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什麽現在的人把上廁所也叫「解手」,它有什麽歷史典故呢?

2024-01-15歷史

人通常有三急,粗俗的說就是尿急,便急和屁急。現在有很多叫法。在北方的一些地方,會說「去衛生間」、「去廁所」或者」去尿尿「。廣東地區常用」去洗手間」或者「屙尿」來表達同樣的意思。當然其它地區還有很多的叫法,比如去茅廁、上大號、上茅房、去便便、去方便、上趟外等。這些叫法的由來跟當地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都有很大的關系。

古時候的人們,比現在的我們要文雅的多。各個時期的叫法也不一致。在秦漢時期,把這種行為叫作「如廁」。司馬遷在史記中描述鴻門宴這段歷史中,有一個情節是劉邦借故上廁所逃跑。司馬遷把它敘述為」坐須臾,沛公起如廁」。還有另一種比較好聽的叫法為「更衣」。它出自於東漢時期著名的無神論支持者,堅定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所著的「論衡「一書。一段有這樣的描述」夫更衣之室,可謂臭矣」,充碎形容了這一行為。

現在說說「解手」的來歷。現在傳下來有好幾種說法,比較主流的說法就是移民說。明朝初年,各個地方的人口比例不平衡。造成這一原因主要是連年戰爭和自然災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明政府決定把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比如山西等。把這些遷往由於戰亂大量流失人口的地方,比如河南、河北等。山西因為戰亂少,因而成為主力地區。因這些人故土難離,不願響應政府的安排。無奈之下,只能強制執行。由於人口眾多,路程遙遠,路上為了防止這些遷移的人逃跑或者鬧事,會將他們的雙手綁住,押解前往。

在漫長的遷移路程中,免不了有很多人要上廁所。於是,這些人上廁所之前會向押解的人員提出請求,先把自已的手解一下,才能上廁所。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上廁所之前,都會提出把手解一下。慢慢地,「解手」一詞就成了上廁所的意思。後來,這個習慣和叫法就慢慢的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