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重兵合圍我軍,戰後劉鄧發現怪象:有個班零傷亡殲敵123人

2024-01-30歷史

1946年,蔣介石全然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悍然挑起內戰。他集結重兵30余萬,來勢洶洶,對山東定陶、曹縣地區進行合圍,蓄謀一戰將劉鄧大軍消滅。

彼時,劉鄧大軍處於合圍之中,兵力又明顯處於劣勢,面對國民黨軍隊的步步緊逼,卻絲毫沒有退卻,反而用一場酣暢淋漓勝利,狠狠地抽了蔣介石一個耳光。邯鄲戰役,劉鄧大軍殲敵1.7萬余人,俘虜1.2萬余人,令蔣介石的此次合圍淪為笑柄。

零傷亡戰績

距離此戰僅僅過去月余的時間,國民黨軍隊與劉鄧大軍再次發生激戰,巨野戰役就此打響。與定陶戰役一樣,劉鄧大軍依然處於敵眾我寡的劣勢之中,卻依然取得了重創敵軍的戰果。只不過,這一戰劉鄧大軍同樣蒙受了巨大傷亡,可謂是一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鬥。

戰後,劉伯承和鄧小平檢視統計上來的戰鬥數據時,發現此戰每個班都有大小不一的傷亡,甚至有的班打得只剩下一個班長還活著。盡管在雙方兵力懸殊的情況下能夠打成這樣已經算是成功了,但劉伯承和鄧小平還是有些無法接受這樣的戰鬥結果。

就在劉、鄧二人面沈如水時,突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此戰之中,竟然有一個殲敵數高達123人的戰鬥班。更讓他們吃驚的是,這個班取得如此戰果的同時,竟然零傷亡?即便劉伯承和鄧小平都是身經百戰的軍事家,也不禁好奇:「這是怎麽做到的?」

巨野一戰,劉鄧大軍各班均有傷亡,該班的戰績就未免太過於顯眼。即便是劉伯承和鄧小平,也不得不確認該數據的真實性。當時呈報戰鬥數據的戰士並未離開,就立於一旁,聽聞首長詢問數據的準確性,立刻堅定回答:「戰鬥數據反覆核實,準確無誤。」

劉、鄧二人對此事極其重視,立刻下令給旅部,讓他們弄清楚這個班取得如此戰果的原因。旅政委李震將這個任務交給五十二團政治處主任蔣科。蔣科對此事也有耳聞,心中其實也有好奇,遂親自去這個班了解情況,並在事後詳細、著重地在旅部的工作會議上匯報了此事。

立下大功的這個班,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18旅52團1營1連,班長叫王克勤。

一年多以前,王克勤還是一名普通戰士,短短的時間內,王克勤就完成了從普通士兵到班長的晉升。除了王克勤作戰期間表現優秀以外,王克勤的思想覺悟進步也非常快,尤其是成為班長之後,表現出來的能力可謂是驚艷了所有人。

英雄班長

用一句話來說,王克勤帶領他的班取得如此驚艷的戰績,並非偶然。王克勤管理戰士不落俗套,根據自身和戰士們的情況,他自己總結出一套專屬於他們班的管理方式,王克勤將自己的這套辦法稱之為「三大互助」。

所謂的三大互助,即技術互助、思想互助、生活互助。從這三點來看,似乎並沒有什麽奇特之處,但偏偏就是王克勤的這套「三大互助」,讓他給做到了極致,令他班裏的戰士們具備極高的凝聚力,成為日後取得驚艷戰績的主因。

王克勤雖然職務只是班長,但他的一些見解卻頗具格局,例如,王克勤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打不好仗的兵,只有帶不好兵的班長和排長。

為了提升戰士們的作戰技能,王克勤采取的辦法就是技術互助。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誰在哪項作戰技術上表現優秀,就可以成為戰士們的老師,將自己的學習、練習心得分享給戰友,進而就可以全面提升作戰素質。

就以王克勤為例,他是一名機槍手,對機槍非常了解。而機槍在當時的解放軍隊伍中並不常見,很多戰士甚至都不會使用機槍,更不要談拆卸組裝了。

王克勤班當時一共有兩挺機槍,還是部隊首長看上了王克勤機槍手的身份,才分到的。這兩挺機槍中,一挺是蘇式轉盤機槍,另一挺則是日式歪把機槍。

機槍的火力比步槍要強大,尤其是在堅守陣地時,對進攻的敵人具備極強的壓制力。能夠熟練使用機槍,幾乎是每一個戰士心中的夢想,但機槍稀少,被每一個機槍手視為珍寶,很多人講究的是槍不離身,更不要談借給每一個戰友拿去練習了。

但王克勤卻不這樣認為,他身為機槍手,對機槍的了解非常深。班裏的這兩挺機槍,他已經熟練掌握射擊技巧,更具備隨時拆卸、隨時組裝的能力。他的這項技能,在軍中可謂是少有,但他不藏私,將自己掌握的所有技術全部無私教給班裏的每一位戰士。

解放軍善於夜戰,打夜戰的時候很多,夜裏的光線不足,想要保證夜裏的射擊準確度並不容易。為了提升戰士們的夜戰能力,王克勤將白紙糊在碉堡的機槍孔上,讓戰士們夜間訓練射擊,每一個戰士都會得到他的親自指導。

很快,王克勤的技術互助就取得了成效,在他的班裏,每一位戰士都能拆卸組裝班裏的機槍,同時也都能夠使用機槍完成高準確度的夜間射擊。這樣一來,王克勤班的作戰能力大大提升,即便機槍手犧牲,其他人也隨時可以頂上去,保證火力不減。

王克勤的做法讓班裏戰士的射擊技術提升很快,但只會技術,那只能當一個尖兵,想要帶好隊伍卻遠遠不夠。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部隊裏的戰士來自五湖四海,脾氣性格也各異,不能一概而論。

王克勤班裏曾有一個新兵,名叫白誌學,屬於那種膽子很小的人,參軍以後十分不適應,整日擔心害怕,練操時不僅不按時出操,竟然還蒙頭大睡。

軍隊不是校園,軍人更不是學生,在部隊講究的是服從命令是天職,如白誌學這樣沒規矩的新兵,若是在國民黨的舊軍隊裏,那是肯定要吃苦頭的。

王克勤卻並沒有因此生氣,而是親自去宿舍找到白誌學,安慰他說新兵時期都這樣,他自己當年也很害怕。要想不怕上戰場,就必須要搞好訓練,提升作戰技能,這就是所謂的「藝高人膽大」。

除此以外,王克勤還十分關心地詢問他的家庭情況,問他是否想家了。白誌學深受感動,終於對王克勤敞開心扉,承認自己想念家人了。王克勤主動提出,可以替他給家裏寫信,以解思念家人之苦。

從那以後,白誌學每次都會按時出操,積極學習作戰技能,很快就跟上了班裏的訓練節奏,這就是王克勤所執行的思想互助。

王克勤在軍中的職務是班長,但在生活中的身份卻更像是戰士們的家長。他提出的生活互助,成為他踐行一生的準則,讓每一位戰士和他並肩作戰,都如同在家人的身邊,時刻都能感受到溫暖。

王克勤經常說,窮兄弟幹革命,就應該親如兄弟,並肩作戰。事實上,王克勤也真將自己班裏的戰士視為親兄弟,行軍時會背著傷員過河,宿營時還會給每個戰士打水泡腳。

在王克勤開創的三大互助作用下,王克勤班的凝聚力非常高,他們是可以將後背互相托付的戰友,更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家人,有困難一起上,有戰鬥一起打,有歡笑一起分享,這便是王克勤班能創下如此奇跡的真相。

了解這一切以後,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王克勤是一位老革命,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才培養出來如此高的思想覺悟和軍事素養。

但事實上,王克勤不是老革命,他當時進入到解放軍隊伍中也僅有一年多時間而已。王克勤加入到解放軍之前,曾是一名國民黨軍隊的士兵,因為戰敗成了解放軍的俘虜,這才加入到解放軍的隊伍中。

至於他為何能在解放軍隊伍中進步如此神速,這與他被俘後的經歷有很大關系,也充分體現出解放軍隊伍,對比國民黨軍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從軍環境。

王克勤是安徽人,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裏靠租種地主三畝薄田艱難度日。彼時,百姓處於舊社會中,深受地主階級的壓榨和剝削,無論如何努力也不得已要在生存線上苦苦掙紮。

王克勤的父親拼命勞動,換來的卻是地主更加苛刻的剝削,雖然多年來早已習慣,但他是一個有血性的男人,終於在一次遭受剝削時沖冠一怒,與地主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地主重利,視百姓為草芥,怎會受如此委屈?盛怒之下,竟然生生將王克勤的父親打成重傷,不久後便撒手人寰,留下王克勤和他的弟弟與母親相依為命。原本由父親撐著的家,一下子崩塌,母子三人只能靠乞討為生,王克勤正是在這段時期,真切地感受到百姓的生活艱難。

昔日俘虜

1939年,長大成人的王克勤被保長賣去做壯丁,王克勤被迫成了國民黨軍隊裏的一個新兵。自幼未與家人分離過的王克勤,在軍隊中對家人思念愈發濃郁,一時間竟然難以克制,遂當了逃兵,回鄉探望母親。

然而,王克勤逃回家三次,又被抓回去三次。最後一次回家卻沒能見到母親和弟弟,聽家鄉人說,她們母子二人四處乞討,已經很久都沒了訊息,行蹤不明。與親人斷了聯系的王克勤,無奈之下只好在國民黨軍隊中安心當兵,心思也逐漸轉到了部隊生活中。

王克勤勤學苦練,心裏想著在軍隊裏掙軍功升職,未來有出息了再去尋找母親和弟弟,也有能力照顧家人。但國民黨軍隊腐敗不堪,凡事講求人際關系和派系,他當兵期間雖然立下不少戰功,長官們卻熟視無睹,最後晉升的盡是那些趨炎附勢之人,令王克勤倍感寒心。

邯鄲戰役,蔣介石重兵合圍晉冀魯豫野戰軍,卻反被劉伯承和鄧小平沈重打擊,俘虜過萬。也正是在此戰之中,王克勤成了解放軍的俘虜。此前,國民黨軍隊在軍中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對解放軍百般抹黑。王克勤在這種思想影響下,被俘後心驚膽戰。

然而,事情與王克勤預想的完全不同,他成為解放軍的俘虜以後,並未遭到任何虐待,反而被安排成解放戰士,和其他解放軍一起生活,一起戰鬥。

但王克勤等戰俘轉變過來的解放戰士,依然沒有放心,因為他們認為,解放軍之所以這樣對他們,是想讓他們參戰時沖在最前面,給他們當炮灰。這一點,王克勤等人並非無端猜測,他們在國民黨軍隊當兵期間,這種事情已經是屢見不鮮。

1946年8月,隴海戰役爆發,經過一段時間融入軍隊生活的解放戰士們,第一次正式加入了這場重要戰役。在王克勤等解放戰士的眼中,解放軍果然是要將他們當炮灰了。因此,這些解放戰士進入陣地以後,一個個都很沮喪,王克勤更是如此。

雙方激戰過後,解放軍的沖鋒號響起,鬥誌昂揚的沖鋒號聲,落入王克勤等解放戰士心中,卻如同是催命符一般,一個個都猶豫不前,不願意向前沖鋒。原本他們以為解放軍會強行逼迫他們沖鋒,但沒想到,身邊不僅沒有人逼迫他們,一個個黨員幹部竟然率先沖出戰壕。

這些黨員幹部一馬當先,沖鋒在前,但他們卻不是鋼鐵之軀,面對敵人的子彈,也會流血犧牲。就這樣,一批批沖鋒在前的黨員幹部們不斷有人倒地,或受傷、或犧牲,給王克勤在內的解放戰士們造成極大的沖擊。

王克勤等解放戰士都是血氣方剛的熱血男兒,眼看著身邊的黨員幹部不顧生死沖鋒,自己卻一直龜縮不前,頓時覺得心中慚愧。終於,王克勤再也控制不住胸腔中的澎湃之怒,端起衝鋒槍躍出戰壕,一邊沖了上去,一邊向身後的解放戰士們高喊:「我們一起沖啊!」

在王克勤的帶動下,這些早就有心沖鋒的解放戰士們,也都看懂了解放軍對他們的尊重,並未拿他們當炮灰的誠意,全都跟著他沖了上去,氣勢如虹。

此戰,王克勤表現優秀,端著一挺機關槍殺敵頗多,在事後得到部隊首長的表揚。但王克勤卻開心不起來,滿面愁容,苦著臉自責道:「我對不起最先沖鋒的那些同誌們!」聽聞此言,在場的人全都悲從中來,卻並沒有怪他,反而不斷安慰他。

此時此刻,王克勤早已經看明白了,解放軍才是真正為了窮苦大眾而戰鬥的部隊,與國民黨軍完全不一樣。他回想起自己被俘以後,一直得到部隊首長和戰友們的悉心照顧,心中卻一直猜疑這是解放軍的手段,感到十分自責。

不僅如此,當解放軍首長得知王克勤被俘之前是一名機槍手,並且具備拆卸、組裝機槍的能力後,直接分配出一挺機槍給他,讓他在戰鬥中使用。王克勤在解放軍中也了解到一些情況,深知機槍對於武器裝備落後的解放軍而言,絕對是「珍寶」一樣的存在。

如今,部隊首長卻沒有歧視他是舊軍隊過來的解放戰士,將如此寶貴的機槍交給他,令他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這一切。當那挺沈甸甸地機槍真的落在他的手中時,他才緩過神來,沒等他開口說話,首長對他說道:「槍可以給你,但你要將自己技能分享給戰友。」

言罷,首長轉身就離開了,只留下一連串爽朗的笑聲,不斷地震撼著王克勤。此後,王克勤接連參戰,表現突出,短短一年多時間,就從一個解放戰士被提拔為班長。要知道,此前王克勤在國民黨軍隊表現同樣優秀,卻數年從未得到過提拔。

1946年,王克勤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班長,利用自己總結出來的「三大互助」,打造出一個極具凝聚力和戰鬥力的班,終於在巨野戰役中立下大功,甚至引起了劉伯承和鄧小平的關註。

52團政治處主任蔣科將此事細節上報以後,立刻引起了部隊首長的重視,王克勤本人榮獲一等殺敵英雄稱呼,他創造的「三大互助」帶兵之法也被推廣到全軍,並被提拔為排長。

王克勤因此完成了從一名俘虜到一名解放軍風雲人物的轉變,但這些榮譽的背後,王克勤其實付出了很多很多。遠了不說,就說王克勤帶領班裏戰士立下大功的巨野戰役,能做到零傷亡殲敵123人,與王克勤在戰前的辛苦付出不無關系。

一戰成名

巨野戰役打響以後,他所在的52團1營奉命參戰,任務是將國民黨整編第十一師撕開,使他們首尾不能相顧,再尋機殲敵。

10月5日夜裏,原本按照計劃行軍的一營抵達徐莊一帶,對徐莊守敵發起突然襲擊,順利占領徐莊。正打算按照原計劃繼續行軍時,一營突然接到上級命令,敵軍的行動有變化,一營不能繼續執行原計劃,從切斷敵軍第十一師改為據守徐莊,將敵軍第十一師阻擊在徐莊。

王克勤接到命令以後,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判斷,想要打好阻擊戰,就必須在戰前建好堅固的防禦工事。王克勤的準備很充分,他讓班裏的人挖了主工事和預備工事以後,仍沒有下令讓大家休息,進而又讓他們挖了掩蔽工事和射擊工事。

在王克勤的指導下,王克勤班的陣地準備很全面,攻守有度,進退可選。

戰鬥開始以後,王克勤沈著冷靜,並未立刻架起機槍與來犯之敵硬拼,而是根據戰況不斷調整作戰策略,指揮得當有序,發揮了班裏每一個戰士的最強戰鬥力。

敵軍發起進攻以後,率先來襲的是一陣猛烈的炮火,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以後,令剛才還平靜的陣地頓時塵土飛揚。班裏沒有經驗的戰士,見炮彈在陣地附近落下,頓時嚇得有些慌亂,忍不住想起身躲避炮彈的落點。

王克勤見狀,急忙大喊著制止他們,讓他們不要慌亂,並告訴他們,兩顆炮彈幾乎不會落在同一個落點,所以上一個炮彈炸出的彈坑,就是最安全的地點,讓大家在躲避時冷靜處理,切記不要亂跑。

在王克勤的指揮下,敵人用炮火轟炸他們陣地期間,所有人都安然無恙。此後,敵人的炮火停了以後,王克勤仍然不讓大家從隱蔽處回來。因為知道,敵人的炮火暫時停止,是為了尋找我軍的火力點,一旦確定火力點位置,第二波炮火就會襲來。

果然,王克勤在敵人的炮火停了以後,故意架起機槍向敵人掃射一陣。敵人炮兵發現後,立刻對他射擊的位置進行狂轟亂炸。王克勤因為對此早有準備,自然令敵人的轟炸再次落了空。

只不過,敵人卻並不知道內情,還以為兩輪轟炸下來,王克勤班的陣地已經傷亡大半,炮擊之後就準備發起沖鋒。王克勤在國民黨軍隊當了好多年的兵,對他們的戰法了如指掌,早猜到了他們要向陣地發起沖鋒。

王克勤囑咐班裏的戰士,在敵人靠近之前,千萬不要過早開槍,因為這樣做很危險。反而等敵人沖鋒靠近陣地時再開火反擊,敵人會因為雙方距離過近,不敢開炮支援,危險自然也就會變小了。

原本九死一生的戰場,在王克勤的帶領下,戰士們逐漸找到了生存的竅門。此前對戰爭的恐懼之心,也隨之拋諸腦後,按照王克勤的指示,有條不紊的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數次擊退敵人的猛攻之後,此前不適應軍營生活,上戰場後嚇得直哆嗦的白誌學,也逐漸適應了戰場上的節奏。親眼見識了班長王克勤勇猛作戰的身影後,勇氣頓時爆棚,主動要過班長手中的機槍,向敵人瘋狂射擊。

王克勤被提拔為排長之後,成了軍中的風雲人物,劉伯承和鄧小平對他的期望也很高,當成了重點培養物件。遺憾的是,在之後的魯西南戰役中,我軍包圍定陶頑敵,王克勤參加突擊任務期間,被敵人的手榴彈擊中,雖然被及時救了下去,卻因為傷重不治壯烈犧牲。

王克勤臨終前,艱難地對身邊的戰友說道:「我對不起毛主席,對不起黨,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他還囑咐道:「請轉告全排同誌,以後要團結,打老蔣,立新功……」王克勤說完這番話,就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驚聞噩耗,劉伯承和鄧小平悲痛萬分,此戰雖然殲滅敵軍一個旅,劉伯承卻捶著桌子喊道:「就算是蔣介石的一個旅,也換不來一個王克勤!」

王克勤犧牲的訊息,傳遍全軍,這場勝利帶來的欣喜,瞬間被他永遠離開的悲傷所淹沒。事後,劉伯承和鄧小平聯名撰寫唁電,悼念王克勤同誌。在歷史上,這樣的事情是極為罕見的,足可見劉伯承和鄧小平對王克勤意外犧牲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