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老蔣釋放葉挺將軍時,曾提出條件:要交換一位國軍名將

2024-04-11歷史

1941年初,在抗戰形勢分外緊張的時候,一心想著"攘外必先安內"的老蔣竟然暗下毒手,襲擊正在北進的新四軍部隊,這次事件被稱之為"皖南事變"。

周國平、項英等新四軍將領相繼犧牲,軍長葉挺為了余下數千戰士的性命,不得已出面同敵軍談判,沒想到國軍不講道義,直接將葉挺拘押。

交換條件

葉挺軍長被帶往國統區一關就是五年,五年裏,老蔣對葉挺威逼利誘,希望他投誠,但葉挺寧死不屈。同時,我軍在得知葉挺被扣押的訊息,一直在努力營救,但老蔣頑固不化,加上國家形勢混亂,這件事情一直沒有進展。

直到日寇投降,主席、總理和老蔣坐在了一張談判桌上共同商議國家未來,我方趁機要求老蔣釋放葉挺,老蔣非常不情願,但是他沒有理由繼續將葉挺扣押,最後只能松口同意,但他又提了個附加條件,他放了葉挺,我們這邊也得釋放一個戰俘。

老蔣說的這個戰俘名叫馬法五,在被俘之前,馬法五的職務是國軍四十軍軍長,的確是個比較優秀的將領。只要能夠把葉挺將軍營救出來,這樣的條件不算什麽,雙方立刻在交換戰俘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說起馬法五,也是個經歷比較傳奇的人。他生於1894年,祖籍河北高陽。馬家在當地是書香門第,父母希望兒子好好念書,將來去讀個文科或商科,回來繼承家業,但國內動蕩的局勢改變了馬法五平靜的生活,看到國家岌岌可危,馬法五哪裏還能安心念書?他不顧家人反對,考取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決心舍身報國。

雖說馬法五曾經是個文弱書生,但他還真有點學軍事的天分,在他那一級的學生裏,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幾年之後馬法五拿著全優的成績單畢業了,這樣一個優秀的畢業生不愁沒人要,很快他就進入北洋陸軍15旅當了炮兵排長。

抗戰名將

因為作戰得力,指揮有方,年輕的馬法五受到了不少貴人的賞識,一次作戰之後,國民三軍的軍長龐炳勛註意到了他,聊了幾句之後,龐炳勛覺得馬法五是個可造之材,沒過幾天,龐炳勛就把馬法五挖到了自己麾下,還給他升了職。

馬法五本人也沒有辜負龐炳勛的栽培,抗戰爆發之後,馬法五追隨龐炳勛奔赴前線,剛到前線就驚聞二十九軍的防線已經被日軍沖破,龐炳勛、馬法五等人沒有退縮,率部迎敵,和日軍血戰了七天七夜,期間馬法五所率部隊彈藥用盡,馬法五親自手持刺刀沖向敵陣,帶領全軍將士同日軍展開血拼,全身多處負傷,但始終沒有放棄作戰。

同年冬天,馬法五參與了台兒莊戰役,部隊遭到了敵機轟炸,陣地一片火海,但馬法五依然和戰士們堅守在陣地上,擋住了日軍先後四次沖鋒,李宗仁事後在日記中感慨這一幕:"敵軍窮數日的反復沖殺,傷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

1939年初,馬法五受龐炳勛之命率部越過黃泛區,進擊睢陽、太康一帶,以遏制日軍南下中原的勢頭,馬法五帶領全軍將士日夜苦戰,將日軍阻隔在防線之外,築起了一座血肉長城,戰後,老蔣對馬法五親自提出嘉獎。

令馬法五深感痛心的是,龐炳勛在作戰中被日軍俘虜,在對方威逼利誘之下,龐炳勛投靠了汪偽政府,一代抗日名將竟然折節叛變,馬法五大受打擊。幸好老蔣並未因為此事冷落馬法五,還升任他為軍長。

抗戰結束之後,馬法五一心盼望和平,但老蔣並不這麽想,1945年11月,老蔣命令馬法五帶兵攻擊我軍晉冀魯豫解放區,兵鋒直指邯鄲,此刻駐守在邯鄲的是劉鄧大軍,劉伯承發現馬法五的動向之後,立刻調集大軍在平漢鐵路一帶將國軍截住,隨後實施包圍。老蔣進取邯鄲的大計還沒有施展,便被劉伯承打了個全軍覆沒,馬法五也淪為俘虜。

知己難得

當了俘虜的馬法五心情十分低落,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解放軍對他禮遇有加。原來劉伯承早已聽說過馬法五的大名,當年抗戰的時候,誰人不知馬法五的功績?如今老蔣要打內戰,引得同胞相殘,劉伯承非常痛心,但是劉伯承覺得,馬法五看起來不像不明事理的人,或特許以爭取一下。

沒多久,劉伯承便親自來探望馬法五,兩人聊起抗戰期間的種種故事,馬法五不由得感慨萬千,其實他又何嘗想打內戰?但是老蔣畢竟是他的上司,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不能違抗軍令。劉伯承對馬法五的境遇表示理解,同時劉伯承和馬法五說了許多中國共產黨的誌向,包括建設新中國的構想。

作為一個愛國軍人,馬法五對劉伯承這樣的人非常敬佩,把他當做了朋友,馬法五對劉伯承做出承諾,雖然自己出於做人的原則,不能投靠解放軍,背叛老蔣,但是若自己有一天回去,甘願卸甲歸田,寧死不再與同胞為敵,兩人就這樣定下了君子之約,不久之後,老蔣那邊傳來訊息,讓馬法五回重慶去。

馬法五和劉伯承依依惜別,馬法五意識到,自己和這位朋友恐怕再也沒有機會相見了。回到重慶之後,老蔣要求馬法五帶兵,但馬法五找了各種理由推脫,堅決不再出山,老蔣只能讓他退居二線。

幾年之後,老蔣敗逃台灣,馬法五也坐上了去台灣的飛機,劉伯承聽到這個訊息,大呼可惜。馬法五在台灣度過了自己的下半生,直到1992年,這位傳奇將領在台灣辭世,享年九十八歲,臨終之前,他給兒子留下遺囑,讓兒子代替自己回大陸瞧一瞧,幾十年過去了,他依然還惦念著海峽對岸的親朋故人,但是,那個時代造就了太多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