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9年王必成帶頭批判粟裕,會後賀龍感嘆:王必成可深信、可深交

2024-01-08歷史

粟裕元帥,以卓越的功績、豐富的經歷、傑出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實至名歸地獲得了元帥軍銜。在解放戰爭中,他所展現出的英勇和智謀,無人不曉,無人不敬。

然而,令人敬佩的是,粟裕元帥在1955年中央領導討論高級將領軍銜問題時,主動提出辭去帥位,這種謙遜和無私的精神,令人感動。

毛主席對他的評價極高,甚至感嘆:「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比起那些要跳樓的人,要強百倍!」

1945年10月,蔣介石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的訊息在解放區引起了強烈反響。面對這種形勢,中央決定成立華中軍區,由粟裕擔任軍區司令,張鼎丞擔任副司令。

然而,粟裕在接到華中局轉來的電報後,卻感到十分不安。因為在抗戰時期,張鼎丞一直是他的直接上級,同時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革命者。

因此,粟裕認為讓張鼎丞擔任軍區司令更為合適,便下令業務部門暫停執行中央的任命,並三次向華中局請示,希望讓張鼎丞擔任正職。

粟裕深夜向中央發電報,力薦張鼎丞擔任一把手,毛主席深感震撼並贊同了粟裕的提議,決定對兩人的職務進行調整。

1948年,粟裕提議在中原地區展開大規模戰役,中央經過討論後,同意按照粟裕的建議進行數月的戰役,暫時擱置渡江計劃。

此舉使得劉鄧首長請求將陳毅調至中原地區,以加強中原局的領導力量。

經過深思熟慮,毛主席贊同了劉鄧首長的提議,並決定由粟裕擔任華東野戰軍的司令員。粟裕立刻表示婉拒,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粟裕和陳毅一直相互倚重,形成了穩定的工作模式。

多年來,陳毅專註於政治工作,而粟裕則專註於軍事事務,兩人的配合非常默契。當粟裕再次推辭時,毛主席臉色有些不悅,語氣也變得尖銳起來,強調此事已經由中央決定,華野由他來負責。

見狀,粟裕提出了最後的請求,他願意親自負責具體的工作,但希望保留陳毅在華野的職務。

陳毅同誌仍擔任華野司令員兼政委,但中原的工作急需他,因此,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同意了粟裕的請求。之後,粟裕擔任了3年的副總長,1954年,毛主席找他談話並宣布,中央決定任命他為總參謀長。

對於這個任命,粟裕表示非常吃驚,並立即推辭,表示自己無法勝任。然而,毛主席對粟裕的性格和能力非常了解,他笑著鼓勵粟裕接受總參謀長的職務。

在1955年全軍大授銜之前,有一些人對評定的軍銜感到不滿,引發了多起事件。當有人向粟裕透露邵力子建議他被授予元帥的訊息時,粟裕並未感到高興,反而面色沈郁,表示他被評定為大將已經很高,不再需要更高的元帥軍銜。

因此,粟裕最終的軍銜被定為大將,而且是第一大將。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具有高尚革命情操的人,後來卻遭到了各種莫須有的罪名的攻擊,其中最重要的兩項罪名是「野心家」和「爭奪軍隊領導權」,以及「裏通外國」。

在一次會議上,粟裕的老戰友王必成被要求帶頭批判和揭發粟裕所謂的「錯誤」。王必成在會上發言,一反常態地表示「答應」批判粟裕。

他指出,自己跟了粟裕多年,對他的認識很深。他認為,粟裕是一個「大」人物,也是一個「謀」士。在濟南戰役即將勝利時,粟裕曾經做出一些讓人不解的決策,但最終證明他的決策是正確的。

1948年9月,經過8天激戰,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指揮下成功攻克濟南城。大獲全勝之後,粟裕迅速向毛主席發去了一份求戰電報,建議立即進行淮海戰役,並提供了三個方案供中央參考。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封電報竟然成為了淮海戰役的第一份建議書和請戰表。

在接到電報的第二天,劉伯承、陳毅等人向中央軍委和粟裕建議進行淮海戰役,並在三個方案中選擇了一個。毛主席立即召集朱德、周恩來等人,共同研究敵方的兵力部署,並立刻向粟裕下達了作戰指令。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的巔峰之戰,共消滅敵軍56萬人,其中包括蔣介石五大主力中的第5軍和第18軍。從此,南京徹底暴露在人民軍隊的炮火之下,為百萬雄師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鋪平了勝利的道路。

淮海戰役是粟裕軍事生涯中的亮點,毛主席贊譽:「淮海戰役,粟裕首功!」全世界都被淮海戰役震驚了,史太林詳細得知戰況後不禁驚嘆:「60萬對80萬,真是個神奇的勝利!

即使多年以後,中美關系有所改善,美國也派遣代表團專門研究淮海戰役。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缺乏制空權的60萬軍隊是如何擊敗裝備精良,擁有飛機和大炮協同作戰的80萬軍隊。

"淮海決戰的偉大勝利,其戰略智慧有多大,我不敢評論,也沒有資格評論,唯有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至於‘陰’的一面,我不知情,也沒有體會,請知情者揭露……"發言結束後,整個會場陷入了沈默。

在那個特殊的政治時期,王必成的這番言論無疑承擔了巨大的風險。會後,賀龍稱贊王必成為「可信賴、可交往之士」。

1976年後,粟裕的心臟病變得越來越嚴重,沒過多久又突然發作腦溢血,導致記憶力嚴重受損。雖然病情稍有穩定,粟裕仍堅持頑強地繼續撰寫他的回憶錄,但接踵而至的腦血栓無情地剝奪了他完成工作的能力。

1984年2月5日,一代名將在北京辭世,享年76歲。當王必成得知粟裕去世的訊息後,平日裏少有淚水的他突然痛哭失聲。

他哭著撥通了粟裕夫人的電話,憤憤不平地說:「粟總是一位被浪費的天才!」遵照粟裕生前的遺願,兩個月後,他的夫人楚青親自護送他的骨灰,將它撒在了粟裕曾經頻繁轉戰過的地方。

經過南京時,楚青去看望王必成,恰巧粟裕的老部下張文碧也在場。

當得知張文碧因為學習不能為粟裕送行時,王必成瞬間大發雷霆,他瞪著眼睛沖張文碧喊道:「你敢!你要去!你必須去!

你不去對得起他嗎?」看著怒氣沖沖的王必成,張文碧連連點頭答應。其實,楚青也能理解,作為粟裕的老戰友,如果不是情況特殊,張文碧是不可能不去送行的。

於是,她耐心勸說王必成,讓他消了氣。關於粟裕,王必成還有一件事一直記掛在心,那就是給粟裕正名。粟裕去世後,王必成本打算給總政治部寫信,談給粟裕正名的事情,但是楚青出於顧全大局的考慮,阻止了王必成。

就這樣,這件事一直拖到王必成去世都沒有解決,成為他的一個遺憾。直到1994年,一篇追憶粟裕的文章在報紙上公開發表,明確指出當年對粟裕的批判是錯誤的。

王必成的妻子看到後,立即把這篇報紙放在王必成的遺像前,以告慰王必成在天之靈,讓他得以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