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口氣看完大理國316年歷史

2024-07-18歷史

大理國是中國歷史上上承南詔國,在西南一帶由白族建立的多民族王國,統治者為段氏、分為前理國、大中國和後理國,因金庸的天龍八部而被大家熟知,全國尊崇佛教,在大理國22位皇帝中,就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

大理國疆域

全盛時期的大理國疆域覆蓋今雲南、貴州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地區,國土面積72萬平方公裏、人口數量300萬以上,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口氣看完,金庸筆下的大理國316年歷史。

其中包括大理國的起源和滅亡,22位皇帝的功過是非,以及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大理各皇帝所對應的原型。

六詔

大理國的締造者是家族世代為南詔國武將的白族首領段思平,想要說清大理國的歷史,還得從南詔國說起,在唐朝初年雲南洱海地區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分別被六個國王統領,被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因在其他五詔之南、故被稱為「南詔」,蒙舍詔後來在唐朝的支持下兼並其它五詔,統一了雲南洱海地區、建立了南詔國。

段儉魏

南詔國建立後,又屢屢和唐朝發生戰爭,大將軍段儉魏因在南詔與唐朝的戰爭中大敗唐軍,為南詔國立下赫赫戰功,不但被南詔王蒙氏任命為宰相,還被推崇為開國元勛,段家由此成為南詔國的豪門大族、而大理國開國皇帝段思平就是段儉魏的第六代子孫。

不幸的是,段思平出生後家道中衰,段家已成為沒落貴族,段思平小時候還放過牛,成年後,段思平因武藝超群、才幹出眾、在戰場上屢立戰功、積功升至通海節度使、成為統轄一方的大將。

此時,南詔國在經過160多年的統治後,已經走向末路,南詔權臣鄭買嗣殺死南詔末代皇帝舜化貞及南詔王族八百余人,滅亡南詔國後,建立了「大長和國」。

但大長和國僅統治雲南20余年,就被權臣趙善政篡奪滅亡,又建立了「大天興國」。

楊幹貞

而大天興國」僅存在一年,權臣楊幹貞又殺死趙善政,滅亡大天興國後,建立了「大義寧國」,但楊幹貞也只當了一年皇帝,就被弟弟楊詔廢黜。

楊詔篡奪了哥哥楊幹貞的帝位後,因忌憚通海節度使段思平的軍功和威望,遂派人追殺段思平、段思平被迫逃到巴甸一帶,今雲南建水古城。

在這裏,段思平因不甘受楊詔的迫害、被迫起兵造反,並得到了當地以董伽羅為首的董氏部族、以高方為首的高氏部族支持,同時、段思平打出減半糧稅、寬徭三年的旗號,召集數萬奴隸和農民發動起義討伐楊詔。

經過數年的征戰,最終於937年攻克大義寧國都城太和城,今雲南大理市下關鎮太和村、楊詔兵敗自殺,存在僅8年的大義寧國就此滅亡。

大理太祖段思平

同年,段思平在部下和百姓的擁戴下建國稱帝、定國號為「大理」、史稱「前理」、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市境內,段思平即為大理太祖。

段思平稱帝建國後,終結了此前雲南地區三朝戰亂的局面,把南詔末年以來各族分裂戰亂的局面重新統一起來。同時他又厲行改革、發展生產、減輕賦稅、使大理國的生產和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但段思平篤信佛教,在位期間每一年都要修建寺廟,先後鑄造佛像超過萬尊,勞民傷財。同時又大封建國有功之臣,如封董伽羅為相國、高方為嶽侯、二人都被委以大權,為之後的內亂埋下了隱患。

公元944年,在位8年的大理太祖段思平病逝、終年51歲,由於段思平稱帝後制定了一系列治國安邦的措施,深受老百姓的愛戴,因此在他去世後,雲南不少白族村子都把他尊為本主來供奉、並給他蓋廟、塑像,每年本主節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祭祀。

天龍八部

此外,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段思平是段譽和枯榮大師的先祖、一代武學宗師,他自創枯榮禪功、一陽指和六脈神劍三大絕世武功、是威震當代的第一高手,並以武林世家的身份在大理國建立數百年基業。

大理文經帝段思英

同年,在段思平死後,遺命由其子段思英即位,是為大理文經帝,段思英即位後,幫助他父親建國稱帝的兩大權臣,相國董伽羅和嶽侯高方權傾朝野,對其產生了很大的威脅,為了壓制高董兩家的勢力,段思英倚重母親楊氏的政治力量來打壓高董兩家,這就引起了兩家的不滿。

天龍寺

於是,高董兩家聯合大理太祖段思平之弟段思良發動政變,逼迫在位僅一年的段思英退位為僧,段思英遂成為首位被廢黜的大理皇帝,同時也開創了大理皇帝退位出家為僧的先例,此後,段思英在大理古城的崇聖寺出家修行到死,終年52歲,崇聖寺為大理國的皇家寺院,歷史上曾有9位大理國皇帝退位在此出家,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被稱為天龍寺。

大理太宗段思良

同年,在政變之後,大理太祖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在高董兩家的擁立下稱帝,是為大理太宗,從此,大理皇位的繼承由段思平一系,轉到了段思良一系。段思良即位後,高董兩家繼續總攬大權、地位僅次於段氏皇族。

952年,在位6年的大理太宗段思良病逝,終年54歲,其子段思聰即位,是為大理廣慈帝,段思聰在位期間,迅速膨脹起來的高家又壓倒董家,成為大理國最有實力的政治集團,此後數任大理皇帝均以高家人為相。

同時,段思聰在位後期,中原這邊發生了重大變故,此時,唐朝已經滅亡,中原進入了群雄爭霸的「五代十國」亂世。

五代十國

最後,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篡奪了後周政權、建立了北宋王朝,從而結束了五代十國中的「五代」,北宋建立後,段思聰致書北宋以視友好,但未得到趙匡胤的回應。

大理應道帝段素順

968年,在位17年的大理廣慈帝段思聰病逝、其子段素順即位,是為大理應道帝,段素順在位期間,宋太祖趙匡胤在結束了五代十國中的五代、建立北宋後,但五代十國中的「十國」仍在繼續,為了統一全國,趙匡胤開始南征十國,當北宋兵至大理國時,趙匡胤鑒於唐朝征伐大理的失敗、便以玉斧劃大渡河為界,與大理國劃江而治,「並說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國從而得以保全。

985年,在位16年的大理應道帝段素順去世,終年48歲,其子段素英即位,是為大理昭明帝,段素英在位期間和大理太祖段思平一樣篤信佛教,他讓和尚們參加科舉考試,而大理國的官吏也多從和尚中選任。

大理宣肅帝段素廉

1009年,在位24年的大理昭明帝段素英去世,終年56歲,其子段素廉即位,是為大理宣肅帝,段素廉統治期間並無重大事件發生,總體來說他和他父親是大理國兩位不錯的皇帝,能夠體恤老百姓的疾苦。

這裏要講一下,為什麽大理段氏皇帝,父親和兒子名字中的第二個字都一樣?這是因為大理段氏以「重名制」為主,意思就是名字中的第二個字要相重,如段素順-段素英-段素廉、就是以素字重名。

同時,大理段氏又以「連名制」為輔,意思就是父親的名字與兒子的名字相連,即父親名字的尾字,為兒子名字的第二個字,如大理後世皇帝中的段思廉—段廉義、就是連名制,段智祥—段祥興—段興智也是連名制。

大理秉義帝段素隆

1022年,在位13年的大理宣肅帝段素廉去世,終年51歲,由於段素廉的兒子早逝,孫子段素真年幼,故段素廉死後由侄兒段素隆繼任為大理國第八位皇帝,是為大理秉義帝,段素隆即位後對政治不感興趣,不願意當皇帝,喜歡鉆研佛法,在位僅4年就把皇位還給了段素廉之孫段素真,是為大理聖德帝,自己則禪位出家為僧,從此,段素隆開啟了大理國皇帝禪位為僧的先河,可沒想到這一發不可收拾。

大理聖德帝段素真出家

1041年,做了15年皇帝的大理聖德帝段素真也不願為帝,便把皇位禪位於孫子段素興,是為大理天明帝,自己也出家為僧,而段素興在位期間昏庸無道,他搜刮百姓來供自己淫亂享樂,以致民怨沸騰,大臣也和他離心離德,這為其被廢埋下了伏筆。

高智升

1044年,數代為大理國國相、大理國最有實力的政治集團高家,此時相國之位已傳至高智升,他聯合諸大臣發動政變,將在位僅3年且荒淫不端的大理天明帝段素興廢黜,擁立大理太祖段思平的玄孫段思廉為帝,是為大理興宗,從此,大理國皇位又回到段思平一系,就像南宋宋高宗趙構以後的帝位,又還給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子孫。

楊允賢

而大理興宗段思廉在位期間,相國高智升以擁立之功,使高家的勢力一舉淩駕於諸姓之上,從而遭到了大理國世襲貴族楊允賢的不滿,於是,楊允賢因不滿高家獨攬大權、在姚州、今雲南姚安縣舉兵造反,但很快就被高智升平定,然而,高智升只是將楊允賢擊敗議和,並沒有將楊家斬草除根,楊家的實力在姚州仍存,這為以後的內亂埋下了隱患。

大理上德帝段廉義

1075年,高智升平定楊允賢叛亂後,為了進一步獲篡權,逼迫不聽話且做了30年皇帝的大理興宗段思廉出家為僧,並將皇位禪讓於其子段廉義、是為大理上德帝,段廉義即位後,高智升又被晉爵為昆明侯,成為擁有昆明及周圍地區的大領主、權傾朝野。

楊義貞發動政變

而大理上德帝段廉義在位期間因篤信佛教,遂舉辦了一次「天龍八部」大會,邀請各部領主參加,大會期間,之前被高智升平定的楊允賢叛亂,在楊允賢病逝後,其子楊義貞在參加天龍八部大會時,趁機發動政變,將在位5年的段廉義殺害後,自行稱帝、史稱廣安皇帝,而駐守昆明的高智升聞訊後,旋即命其子高升泰起兵十萬,將在位僅四個月的楊義貞誅殺。

大理上明帝段壽輝

事後,由於被殺的段廉義沒有子嗣,高氏父子擁立段廉義的侄子段壽輝為帝,是為大理上明帝,段壽輝即位後,高氏父子憑借著擁立之功權傾朝野,大有取代段氏之勢,從此,大理段氏淪為高氏的傀儡皇帝,這一局面直至大理亡國。

1081年,由於高氏父子權傾朝野,搞得大理上明帝段壽輝終日擔心會遭高氏父子的暗算,以致心神恍惚、忐忑不安,在位僅1年就被迫出家為僧、並將皇位禪讓給堂弟段正明,是為大理第十四位皇帝保定帝,也是前理國最後一位皇帝。

天龍八部中的段正明

此外,大理保定帝段正明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是段正淳之兄,段譽伯父的原型,在鳩摩智挑戰天龍寺時,段正明為了退敵,在天龍寺出家,並修習「六脈神劍」中的關沖劍,後來段譽返回大理國,段正明傳位給段譽,正式出家為僧、法號本塵。

但真實的段正明在位期間無權無勢,只是高氏父子的一個傀儡皇帝,不久,高智升去世,其子高升泰繼續把持大理國的朝政大權,同時加緊了篡權活動。

高升泰

1094年,經過13年的準備,高升泰在篡權萬事俱備後,逼迫大理保定帝段正明,退位出家為僧後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中國」,高升泰」即大中國正德皇帝,由於大理段氏政權被中斷,故高升泰建立大中國之前的大理國,被稱為「前理國」,自此,歷時157年傳14帝的前理國滅亡,大中國開始,但高升泰建立大中國後,雲南諸部不服,以致內部不穩。

1096年,篡位兩年的大中國正德皇帝高升泰患病,他自知難以康復、害怕在自己死後,高氏家族不足以震懾朝廷內外,最後落得個滅家亡種的下場,所以臨終前命令兒子高泰明歸還段氏家族的皇位,還命後人不要效仿他。

大理中宗段正淳

7天後,高升泰去世,其子高泰明遵從父親遺誌,擁立之前退位出家的大理保定帝段正明之弟段正淳為帝,是為大理中宗,自此,大理國復國,由於大理段氏政權中斷過,故從段正淳起的大理國,被稱為「後理國」。段正淳即大理國第十五位皇帝,後理國的第一位皇帝,段正淳雖然是大理國的皇帝,接受了高氏歸還的政權,但大理國的實權被高家掌握,政令皆出自高家,被國人稱為「高國主」,從此之後,高家世代為相,直至大理亡國、與段家相始終,從而形成了段家有國無權,高家有權無國的局面。

天龍八部中的大理中宗段正淳

此外,大理中宗段正淳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是大理國的鎮南王,大理保定帝段正明之弟,大理國世子段譽的養父,他風流成性、處處留情,是金庸筆下的情聖,先後有一位妻子、五位情人,惹下了不少的風流債。同時,段正淳也是位武林高手,會使用五羅青煙掌、一陽指和段家劍法,最後卻為情自殺,但真實的段正淳只是高家的一個傀儡皇帝。

大理憲宗段和譽

1108年,大理國發生瘟疫人口損失很多,在位12年的段正淳認為這是上天的警告,於是,深諳佛法的他宣布出家為僧,並將皇位禪讓給其子段和譽,是為大理憲宗。大理憲宗段和譽是一位具有文韜武略的優秀帝王,他勤政愛民、仁慈治國、使大理國逐漸繁榮富強起來。同時,段和譽又透過與高家聯姻,來維持段高兩家關系的穩定,但高家獨攬政權已久,段和譽始終無法改變」被高家架空的局面。

1147年,由於段和譽長期被高家架空導致他心灰意冷,再加上晚年時幾個兒子互相爭位,讓他厭倦朝堂,索性退位出家為僧,大理憲宗段和譽共在位39年,退位後又做了30年和尚,最終活了94歲,是大理國在位時間和壽命最長的皇帝,即便放到中國帝王行列中,也超越了89歲而終的清朝乾隆帝,僅次於百歲而終的南越武帝趙佗。

天龍八部中的大理憲宗段和譽

此外,大理憲宗段和譽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是男主角之一段譽的原型,大理國鎮南王段正淳之子,實為段延慶和刀白鳳所生,他為人古道熱腸、心存俠義,不喜習武卻誤學北冥神功、六脈神劍、淩波微步、透過無意地運用成為高手、並與丐幫幫主喬峰、逍遙派傳人虛竹結為兄弟。

大理景宗段正興

同年,在大理憲宗段和譽出家後,其子段正興在相國高量成的支持下,在皇位之爭中勝出即位,是為大理景宗。段正興在位期間、在高量成的輔佐下,大施仁政,使大理國呈現出繁榮穩定的景象。

但段正興晚年時沈迷佛教,逐漸不理政事,再加上高量成死後高家子弟為爭位又發生內亂,段正興也無法幹預,致使大理國力又呈現出衰敗之相。

大理景宗段正興出家

1172年,在位25年的大理景宗段正興,也效仿其父段和譽出家為僧,並把皇位禪位於其子段智興,是為大理宣宗。

一燈大師

大理宣宗段智興在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都有出場,他放棄皇位出家為僧、法號一燈大師,其武林絕學包括一陽指、先天功、九陰真經、千裏傳音、武學修為登峰造極,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之一的「南帝」。

但歷史上真實的段智興雖然沒像小說那樣退位出家為僧,卻也極其崇佛,他在位期間荒廢政事,在全國修建了60多座佛寺,浪費了很多資源,再加上高家子弟為爭奪相位繼續混戰,段智興依然不能制止,這就使得大理國的國力進一步衰落。

大理神宗段智祥

1200年,在位28年的大理宣宗段智興病逝,終年51歲,其子段智廉即位,是為大理英宗。大理英宗段智廉在位期間無所建樹,在位僅4年就去世了,由於他沒有子嗣,故由其弟段智祥即位、是為大理神宗。

大理神宗段智祥在位期間,高家內亂告一段落,高阿育最終獲勝成為大理國第十代相國,段智祥由此開始騰出手來發展大理。他舉賢育才、改革朝政、發展農業經濟、使大理國一度呈現中興之相,但因高家專權的局面並未改變,再加上段智祥在位後期喜怒無常,愛好奇怪事物等缺點,同時又沈迷佛教,因此大理國的國力很快又衰落了下來。

大理孝義帝段祥興

1239年,在位34年的大理神宗段智祥,由於和他的父親兄長一樣篤信佛教,遂效法先人出家為僧,並把皇位禪位於其子段祥興,是為大理孝義帝。

段祥興在位期間,北方中原地區發生了重大變故,此時,北宋被金朝滅亡後又建立了南宋,而崛起於北方草原的蒙古帝國在滅亡金朝後,又和南宋爆發宋蒙戰爭,由於蒙古軍連續進攻南宋的四川地區都達不到目的,遂采取迂回戰略,先從青藏高原及西藏一帶攻滅大理國,再從大理對南宋發動進攻,由此,一直僻地自守的大理國從此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宋蒙戰爭之中。

蒙古大汗窩闊台

於是,蒙古大汗窩闊台抽調20萬大軍遠征大理,大理孝義帝段祥興和大理第十二代相國高泰祥商量決定,派相國高泰祥之弟高禾出戰迎敵,雙方在今雲南麗江一帶展開決戰,此戰,大理軍大敗、主將高禾也戰死,然而,不幸中的萬幸是、蒙古軍因大汗窩闊台突然去世,內部旋即爆發了汗位爭奪戰而退兵,大理國得以保全。

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

1251年,在位12年的大理孝義帝段祥興駕崩,終年45歲,他將爛攤子留給了他的兒子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段興智繼位後,大理國的江山已是危在旦夕。

元跨革囊遺址

此時,蒙哥在汗位爭奪戰中獲勝奪取蒙古帝國汗位後,於1253年派其弟忽必烈率十萬大軍再度征伐大理,當忽必烈率軍到達雲南金沙江時,命令士兵殺死牛羊,塞其肛門,然後充氣做成革囊渡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

蒙古軍由此順利渡江,並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大理都城羊苴咩城,忽必烈先派使者到大理勸降,大理的實際執政者高泰祥和皇帝段興智斷然拒絕投降,高泰祥還斬殺了蒙古使者。

次年,蒙軍攻破大理都城,活擒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和大理相國高泰祥,忽必烈欲招降高泰祥,並許其高官、但高泰祥堅貞不屈、寧死不降,忽必烈只好將他斬殺於大理五華樓、還稱他為忠臣,並以禮葬之,這段歷史被稱為「高泰祥五華樓殉國」。

蒙哥汗

而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被俘後、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去見蒙哥汗,蒙哥汗施以懷柔令其歸國、繼續掌管大理國,自此,享國316年傳22帝的大理國滅亡,包含歷時159年傳8帝的後理國。

段興智歸國後,不但撿了條命、還得到蒙哥汗的賞識被任命為世襲大理總管繼續掌管大理,說不定比當初受高家欺壓時還舒坦些,不由得心花怒放、對蒙古感恩戴德。

此後,段興智替蒙古兵當精靈追殺大理殘余抵抗勢力,並親自率兵鎮壓大理境內反抗蒙古軍的各族人民,甚至還參加了蒙古攻打越南的戰爭。

雲南行省

1270年,忽必烈奪取蒙古帝國汗位建立元朝後,為加強對西南邊陲的統治,在大理原境設定「雲南行省」。從此,雲南以一個行省的形式被納入中國版圖,同時,自唐朝以來大理城作為雲南政治中心的時代結束,雲南的政治中心由大理遷至昆明。

而段氏一族在元朝建立後、忽必烈繼續讓段氏世襲大理總管,和元朝派來的官員共同管理雲南,這一局面持續了100多年,直到1382年,元朝被明朝滅亡後,大理段氏一族仍然效忠元朝,抵抗明朝謀求自立,但遭到朱元璋派來的藍玉和沐英的進攻而失敗。

明朝控制雲南地區

明朝控制雲南地區後,廢除世襲大理總管一職、將段氏後人降為虛職,段氏統治至此徹底終結,我是愛歷史的胡小新,喜歡的給個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