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授予許多對革命和國家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開國元勛最高軍銜——元帥或大將。這些軍銜代表著他們在人民軍隊中的領導地位和傑出貢獻。朱德,即朱老總,因長期擔任人民軍隊總司令一職而被授予元帥軍銜,這一決定實至名歸。而賀龍,作為武裝革命的先驅,也是一位重要的開國元帥,因此他也獲得了元帥軍銜。林彪則因在革命戰爭年代指揮第四野戰軍從東北三省一直戰至兩廣,成為當之無愧的跨區作戰最廣的一位開國元帥,因而也被授予了元帥軍銜。然而,並非所有的開國元勛都獲得了元帥或大將軍銜。因未在軍中服役,周恩來、鄧小平以及毛澤東錯失了獲得這兩個軍銜的機會。盡管如此,他們仍然擁有著比軍銜更加珍貴的稱號。
毛澤東特別是對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盡管他在1955年未獲得元帥軍銜,但他的貢獻無人能及。因此,盡管並非所有的開國元勛都獲得了元帥或大將軍銜,他們所做出的貢獻仍然為他們贏得了無可替代的尊重和榮譽。中國建國後湧現出不少獲得軍銜的將領,但真正被譽為當代軍事家的卻只有25位。其中,有11位是在建國前為革命事業獻身的先烈。這36位元軍事家中,毛澤東是其中一位備受推崇的領袖,同時也是傑出的戰略家和戰術家。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提出了著名的「遊擊戰十六字訣」,這一戰術成為紅軍將士對敵作戰的制勝法寶,幫助成功粉碎敵人的四次反圍剿。
抗戰時期,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毛澤東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認為抗擊侵略者日寇需要持久抗戰,利用祖國的地理優勢阻擋敵人的機械化部隊,以空間換取時間。在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並擔任了三大戰役的最高指揮官。另一位備受推崇的軍事家是周恩來。在革命戰爭年代,周恩來不僅是偉人的得力助手,還是隱秘戰線的領導者,展現出傑出的戰略家才能。而在建國後,他則成為新中國的「大管家」,主抓農業建設,並領導開創了中國的外交事業。在古代,周恩來的角色堪比一代賢相。鄧小平的工作能力與周恩來相似,同樣是軍政皆能的開國元勛。
在革命戰爭年代,他與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的劉伯承並肩作戰,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分別投入不同的工作崗位。在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率領部隊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並帶領部隊挺進西南。在新中國成立後,鄧小平對軍隊改革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樣,錯失大將軍銜的李先念在1989年也被譽為當代軍事家。楊尚昆作為重要領導人物之一,也被列為當代36位元軍事家之一。李先念是一位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的開國元勛。在革命戰爭年代,他擔任過中原軍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司令員、中原軍區第二副司令員等職,是一位重要的軍事領導者。新中國成立後,李先念成為經濟建設的中流砥柱,長達21年擔任財政部部長,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此外,他還是80年代的重要領導人之一。總結: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和楊尚昆等五位開國元勛,盡管沒有獲得大將軍銜,但在1989年都被賦予當代軍事家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