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各自手下有多少兵馬?最慘的還不是趙雲

2024-07-23歷史

引言: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在這風雲變幻的亂世之中,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蜀漢的天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五位名將各自統領多少兵馬?他們的戰功赫赫,卻也命運多舛。其中最令人唏噓的,竟然不是常被認為最弱的趙雲。讓我們揭開歷史的帷幕,一探這五位傳奇將領的真實面貌,看看他們手中的兵力究竟有多少,又經歷了怎樣的人生起伏。

亂世起英雄 五虎顯威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豪傑輩出。在這個英雄造時勢的年代,一位名叫劉備的漢室宗親開始了他的建功立業之路。劉備雖出身寒微,卻懷著匡扶漢室的雄心壯誌。

他從販鞋起家,一步步成長為一方諸侯。在這個過程中,劉備廣納賢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其中最引人註目的,就是後來被稱為"五虎上將"的五位猛將。

這五位猛將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他們各有特點,各展所長,共同為劉備的事業添磚加瓦。關羽義薄雲天,武藝超群。他與劉備、張飛結為異姓兄弟,誓同生死。

張飛性格暴躁,但勇猛無比。他與關羽一樣,是劉備最早的追隨者之一。馬超原本是西涼的一方諸侯,後來投奔劉備,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

黃忠年紀最長,但老當益壯。他在投奔劉備後,屢立戰功,展現了非凡的實力。趙雲則是劉備的貼身護衛,多次在危急關頭救主於生死之間。

這五位將領的加入,大大增強了劉備集團的實力。他們不僅是出色的武將,更是劉備的得力助手。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的勢力不斷壯大。

他先是占據荊州,然後進軍益州。在這個過程中,五虎將各顯神通,為劉備的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公元214年,劉備成功占領益州,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

三年後,曹操揮師南下,意圖奪取漢中。劉備派遣五虎將迎戰,在漢中之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這場勝利不僅鞏固了劉備的地位,也讓五虎將的名聲更加響亮。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他的兒子曹丕廢漢自立,建立了魏國。同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政權。次年,孫權也在武昌稱帝,建立吳國。

至此,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在這個過程中,五虎將的作用功不可沒。他們不僅是劉備的得力助手,更是蜀漢政權的中流砥柱。

五虎將的名號雖然並非正史記載,但卻深入人心。他們的事跡被廣為流傳,成為後世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在民間的傳說中,五虎將更是被塑造成了武藝超群、忠義無雙的完美形象。

然而,歷史的真相往往比傳說更加復雜。五虎將雖然都是出色的將領,但他們各自的處境和遭遇卻大不相同。有的位高權重,有的默默無聞;有的戰功赫赫,有的郁郁不得誌。

這些差異不僅體現在他們的地位上,更體現在他們所能調動的兵力多寡上。作為一個將領,手中掌握的兵力多少,直接關系到其在軍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那麽,五虎將各自統領多少兵馬呢?他們的實力對比如何?這些問題不僅關系到五虎將個人的命運,更牽涉到整個蜀漢政權的軍事布局。讓我們繼續深入探討,揭開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

五虎爭鋒芒 兵馬各不同

在蜀漢的軍事體系中,五虎上將無疑是最耀眼的存在。他們各自統領的兵馬,不僅反映了個人實力,更體現了劉備對他們的信任程度。讓我們逐一探討這五位名將手中的兵力。

關羽,這位"美髯公"在五虎將中地位最高。他長期鎮守荊州,手中握有最多的兵馬。據【三國誌】記載,在赤壁之戰前,關羽就已經掌握了上萬精兵。

隨著時間推移,關羽的兵力只增不減。他在襄樊之戰時,面對曹魏大將於禁的三萬援軍,依然能夠以少勝多,可見其兵力之強。關羽的水軍更是聲名遠播,足以讓東吳聞風喪膽。

張飛,這位"黑臉漢"雖然脾氣火爆,但統兵能力不容小覷。劉備入蜀後,張飛被任命為巴西太守,獨自鎮守一方。當曹操派張郃進攻巴西時,張飛率領萬余精兵擊退強敵,顯示出其不俗的統帥才能。

張飛的兵力雖不及關羽,但也是蜀漢的重要軍事力量。他的部隊以精銳著稱,戰鬥力極強。在關鍵時刻,張飛的兵馬常常能夠起到扭轉戰局的作用。

馬超,這位西涼豪強出身的將領,在投奔劉備之前就已經是一方諸侯。他曾聯合韓遂等人,率領十萬大軍與曹操對抗。雖然最終失敗,但馬超的威名已經響徹天下。

投奔劉備後,馬超參與了攻打劉璋的戰役。他率領的精兵雖然數量不詳,但足以讓劉璋聞風喪膽。劉備聽聞馬超來投時,曾欣喜地說:"我得益州矣。"可見馬超帶來的兵力不容小覷。

黃忠,這位年紀最長的將領,卻有著"老當益壯"的美名。他在投奔劉備之前,曾先後效力於劉表和曹操,但都未受重用。直到跟隨劉備,黃忠才真正施展出自己的才華。

在漢中之戰中,黃忠率軍斬殺曹魏主將夏侯淵,立下大功。雖然具體兵力不詳,但能夠擊敗夏侯淵的大軍,黃忠手中的兵馬數量必定不少。他的部隊以老練著稱,戰鬥力極強。

趙雲,這位被稱為"常山趙子龍"的將領,是五虎將中最早跟隨劉備的一位。然而,在劉備在世時,趙雲很少有獨立帶兵作戰的機會。他的主要職責是保護劉備的安全。

盡管如此,趙雲的統兵能力並不弱。在漢中之戰期間,趙雲曾授予黃忠兵力,顯示出其在軍中的地位。不過,從後來北伐時"雲、芝兵弱敵強"的記載來看,趙雲手中的兵力可能不超過五千。

綜合來看,五虎將中關羽的兵力最強,其次是張飛。馬超和黃忠的兵力相當,而趙雲的兵力最少。這種兵力分配,既反映了劉備對各將領的信任程度,也體現了蜀漢的軍事戰略。

關羽鎮守荊州,需要大量兵力以抵禦東吳的覬覦。張飛鎮守巴西,面對曹魏的威脅,同樣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馬超和黃忠作為主力將領,隨時準備應對各種軍事挑戰。

而趙雲作為劉備的親信,其主要職責是保護主公安全,因此兵力相對較少。這種兵力分配,既保證了各個戰略要地的防禦,又為機動作戰留下了充足的兵力。

然而,兵力的多寡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將領的價值。在三國這個群雄逐鹿的時代,將領的個人才能、臨陣應變能力,往往比兵力數量更加重要。五虎將雖然兵力有別,但每一位都在蜀漢的軍事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命運多舛處 英雄難善終

五虎上將,各有千秋,卻也命運多舛。他們的結局,或悲或喜,反映了那個動蕩年代的殘酷現實。讓我們走進歷史,一探這五位英雄的人生終章。

關羽,威震華夏的"美髯公",最終卻落得個兵敗身死的淒涼下場。公元219年,關羽趁魏國主力北征匈奴之機,率軍北上攻打樊城。初戰告捷,一舉擒獲魏將於禁,威風八面。

然而,得意之時往往也是危險之際。關羽沈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忽視了後方的安全。東吳趁機偷襲荊州,斷了關羽的退路。猝不及防之下,關羽軍隊潰散,自己也被俘虜。最終,這位赫赫有名的大將,竟然被東吳斬首,死得不明不白。

張飛,那個脾氣火爆的"黑臉漢",結局同樣令人唏噓。劉備北伐失敗後,張飛奉命率軍斷後。誰知軍中兩名部將不堪張飛的嚴厲管教,竟然趁其酒醉之際,將其殺害。

這位曾經在長阪坡一聲吼退曹軍的猛將,最終竟死於自己人之手。張飛的死,不僅是個人悲劇,更是蜀漢軍心渙散的開始。從此,劉備失去了兩員大將,蜀漢的實力大為削弱。

馬超,西涼的鐵騎之主,命運似乎稍好一些。他雖然沒有死於非命,但晚年卻郁郁不得誌。馬超在投奔劉備後,參與了多次重要戰役,立下不少功勞。

然而,或許是因為投奔較晚,或許是因為出身外族,馬超始終未能得到劉備的完全信任。他雖然位列五虎上將,但實際上並未掌握重要軍權。馬超最終郁郁而終,未能親眼看到蜀漢的興衰。

黃忠,這位"老當益壯"的將軍,倒是有了個相對體面的結局。他在漢中之戰中立下大功,斬殺魏將夏侯淵,為蜀漢贏得了重要戰略要地。劉備稱帝後,黃忠被封為後將軍,地位僅次於關羽、張飛。

黃忠最終壽終正寢,算是五虎上將中結局最好的一個。然而,他的晚年並非一帆風順。隨著年齡增長,黃忠的軍事才能逐漸被新一代將領所取代。他雖然備受尊重,但已經不再是軍中的核心人物。

趙雲,這位被後世譽為"常勝將軍"的名將,命運卻頗為坎坷。他雖然是五虎上將中最早跟隨劉備的一位,但始終未能得到重用。趙雲多次在危急關頭救主有功,卻始終未能掌握重要軍權。

劉備稱帝後,趙雲被封為中護軍,實際上是個閑職。在蜀漢後期的北伐中,趙雲終於得到了獨立領兵的機會。然而,此時的他已經年過花甲,難以施展昔日的威風。最終,趙雲在一次小規模戰鬥中戰死,默默無聞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五虎上將的命運,折射出了三國時代的殘酷現實。在這個英雄輩出的亂世,即便是最傑出的將領,也難逃命運的捉弄。關羽、張飛的悲劇性結局,不僅是個人的不幸,更預示著蜀漢政權的衰亡。

馬超、黃忠雖然沒有慘烈的結局,但他們的晚年同樣充滿無奈。馬超始終未能得到重用,黃忠則被時代所淘汰。唯有趙雲,雖然一生默默無聞,但最終還是得到了為國捐軀的機會。

五虎上將的結局,也反映了劉備用人的局限性。他過分依賴關羽、張飛這樣的老部下,而對馬超這樣的後來之秀卻不夠信任。對趙雲這樣忠心耿耿的將領,也未能給予足夠的重用。這種用人策略,最終導致蜀漢後繼無人,實力日漸衰退。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會因為某個英雄的隕落而停止。五虎上將雖然都已作古,但他們的事跡卻被後人傳頌。在民間的傳說中,他們依然是智勇雙全、忠義無雙的完美英雄。

或許,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它讓我們看到英雄的光輝,也讓我們認識到人性的復雜。五虎上將的故事,不僅是一段軍事史,更是一部人性史。它告訴我們,即便是最傑出的英雄,也難免有悲歡離合,也會面臨命運的考驗。

虎將隕落後 蜀漢漸西去

五虎上將的相繼離世,對蜀漢王朝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打擊。這些軍事天才的隕落,不僅僅是幾個人的生命終結,更預示著一個時代的落幕。讓我們走進歷史,看看五虎將之後的蜀漢,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關羽的死,無疑是蜀漢最大的損失。這位"威震華夏"的美髯公一去,荊州就如同失去了守護神。東吳趁機占領荊州,蜀漢失去了這個重要的戰略要地。劉備為了報仇,不顧諸葛亮的勸阻,執意伐吳。

結果可想而知,劉備大敗於夷陵。這場戰役不僅消耗了蜀漢大量的兵力,更重創了軍心。劉備退守白帝城,郁郁而終。蜀漢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了爭霸天下的實力。

張飛的死,則暴露了蜀漢內部的問題。這位脾氣火爆的將軍,死在了自己人手中。這說明蜀漢的軍紀已經開始松弛,將帥關系出現了裂痕。張飛之死,不僅僅是失去了一員大將,更是蜀漢軍心不穩的征兆。

馬超和黃忠雖然善終,但他們的離世同樣給蜀漢造成了巨大影響。馬超的西涼鐵騎,是蜀漢抗衡魏國的重要力量。他的去世,意味著蜀漢失去了一支精銳騎兵。黃忠雖然年事已高,但他的威名仍能震懾敵人。他的離世,無疑削弱了蜀漢的軍事實力。

趙雲作為最後一位離世的五虎將,見證了蜀漢由盛轉衰的全過程。他在晚年參與北伐,但已力不從心。趙雲的戰死,標誌著蜀漢第一代名將的徹底謝幕。從此,蜀漢軍中再無能與魏、吳抗衡的頂級猛將。

五虎將離世後,蜀漢的軍事指揮權落到了諸葛亮手中。這位"臥龍"雖然足智多謀,但畢竟不是職業軍人。他的北伐雖然屢有斬獲,但始終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每次北伐都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卻難以動搖魏國根基。

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可以說是蜀漢最後的輝煌。他運用巧妙的戰術,多次擊敗魏國大軍。然而,這些勝利更多是曇花一現,無法改變三國格局。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蜀漢失去了最後一位能夠支撐門面的大臣。

諸葛亮之後,蜀漢由姜維繼續北伐。這位諸葛亮的得意門生,繼承了老師的遺誌,前後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然而,姜維的才能畢竟不及諸葛亮,他的北伐多以失敗告終。這些失敗不僅消耗了蜀漢的國力,更打擊了軍心。

隨著一次次北伐的失利,蜀漢的國力日漸衰退。朝中大臣開始分成主戰派和主和派,內部矛盾日益加劇。到了後主劉禪時期,朝廷已經完全沈浸在醉生夢死中,對外患毫無防備。

公元263年,魏國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面對強敵,蜀漢內部卻產生了嚴重分歧。主戰派主張死守,主和派則主張投降。最終,後主劉禪選擇了不戰而降,蜀漢就此滅亡。

回顧蜀漢的興衰史,我們不難發現,五虎上將的離世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些名將在世時,蜀漢雖然地小人少,卻能在三國鼎立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們離世後,蜀漢的軍事實力大不如前,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

然而,歷史的發展從來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五虎將的離世固然重要,但蜀漢的滅亡更多是內憂外患共同作用的結果。內部,蜀漢始終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導致後繼無人。外部,魏國的強大和東吳的覬覦,讓蜀漢始終處於不利地位。

五虎將的故事,或許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他們的榮耀與悲劇,成功與失敗,都deeply嵌入了三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他們的離去,不僅僅是幾個英雄的謝幕,更預示著一個王朝的落幕。然而,他們的傳奇卻永遠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