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之時,誌願軍先後共有八位正副司令員,個個都是威名遠揚

2024-01-05歷史

抗美援朝時,誌願軍共八位正副司令員,皆威名遠揚。

"援朝戰爭並非彭老總一人獨當,還有多位副司令員和繼任者共同參戰。"

彭老總是誌願軍的初代總司令,鄧華、洪學智、韓先楚則是副司令員。在戰爭期間,鄧華曾經代理總司令的職位,而陳賡、宋時輪、楊得誌也曾先後擔任副司令員。

北韓停戰以後,鄧華、楊得誌、楊勇曾先後擔任總司令。這八位將軍,都是國之棟梁,不僅功勛卓著,而且威震四方。

誌願軍的四任總司令分別是:1950年,彭總是誌願軍的初代總司令;1951年,鄧華代理總司令;1953年,楊得誌接替總司令職位;1958年,楊勇接任總司令。

在組織面臨重大決策時,彭老總以其卓越的戰功和領導力脫穎而出,成為了最佳人選。他以其忠誠耿直的性格,在其他人持保留態度的情況下,堅定地決定出征。

然而,在1950年10月誌願軍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第一次戰役時,由於北韓方面派出的內相樸一禹指揮不統一,誌願軍甚至遭到了人民軍的誤擊。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彭老總提出了由中國、蘇聯和北韓三方共同成立一個聯合指揮部的建議,並且他依然擔任總指揮。

這個建議得到了組織的支持,鄧華同誌被增補為聯合指揮部的副司令員。鄧華是一位身經百戰的開國上將,他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彭老總在1951年2月回京向毛主席匯報戰況時,他拍電報要求鄧華代為履行司令員職責。

在一場與聯合國軍的惡戰中,鄧華成功指揮誌願軍和人民軍抵擋了敵人的攻擊達20天。1952年4月,彭老總因病回國治療,看重鄧華在作戰中的出色表現,讓他擔任誌願軍代理司令員。

隨後,鄧華成功指揮了上甘嶺戰役、夏季反擊戰和金城反擊戰,最終在1953年成為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回國前,考慮到自己的資歷和威望問題,鄧華兩次向彭老總推薦陳賡、宋時輪等有經驗、能力出眾的老將,擔任誌願軍的第二副司令員和第三副司令員。

1954年,鄧華回國後,由楊得誌接任誌願軍司令員。楊得誌同樣生於湖南,小時候當過鐵匠,於1928年參加革命,同年入黨。

他與鄧華一樣身經百戰,被譽為「忠勇上將」。

楊得誌卸任後,年僅30歲的楊勇上將接任了司令員的職務。楊勇是四位司令員中最年輕的一位,他在1913年出生於湖南瀏陽,並在20年代加入了共產黨。

他是一位經驗豐富、能力出眾的將軍,曾在抗美援朝爆發之初仍在軍事學院學習。他多次向上級申請出戰,並在1953年終於得到了批準。

1953年4月,他率領第二十兵團參加金城反擊戰,展現出出色的指揮才能。1954年,他繼楊得誌之後擔任誌願軍副司令員,直到1958年10月回國。

陳賡和宋時輪則是兩位在1951年彭老總的作戰會議上被推薦擔任第一副司令員和第二副司令員的將領。陳賡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大將,他的事跡在六零、七零後中廣為流傳,他的故事被拍成了電視劇【陳賡大將】。

陳賡,一個傳奇的紅色特工。他,湖南湘鄉人,生於1903年,祖父是湘軍將領。1922年,他入黨,兩年後進入黃埔軍校深造。

和胡宗南、蔣先雲並稱「黃埔三傑」。他曾是蔣介石的救命恩人,後來又成為中央特科的情報科長。在解放前,他常常在軍隊和情報戰線上穿梭往來,無論是在軍事作戰還是地下工作,他都幹得同樣出色。

陳賡的故事就像一部多變的電影,時而是國民黨軍中驍將,時而是中國共產黨的紅色特工,時而是山大王,時而又成為城市戰爭中的英雄。

其中,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成功殲滅日軍多名高級將領的戰役,就是以陳賡指揮的一場伏擊戰為原型的。

陳賡將軍在日軍內部設立了一支情報小組,提前獲知了敵軍的行動。由於秘密戰線的特殊情況,很多年後才解密,人們誤以為這是一次遭遇戰。

1951年,陳賡以誌願軍第三兵團司令的身份抵達作戰前線,同年5月27日,在鄧華的推薦下,他擔任了誌願軍第二副司令,1952年3月回國。

誌願軍的第三副司令是宋時輪。宋時輪是湖南人,出生於1907年。他的青年時期夢想「教育救國」,曾經主持過【前進】周刊,在湖南醴陵當地的青年學生中影響很大。

1926年,他考入黃埔軍校,並於同年入黨。四一二事件後入獄,與組織失去了聯系。他自行組建了遊擊隊,打擊土豪和白匪。

直到1929年,他與組織重新取得聯系,並進入井岡山。

宋時輪在四次反圍剿中憑借黃埔軍校的知識和遊擊作戰經驗,成功殲滅兩個國民黨師,俘虜一萬多名敵人。在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役中,他指揮的第九兵團在十三天內全殲了美軍第七師一個加強團,打死打傷俘虜敵人超過一萬三千人。

韓先楚、洪學智則是誌願軍副司令員中的翹楚。韓先楚,湖北黃安人,是我軍著名的「旋風司令」,性格急躁但行事有度,勇謀並重,與許世友並稱軍中「兩霸」,被譽為「最好的前線指揮官」。

他在長征時期從一名士兵成長為師長,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未嘗一敗。他是彭老總的老部下,曾經因為「膽兒大」違抗過彭老總的軍令,但最終得到賞識和將功贖罪。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宋時輪和韓先楚、洪學智都是我軍的中流砥柱。他們憑借英勇的鬥誌和卓越的指揮能力,為國家和人民贏得了榮耀。

韓先楚,1950年6月,他以東北邊防軍第40軍軍長的身份請纓參戰,被彭老總任命為誌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在陣前督戰,40軍在入朝後的表現非常出色,連續取得三場大戰的勝利,殲敵1400人,被全軍通電嘉獎。

在入朝第二次戰役中,他帶領之前表現稍落後的38軍,一雪前恥,最後順利完成作戰任務,被彭老總稱贊為「萬歲軍」。

他最漂亮的一仗是1951年1月4日攻占漢城,此戰使誌願軍威震全球。然而,1953年,韓先楚因積勞成疾,回國休養後又想上戰場,但在到達東安時不幸病倒,旋即回國。

洪學智,誌願軍後勤部司令員,被稱為援朝戰爭中的「蕭何」,是解放軍中唯一被兩次授予上將軍銜的將領。他於1913年出生於安徽金寨縣的一座大山裏,祖上曾經十分富有。

雖然家道中落,但洪學智的父親依然堅持對兒子的教育。他省吃儉用,讓十歲的洪學智進入寺廟辦的義學。洪學智後來被家中過繼給伯父,直到13歲。

他在那裏遇到了幾位老師,他們要麽是北大畢業生,要麽是中國共產黨人士。洪學智在1928年就參加了地下黨組織的農民武裝。

在革命生涯中,洪學智長期負責後勤工作,從22歲長征開始,就負責為紅軍征集、運輸軍糧。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將領,曾在生死關頭多次化險為夷。

有人說他是我軍的一位「福將」,但這並非因為他運氣好,而是因為他審慎的性格和膽大心細的特點。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洪學智擔任誌願軍副司令員。

那時北韓的氣溫降到了零下40度,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然而,我方軍隊的補給全部依靠從內地向外輸送,這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面對北韓的大洪水,誌願軍迅速展開救援行動。然而,美國人卻在此時派出了1700架軍機,對我方的鐵路和公路進行全方位的攻擊,試圖切斷我們的後勤供應。

然而,洪學智卻憑借其創新的智慧和堅定的決心,成功解決了軍隊的補給問題。 洪學智采用了分段倒運的方法,建立了半永久性糧倉,保證了軍隊的糧食供應。

他的這個創新做法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贊揚,也在韓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洪學智的後勤管理保障了誌願軍在北韓的作戰勝利,並因此獲得了北韓頒發的多枚獎章。

洪學智的才能和貢獻在戰爭結束後也得到了認可,他被任命為總後勤部副部長。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有有效的後勤管理,才能保障作戰的順利進行。

雖然彭德懷、陳賡、宋時輪等人的名字更為人所知,但洪學智的貢獻同樣重要,他為中國的軍事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賡大將的傳奇人生猶如一部宏大的歷史史詩,無法用三言兩語道盡。宋時輪將軍,一位以文人身份投身軍教的儒將,但在戰場上卻英勇無比,屢次以少勝多,令人欽佩不已。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鄧華、韓先楚、洪學智、楊得誌、楊勇等智勇雙全的將軍,他們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為中國的開國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們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了抗美援朝的神聖使命,替自鴉片戰爭以來深受欺壓的國人出了一口惡氣,更為中國人民誌願軍贏得了「最強陸軍」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