多荃

抗日戰爭時期,劉多荃率部參加過滄州之戰和淞滬會戰,而他也相繼升任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熱河省主席、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劉多荃曾被委任為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1949年8月,在香港和黃紹竑等人通電反蔣。新中國成立後,劉多荃相繼擔任過政務院蠶參事、遼寧省交通廳廳長、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1985年在北京去世,終年88歲。

2、第51軍軍長於學忠

於學忠是山東蓬萊人,早年曾在毅軍和北洋軍當兵,1927年投靠了張作霖。1928年張作霖去世後,於學忠輔佐少帥張學良。此後的幾年時間裏他相繼擔任過河北省省長、華北軍第一軍團總指揮、天津市市長、川陜甘邊區「剿匪」總司令、甘肅省省長等職。

1936年,於學忠支持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事變之後,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南京,張學良臨走前留給於學忠手諭,由他全權負責東北軍。東北軍被改編後,於學忠被任命為第51軍軍長。

於學忠

抗日戰爭爆發後,於學忠相繼擔任過第三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蘇魯戰軍總司令、山東省主席等職。率部參加過徐州會戰,到了抗戰後期於學忠因反對內戰而飽受國民黨當局的排擠打壓。

解放戰爭時期,於學忠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1949年初,蔣介石脅迫他前往台灣,他隱居四川鄉裏,歸向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後,於學忠擔任過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196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3、第53軍軍長萬福麟

萬福麟是吉林長嶺人,1900年入靖威軍當兵,此後萬福麟逐步高升,到1926年,萬福麟因在平定郭松齡倒戈反奉中有功,晉升為第八軍軍長,並被授予陸軍中將、驍威將軍等職銜。1928年東北易幟後,萬福麟被委任為東北邊防軍副總司令。

萬福麟在黑龍江任職期間,政績無多,其人平庸寡能,處理省政少於思慮。1933年與張學良等27名將領向全國通電,決心抗擊日軍,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後任第五十三軍軍長,駐防保定地區。1935年4月晉授陸軍二級上將。

萬福麟

抗日戰爭時期,萬福麟相繼擔任過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五十三軍軍長、第二十六軍團軍團長、第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等職,率部參加過平漢線北段對日作戰、太行山區的抗日遊擊戰、武漢會戰等戰役。

抗戰勝利後,萬福麟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轅副主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等職,1949年跟隨國民黨政府去了台灣,1951年在台灣去世,終年71歲。

4、第57軍軍長繆徵流

繆徵流是遼寧開原人,1923年考入東北講武堂第五期炮兵科,畢業後由下級軍官做起,後升任駐熱河之東北軍第十六旅旅長,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大舉入侵熱河,繆徵流率部倉皇逃往關內,沒有進行抵抗。

西安事變後,繆徵流被任命為第57軍軍長,他素以反共和善於鉆營而受到蔣介石的垂青。抗日戰爭時期,繆徵流率領第57軍參與了多場對日交鋒,在保衛鎮江戰役、靖揚之戰、台兒莊戰役中多有出力,之後,57軍被調到魯蘇戰區,開展遊擊戰爭。1940年,繆徵流竟然與日本人眉來眼去,簽訂了所謂的「互不侵犯」的協定,同年9月他的部下發動兵變,繆徵流倉皇出逃,國民政府借此機會將57軍番號撤銷,繆徵流職位也被撤去。1949年去了台灣。

5、第67軍軍長吳克仁

吳克仁,吉林寧安(今黑龍江牡丹江)人,1915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炮兵科第五期學習, 畢業後分派皖系邊防軍服役。直皖戰爭後被張作霖收編,從此進入奉軍。 1933年率部參加了長城抗戰。

吳克仁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吳克仁通電請纓抗戰,當年10月奉命開往淞滬戰場,駐防青浦一帶。11月,奉命率部抵達松江,在黃浦江北岸阻擊日軍谷壽夫師團,他親臨第一線督戰,屢次擊退日軍進攻。而後日軍調集重兵合圍吳克仁部,為掩護大部隊撤退,67軍死戰不退。在完成阻敵任務後,吳克仁率部突圍,在蘇州河架設浮橋時,不幸中彈殉國,時年43歲。

2014年9月1日,吳克仁將軍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他也是此次淞滬會戰中國軍陣亡的最高將領。

6、騎兵第2軍軍長何柱國

何柱國是廣西容縣人,與其他很多廣西將領不同,何柱國是東北軍將領,他先後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回國後被分配到南苑陸軍第九師見習,第一次直奉戰爭後,何柱國前往東北投靠了張作霖的奉軍。

此後何柱國長期在奉軍(東北軍)任職,1931年7月何柱國率部在山海關參加了抗日,1933年初,何升任第五十七軍軍長,參加了長城抗戰。1935年升任騎兵第2軍軍長,1936年何柱國參加了張學良扣押蔣介石的「西安事變」。

何柱國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何柱國先後率部在晉西北、陜甘寧、豫東、皖北等地區,與八路軍、新四軍協同作戰,打擊日本侵略者。而他也先後擔任騎兵第二軍軍長、第二軍團軍團長、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第十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職。

日本投降後,何柱國奉召赴渝,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參謀長。這時,他的雙目突然失明。1948年5月,奉令退為預備役。新中國成立後,何柱國當選為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198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