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五大野戰軍3個設副司令,為何劉帥、林總沒有副手?

2023-12-18歷史

作者:相忘於江湖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五大野戰軍的配置都堪稱豪華。

最關鍵的軍政主官:五支部隊的司令員、政委都是開國元帥級別:擔任司令員的一野的彭總,二野的劉伯承元帥,三野的陳毅元帥,四野的林總和華北軍區的聶榮臻元帥。

五大野戰軍的政委人選,也都是元帥級別:一野由彭總兼任,二野的政委是鄧公,三野是陳帥兼任,四野政委是開國元帥羅榮桓,華北軍區由聶帥兼任。

唯獨在副司令員這個位置上,五大野戰軍的配置有些特殊。

一野(西野)的兵力是最少的,僅有不到16萬人,但卻配備了2個副司令員,也就是紅一出身的張宗遜、戰場起義的趙壽山;二野(中野)的兵力有28萬,但沒有設定副司令員;三野(華野)有83萬大軍,副司令員僅有粟裕一人。

四野(東野)的兵力是五大野戰軍最雄厚的,野戰軍超過百萬,但是,林總同樣沒有配備副司令員;僅有25萬人的華北軍區,卻配備了3位副司令員徐向前、滕代遠和蕭克。

為什麽同為野戰軍,二野劉伯承和四野林總沒有配副司令?

【一野彭總、張宗遜】

首先,野戰軍和軍區是兩個概念,兩者是並列存在的。

縱觀解放戰爭時期的五大軍區(西南軍區成立於新中國成立以後),副司令員這一職位基本上都有配置。但是,到了軍區內部的野戰軍這一層級,配置情況則有所不同。

一般情況下,野戰軍都是隸屬於軍區,一野(西野)除外。

一野(西野)成長於西北軍區,但是一野的首長彭總級別卻高於西北軍區首長賀老總,因為彭總是我軍的副總司令兼一野司令員、政委,所以一野和西北軍區沒有隸屬關系。

造成這一特殊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彭總和賀老總的位置關系。

由於胡宗南進軍陜北,為了保衛延安,陜甘寧邊區、晉綏軍區的野戰部隊必須形成一個拳頭,這就是一野的前身西北野戰兵團、西北野戰軍,彭總任司令員兼政委。

我軍副總彭德懷親自操刀上陣,是形勢所迫。因此之前一直執掌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晉綏野戰軍的賀老總,為了大局退居二線,擔任陜甘寧晉綏軍區、西北軍區的司令員。

西野成立後,在晉綏野戰軍給賀老總當副手的張宗遜,成為彭總的副手。

趙壽山起義以後,為了平衡起義部隊的關系成為西野(一野)第二副司令員。全軍整編以後,這兩位副司令繼續留任,參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戰爭,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貢獻。

【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區賀老總、徐向前】

三野(華野)副司令員的設定,和一野(西野)完全不同。

如果說一野兩位副司令員,完全是彭總的助手。到了三野(華野)則是另外一種情況。在華東戰場,司令員兼政委陳毅更多的是全域統籌把關,而作為副司令員的粟裕是實際上的軍事指揮員,這在五大野戰軍裏也是獨一無二的。

在華東戰場,由新四軍、山東軍區、華中軍區合並而來華東軍區,司令員是新四軍軍長陳毅,政委和副司令員分別是新四軍的饒政委、張雲逸。作為軍區下轄的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也是陳毅,但是軍事指揮主要靠副手粟裕。

大中原軍區成立後,陳毅調任劉鄧的副手,粟裕代理司令員兼代政委。

這是主席「騰籠換鳥」的一步好棋,陳毅協調人手短缺的中原軍區的地方事務,粟裕全權負責華野部隊的指揮,放手組織戰役。

這是三大戰役的過渡,華野整編為三野後陳毅回歸,粟裕仍然是副手。

【三野陳毅粟裕】

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劉鄧二野、林羅四野的情況。

二野(中野)、四野(東野)的兵力懸殊很大,但是主席都沒有給他們配備副司令員。但是二野(中野)自始至終都沒有副手,而四野(東野)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有副手的。

二野(中野)的前身,是晉冀魯豫野戰軍,主要是129師部隊。

對於二野的軍事主官劉伯承,主席早在紅軍時期就很熟悉了,長征時期共同演繹了四渡赤水等好戲。到了抗戰時期,八路軍129師盡管有副師長徐向前,但是絕大多數時間這兩位軍事家都是獨當一面。

解放戰爭時期,晉冀魯豫野戰軍強度黃河,率先發起戰略反攻。

為了支援劉鄧野戰軍、陳謝集團出擊外線,主席再次讓徐向前火線「加盟」晉冀魯豫軍區,一邊給劉鄧大軍輸送新鮮血液,一邊整訓5萬二線部隊,準備打下山西。

對於劉伯承元帥的能力,主席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晉冀魯豫軍區配備有3位副手徐向前、滕代遠和王宏坤,中原軍區有副手李先念,但是野戰軍層面一直沒有配備副司令。

【二野劉鄧】

四野沒有副司令員,卻和劉伯承的二野情況有所不同。

四野的前身是東野,再往前追溯是東北人民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東北人民自治軍,而在四野定名之前的4個時期,林總麾下實際上都是配備了多位副司令員的。

1945年10月成立的東北人民自治軍,就有4位元副司令:

來自晉綏的呂正操,來自冀熱遼的李運昌,來自東北抗聯的周保中,以及延安空降而來的蕭勁光。在這4位元名將中,蕭勁光是和林總在奔赴山東軍區的途中,緊急調任東北的。

3個月以後,由於李運昌回到晉察冀,林總的副手減為3位。

這3位副司令員盡管名義上還是林總的副手,但都深入二級軍區建設和鞏固根據地,並在此後的工作分工逐漸細化。四野更名時,呂正操到了鐵道部門,周保中到了地方工作,蕭勁光則轉型為四野的先遣兵團12兵團司令員。

三大戰役後,四野的任務是解放中南地區,林總和新任參謀長蕭克指揮50萬大軍渡江南下。鑒於林總的指揮風格經常是指揮到師一級,所以主席也沒有給四野設副司令。

【四野林羅】

和四大野戰軍不同,華北軍區並沒有組建統一的野戰軍。

華北軍區成立的時間較晚,1948年5月劉鄧、陳謝等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成立了大中原軍區。留守晉冀魯豫後方的徐向前、滕代遠和幾個縱隊,「加盟」晉察冀。

這樣一來,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就強強聯合變身華北軍區。軍區一把手是聶帥,三位副司令分別是新近「加盟」的徐向前、滕代遠,以及一直戰鬥在晉察冀的蕭克。

在之前的晉察冀軍區時期,曾經3次組建過野戰軍:

第一次是抗戰勝利以後,為了防備戰爭爆發晉察冀軍區先後組建了2個野戰軍,分別由聶榮臻、蕭克率領。但是,時間不長就因為和談、裁軍而撤銷。

第二次是全面解放戰爭初期,蕭克任司令員,羅瑞卿任政委。但是,在隨後的大同集寧戰役、張家口保衛戰中的表現並不出彩,野戰軍編制再次撤銷。

【朱老總和聶帥】

第三次是1947年6月,在朱老總親自指導下,晉察冀野戰軍第三次組建,楊得誌任司令員,羅瑞卿、楊成武任政委。清風店、石家莊戰役後,晉察冀與晉冀魯豫連成一片。

華北軍區是「禦林軍」和全軍的總預備隊,一旦渡江戰役不順,18、19、20兵團隨時可以組建華北野戰軍。但是,由於南線戰事進展非常順利,華北野戰軍的組建計劃擱淺。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優質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