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有人舉報王崇古吃空餉,張居正頭疼:王崇古是大明的希望,不能動

2023-12-11歷史

張居正的執政方略只有四個字:富國強兵。富國強兵是一件事,富國是過程,強兵才是終極目標。

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才談得上國防強大。

而良好的經濟基礎來源於政府的有所作為,也就是快速精準的行政效率。說白了,張居正十年執政的精髓,就是提高行政效率。

功夫片中常講一句話,天下武功唯快不敗,這個「快」就是效率。

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提高行政效率並非一蹴而就,它是長遠之事。

1572年擺在張居正眼前迫在眉睫的事是邊防問題。俺答汗封貢後,北部邊防壓力驟減。

不久後,一群西部的蒙古首領也來求貢市,明帝國在北部自建國以來獲得了從未有過的安寧。

有些淺碟子已狂呼亂喊、額手相慶,但張居正卻冷靜地認識到,雙方的安寧只是停戰,並非和平。

他對譚綸說:「對付韃靼人,就要像對付狗一樣:它搖尾乞憐,咱們就給它根骨頭;它發狂犬病,咱們就給它一頓棒子。」

也就是說,主動權要永遠掌控在自己手中。

譚綸說:「這是帝國上下都希望的事,可實行起來很難。」

張居正問道:「要打敗一個敵人,首先該做什麽?」

譚綸不假思索地回答:「身體要壯。」

「對!」

張居正說,「民諺說,打鐵還須自身硬。自己強壯了,就不會怕敵人。軍隊強大了,就不會怕敵人的軍隊。」

譚綸似乎找到了答案,但不確定:「您的意思是?」

「很簡單,四個字:足食足兵。」

譚綸認可,因為這是常識。

「在這之前,必要先對咱們的軍隊有所了解。我決定派幾人去巡邊,您意下如何?」

譚綸說:「這是好事啊。」

張居正說:「那您得給我推薦幾人。」

譚綸被噎住了,他只會打仗,識人不是他的長項,而且他隱約感覺到張居正心中已有了人選,讓他推薦人,只是給他這個兵部尚書面子。他說:「我看這件事就您做主吧,我做不來啊。」

張居正笑了笑,謹慎地開口道:「其實我心中的確有了人選,不過還是擔心他們難以勝任,所以才找您來商議。」

譚綸也笑了笑,等張居正說出人選。

張居正考慮了一會兒,緩緩說道:「巡邊,本朝有成例,但很多時候都是蜻蜓點水,走個過場。我想,這次派人巡邊,要讓巡邊人看出究竟,和邊防長官們推心置腹地會晤,得出最真實的結論,也好讓朝廷制訂計劃。」

譚綸繼續等著張居正的人選。

張居正見開場鋪得差不多了,就侃侃而談:「你的兩個助手,兵部左侍郎汪道昆和右侍郎吳百朋可以,另外你部裏還有個叫王遴的人,你對他們三人怎麽看?」

譚綸沒有看法,雖然他初來乍到,但他也發現了這其中的微妙:這三人都是張居正的同年,換個說法,張居正對同學的了解是深刻的,所以他舉雙手贊成。

事情就這樣決定了。汪道昆被派往薊、遼,吳百朋被派往宣大、山西,王遴則被派往陜西。

先來看汪道昆。

汪道昆是張居正的同年,曾在湖北當了幾年巡撫,政績堪憂,但名聲在外,因為汪道昆是個喜歡吟風弄月,善於和公知們打成一片的人。

張居正當了首輔後,汪道昆就給張居正寫信,希望能到中央工作。

張居正覺得汪道昆是個有能力的人,所以就把他調到中央兵部任職。

汪道昆去薊、遼之前,張居正給戚繼光寫信說明汪道昆的去意,同時囑咐戚繼光:「汪道昆可是朝廷派去的,你不可耍威風給他難堪,一定要以禮相待。尊重他,就等於尊重朝廷。你是我的好朋友,汪道昆也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朋友也就是你的朋友,請你留意。」

戚繼光謹遵教誨,當汪道昆抵達他的轄區後,準時送上各種報告。

可惜汪道昆對這些並不感冒,而是和當地的文人一起吟詩作賦。

張居正得到這個訊息後,大為不滿,但沒有發作。

汪道昆回北京後,給朱翊鈞寫了一份奏章,講述他視察邊境軍事的情況。他把這份報告寫成了優美的散文。

張居正看了汪道昆的報告後,批了八個字:芝蘭當道,不得不除。

芝蘭可是美的草,但你長錯了地方,就該除掉。你汪道昆既然喜歡吟風弄月,那就去作家協會吧。

就這樣,汪道昆被免了職。

汪道昆之後,吳百朋到宣大也出了問題。

這個問題,張居正曾意識到達,卻沒想到問題那樣嚴重。

問題出在宣大領導人王崇古身上。

王崇古自俺答汗封貢後,春風得意,但也內心憂慮,他特別擔心朝廷忽然派個人來掣肘。

正所謂心憂事成,吳百朋如幽靈一樣地來了。

倘若是別人來,他不會緊張,但吳百朋不一樣,吳百朋是帝國在南方抗擊倭寇的著名儒將,可與戚繼光的名氣相提並論。

尤讓王崇古緊張的是,吳百朋鐵面無私,敢說敢做。

作為邊關大將,誰還沒點事啊!

吳百朋其實也不想來,他在中央兵部做著人人羨慕的副部長,來到宣大苦寒之地,名義上是特派員,但他很多朋友都認為這是明升暗降。

所以他離開北京後,慢吞吞地走路,一肚子的抱怨。張居正所以挑選他,是因他有才能,可張居正想不到他除了才能之外還有情緒。

聽說他走得太慢,張居正連忙去信向他強調這次差事的重要性:「宣大乃邊防重地,派你去就是要你檢視其中的缺陷。這是只有你才能擔負起的重任,你不前往,我該如何?」

吳百朋從張居正的信裏讀到了「重用」的資訊,跳起來一溜煙地向宣大跑。張居正又給王崇古寫信安慰他:「要吳百朋去,非是掣肘你。只是旁觀者清,他或許能看出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正是你穩固邊防的基石。他不會留太久,我很快就會將其召回。」

王崇古放下心來,熱烈地歡迎吳百朋。

吳百朋第二天就開始工作,幾天後,他就拿出了考核邊將的八條標準。這八條標準讓王崇古冷汗直流,如果用這八條標準,所有邊將都不合格。八條標準送進北京,張居正看後也是渾身發熱。還未等他想出對策,吳百朋的彈劾書已到,他彈劾王崇古、宣府巡撫吳兌和山西總兵郭琥有失職之處,請求降級。

而對另一位失職更嚴重的大同總兵馬芳,更是提出嚴厲的彈劾,請張居正將其治罪,罪名是行賄受賄。

張居正叫苦不叠,他懊悔當初派吳百朋去宣大了。

明帝國的邊將貪汙受賄行賄,已見慣不怪。

嚴嵩在內閣時,邊將要拿到軍餉,必須要給嚴嵩行賄,就是號稱清廉的高拱在位時,邊將們也把高閣老當成財神爺而虔誠供奉。

高拱曾對張居正說過:「這是帝國的弊政,軍餉總是遲到,邊將們就以為京官們有私心,為了得到軍餉,只能送禮。如果你不收,他們就提心吊膽,哪裏有心思守衛邊疆?」

張居正明白,邊將行賄是迫不得已,只要他們能在邊疆盡職盡責,不教胡馬度邊關,這種罪行可以忽略。

他想不到的是,吳百朋是個書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眼裏揉不得半點沙子,所以事事都較真。

如果真按吳百朋的意思,那邊疆將為之一空。這不是張居正想要的結果,他想要的是中央政府能精準地得到邊疆情況,邊疆在特派員的幫助下可以事半功倍。

還未等他解決吳百朋這個難題,又有人跳出來指控宣府總兵趙岢貪腐。

張居正頭都大了,他剛上任,倘若就對邊將們開刀,邊境怎能穩?

邊境不能穩,何談內部經濟建設?

富國強兵就是一句空話。

他此時只能以進為退,在安撫諸邊將的信中,他說:「我知道你們有不得已的苦衷,行賄也是迫不得已。不過此時是非常時期,還希望你們收斂。從前給內閣首輔的東西,我這裏不會收的。也請你們放心,京官們的指控,我會謹慎處理。你們只要有保家衛國的心,我就有保護帝國砥柱的能力。」

這只是暫時安撫了邊帥們的心,那群指控者還在上躥下跳。

張居正剛柔並濟地敲打:「你們所指控的人,罪行是否屬實,還需調查。你們在風清月白的北京城中談笑有詩書,可邊疆只有大漠風沙。想想他們所受的苦,建立的功勛,你們捫心自問,是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邊將固然有許多道德瑕疵,可不要忘了,他們的角色是什麽,是保家衛國!那麽,他們現在做得如何?你們睜開狗眼,豎起你們的狗耳,去邊疆看看聽聽,就知道了!」

張居正在此之前搞掉了一群言官,這種敲山震虎的技巧並未使言官們安分守己。他們三五成群地攻擊張居正,說張居正維護馬芳,忽略吳百朋。

吳百朋絕對不能忽略,張居正只好把馬芳免職,並給吳百朋去信安慰,要他在宣大可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