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四野營長回鄉,有人問他帶兵多少;如實回答1600余,卻被懷疑說謊

2023-12-19歷史

1949年的春天,一個身穿軍裝的年輕小夥子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河北省深澤縣杜家莊。

小夥子在村子裏轉悠了好半天,卻怎麽也找不到記憶中熟悉的三間土坯房,只看見原來的位置上變成了兩間茅草屋。

正當他茫然無措地站在茅草屋的門口發呆時,突然發現昏暗的門口站著一個老婦人,正在緊張地打量著他。

那老婦人看上去約莫五十歲不到的年紀,但頭發幾乎全白了,一副憔悴的模樣。

看著這位小夥子站在門口發呆,老婦人忍不住問道:「小夥子,你找誰呀?」

小夥子遲疑地回復道:「這裏是杜老暴的家嗎?」

聽到這話,老夫人驚訝地問道:「是呀,小夥子你是誰?」

小夥子猛然間意識到面前這位老婦人就是自己的母親,因為「老暴」是母親對父親的稱呼。小夥子淚流滿面,快速走到老婦人身邊,抱著她哽咽著說:「娘,我是您的兒子杜博啊!」

此時母親也終於認出自己的兒子,母子二人相擁痛哭流涕,久久不願放手。

這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故事,母子之間怎麽會相見不相識呢?故事還要從1938年說起。

回鄉省親遭質疑

1938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河北很快淪陷。為了抵抗敵軍,八路軍在河北建立了冀中根據地。在與裝備精良的日軍作戰時,八路軍傷亡慘重,急需補充大量的兵力。

為此,八路軍放寬招兵年齡限制,招募了一大批愛國青少年參加隊伍。1941年,年僅13歲的杜博緊跟著父親和哥哥的步伐,加入了八路軍。從此,杜博告別母親,跟隨隊伍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直到1949年初才第一次返鄉看望母親。

平津戰役結束後,杜博所在的部隊暫時在河北滄縣舊州鎮休整,杜博終於迎來了難得的休息。

此時,北平已經和平解放,上級組織一些在戰鬥中表現出色的同誌到北平參觀,杜博本來也被安排在此次參觀的隊伍中。但杜博想念多年未見的母親,便向組織請求回鄉看望母親。

得到組織的批準後,杜博激動地踏上了返鄉的路程。

此時河北已基本解放,杜博很快順利到達了闊別多年的家鄉。參軍多年來,杜博一直跟隨隊伍南征北戰,對家鄉的近況一無所知。

踏上故鄉的那一刻,面對既熟悉又陌生的環境,杜博心中感慨萬千。歷經戰火紛飛,曾經的家鄉早已被戰火洗滌得面目全非。他傷感地發現,村裏的年輕男女很少,看到的大多是些年齡較大的長者。

聽到杜博回來的訊息後,杜家莊的鄉親們紛紛跑來探望,並詢問他的父親和哥哥以及其他一些參軍孩子的訊息。

面對充滿期待的母親和鄉親們,杜博不敢告訴他們,自己的父親和哥哥都已犧牲了,而其他參軍的孩子們,杜博其實也不知道在哪裏。為了不傷大家的心,杜博只能告訴母親和鄉親們,大家參軍後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部隊,也許過一段時間他們就能回來。

鄉親們看到杜博身著軍裝,便饒有興致地問起杜博在軍中的職務。杜博老實回答自己是營長,有些人聽了後有些不屑,隨後又有人問道:「你手下多少兵?」杜博回答道:「一千六百多人。」沒想到此話一出,問話的鄉親瞅了杜博一眼,扭頭便走了。

看到老鄉的反應,杜博不禁一楞,不知道老鄉反應為何如此奇怪。

沒想到才幾天,村裏便傳出流言蜚語,說八路軍一個營也就六百人左右,杜博一個小小的營長,怎麽可能帶一千六百多個兵?這分明是在說謊。

聽到這些流言,杜博只能苦笑一聲,不想做更多的解釋。

一個營長能帶一千六百多人的隊伍,聽起來確實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實是,杜博就是一個傳奇。
能力超群成傳奇

小小年紀就參軍的杜博,剛上戰場上就表現出無畏生死的勇氣,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積極上進,自學能力極強。組織上認為杜博是棵好苗子,便選派他到延安炮兵學校學習深造。

在當時的延安炮兵學校,重點培養的物件是排、連、營級炮兵技術指揮員,訓練中使用的裝備和火炮都是從日軍和國民黨閻錫山的部隊繳獲,與當時戰場上作戰的武器裝備一致,非常有利於實際作戰的演練。因此,杜博在學校裏學到了非常實用的作戰技巧,這為他後來上戰場指揮作戰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畢業後,杜博被分配到第四野戰軍,很快便升為營長。能成為營長,除了杜博自身過硬的專業能力,還因為他有著優於常人的人際交往能力。他不但懂人心,還善於說服人,經常一番話語便把對方說得心服口服。

當時,八路軍中非常缺乏技術人才,而國民黨軍隊中受過專業訓練的技術人才很多,中國共產黨迫切地想從國民黨軍隊中招攬一批有愛國心的技術人才,於是便把招攬人才的重任交到了杜博手上。

有一次,八路軍和國民黨七十一軍炮兵團在四平攻堅戰鬥中,發現了炮兵團長是個「硬茬子」。這個團長姓潘,在作戰中多次指揮部隊壓制住了我軍的炮火,頗有作戰天賦。

對於潘團長的負隅頑抗,我軍本可以一舉殲滅。但杜博愛惜潘團長是個人才,便向上級建議去說服他投降,上級同意了杜博的提議。

於是,杜博約潘團長對話。兩人一番交流後,不知杜博用了什麽話術,

此前負隅頑抗的潘團長瞬間決定放下武器投降,之後還心甘情願地在杜博手下當了一個炮兵連長,成長為一個忠於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同誌。

後來因工作需要,潘團長被調離杜博所在的炮兵營。臨走時,潘團長依依不舍,還把自己多年來指揮炮兵作戰的寶貴經驗整理成一篇詳細的筆記交給了杜博。

正因為杜博具有超強的勸降能力,此後,每當遇有勸降任務時,組織上便會安排杜博上陣,而杜博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勸降任務中屢獲成功。以至於後來,很多國民黨軍官起義投誠時,都會提出一個條件,便是加入杜博的隊伍。

隨著時間的推移,杜博所在的營人數越來越多,最後居然達到了一千六百多人,遠遠超過了一個營的正常編制。

由於當時炮兵在作戰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杜博所在的營還經常肩負著高強度的作戰任務,他手下的炮兵人才又都特別服杜博管理,為了隊伍的穩定,上級也就特許杜博管理這一千六百多人。杜博也因此在第四野戰軍出了名,成為帶領士兵最多的炮兵營長。

可讓杜博沒想到的是,他這個營長的名聲,居然會在家鄉遭到了質疑。但杜博一個營的人數與當時的正常營編制相比,確實不同尋常,普通老百姓不相信也是情有可原。

可杜博此時心中所想的,並非自己的名聲,而是傷感於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傷痛。

戰爭帶來的傷痛

這次回鄉後,讓杜博感觸最深的是嬸嬸一家的遭遇。

回鄉後,杜博看到了村裏很多人家的門前都掛著「光榮之家」牌匾,這個牌匾,意味著家裏有人在戰爭中犧牲了。

他兒時記憶中的很多好夥伴,都已不在人世。其中,便有他的兩個堂哥。

得知他回家的訊息後,嬸嬸在旁人的攙扶下急切地趕到杜博家裏。一見到杜博,嬸嬸便激動地拽著杜博的胳膊問道:「孩子,你可知道你叔叔和三個哥哥們的下落?」

看著眼神充滿期待的嬸嬸,杜博哽咽著說不出話來。因為在此之前,杜博已經聽母親說起過嬸嬸的故事。

母親告訴杜博,說之前已經有政府工作人員找到過嬸嬸,告訴她家裏已有三人陣亡,讓她去領取政府1500斤小米的撫恤。

按照當時的政策,家裏只要有人參加八路軍,陣亡時村裏都會給予每個家庭500斤小米的補貼。

可嬸嬸不相信這個訊息,說要再等等看,萬一訊息弄錯了呢。此時,杜博也只能告訴嬸嬸,說他們可能還在戰場上。

看著嬸嬸失望離去的蹣跚背影,杜博心中五味雜陳。曾經溫暖的一個家,現在只剩下孤苦伶仃的一個嬸嬸,這就是戰爭帶給人們的巨大傷痛。

杜博知道,其實嬸嬸不願意去領取這1500斤的小米,是因為她不想斷了對親人的這份念想。她認為,只要不去領取,親人在她心中便是一直活著的。

幾天後杜博回到部隊,繼續參加全國的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杜博於1950年又參加了韓戰,並在戰場上經歷血與火的考驗後,於1952年從北韓戰場回國。

回國後,杜博到處托人打聽嬸嬸一個下落不明的兒子,才知道嬸嬸唯一剩下的兒子杜欣也已經於三年前在蘭州戰役中犧牲。杜博將這個訊息告訴了嬸嬸,可嬸嬸卻不願意相信這個訊息。

1955年,杜博再次回鄉看望母親時,發現嬸嬸的家裏一直沒人,就問母親嬸嬸去了哪裏。母親悲痛地告訴杜博:「村裏人都說你嬸嬸瘋了。她拒絕去政府領取500斤小米的撫恤,卻拄著拐杖,一路乞討去蘭州找兒子了。」

聽到此話,杜博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唯一的兒子是嬸嬸活下去的希望,她再次拒絕領取500斤小米,是她選擇相信兒子還活著,這樣她才有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戰爭對人們的影響是深遠的,戰爭中失去親人的家庭太多太多。在杜博的家鄉深澤縣,抗戰時期的總人口只有七萬左右,但參加八路軍的群眾卻高達八千多人。而杜博所在的杜家莊,不到千人的小村莊,就有三百多人參軍,最後活著回去的人卻寥寥無幾。

新中國成立後,杜博成長為旅大警備區參謀長,於2019年3月1日因病逝世,享年91歲。

為了祖國的和平安定,無數人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在國家大義面前,無數的小家庭和個人舍棄了個人利益,只為了換取更多人的幸福。

當下的我們,在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時,更應當銘記那些為國家和民族利益犧牲的英雄,學習他們身上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

參考資料

[1]杜博同誌逝世 中國軍網 201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