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上將許世友:戰功不及劉伯承、粟裕,為何75歲被鄧小平欽點掛帥?

2024-01-27歷史

在歷史上,提起劉伯承和粟裕尚很多人都會感嘆一句:鐵骨錚錚。作為兩位中國近代史上戰功赫赫的革命統帥,劉伯承和粟裕獲得過許多的豐功偉績。兩人都是中國共產黨優秀的黨員,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貢獻。

劉伯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元帥,從北伐戰爭到南昌起義,再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劉伯承伴隨著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一路走來,是當仁不讓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做出巨大貢獻的不朽功勛。

粟裕,開國十將之首,被毛主席冠以「淮海第一功」的稱呼,一路從毛頭士兵成長為軍隊最高指揮官,神話般的色彩眷顧著他用兵如神、百戰百勝。在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的軍隊進行了約134次的重大戰役,而這些戰役中,殲敵超過3萬的有38場,其中由粟裕統帥的有12次。建國後,粟裕被授予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毫無疑問,兩位將軍戰功赫赫,以生命的鮮血構建了民族的威嚴,他們將民族的希望放於肩膀,在戰爭動亂的時代背負著人民的生活奮勇前行。但盡管如此,在那個風起戰勇的年代,從不缺甘於奉獻的英雄,變幻莫測的背景下,歷史上有一樁令人費解事情發生了。

時間回到1979年2月17日,那時國內十年動亂剛剛過去,上一次解放軍參與的戰爭還是1974年海軍收復西山群島,五年過去了,軍隊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打仗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受到國內外環境的影響,中越自衛反擊戰一觸即發,二十多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軍部隊,對長期武裝挑釁中國軍民的越南發起了自衛反擊作戰。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當時在選派軍隊的最高指揮官的時候,鄧小平沒有選擇劉伯承,也沒有選擇粟裕,而是選擇了許世友。想必很多人會對此產生疑問,許世友,在當時的新中國,雖然擁有眾多的戰功,但是和劉伯承、粟裕等人元老功勛比起來,那自然也是比不上的。既然這樣,那鄧小平為什麽在眾人之中要選擇許世友呢?

許世友,一位被鄧小平親自選中的將軍,帶領中國軍隊對越南展開了強烈的反擊。他一生曲折而豐富,受過苦、挨過餓,將人生中的重要時間都獻給了他的一身武藝和戰場。那麽許世友究竟是如何厲害的角色,竟然能在劉伯承和粟裕兩位已經功成名就的將軍身邊脫穎而出,首先我們要從許世友本人的故事講起。

  • 少林高徒 迷茫求路

  • 1906年2月2日,許世友出生於湖北省麻城縣許家窪,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縣許窪。在河南省孕育的108位元開國將軍中,上將只有一位,那就是許世友。如今在新縣,我們依舊可以看到許世友的將軍紀念碑。

    許世友一生經歷曲折,幼年時家庭生活貧苦,生活吃不飽穿不暖,8歲那年,許世友進入嵩山少林寺給拳師當雜役。在少林他專門幹挑水、劈柴、打掃等又累又重的活,每天忙碌不停,一旦閑下來,還要伺候高僧。

    許世友沒有因為自己的出身而羞辱,盡管他只是少林的一個小雜役,但偷空時間,他還是會偷偷地觀看和尚們修習武功,也是借此機緣,後來他拜師投門進入少林派,開始修習武藝。

    許世友吃苦耐勞,不抱不怨,數年如一年的用功努力讓他學得一身少林功夫。1922年春天,十六歲的許世友學成歸來,國內動亂,一身武功有了用武之地,他便投身於直系軍閥部隊去尋求出路。起初,年紀尚輕,對局勢認識不深的許世友加入了國民黨。1926年9月,在武漢擔任國民黨軍連長時,一個機緣巧合,他接觸了中國共產黨人。從此,被深深吸引的許世友向共產黨積極靠攏,他還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8月,許世友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放棄身邊的一切,決定立刻潛回家鄉進行土地革命,由此,許世友便開始了在人民軍隊的鐵血生涯。

  • 青年英才 展露鋒芒

  • 許世友偷偷回到家鄉後,便馬不停蹄地參加了當時村子裏的麻城六鄉農民起義隊,憑借一身武藝和多年的軍教經歷,許世友被選為大隊長兼炮隊隊長。擔任隊長後的他,第一件事就是帶領六鄉義勇隊和炮隊加入了黃麻起義隊伍的行列。

    為了占領縣城,許世友先是指揮六鄉義勇隊和其他農軍一起,趁著午夜時分直沖黃安東門,沖開東門後,他又積極聯絡各路起義軍在此匯合。但就在許世友以為第一次作戰成功了的時候,問題出現了,由於各路起義大軍雲集縣城,人數過多,一下子使得吃住都很困難。起義軍本身清苦,又不能搶不能偷,補給不足,實在沒有辦法在此維持下去。許世友想來想去,別無他法,只好帶著六鄉義勇隊返回家鄉。

    第一次的作戰勝利得快,失敗得也快,但許世友心氣高,並沒有為此沮喪。很快,11月18日,黃安縣農民政府宣布成立,黃麻起義軍改編為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吳光浩任領軍人。由此,新的作戰征程也開始了。

    1927年12月5日的夜晚,風雲突變,國民黨軍的一個師突然對黃安縣進行突襲,鄂東軍沒有防備,受到重創。情況緊急之下,吳光浩便帶領余眾遠走黃陂木蘭山區躲避風頭。不久之後,又有大批的國民黨軍進駐黃麻地區,當地的地主惡霸肆意張狂,組織「清鄉團」、「還鄉團」返回黃麻,一路上好不風光,無情的屠殺革命群眾。許世友見勢,便待不住了,他二話不說帶著義勇隊員上山打遊擊。他們白天鉆山溝、鉆山洞、晚上摸敵哨、殺劣紳,晝伏夜出地堅持鬥爭,心中時時刻刻都盼望鄂東軍殺回來。

    終於,1828年1月,鄂東軍余部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七軍,並且在吳光浩的帶領下,隊伍越打越大。4月的時候,吳光浩率領第七軍殺回了黃麻地區,隨後許世友帶領義勇隊也被編入工農革命軍第七軍。7月份,第七軍繼續擴大,改編為紅十一軍第三十一師,吳光浩擔任軍長兼師長,許世友被編入二大隊第六班。不久,由於班長胡德奎戰死,許世友便接任了班長。

    許世友身手過人,在少林寺學了一身本事不是軍中的什麽秘密。1928年冬天,憑借技藝過人、粗中有細,許世友被調到軍部特務隊,擔負打土豪、捉地主、搞情報、開倉濟貧等工作。由於活動開展得十分順利,且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很快活動的範圍就已經覆蓋到黃崗、麻城、黃阪、黃安、孝感等城市。

    許世友的霹靂手段深深引來了敵人的不滿,他們對許世友咬牙切齒,恨不得立馬將其射殺。吳光浩知道這個情況之後,不由得開始為許世友的安全著想,他考慮到許世友能打能沖,是個領兵打仗的好角色,於是便又把他調回第三十一師當了排長。

    在1929年年初,許世友多次立功之後被升任為連長。但世事難料,也是在這一年,吳光浩在趕赴河南商城領導起義工作的途中遭遇伏擊,不幸身亡,年僅23歲。好友犧牲了,但起義的路途還有很遠。在動亂年代,留給戰士們吊念朋友的時間少之又少,許世友感念吳光浩曾經對自己的提拔和幫助,心中帶著吳光浩死前沒有完成的來到了河南。

    在河南,等待著許世友的是一場硬仗,他需要帶領一支敢死隊攻打一座有300多個地主盤踞的山寨。要知道這座山寨易守難攻,兩側是懸崖峭壁,而且山寨的城墻用又高又厚的青石壘成,地形十分險惡,想要攻下它實在不是一樁簡單的事情。但敵人就在眼前,許世友不能退縮、只能硬上,可也不能白白送死,於是他想了一個主意,他讓敢死隊員頂著桌子、裹著被子、擡著梯子往前沖,給身體增加一些庇護。

    果不其然,敵人居高臨下,看著沿著墻壁匍匐前進的一幫人,他們開始推木頭,扔石頭,潑熱水。幸好提前有了防備,敢死隊沒有受到多大傷害,前進的氣勢絲毫不減。

    許世友一馬當先,混亂中他第一個沖上山寨,但是他剛剛爬上去,不小心就被敵人手中的木杠子砸個正著。疼痛襲來,但許世友依舊沒有放棄,一次不行他就再試一次。爬到第三次的時候,木杠子正中他的額頭,許世友一個踉蹌,從高墻上摔了下去,當場昏死過去不省人事。但好在許世友給了敢死隊員極大的鼓舞與勇氣,他們奮力沖鋒,最後攻下了山寨。

    戰事結束後,許世友早已和死屍融為一體,敢死隊員將許世友的身體從屍體堆中挖出來,見他沒有聲響,以為他英勇就義了,於是便失聲痛哭。可就在此時,許世友竟然緩慢睜開了眼睛,望著周邊的士兵們說:我只不過睡了一個覺,你們怎麽都在哭?聽罷,士兵們破涕為笑,對他們的這個連長有了新的認識。都說他們連長敢沖敢撞,不怕死,看來此話傳言不虛。

    就這樣,在擔任連長期間,許世友一戰成名,少林高徒初露鋒芒。作戰經驗從零開始慢慢積累,已經成為能夠領兵打仗的將軍了。

  • 開國上將 戎馬生涯

  • 1934年,許世友升任紅四軍軍長,那時他剛剛29歲,年輕氣盛、勢頭十足。許世友在徐向前的指揮下,率領部隊強渡嘉陵江,攻克北川。在長征時期,許世友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而這次見面,對許世友來說意義重大,是他的「死亡」,也是他的「新生」。

    1935年5月紅軍長征的開始,中間經歷6月甘肅會師、8月紅軍混編,時間來到8月下旬,許世友率領紅四軍剛剛走出草地,就在包座附近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見到許世友後,直言很早就聽說過這個人,於是便問許世友名字是哪幾個字。許世友向毛澤東講述說,自己的名字本來是「許仕友」,後來他發現「仕」的意思是做官,寓意事業坦途,他自己既不想做官也不想發財,於是便給自己的名字改了個字,改成了「許士友」,寓意是我要做戰士的朋友。

    聽完許世友的講述,毛澤東笑了出來,他轉念一想,便說:

    「好是好呀,不過咱們再商量一下把這個「士」改為世界的「世」怎麽樣,我們如今正在北上,眼界要放寬,要做世界之友啊。」

    毛主席的建議自然是好的,他心想這個名字一如他在指揮騎兵過草地時的瀟灑英氣,由此,許世友的名字便留下來。以至於多年之後,許世友領兵中越之戰,當許世友身披一身榮耀鎧甲歸來之時,才不由得讓人感嘆與遐想,許世友果然走向了世界。而這,是否也和當年毛主席的一番話有著關聯?

    紅二軍與紅四軍會師甘孜,隨即北上,許世友率領騎兵部隊作為先遣開路。他們沿途偵察,籌集糧草,沿途打了72次仗,騎兵數量從最初的3000人到最後只剩下了200多人。雖然戰況慘烈,人員損失眾多,但無可置疑的是,許世友率領的部隊為紅軍北上創造了有利條件。

    許世友在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之後,再次投身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38年,他參加了冀南根據地的建立;1939年,他領導香城固戰鬥,痛擊日軍;1940年,他同日、偽、頑在渤海之濱和清河兩岸,展開了激烈鬥爭……

    在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的作戰經驗已經非常純熟,從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到膠東保衛戰等重大戰役,許世友一一到場。

    1948年7月14日, 毛澤東致電粟裕等人提出進攻濟南,當時濟南戰役處於戰鬥的重要關頭,毛澤東對於將領的選擇十分謹慎。而那個時候,在解放軍當時的諸多將領中, 大家公認認為許世友得城市攻堅能力最為突出。毛澤東對許世友印象很深,也十分看好他,於是便再次致電粟裕,請許世友出兵領戰。

    但十分不巧的是,許世友的腿受了傷,正處於養傷時期。毛澤東知道後,一邊為許世友的傷病惋惜一邊又為戰事焦慮,思索片刻後,他提出要求:「希望許世友同誌能夠盡快調理好身體,攻城的重任需要你」。許世友得到通知後, 心系祖國,心系人民,哪裏還顧得上自己的傷勢,二話不說立馬回到了山東兵團。

    後來,濟南攻堅戰取得了勝利,並且創下了攻克國民黨堅固設防大城市的記錄,濟南攻堅戰成為許世友和山東兵團的巔峰之作。並且以此作為轉折點,解放軍實作了勝利之路上一次艱難而偉大的跨越,事實證明了毛澤東的這次「點將」,對濟南戰役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不久之後,解放戰爭迎來了全面勝利,新中國建立起來了,許世友憑借多次戰功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名列開國上將之位。

  • 越南反擊戰,欽點成將

  • 無獨有偶,許世友曾經被毛澤東「點將」成軍,多年後,國家另外一位領導人也做了同樣的事。講到這裏,話題就要回到當年的中越自衛反擊戰了。

    在越南抗法抗美戰爭的三十年間,中國和越南的關系一直十分友好,中國曾派防空部隊和工程部隊支援越南,並且還為越南提供了價值兩百億美元的國際援助。然而國際局勢說變就變,當1975年越南統一後,越南政府突然變了個樣,他們忘恩負義,竟然瘋狂反華排華侵華。

    當時越南在中國邊境挑釁,打死打傷中國的邊境軍民,不僅如此,他們還驅趕華僑同胞,甚至不放過老弱病殘的特殊群體。在越軍炮火的侵擾下,中國的邊境軍民不得不躲進山裏,小學生也只好在山洞裏上課。鄧小平知道後,十分氣憤,直言說要給忘恩負義的越南人一個教訓。於是,為了保衛祖國的領土主權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1979年3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響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那個時候,國內十年動亂剛剛過去,解放軍已經很久沒有打仗了,對越反擊戰對當時的國際形勢十分重要。鄧小平開始挑選主帥,劉伯承和粟裕尚在,按理說鄧小平選擇其中任何一位的可能性都比許世友要大,可是最後鄧小平卻當面任命了許世友為總指揮。

    為什麽呢?話題回到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提出的疑問。其實原因很簡單,當時鄧小平是綜合多種因素做的決定的。1979年,距離新中國成立已經過去了許久,曾經陪伴著新中國一路走來的開國上將也已經沒剩幾位。並且當時劉伯承87歲,粟裕72歲,兩位將軍的身體狀況很糟糕。

    劉伯承年輕時在戰場上眼睛受了重傷,因為救治不及時導致一只眼睛幾乎失明,而後的數年間,他只能靠著另外一只眼睛指揮作戰。但高強度的軍事作息時間讓他的眼睛不堪重負,到了晚年,劉伯承的雙眼已經幾乎失明。

    而粟裕,雖然年齡上他也比許世友年輕了三歲,但當時他的身體也已經受到嚴重重創,同樣是由於受傷後沒有得到醫療衛生的良好救助。粟裕身體裏一直有彈片沒有取出,多年來他飽受折磨,時常病情復發,如此一來,也便無法再領軍打仗了。

    在思索許久之後,鄧小平想到了許世友,雖然說當時許世友已經75歲了,但他的身體素質一直相當不錯,加之當時許世友在廣州區任命,對廣州一帶的地形非常熟悉,恰巧這個地方又是攻打越南的絕佳之地,這樣一看,許世友擔任越南反擊戰廣西邊境的統帥再為合適不過。

    中越自衛反擊戰中國總共出動9個軍29個步兵師、兩個炮兵師、兩個高炮師、鐵道兵、工程兵、通訊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許世友指揮解放軍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為東線兵團對越南進行突襲。在約500公裏的戰線上戰鬥如暴風驟雨般淩厲,越軍以6個步兵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 總兵力約十萬人應戰。

    面對強大的解放軍,越軍沒有絲毫抵抗之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解放軍便占領了越南北方20座城市,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戰果豐富。

    對越自衛反擊戰取得的了勝利,但是許世友卻也因此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對他的批評最多的來源於由他率領的東線大軍損傷過於慘重,眾人的議論紛紛一時間襲來。然而老將軍久歷風霜、戎馬一生,身正影直不懼任何議論,對生命中的最後一戰,他這樣說:

    「這一仗,中央軍委說打得好,外界有不同看法,下面的同誌也有不同認識,這不稀奇。是是非非,讓幹部群眾去說吧,讓歷史、讓後人去評說。」

    話說得不錯,75歲高齡的將軍已經陪伴祖國走過一生,從8歲出入少林的幼年到領兵作戰的青年,許世友經歷頗多,一路成長,不僅增長了他的技能,更是磨練了他的心氣,一番話語,更是向世人道盡了真誠與坦蕩。

  • 草履將軍 一代英雄

  • 如今再次回憶起許世友,大家首先會想到將軍出生清貧,半生戎馬。許世友愛穿草鞋是當時人盡皆知的事情,在長征途中,他與戰士們一起打草鞋,穿草鞋。新中國成立後,他依舊穿著草鞋進城,從未想過在當時人民生活進步了,草鞋已經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穿草鞋是其一生樸素的寫照,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是「許世友」,而不是「許仕友。」

    許世友將一生都獻給了戰場,作為開國上將,他是值得我們銘記的存在。對於許世友晚年的回憶,很多人認為在他身上有著農民的樸實和敦厚,有軍人的武勇和強悍,有少林和尚的淡薄和超然。

    數年的軍教生活已經深深地刻在了他的骨子裏,以至於當生活歸於平常,在他的身上還時常能捕捉到當初舍生忘死的歲月。在日常生活裏,他的食物極其簡單,吃不慣牛奶稀粥,也不稀罕雞蛋饅頭。不喜歡穿便衣只想要穿軍裝,一聲「將軍」身後,沒有留下半分錢財,只有兩把軍刀,大四喜草鞋。

    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許世友可謂是多次死裏逃生、虎口脫險,他飽經磨難、百折不撓,永遠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直到告別這個世界。回顧許世友的一生的戎馬生涯,他頭上的名銜有很多,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等。但這些榮譽背後,是許世友在一場場戰爭中留下的身影,黃麻起義、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在特定的時代環境下湧現的英雄人物是與時代精神結合的產物,我們感謝諸如許世友這般的開國上將讓我們看到了戰爭年代的戰場英雄模樣。可英雄也絕非是高不可及的神話人物,他們如此堅強,只不過是在用血肉之軀支撐民族生的希望。回首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們不能忘記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生活在和平時代的人們用實際行動才是告慰先烈們英靈最好的方式,我們仍舊需要鐵血正義、忘我犧牲、英勇無畏的理想信念。

    回望歷史,共和國的軍隊從南昌起義的風霜中一路走來,在抗敵奮戰的沙場上他們從未退縮,多少危難關頭與生死相隔。殊不知,今天我們享受的和平安康的美好生活,是先人們在戰區上奏響凱歌的延續。我們感念先人的奮勇廝殺,更當銘記他們的故事在以後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為人民奮戰的精神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亡,我們感謝新中國的開創者們,感謝你們的存在,給予了每一個深陷泥沼的人更多堅持下去的信念,感謝你們的存在,成就了今日中國的繁榮與興旺!

    謹以此文致敬——許世友將軍!將軍,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