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馮玉祥唯一健在兒子如今怎樣了?千億資產,至今保留中國國籍

2024-04-14歷史

馮玉祥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是民國時期西北軍閥首領,見證了清政府的倒台、袁世凱的上位、蔣介石的得勢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也因此,人們對他的印象往往止步於其軍閥形象,卻甚少關註他的個人生活及家庭情況。虎父無犬子,優秀的父親總是更容易教出優秀的孩子,那麽軍閥馮玉祥的孩子是什麽樣的呢?

實際上,馮玉祥與兩任妻子共同孕育了9個兒女,但時光滾滾,如今只有與第一任妻子劉德貞所生的次子馮洪誌還健在。馮洪誌出生於1917年,如今已是103歲的高齡。12歲時由於其父馮玉祥受到了李大釗的影響,決定將子女送到蘇聯留學,因此尚且年幼的他就和他的二姐馮弗伐一同奔赴蘇聯留學,幾年後轉入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攻讀機械專業。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當時的政治環境並不穩定,美好的求學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1941年,中德斷絕外交關系,馮洪誌不得不中斷了學業。為了更好地學以致用,馮洪誌便回國到中國興業公司任機械工程師。

在興業公司任職機械工程師期間,年輕的馮洪誌隨同父親來到蔣介石的官邸做客。馮洪誌一見到蔣介石便連聲道喜,弄得蔣介石摸不著頭腦。原來是馮洪誌聽到廣播上播報了美國飛機轟炸日本東京的事,認為這對於蔣介石來說實在是大喜事。蔣介石經其提醒,恍然大悟,連連稱是,歡喜地為其題了「有誌竟成」四個字,落款是「中正」二字。能得到大人物的認可是入仕的敲門磚,而馮洪誌卻婉拒了蔣介石想把他留在南京政府機關的邀請,而在1945年赴美留學。

其實,當時馮洪誌的父親馮玉祥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而馮玉祥的年紀又比蔣介石大,因此馮家的孩子便都稱呼蔣介石為世伯。有了蔣介石的認可和邀請,再加上這樣沾親帶故的裙帶關系,更何況其父馮玉祥本身也是割據一方的軍閥,馮洪誌要想在當時的局勢中做個亂世梟雄,分上一杯羹也是十分容易的。

但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求學之路,沒有被各種誘惑引誘,不得不說,實在是令人佩服,其父馮玉祥將軍也選擇尊重孩子的決定,而不是一味地搞大家長制,一言堂,也是值得稱道的。

在赴美留學期間,馮洪誌先後在紐約物理工學院及加州大學研究院獲取到碩士和博士學位,多年奮鬥後在美國高科技領域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他親自參與到美國眾多大型核電站、核潛艇等重要設施的設計和建造中,為美國核工業和機械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留學必須要克服的第一關就是語言問題。馮洪誌最先和其二姐前往蘇聯留學,而後又輾轉德國和美國,這意味著,他需要先後學習俄語、德語和英語。英語學習尚且不易,九年義務教育讓大家都見識過英語的厲害,何況現在想要出國,還要考雅思托福GRE,學習這些東西有多費勁,見識過的人都懂了,不是一般人隨隨便便就能考出來的。出國留學要在短期內熟練掌握外語,個中艱辛實在是一言難盡。而馮洪誌在俄語、德語和英語之間切換著,實在令人佩服。留學要克服的第二關就是心理問題。試問,在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被送往外國,要學著開始自己照顧自己,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不容易的。

記得韓少功在其著作【我心歸去】中寫道:「法語法語法語,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遠離故土,遠離一切熟悉的人和事,衣食住行樣樣不習慣,孤單寂寞也少有人可以傾吐。因此,現在有很多留學生在國外無心學習,沈迷於社交和玩樂中,大抵都是心態沒調節好。而馮洪誌卻沈浸於學業中,學有所成,實屬不易。

不忘祖國

馮洪誌準備回國見證祖國新生時,不巧韓戰爆發,他就在美國定居下來,這一住就是40余年。在美國期間,馮洪誌曾擔任世界著名泵業生產公司——沃爾辛頓公司的副總裁,又創辦了泰山工業,勤勤懇懇,資產千億,但富足的外國生活並沒有讓他忘本。馮洪誌年少時就受了父親的影響,立誌「始終獻身於民族國家事業奮鬥不懈」,即使旅居美國時也不曾忘卻。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經歷了自然災害,政治上也走過彎路,文化和工業也經歷過打擊和挫折,可以想象,那段時間仇視共產主義的西方各國會抓住我們的把柄不遺余力地抹黑和嘲笑。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馮洪誌也還是沒有更改國籍。

1982年,馮洪誌從自己創辦的泰山工業(主要業務是為中國引進高技術提供服務)退休回到祖國,自此便主要致力於兩項任務:第一是為促進祖國統一而盡心盡力,第二是為中國引進先進科學技術而努力工作。隔著螢幕看這些文字會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事,但要知道的是,即使是現在,也存在著公派留學生逾期不歸,硬是要留在國外的現象。數據顯示,1979年至1991年間,廣東省屬院校公派(國家公派和單位公派)出國留學人員共有563人,現已歸來的僅有280人,回歸率為49.7%。在沒有歸國的公派留學人員中,除少數留學時限未到期或已經過批準同意延長留學期限外,絕大部份屬逾期不歸。

在逾期不歸的人員中,有相當一部份已經取得所在國家的居留權或已辦理手續更改國籍成為了別國公民。而另一份調查報告同樣顯示,1996年至2008年這12年間,中國共有880名公派留學人員未按規定回國。國家處於上升期,局勢早已穩定,發展逐年向好之時,尚有人拿著國家的錢財出去進修,卻逾期不歸,不願為祖國的建設做貢獻,而馮洪誌在國外早已功成名就,在日入鬥金之時卻選擇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放棄已有的穩定,選擇歸國面對未知的困難,一片赤誠的愛國之心令人動容。

馮洪誌為兩岸統一大業盡心盡力,為此他共為蔣經國寫了兩封信,表達勸其回歸之意。1982年10月,馮洪誌向台灣的蔣經國寫了第一封信,希望他「順乎人心,適乎潮流,率士歸來,完成統一大業」。5年後,馮洪誌又給蔣經國寫了封長信,勸其順應潮流,早日回歸。由於馮蔣兩家的淵源,1985年,馮洪誌專訪經國先生的老家,在其母墓前掬了三土。隨後,即在1987年第二次給蔣經國寫信時,把保存的三土及信共同放在木匣子一起寄給蔣經國,以表祖國兩岸不能分離。由此可見,馮洪誌對統一的熱望眾所鑒之。

馮洪誌每次回國,都有許多領導邀他去參觀考察,而他若是看到那些地方尚不盡如人意便會直言不諱。一次,陜西一位領導邀他去瞻仰軒轅黃帝陵,歸途中,這位領導問他對於此次考察有何感想。他說:「領導大人,黃陵需要修理了,政府花上百萬的錢修蔣氏墳,為什麽不花點兒錢修修老祖宗的墳?再說,今天祭中華民族的老祖宗,但坐的是外國車,聽的是外國歌曲,老祖宗地下有知,可要翻身嘍……」所作所為,一言一行皆為祖國考量,不存私心私欲。

其父之教

優秀孩子的成才離不開父母的正確教誨,而其父馮玉祥早年對他的影響對塑造他的品性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馮洪誌至今仍保存著父親的親筆家書,父親在信中要求子女:「要平民化,要節儉。」馮洪誌時刻牢記父親的教誨,在國外的大半生裏,他生活上仍像父親一樣儉樸。在國內外許多重大場合,他常常身著中山裝或中式棉襖,既表示謙虛,又表明對祖國的熱愛。即使收入頗豐,馮洪誌也不曾擁有自己的別墅和私宅,至今仍住在小小的公寓裏。作為割據一方的大軍閥的孩子,馮洪誌從小不但沒有享受過一天舒適奢華的生活,反而由於父親怕孩子們染上紈絝子弟的惡習,而被要求過著平民生活。因此少年時代的馮洪誌住過茅草屋,還放過羊。父親在南京政府裏當高官,孩子卻在山上放羊,這樣的場面實在是難以想象。實際上,無論古今,拼努力,拼學歷,拼能力,都很難比得上直接拼爹。

天一案猶可追憶,「我爸是李剛」的口號聲仍在耳畔,坑爹的房祖名、張默之流也是近幾年的新聞,拼爹無論何時都不過時。而其父馮玉祥憑借著過人的眼光和判斷力,從一開始就讓其子養成了簡樸耐勞的好習慣,這都為馮洪誌後來獲取到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們勤儉吃苦的精神,馮洪誌小時候每天都要吃苞谷面和窩窩頭。當兒子抱怨窩窩頭不好吃時,父親會笑著對兒子說:「你嫌窩窩頭不好吃,可現在還有許多人連窩窩頭也吃不上呢!長大後,一定要當個有本事的中國人。」 馮洪誌也確實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成長為了一個有能力的愛國知識分子。即使面對種種困難,馮洪誌最終在國外闖下一片天地,收獲了千億資產。面對國外優渥的生活條件,他沒有忘本,一心記掛祖國,至今保留中國國籍。他積極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也記掛著兩岸統一的大事。而這一切,離不開早年間其父馮玉祥對其的教誨,馮洪誌受到的樸素教育影響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