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有人說明朝國力不振,可明又與漢唐並稱,這是為何?(二)

2024-05-16歷史

二、邊疆失控
由於過去數百年的亂世,使得明朝想要重建對於邊疆的掌控變得非常困難。把土地打下來本來就不容易,想要鞏固住那就更不容易了。
自從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王朝對於各地的實際管控本來就逐漸變得形同虛設,等到了宋朝終結五代十國的亂世後,被周邊政權狂揍。
宋朝是中國極為罕見的處於全盛時期的中原王朝還被周邊少數民族政權隨意欺負的政權,文治勉強還行,其武功不堪入目。
宋朝的疆域已經基本退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秦朝時期,他使得漢唐開疆的成果被丟的幾乎一幹二凈,到最後還是元朝完成又一次大一統。
若非漢人占的人口比重太大,過往歷史又很輝煌,文化也十分燦爛,元又是少數民族的王朝,就宋朝的表現來看本就應該算作地方政權。


等到了朱元璋高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建立起又一個漢人王朝後,加之朱棣數次北伐和土木堡之變使得明朝對於周邊少數民族政權采取了不妥協的態度,無法向唐那樣的有彈性的進行溝通。
同時,數百年過去邊地的形式已經變成了漢人不熟悉的模樣,應該如何對周邊進行有效管控,這是終明一代都沒有解決的問題。
元朝的基層管理過於混亂和寬松,導致官商勾結,百姓民不聊生,朱元璋有鑒於此就想要讓制度固定有條理,但卻反而導致制度過於僵化。
素來以武功著稱於世的朱棣都放棄了部份邊疆衛所,等到了他孫子朱瞻基在位期間更是大量棄地。
究其原因,還是成本問題。明朝本身就是處於小冰河期,在北部邊疆維持大範圍士卒並不劃算,而且過於重農抑商和軍屯制度的逐漸崩壞,導致明朝實際收入也受到一定影響。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看明王朝對於邊疆的征服和放棄是怎麽回事,首先是北部邊疆,在朱元璋時期與北元交戰,哪怕是徐達都遭到了失敗,嶺北之戰明軍損失慘重。
這一次失敗,讓明朝一舉消滅北部威脅的計劃失敗,明和北元的交鋒徹底長期化,直到20年後藍玉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徹底擊潰北元主力,才使得北元放棄恢復元朝的想法。
這充分說明了北部政權對於明的威脅,西南地區張輔平定安南,沐英從元手中收復雲南,勢力延伸至今東南亞一帶。


可安南和麓川兩個政權總是反叛,最後明朝承認其是一個國家,不過將作為屬國,暫時平息了西南的反叛。
其他地方的邊疆也大差不差,隨著明朝步入中晚期,其財政越發吃力,武將地位越來越低,黨爭愈演愈烈,明朝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最後亡國。
比如1546年,嘉靖時期的陜西總督曾銑提議為了邊疆百姓安居樂業和國家安全,希望收復河套,當時內閣首輔夏言表示支持。
可嘉靖皇帝非常不滿,認為朝廷大臣和邊將勾結,是不忠心的表現,就讓曾銑把防禦邊疆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這是嘉靖在提醒曾銑別沒事找事,按理說皇帝都是糊弄人,曾銑就應該躺平。可曾銑作為一個屢立戰功、忠心耿耿的武將,歷來以做實事為己任。
在邊疆大勝後還持續上疏希望恢復河套,嘉靖覺得他太不上道,奸臣嚴嵩就趁機汙蔑曾銑和夏言貪贓枉法,最終二人被殺。
如此行事,明朝幾乎成為了大號北宋,惜哉惜哉。
三、承前啟後
縱觀古今,總是先有思想上的變化,在有實際的發展。西方先有火藥、指南針等中國發明的傳入和文藝復興,才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結出了工業革命之果。


上古時期,正因為中國各地古國的交流融合,才誕生了華夏文明,正是因為有絲綢之路引起的東西方文化的互鑒啟發,才造就了漢唐盛世。
明王朝在天下紛擾數百年後,首次在地方上建立了體系完備、制度健全的體制,在中央更是創造了內閣制等影響明清兩代數百年的靠譜制度,在官員選拔上基本采用了科舉取才。
他重新建立起一個朝貢體系,讓中華文化再度播撒到邊疆區域,這也為後來清朝的朝貢體系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明朝的剛強和不妥協,導致他的主體疆域幾乎無法超過西漢鼎盛時期,哪怕強如盛唐,也是借各族之力才威懾天下的。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唐朝子民的皇帝,也是四方少數民眾的天可汗,唐軍一出,四方景從。唐為了平定安史之亂,沒少借助北方回鶻和西方吐蕃的力量。
這就是古代封建王朝最為濃厚的底蘊,明朝這是沒有的。漢人和漢人政權主要以農耕為主,要想向北和西方拓展,必須借助北部民眾的力量。
清王朝有鑒於明朝興衰,最終采取和蒙古合作,避免了沒完沒了的北部紛爭。對於周邊國家而言,由於明王朝的文化影響,接受對於接替了明朝天命的清朝,也不是不可以。
明朝近300年的統治,扭轉了數百年失落的中華王朝的頹勢,可謂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