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夜讀|吳基民:陸深與陸家嘴

2024-02-06歷史
江南多名士!大明一朝,尤為如此。著名史學家,【上海史】一書的作者唐振常將明朝在上海的名士作了個排名,名列第一位的是出生在上海浦東的陸深。
陸深,字子淵,號儼山。他的祖先是汴梁人氏,後隨宋室南遷,移居到了上海浦東。他生於成化十三年(1477),天資聰慧,家學淵源,再加上學習勤勉,妥妥地是個學霸。約有35年時間,他在朝廷為官,基本上圍著翰林院轉,偶有外派,一兩年後又回翰林院,可以說是皇上的高級秘書和顧問。
陸深為官正直,剛入朝為官便與大太監劉瑾杠上了,於是被貶回家,之後又因父親去世,居家丁憂3年。他潛心在家鉆研學問,在浦東舊居的後樂園裏運土築山,號稱儼山,高幾十米。據考證就在今浦東公園與東方明珠塔的交會處。20世紀70年代此地有幾座明代的古墓,後經考古發掘,為陸家宗氏的墓園,其中一座便是大名鼎鼎的陸深的墓地。陸深在儼山山頂建了一座藏書樓,號江東山樓。雖無法與寧波的天一閣、南潯的書隱樓相提並論,但好歹也藏了近萬冊書。但到陸深的儼山藏書樓上借書閱讀,比天一閣、書隱樓要寬泛自由許多,但凡學子需求借閱,陸深無一不允,還非常歡喜與學子們切磋學問。其實此刻他已經有了恬退歸隱的念頭。他有一首【七絕】就是這種思想的反映,曰:「望中城郭故依依,喬木千章水合圍。風動海門聞鶴唳,鱸魚正美客南歸。」
大宦官劉瑾伏法後,提前退休後又回到朝廷的陸深擔任了國子監祭酒,這本是一個閑差,但為官剛直的陸深卻因一篇講稿得罪了閣僚桂萼,被外放福建延平,又遷山西,再移浙江……在大半個中國轉了個圈,最後回到北京任光祿卿,次年升太常卿兼侍讀學士,最後任詹事府詹事。他飽經風霜,但堅守為官底線,不貪墨,不受賄,朝廷內外均稱他為一個好官。
能夠當一個名士,僅靠清廉是不夠的,還需有足夠的才氣。陸深博學多才,詩書畫樣樣精通。尤其他的書法造詣極高,楷書得趙孟頫的精髓,而草書又宗法李北海。海上一些書法大家張電、顧從禮都跟他學習過。他的書劄有明人小品的神韻。上海博物館就藏有陸深多幅作品。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陸深退休回故裏,此刻當地人就將陸深生於斯長於斯的這片土地改稱之為「陸家宅」。他在儼山書屋內優哉遊哉,主要精力都花在書法上,凡方鄰有求墨寶,他無不應允,因而他的作品至今流傳頗多。嘉靖二十三年逝世,享年68歲。
明嘉靖年間,是倭寇比較猖獗的年代。但是,自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上海設縣,便是座開放的城市,從未建有城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春,倭寇竟五度侵犯上海,殺死上海縣丞等多人,一條街一條街地殺戮搶劫。居民痛定思痛,決定建城。先是士紳顧從禮上劄,願捐粟4000石建城,松江知府也表示支持。上海縣丞登門拜訪陸深的夫人梅氏,希望她能提供幫助。梅氏家境殷實,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僅識文斷字,更是琴棋書畫樣樣都能操弄一番。她嫁給陸深時,陪嫁極為豐厚,僅地產就有上千畝,主要集中在浦西方浜,即今天的老城廂一帶。梅氏善於治家理財,又厚待下人,她陪嫁過來在浦西也有一個很大的宅子,因而只要陸深赴京辦差,她便在浦西大宅裏理財教子,又幫著陸深收集碑帖,真是一個百裏挑一的賢內助。梅氏深明大義,一口答應,助建上海城八大城樓之一的小東門。她先捐地500畝,又捐銀2000兩,還拆除浦西老宅千楹,讓自己的家丁仆人將拆下的材料運去築城。其間,建造小東門的所有花費開銷均由陸家承擔,一家老小統統搬到浦東後樂園居住。上海城自嘉靖三十二年十月動工,不過三四個月的時間就造好了。第二年正月十八日,倭寇驅船七艘侵犯上海,一入浦江發現上海已有城墻環繞。他們無奈攀城搶掠,結果被守城士兵擊退,第一次大敗而歸……
這一日,上海縣丞來到浦東陸宅,專門拜謝梅氏夫人。閑聊之中提到「陸家宅」,說是有鄉鄰們講用上海方言說這地名,有些不雅。梅氏笑言: 上海鄉民給陸家賜這地名,是很大的面子。今後我隨老爺而去,葬在這裏。鄉鄰路過,你一嘴我一嘴,人人皆可插上一嘴。是好是壞,是長是短,逝者皆不知……但終究會有公論。我喜歡聽人提嘴,如縣大人同意,就叫陸家嘴吧!大人莞爾一笑,欣然應諾。
於是「陸家宅」這一頁悄然翻去,陸家嘴永遠地留了下來。(吳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