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集中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從組織上結束了錯誤領導在黨中央的統治;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從此,中國革命走上了正確發展的道路。
一、前兩次渡赤水
中央紅軍進占遵義後,蔣介石於1月10日再次電頒【追剿綱要】。
令四川「追剿軍」總司令劉湘「由黔東推進川南,相機進出黔北堵截,湖南何鍵向黔東追剿,兩廣桂軍向黔桂邊境推進,貴州薛嶽總指揮及王家烈軍向黔北追剿」。合計調集川、湘、黔、滇、桂及中央軍薛嶽兵團共一百五十多個團,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合圍,企圖阻止中央紅軍北進四川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或東人湖南同紅二、六軍團會合,圍殲於烏江西北的川黔兩省邊境地區。
1月中旬,薛嶽兵團兩個縱隊八個師尾追紅軍進入貴州,控制貴陽後,開始沿息烽北上,進抵烏江南岸;國民黨駐川參謀賀國光及川軍劉湘組織「川南剿總指揮部」,派潘文華十二個旅三十六個團的兵力,在赤水、古藺、敘永地區布防封鎖長江,阻止紅軍入川;黔軍王家烈兩個師,沿打鼓新場,向遵義逼近;湘軍四個師結集於湘川黔邊境酉陽至銅仁一線,阻止紅軍東進;桂軍廖磊兩個師抵黔南都勻;滇軍孫渡三個旅進駐畢節。
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進行整編,扔掉了笨重的重,精簡了機關,充實了戰鬥連隊,加上幹部團,全軍縮編為十六個團:紅一軍團編兩個師六個團,紅三軍團編三個團,紅五、九軍團各編三個團。按照遵義會議渡江北上的決定,全軍於1月19日分三路向赤水、土城及其附近地區進發,準備渡過赤水,奪取藍田壩、大渡口、江安之線各渡河點,迅速北渡長江。
蔣介石發覺了中央紅軍的動向,急電令「以追剿軍躡匪急追,壓迫該匪於川江南岸地區,與扼守川南行動部隊及各要點之防堵部隊,合剿而聚殲之」,並很快調集川軍四十多個團封鎖了長江。
中央紅軍在三人軍事小組的指揮下,一反長征初期消極避戰、被動挨打的局面,在雲貴川邊地區進行了一場高度機動的運動戰。1月29日一渡赤水河,進入川南。這時,國民黨軍分路對中央紅軍進行圍追堵截,並且加強了長江兩岸的防禦,企圖圍殲紅軍於川南地區。
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根據敵情的變化,決定中央紅軍暫緩渡江,改在雲貴川邊境地區機動作戰。2月11日,中央紅軍掉頭向東,於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地區。紅一、三軍團於2月25日「迅速襲取桐梓」。
蔣介石已於2月中旬撤銷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另在武昌設行營,並常親自來往於武漢和重慶之間,指揮「追剿」紅軍。此時紅軍突然回黔北攻占桐梓縣城,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桐梓守軍不得不退守婁山關。25日晚紅六軍團攻占婁山關。
27日,紅一、三軍團又在遵義以北粉碎黔敵三個團的阻擊,28日晨再次占領遵義。
時值蔣介石嫡系吳奇偉率五十九、九十三兩個師從貴陽趕抵遵義城郊老鴉山一線,並令五十九師主力和九十三師一個團為左路,向紅花崗、老鴉山進攻;黔軍兩個團為右路,由忠莊鋪向遵義進攻。九十三師主力和五十九師一個團控制忠莊鋪為預備隊。中革軍委決定集中主力,殲該敵於遵義以南地區。紅三軍團十三團阻擊敵五十九師於老鴉山,殲敵大部。同時,紅一軍團二師遷回至遵義南,擊潰右路黔軍萬式炯團後,又直指吳奇偉指揮部忠莊鋪。吳奇偉見右路被突破,戰局對其不利,令五十九師停止進攻老鴉山,率殘部向濫板凳方向逃竄,於次日退回烏江南岸。
遵義戰役激戰五日,連克桐梓、婁山關、遵義,擊潰和殲滅吳奇偉兩個師、王家烈部八個團,俘敵約三千人,繳獲槍支二千余支,子彈十萬余發。這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開啟了黔北的新局面,極大地鼓舞了紅軍的士氣,並使紅軍得到了短期休整的機會。
二、三渡赤水
遵義戰役後,蔣介石兵力損失慘重,他認為這是「國軍追擊以來之奇恥大辱」。3月2日,他決定親赴川、黔督戰,整理川政,再次由漢口飛抵重慶,於3日通電川、黔各軍由其親自統一指揮,「無命令不得擅自進退」。同日,又電令川軍郭勛祺率所部三個旅,令桐梓黔軍於6日集中大渡裏、排居場附近,向遵義城東北地區進攻;周渾元部集中於楓香壩、鴨溪口一帶,向遵義西北地區進攻;吳奇偉部主力集結茶山渡附近,在茶山渡至烏江取攻勢防禦;另派一部與周渾元部聯絡「堵剿」紅軍。
針對蔣介石的部署,3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中央紅軍「仍以黔北為主要活動地區;並應控制赤水河上遊作為轉移樞紐,以消滅薛嶽兵團及王家烈部隊為主要目標」,15日,中央紅軍主力進攻魯班場守敵周渾元第二縱隊,敵依托碉保和優勢火力及飛機的支援,頑抗死守,戰鬥陷人對峙,一時無法全殲敵人。
此時,黔軍援軍第一縱隊已迫近西安寺。中革軍委決定撤出戰鬥,向北進攻茅台。17日,中央紅軍在赤水上遊茅台渡口附近西渡赤水(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古藺地區,佯作北渡長江姿態。
蔣介石為防堵中央紅軍北渡長江,急令薛嶽各部向川南進擊;滇軍由黔西進抵大定、畢節一線防堵;川軍郭勛祺由兩河口至仁懷、古藺尾追;黔軍堅守打鼓新場、三重堰、毛壩一線,以達「聚殲該匪於敘、藺以南,赤水以西,畢節、仁懷以北地區之目的」。
這時,紅軍以一個團偽裝主力在古藺一帶遊擊,以調動敵人向西。
毛澤東則指揮紅軍主力由鎮龍山以東地區突然折而東向,於3月21日晚分別在川南太平渡、黔北二郎灘等渡口迅速四渡赤水。在臨江場、楠木壩、花苗等地掉頭南下,巧妙地從紛紛北上追擊的敵軍間隙中穿插南下,並在楓香壩、白臘坎一帶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將大部份敵軍甩在赤水河西岸。3月31日,全軍迅速南渡烏江,進至息烽西北地區,把幾十萬國民黨軍留在烏江北岸。
三、四渡赤水「奇」在哪裏?
中央紅軍依據敵情判斷,認為繼續在黔北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根據地,或北上渡長江入川,均已無可能,只有西進雲南,渡金沙江入川北上。為了擺脫「圍剿」的敵軍,必須把滇軍調出來,以減少入滇障礙。
中央決定由一個團偽裝主力,東進開陽,佯作去湘西會合紅二、六軍團之態勢,而令紅軍主力集結於清水江西側。3月24日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和顧問端納及陳誠,由重慶飛貴陽督師「剿共」。他指揮各軍在遵義至鴨溪之線構築碉堡樓,圍困中央紅軍。
4月2日,蔣介石向滇軍發電稱紅軍「顯有東竄之勢」。當「追剿軍」進行部署以阻止紅軍東進時,紅軍主力突然逼近貴陽,揚言「攻打貴陽城,活捉蔣介石」,並直接威脅貴陽機場。蔣介石聞訊後驚惶失措。據當時任蔣的侍從室主任晏道剛回憶說:「在貴陽東南幾十裏地區不斷發現情況,貴陽人心惶惶。蔣心神不安。」
「4月5日夜,貴陽外圍風聞有紅軍遊擊隊活動,蔣又問黔靈山、東山、螺絲山、照壁山、圖雲關、大小關等處的工事及城防守備兵力強度,特別關心清鎮飛機場的情況,徹夜不安。」
蔣匆促嚴令前線各部隊銜尾疾追紅軍,又急電滇軍孫渡等各路軍火速馳救貴陽。為安全計,蔣於4月7日離貴陽飛昆明督戰。正當國民黨軍各部向貴陽急奔時,中央紅軍於4月8日急轉向南,分兩路從貴陽、龍裏之間突破敵防線,直插兵力空虛的雲南。
4月10日,蔣介石又判斷紅軍將渡司拉河(岔河),即又從昆明飛貴陽,策動十余萬兵力尾追紅軍,並兩次親自乘飛機盤旋前線上空,利用通訊袋向各部指揮官投下「手令」,指示機宜。
紅軍入滇,昆明空虛,雲南軍閥龍雲深怕紅軍攻打昆明,不得不急調省城周圍各縣民團防守昆明,又電催在曲靖以東的第三縱隊直開昆明。這就進一步削弱了滇北各地和金沙江南岸敵之防禦力量,為紅軍北渡金沙江開啟了通道。
當蔣介石得知紅軍入滇後,如大夢初醒,才明白毛澤東率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的真實目的不是東進,而是相反,自己在貴陽督戰一個多月,只是徒勞無功,白忙一場,為時晚矣。
在滇軍孫渡南返救援昆明時,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於4月29日給中央紅軍各軍團發出指示,指出:「應利用目前有利的時機,爭取迅速渡過金沙江,轉入川西消滅敵人,建立起蘇區根據地。」當時,中央紅軍分為三路:紅一軍團為左縱隊;紅二軍團為右縱隊;軍委縱隊和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尋甸、嵩明地區轉向西北前進。
5月3日,中縱隊之先遣隊幹部團當晚在皎平渡偷渡成功,並控制了渡口。左縱隊搶占了龍街渡口,右縱隊也搶占了洪門渡口。5月9日,中央紅軍在皎平渡全部渡過金沙江。
是日夜,龍雲電告蔣介石:紅軍「已過江無疑。聞訊之後心中如焚……實職之排程無方,各部隊追剿不力,尚何能尤人!惟有請鈞座將職嚴行議處,以謝黨國」。兩天後敵軍抵達金沙江南岸時,紅軍已取道通安進擊會理。
至此,中央紅軍沖出了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的包圍圈,取得了以少勝多,實作戰略轉移的決定性的勝利。
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會理縣城附近的鐵廠舉行擴大會議。會上批評了林彪懷疑毛澤東的正確領導,反對機動作戰的錯誤,決定立即北上,穿過彜民區,渡過大渡河,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註】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