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彭德懷與金日成首次會晤前夕,毛主席有點不放心:老彭,悠著點

2023-12-17歷史

前言

1950年10月8日,即美軍越過三八線北進的第二天,由毛主席提議,經中央政治局一致透過,決定派彭德懷立即率誌願軍入朝參戰。

同一天,彭德懷乘專機離開北京赴沈陽,召集十三兵團及東北軍區負責人鄧華、韓先楚、洪學智、解方、李富春等人開會,部署出國作戰前的準備工作。

1950年10月11日深夜,毛主席聽緊急召開中央會議,再度慎重考慮出兵援朝的問題。

10月14日,毛主席與彭德懷商議後決定仍按原定計劃出兵援朝。

10月19日傍晚,彭德懷乘吉普車第一個進入北韓戰場,準備與北韓首相金日成進行第一次會晤。

10月21日上午9點左右,彭德懷與金日成在北韓昌城郡大洞地區進行了深入探討。

至1950年10月25日,彭德懷在大榆洞設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主持首次作戰會議,代表著他與金日成的首次會晤圓滿落下帷幕。

隨後,誌願軍與北韓人民軍向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發起反擊,並取得節節勝利。

那麽,彭總與金日成首次會晤時,二人到底交談了哪些重要問題?

為何毛主席在彭德懷出離京赴朝前提醒他:「老彭,你的脾氣要收著點。」

一、彭德懷勇挑重擔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政府卻宣布出兵北韓,武裝幹涉他國內政,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聲明與警告,將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

毛澤東主席與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審時度勢,決定立即在中國東北地區部署解放軍。

同時關於就是否出兵援助北韓連續召開中央擴大會議。

至1950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出於國際主義原則和保家衛國的考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

既然已經決定出兵援朝,事先準備工作一定要足夠充分。

換句話來說,除基本的物資供應之外作為,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委派一位經驗豐富、黨政覺悟高,擁有高超指揮能力的老同誌,率領人民軍隊來到異國他鄉的北韓,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殊死決戰。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毛主席起初較為青睞粟裕,可惜,這時的粟裕將軍的身體狀況很不好。

毛主席又想到了林彪。因為林彪曾在解放戰爭時期,率領第四野戰軍轉戰全國大江南北,戰績有目共睹。

此番出兵援朝,第四野戰軍肯定作為主力部隊,既然是老部下,林彪指揮四野更加得心應手。

但是,林彪以自己「每晚失眠,身體虛弱多病,怕見風怕聲音」的理由拒絕了。

兩位候選人皆身體抱恙,無法出兵援朝,毛主席決定請彭老總出馬。

當時彭德懷正在中國西北地區進行軍隊和地方建設,任務同樣非常重。

1950年10月初,周恩來總理派出一架專機,讓彭德懷立即趕赴北京參加中央會議。

10月5日上午,毛主席單獨會見彭老總,開門見山地說道:「根據我們的意見,這個擔子還得你來挑,你思想上沒有這個準備吧?」

其實,彭老總之前已經有些心理準備,不過一直沒有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確切答復,他不好多問什麽。

此番毛主席明確提出讓他率領中國軍隊入朝參戰,彭德懷沒有任何推辭,立即向毛主席表態:「我堅決服從中央的決定。」

在5日下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彭德懷說出了對抗美援朝的看法: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就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

如果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他勢必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能找到借口。

假如美國占領北韓半島,將來的問題會更復雜,所以遲打不如早點打。

這個看法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元帥的同意。

會議最後取得一致意見:中國人民應當參戰,參戰部隊由彭德懷掛帥。

10月8日,彭老總乘專機離京赴沈陽。當天下午,他在沈陽緊急會見十三兵團與東北軍區負責人鄧華、杜平、李富春、賀晉年、張秀山、洪學智、韓先楚等人。

10月9日清晨,三十八軍梁興初軍長、三十九軍吳信泉軍長等20多位軍以上幹部在遼寧賓館會議廳開會。

彭老總首先談到了出兵援朝的意義和必要性。

接著,他命令所有參戰部隊:從9號開始,在10天內做好一切出國作戰準備。

梁興初、吳信泉、邱創成等將軍們紛紛表態:有彭總掛帥,我們一定能打好這場仗!

10月12日,時任北韓內務相樸一禹從北韓來到安東,向彭德懷、鄧華、洪學智匯報了北韓戰局的最新情況和敵我雙方當前態勢。

從樸一禹那裏,彭老總得知北韓人民軍現在形勢有些不妙。因為美軍插手,致使南韓軍隊一路勢如破竹,金日成只得率領剩余部隊與強大的敵人來回周旋。

情況危在旦夕,彭德懷根據最新戰況,對我軍入朝後的部署重新進行了研究。

10月12日晚,彭德懷接到毛主席的急電:十三兵團各部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彭德懷與高崗立即返京參加會議。

彭德懷與高崗馬不停蹄地乘飛機來到北京,得知蘇聯暫時不為中國入朝部隊提供空中掩護的訊息。

正因如此,毛主席才不得不緊急召開會議,再度慎重考慮出兵援朝的問題。

10月13日,毛主席與朱德、劉少奇、彭德懷、鄧小平、高崗在中南海豐澤園再次開會,研究出兵援朝的問題。

毛主席認為:雖然蘇聯暫時不會出動空軍掩護我軍,但是,中朝兩國唇齒相依,世世代代友好,不能見死不救。

彭德懷同意毛主席的意見,於是我軍仍按原定計劃出兵援朝。

1950年10月18日,已集結在鴨綠江北岸的誌願軍四個軍、十二個步兵師、三個炮兵師分批渡江。

10月19日傍晚,彭老總乘吉普車第一個進入北韓戰場,跟隨他的只有參謀楊鳳安與兩名警衛。

彭德懷如此風風火火趕赴北韓戰場,其實是應金日成邀請,二人要針對最新的戰況和中朝兩國統一指揮的問題進行詳談。

臨出發前,毛主席曾語重心長地對彭德懷說道:「老彭,咱們歲數都不小了,遇上什麽事情要多想想,脾氣可以稍微收著點。」

彭德懷立即向毛主席作出表態:「凡作出重大部署之前,一定會與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周總理進行商議。」

10月20日,彭德懷乘吉普車抵達北韓邊界新義州,與在此等候的朝方官員樸憲永共同前往見面地點。

這10多天來,彭老總不分晝夜地緊張工作,往返於北京、東北,與中央領導商討具體的戰略決策。

年過半百的彭老總身體已經超負荷,他雙眼紅腫、臉色泛黃,看樣子狀態很不好。

參謀楊鳳安勸彭老總休息一會,彭德懷卻說:「我帶兵打仗幾十年,還從來沒有遇到過像現在這樣既不明敵情,又不明友情和地形的情況。」

說話的功夫,彭德懷與楊鳳安等人已經抵達了前線。

風塵仆仆的彭德懷片刻都沒有休息,他先是洗了把臉,坐在一條長凳上,向中國駐北韓大使柴成文介紹了黨中央與毛主席抗美援朝決策,然後詳細地詢問了北韓前線的戰況。

柴成文不僅是駐朝大使,他另一個身份是解放軍軍事情報幹部,較為了解北韓最新的戰況。

柴成文得知了黨中央與毛主席毅然下達抗美援朝的決策後,心裏非常震撼與激動,事無巨細地向彭老總提供了北韓戰場敵友態勢,以及北韓後方主要情況。

讓彭老總初步了解當前的敵我態勢和金日成方面的一些基本情況。

二、彭德懷與金日成的首次會晤

10月21日上午9點整,金日成派人來請彭德懷,柴成文、楊鳳安二人陪同前往。

沒過多久,彭老總就看到在室外等候的金日成,他微笑迎上來對彭德懷說:「我代表北韓政府和人民熱烈真誠地歡迎彭德懷同誌。」

彭老總沒有過多寒暄,他首先向金日成介紹了中國領導人的戰略方針和部署:誌願軍第一批入朝作戰部隊為十二個步兵師、三個炮兵師,總共20多萬人。

另外二十四個師正在調集,作為第二、三批入朝作戰部隊。

彭德懷接著對金日成說:「我們黨中央和毛主席下這個決心是很不容易的,現在既然決定出兵,第一,要能夠在合理解決北韓問題上有所幫助,關鍵是要殲滅美軍有生力量。

第二,要準備美國宣布與中國進入戰爭狀態,至少準備他們轟炸中國工業城市,攻擊中國沿海地帶。」

金日成首先感謝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全力援助,他還詳細介紹了美軍大規模北進的情況和北韓人民軍的現狀。

彭老總了解到,金日成當時僅有三個多師在手上。

這幾天敵人進攻速度很猛,誌願軍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到達預先計劃的防禦地區,阻止「聯合國軍」進攻勢頭變得非常困難。

此外,彭德懷根據金日成的介紹,敏銳察覺到麥克阿瑟占領平壤後絕對不會到此為止,下一步肯定會向鴨綠江邊進犯。

為使中朝兩軍協調作戰,彭德懷希望金日成在北韓人民軍總司令部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住在一起,便於隨時協商處置重大問題。

金日成表示北韓還有許多問題等待他去解決,無暇分身,派內務相樸一禹作為北韓代表,常駐誌願軍司令部。

誌願軍入朝後的作戰行動,則請彭德懷指揮處置。

彭德懷與金日成談到當天中午,二人匆匆吃完一頓午餐後,下午連續談判了三個多小時。

直到當天傍晚,疲憊不堪的彭德懷方才短暫休息。

彭老總剛一躺到床上,大洞地區的上空有大批敵機掠過。

彭德懷立馬找到金日成,詢問附近的敵情。

金日成回答:「這是美軍的飛機,他們在德川附近有一個空軍基地,離這裏約200裏路。」

彭德懷此時心中有些不悅,倒不是他害怕美軍飛機的突然來襲。

金日成明明知道德川距離大洞僅200裏,卻將中朝兩方最高領導的談判地點定在了這裏。倘若敵軍及時獲取這一重要資訊,後果將不堪設想。

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了北韓人民軍當時遭「聯合國軍」和南韓軍隊猛打猛沖之後,軍心有些渙散,甚至都無法遵守最基本的防禦綱領。

1950年10月22日清晨,彭德懷主動找到金日成,二人在大洞附近稻田間邊走邊談,互相介紹兩國軍隊情況,商談今後協同作戰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彼時的彭老總內心非常著急,希望能在短時間內與金日成商量好中朝兩國軍隊統一指揮,和依靠群眾等一系列問題。

但是,彭老總苦於沒有了解詳細情況,只能與金日成進行深入探討,就部份問題初步達成共識。

二人一直談到了10月23日晚上,雙方會晤這才告一段落。

1950年10月24日,彭德懷由大洞地區轉移到不遠的大榆洞;10月25日,彭老總在大榆洞設定誌願軍總部,主持首次作戰會議。

他根據敵人正分兵冒進的攻勢,確定運動中圍殲敵人的戰略決策。

幾天後,誌願軍首次與美軍交鋒,重創美國王牌軍美騎兵第一師。

雲山戰鬥中,誌願軍殲滅美騎兵第一師第五團大部,及南韓軍第一師十二團一部份,斃傷俘敵共2000多人;其中美軍1800多人,繳獲4架飛機、擊落3架飛機,擊毀和繳獲坦克、汽車多達100輛。

彭德懷在戰役總結會上說:誌願軍入朝第一次戰役勝利了,此戰共殲敵1.58萬人,毛主席很是高興。

起初,他老人家還擔心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與美偽軍作戰,誌願軍可能要吃虧,現在看來這個困難是可以克服的。

美國軍隊沒什麽了不起,我們要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清川江以南,打破麥克阿瑟在「感恩節」前占領全北韓的計劃。

由於遭到誌願軍的突然打擊,1950年11月3日,美國當局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參戰意圖尋求相應對策,接連幾天進行了詳細磋商。

據時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判斷:中國應該是派出了小部份部隊過江,目的是想保護鴨綠江附近發電廠,建立一個緩沖地帶。

麥克阿瑟依舊信心滿滿,他斷言:中國人現在沒有大規模參戰,韓戰將在兩個星期內就會結束。

基於此,「聯合國軍」與南韓軍在前線的部隊增至22萬人,發動了1950年「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攻勢」。

依據敵情與最新戰場形勢,彭老總在大榆洞召開誌願軍黨委會議,研究發動第二次戰役的作戰方針和部署。

他決定「避其銳氣,故意示弱,邊打邊退,迷惑敵人,誘其深入」,在運動中尋機殲敵,一定要在清川江畔釣大魚。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就此爆發。

經此一役,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全部領土,粉碎了美帝國主義侵略者占領全北韓的戰略企圖,扭轉北韓戰局。

著名的長津湖戰役就發生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

不過,誌願軍為爭取這次戰役的勝利,付出了傷亡3.07萬人的代價。

毛主席的兒子,時任誌願軍司令部辦公室秘書毛岸英就是在第二次戰役中遭空襲犧牲。

至1951年6月,誌願軍與北韓人民軍並肩作戰,連續發動了五次攻勢戰役,把美國侵略軍從鴨綠江邊一直趕回到三八線附近。

在這種情況下,交戰雙方於1951年7月開始舉行停戰談判。

談談打打持續了兩年,1953年7月27日,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國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在近三年的戰爭中,中朝軍隊共殲敵109萬多人,其中美國侵略軍39.7萬多人,繳獲各種戰略物資不計其數。

1958年10月,最後一批中國人民誌願軍撤離北韓,返回祖國。

三、彭老總最擔心的問題,即中朝兩國軍隊統一指揮

前文簡單介紹了彭老總與金日成於1950年10月進行的首次會晤。

彭老總向來雷厲風行,辦起事來風風火火,他當時希望在短時間內能與金日成商量好兩國軍隊統一指揮和其他方方面面的問題。

金日成反倒有些不著急,一直寬慰彭老總多點耐心。

然而,彭德懷深知美帝國主義來勢洶洶,根本不會給中朝兩國軍隊任何喘息空間,一些重要決策必須要在短時間內落到實處。

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要協調統一好中朝軍隊的作戰指揮問題。

1950年10月上旬,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前,周總理代表中共中央赴蘇聯,就抗美援朝有關問題與史太林等蘇聯領導人進行會談。

周總理向史太林提出了八個請求答復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誌願軍進入北韓與北韓人民軍配合作戰時,雙方指揮關系應該如何解決?

史太林當時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

接下來,彭德懷司令員與北韓首相金日成進行首次會晤時,彭老總希望金日成率人民軍總司令部和誌願軍司令部住在一起。

金日成派內務相樸一禹作為北韓代表,住在誌願軍司令部,重大問題可透過樸一禹協商解決。

為了便於中朝兩軍協調作戰,1950年10月24日,毛主席電令彭德懷時,明確指出:誌願軍司令部除中國同誌外,與金日成同誌商量,以一個北韓同誌為副司令員兼副政委,或以一人為副司令一人為副政委。

根據金日成派遣樸一禹作為北韓代表住在誌願軍司令部,重大問題可以透過樸一禹協商解決的意見。

10月25日,中共中央任命樸一禹為誌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兼任誌願軍黨委副書記。

看樣子,中朝兩國軍隊統一指揮的問題得到解決。

其實不然。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結束後,中朝兩國軍隊將「聯合國軍」與南韓軍驅逐至三八線以南,基本扭轉北韓戰局。

這段時間,中朝兩國的軍隊加起來已經有30多萬人。史太林又在此時派出了軍事顧問進駐北韓,對兩國的軍隊指揮進行了幹涉。

如此一來,中朝兩軍在如何協同作戰時爆發出了較為突出的問題。

為使中朝軍隊能夠協調一致,發揮出最大優勢。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前夕,彭老總向毛主席和金日成提出:中朝軍隊應實行統一領導和統一指揮的看法。

為了有效解決北韓境內作戰的統一指揮等重要問題,毛主席於1950年11月3日親自致電史太林,征求對方關於這個問題的意見。

第二天,中共中央特派高崗到誌願軍司令部,準備與北韓蘇聯方面討論第二次戰役作戰方針和中朝兩軍聯合作戰指揮問題。

1950年12月初,金日成應邀赴北京,與毛主席、周總理就戰爭問題、領導問題、統一指揮問題、軍隊問題、兩黨關系、雙方政府問題進行了詳細會談。

根據之前史太林的態度:完全贊成由中國同誌統一指揮北韓境內作戰的意見,金日成向毛主席表示:因中國誌願軍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應該由中國同誌為正,北韓同誌為副。

彭德懷為中國方面推出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金日成派出金雄擔任副司令員,樸一禹為副政治委員。

1950年12月7日,中朝兩軍高級領導在大榆洞誌願軍總司令部進行會談。

金日成同意組成聯合司令部,商定北韓人民軍第三軍團,配合誌願軍第九兵團作戰,由宋時輪統一指揮中朝兩國軍隊。

12月1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與北韓人民軍聯合司令部正式組成,彭德懷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金雄為副司令員、樸一禹為副政治委員。

隨著戰役的深入,中朝兩國在鐵道運輸、工程建設等方面又進行了一系列深化合作,簽訂了許多戰時軍事管制的協定,最大化提高了作戰效率,有效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侵略者和南韓偽軍。

至1953年7月27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北韓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圓滿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結語

抗美援朝戰爭,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規模最大的現代局部戰爭。

中國人民誌願軍付出犧牲負傷36萬人的代價,幫助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擊退了不可一世的美軍,更捍衛了新中國來之不易的勝利。

正如毛主席說過的那句話: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至少為新生的中國獲得10年的寶貴發展時間。

當然,作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總司令,指揮抗美援朝戰爭並取得勝利是彭德懷一生最大的功績之一。

金日成與史太林多次稱贊彭德懷為當代天才軍事家。

而彭老總與金日成的那次會晤,徹底改變了北韓的命運,也改變了東亞的局勢,東方的歷史從1950年10月21日那一刻起,便翻開了新的一頁。

彭金二人的首次歷史性會晤,已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