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黃維第12兵團輕裝跋涉500裏,內部又起義,為何仍對我軍殺傷最大

2024-02-29歷史

1948年11月6日,國共兩軍最大規模的決戰——淮海戰役正式開始,面對解放軍在魯南、豫東一帶集結的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近60萬精銳,蔣介石一方面緊急收縮隴海鐵路沿線的4個兵團,又緊急從華中地區調來了最精銳的黃維第12兵團前來助戰,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國共兩軍最大決戰。

黃維劇照

黃維兵團被困雙堆集

黃維兵團雖然是在白崇禧的華中「剿總」組建,卻是一支徹頭徹尾的嫡系中央軍部隊,所屬4個軍另1個快速縱隊不是屬於原參謀總長陳誠一脈,就是國防部長何應欽派系,靠著這些大佬庇佑,各部編制、裝備、訓練水平均屬上乘,糧餉彈藥也能充足供應,尤其是第18軍楊伯濤部,位列美械精銳「五大主力」,也是原參謀總長陳誠起家的部隊,從1928年8月1日組建開始屢立戰功,並陸續走出30余位將軍,才構成了中央軍最大派系——土木系。

11月8日,黃維兵團剛剛完成對解放軍中原軍區的掃蕩,就接到了增援淮海戰場的命令,遂顧不得休整,立即從駐馬店一帶出發,取道阜陽、蒙城,長驅500余裏向渦河北進犯。但剛剛進入淮海戰場就撞上了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中原野戰軍,最後被四面合圍在雙堆集一帶。

批準圍殲黃維

突圍受阻構築堅固防禦

被圍之初,黃維曾策劃趁著中原野戰軍立足未穩,抽調精銳突圍。但他忙中出錯,精心挑選的突圍先鋒第85軍110師竟臨陣倒戈,在突圍的關鍵時刻宣布起義,還調轉炮口向後方跟進部隊猛轟,使得突圍行動功敗垂成。幾天後,黃維試圖再度組織突圍,但中原野戰軍已經構築了堅固工事,使得突圍部隊處處碰壁,損失不小卻徒勞無功。

但很快,黃維兵團就調整了戰略,直接轉攻為守,並利用防區內的大小村莊構建了堅固防禦體系。當地本就常有水災,因此百姓修建房屋地基較高,且多磚石結構,黃維兵團以第18軍為骨幹,該軍作為建軍最早、資歷最老的國軍王牌,最不缺的就是經驗豐富的老兵和技術人才,因此很快就將這些村莊民宅改造成了大大小小的堅固堡壘。

挖掘工事

內有機場空投場補充彈藥

黃維兵團轉入防禦初期就臨時搭建了一座小型軍用著陸場,用於小型飛機起降,還同時設立了空投場,日以繼夜的安排飛機空投彈藥,加上該兵團系整建制調動,因此隨身攜帶的彈藥也不少;在被圍作戰的20多天裏,火力非常兇猛,一旦發現哪座村莊被中原野戰軍攻占,立即集中炮火將村莊摧毀;後來還大量使用毒氣,使得攻擊一方傷亡很大。

除了黃維兵團工事堅固、火力猛、老兵多等因素外,中原野戰軍在挺進大別山時實力大減也是不爭的事實。最初,劉伯承、鄧小平從晉冀魯豫解放區統兵南下,晉冀魯豫野戰軍總兵力不下12萬人,從大別山區殺入殺出後僅剩不足6萬人,目前雖經過補充休整也剛剛恢復到12萬人水平,與黃維兵團相當。全軍重武器僅剩十余門山炮,每門炮平均不到10發炮彈,大部份時間只能透過人力送炸藥的方式對敵人碉堡實施爆破,導致了很大傷亡。

劉鄧大軍

1948年12月15日午夜,黃維兵團12萬人被全殲,兵團司令黃維、副司令吳紹周等均被俘虜。但中原野戰軍等部也付出了傷亡3萬余人的慘重代價,使得此戰成為淮海戰場上最慘烈一戰。

被俘的黃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