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戚家軍揚威海防:明朝抗倭戰爭

2024-02-29歷史

明朝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地區倭寇猖獗。倭寇主要由日本武士、浪人組成,他們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帶燒殺搶掠,給東南沿海民眾帶來了極其嚴重的災難。從明朝初年,沿海地區就有倭寇的騷擾,但危害不大。嘉靖中期以後,倭寇入侵日甚一日,千裏海濱同時告警,半壁山河幾無寧土。面對倭寇入侵的加劇,抗倭鬥爭成為朝廷的當務之急。

明朝的抗倭鬥爭主要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主要由朱紈、俞大猷、張經三人領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朝廷命朱紈為浙江巡撫,提督浙閩海防軍務。朱紈一到任,就著力整頓海防,日夜練兵,在雙嶼港的抗倭鬥爭中斬殺倭寇數百人。在抗倭鬥爭中他觸犯了海商大賈和浙閩大姓的利益,被誣入獄,自殺於獄中。從此,倭寇的侵擾空前猖獗,朝廷重新設巡撫,由愛國將領俞大猷為備禦都指揮,負責平倭。俞大猷增募水師,增收戰船,構築工事,嚴督防禦。在普陀島茶山圍殲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但由於巡撫被調,沿海地區漸漸地又不得安寧起來。接著,朝廷又任張經為右都禦史,兼兵部右侍郎,負責禦倭。張經是福建侯官人,曾督兩廣軍務,深為當地人民所擁護。他征調兩廣士兵和苗兵來抗倭,取得了王江涇大捷的勝利。但張經為奸人所陷害,昏庸的朝廷不察真偽,竟將張經處死。有功不賞反處死,一下子寒了將士們的抗倭之心,以致軍心渙散,倭患也因此猖獗至極。倭寇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人民紛紛組織起來進行自衛,出現了「少壯守陣,老稚婦女運磚石」的群眾抗倭形勢。

在抗倭鬥爭的後期,明朝軍隊的組織編制加速了變化,沿海防務有所加強,武器裝備有所改進,出現一批愛國的抗倭將領和一支支能征善戰的抗倭隊伍。其中,戚繼光和他率領的「戚家軍」最為著名。

戚繼光出生於將門,17歲就世襲了登州衛指揮僉事的職務,在山東專職禦倭。他從小就看到了倭寇對中國人民的蹂躪,他懷著對倭寇的刻骨仇恨和對百姓遭遇的極其同情,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豪言壯語,立下了蕩平倭寇、救黎民於水火的雄心壯誌。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他調任浙江,次年升為浙江都司參將,管轄寧波、紹興、台州三府軍務。這三府是遭受倭害最重的地區,戚繼光肩負的責任極其重大。

戚繼光在實際作戰中,發現朝廷的部隊戰鬥力極差,調來的兵力也缺乏訓練,而且紀律敗壞,騷擾百姓。為了克服這些影響戰鬥力的弱點,戚繼光從浙江義烏招募農民、礦工共4000多人,采取新的編制,進行精心嚴格的訓練,並根據【孫子兵法】中所講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原則,從倭寇善於格鬥、長於短兵相接的作戰方式和南方水網地形的特點出發,創造了鴛鴦陣和一頭兩翼一尾陣等新的陣法。對招募來的士兵,戚繼光以「嶽家軍」為榜樣,從思想、武藝、營陣、紀律等各方面進行嚴格訓練。經過三四個月的嚴酷訓練,這支軍隊紀律嚴明,戰鬥力強,很快成為精銳勁旅。戚繼光率領這支部隊馳騁於閩浙抗倭的戰場上,將士們英勇善戰,屢建戰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盡殲倭寇的勝利,被百姓們譽為「戚家軍」。

從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家軍對江浙倭寇發起戰略大掃蕩開始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消滅閩、廣地區的倭寇為止,先後經歷了台州之戰、橫嶼之戰、平海衛之戰和仙遊之戰等著名戰役,「戚家軍」也得以名垂青史。中國人民所進行的抗倭鬥爭,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