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上級讓他死守7天,他錯聽成「守47天」,結果打出軍事史上的奇跡

2024-07-25歷史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便是死亡,最艱難的事情便是體面地活著。

對於一位將軍來說,要麽凱旋歸來,要麽戰死沙場,這是對將軍最好的兩種歸宿。在世界各國的歷史中,都是傾向於戰死而不是投降。中國有句名言:「寧可站著死,不可跪著生」,在局面無可挽回之際,有無數的英雄都選擇了殺身成仁,與敵人戰鬥到最後一刻,不死不休以保全自己的名聲。

但是有這樣一位英雄,在與日軍的對陣中選擇了投降但是沒有受到人們的唾棄,而是受到了尊重與理解,當他逃出日軍的魔爪時,人們用鮮花和掌聲來表達對這位將軍的贊揚,來表達逃出魔窟的慶幸。這位將軍是誰呢?他就是著名愛國將領方先覺。

今天我們來講述一下方先覺的故事,作為一個向日軍投降的將領為什麽會被大肆宣揚呢?投降了又為什麽被稱為愛國將領呢?他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來一探究竟,尋找烽火中的溫情與將領的無奈。

九一八事變後,因為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軍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東北三省,使得東北地區的數十萬人民瞬間淪為亡國奴,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自信心爆棚,誇下海口說要三個月吞並中國,這可使得中國各界人民紛紛氣憤,怒斥日本的自不量力,也促進中國國內力量的集中,民間反對日本的呼聲越來越高,抗日鬥爭越來越頻繁。

經歷了數年的戰爭,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鬥,有無數的中國人民倒在了日本的鐵騎下,但是仍然有一批批的百姓揭竿而起來反抗日本的暴行,憑借著人口及中國土地廣闊的優勢,與日軍來了一場持久戰,抱著即使打不贏耗也要耗死日軍的心態與日軍打,都清楚日軍由於資源有限是不能與中國進行持久戰的,所以中國不著急,急的相反是日本。當年揚言要三個月侵吞中國的目標不僅沒有實作,還把大多數兵力放在了中國戰區,使得日本國內的消耗非常大而且還牽制了其他戰區的兵力部署,使得日本的野心無法實作。

在這場持久戰中,湧現了無數的抗日將領,他們沒有政黨之分,只有是否愛國,他們為了保衛國土,與日軍進行了一場場的殊死搏鬥,著名的有南京保衛戰,長沙保衛戰,淞滬會戰等著名的戰役,這都是青史留名的戰役,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這些著名的戰役,而是衡陽保衛戰。

這場戰役與其他的戰役是不一樣的,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與日軍進行戰鬥,進行了數次的巷戰,被稱為中國版的莫斯科保衛戰,但是與莫斯科保衛戰不同的是,最後駐守衡陽的軍隊在糧盡彈絕的情況下無奈投降於日軍,保全了被俘官兵的性命,沒有喪命於日軍之手,也是大功一件。

時間回到1944年,日軍攻下了長沙,兵臨衡陽城下,此時的衡陽戰略位置素有小上海之稱,是有名的稅收之城,經濟繁榮,此時的日軍為了扭轉了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利,把目標定在中國,企圖孤註一擲打通大陸的南北交通線,為日軍的運輸線做好保證。衡陽恰巧就是就是交通樞紐,掌握了這個地方也就打通了南北交通線,所以日軍為了占領這個這個地方,專門集結重兵企圖以最快的速度占領衡陽城。

方先覺參加過長沙保衛戰,由於在長沙會戰的優異表現被授予四等勛章,這也遭到了其他將領的妒忌,被排斥在外,此時兵臨城下,為了狙擊日軍的陰謀必須死守衡陽城。由於方先覺之前在長沙會戰的優異表現,被蔣介石親自點名守衛衡陽城。

這天夜裏,方先覺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說要他帶領第十軍死守衡陽城,拖得越久越好,至少死守7天,不惜一切代價消耗敵人的主力,他也會派遣周圍的部隊就行救援,在救援部隊來臨之時,一定要死守衡陽城。接到蔣介石的命令,方先覺認為是不是自己哪裏得罪蔣委員長了,要不然怎麽會派給自己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自己堅守衡陽城四十七天。原來方先覺聽錯了把「死守七天」聽成了「守四十七天」,雖然心中疑惑,但是也不做他想,就立即帶領部隊奔赴衡陽城布置,以最大的程度的消耗日軍部隊的主力。

日軍的速度很快,到達衡陽城下的時候先駐紮在衡陽城外,調來飛機先在衡陽的上空進行一番轟炸,然後在城中進行全方位的占領,這是日軍進攻城市的慣用手段,先轟炸再占領,有兩個目的,首先就是給城內的居民進行降維打擊,使他們看到日軍的強大消磨他們的意誌,其次就是轟炸城內的設施,破壞城裏的器材,使得許多兵工廠遭到打擊。方先覺參加過數次的戰鬥,與日軍數次的交手,自然知道日軍的方法,於是在日軍轟炸之前就已經令城內的居民和軍隊全部撤進城內躲好,免受日軍的轟炸,令所有的部隊呆在陣地裏不許動,只等的日軍走進就給日軍致命的一擊。

在一番狂轟亂炸後,城內並沒有傳出想象中哭鬧的聲音,傲慢自大的日軍以為是座空城,城內沒有多少駐守的部隊,許多將領在聽說他們到臨後已經棄城而逃了,因為在之前他們攻城時,有不少國民黨將領已經聞聲而逃了,以為這次也是,大意的他們直奔衡陽城而去,沒想到還沒有進城,在城門口遭遇了漫天的手榴彈,這是方先覺想出來的辦法,白刃戰對上日軍是肯定不行的,火力射擊面對強勢的日軍也是以卵擊石,況且日軍也攜帶有重武器,只有以這種辦法,集中手榴彈當他們靠近的時候近距離的扔向他們,造成他們不敢前進一步。這是他從八路軍進行土木作業那裏學來的辦法,面對日軍強勢的火力,只能靠近他們讓他們吃手榴彈,才能達到打擊日軍的辦法。

果然這個方法奏效,讓日軍跳腳,日軍集中火力硬拼但是面對漫天的手榴彈並沒有討得好處,日軍的好幾次沖鋒都以失敗告終,這時已經過了5天了,在這5天裏,雙方都陷入焦急中,國軍雖然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是後續的援軍一點影子也沒有,自己的糧食及武器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日軍這邊呢,本來設想的是七天內攻破城池,進而全面占領衡陽,控制大陸的南北交通線,確保前線的物資供應,但是現在遲遲沒有進展,後方的長官催得又緊,日軍這邊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占領衡陽城,這與方先覺接到的命令一模一樣,只不過一個是攻一個是守,一個是後方的全面支持,一個是孤立無援的境地,各方支援的部隊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結局在這裏已經註定的了。

於是在7月11日,日軍不顧一切地再次向衡陽的守備軍發動了攻擊,用飛機向衡陽城內投放了大量的燃燒彈,城內瞬間火光四射,很多百姓的家裏直接被燒,城內的守軍仍然堅守在陣地,當地的百姓看到這種情況也主動加入到部隊中做事情,男的守衛陣地做工事,女的替傷員包紮傷口,軍民一心,共同抗擊日寇。

看到這種情況,日軍喪心病狂地使用了毒氣彈,這種毒氣彈在國際上是不能用的,但是殺紅眼的日軍不管,直接在城內大量的投放毒氣彈,城內的居民和守備軍都沒有防毒器材,也有很多不認識毒氣彈的人們把他當成鐵撿回家,毒氣彈大量在城內蔓延,大量的百姓和守備軍死在了毒氣彈中,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日軍的瘋狂攻擊,部隊也是激發了骨子裏不服輸的性格,兩方展開慘烈的廝殺,守城的守備軍硬是擋住了敵人的數次進攻,使得敵人無法靠近核心地帶。

這時候已經已經是盛夏,雖然擊退了日軍的兩次瘋狂進攻,但是城內的損失也很大,沒有充足的藥品,彈藥也剩余不多了,大部份百姓的房屋被毀壞,城內的環境不容樂觀,前方有日軍虎視眈眈,後方蔣介石用飛機廣播說,援軍馬上到,城內的軍民日日盼,夜夜盼,希望援軍能夠早日到來解脫目前的困境,但是遲遲不見援軍的影子,方先覺不是傻子,他清楚地知道,援軍大概不會到來了,只能夠自己救自己,能戰鬥一天是一天吧。

7月30日,日軍從衡陽周邊調兵遣將圍攻衡陽城,派遣飛機向城內轟炸,從西南北三方同時進攻,順便投放毒氣彈與燃燒彈,面對這樣的情況,守備軍也好似無能為力,盡管拼死抵抗,但是仍然抵擋不住日軍的進攻,被日軍撕開了一個口子,趁虛而入進入城內,守備軍在城內與進入的日軍進行了巷戰,利用地形與日軍進行鬥智鬥勇,雖然不能殺害日軍但是也攪的日軍不得安寧。

此時的日軍已經知曉了城內的情況,彈藥所剩不多,人員傷亡嚴重,食物與藥品短缺,天氣炎熱,受傷的士兵傷口發炎,疾病傳播,城內的情況不容樂觀,以目前的情況看也不太可能等來援軍,綜合分析之後,於8月6號突然發動猛烈的攻擊,面對炮火的爆炸聲,前方的戰鬥還在繼續,但是方先覺已經心灰意冷,給了蔣介石發了最後一封電報,說明了戰鬥情況及自己已經盡心盡力了,但是面對這種孤立無援的情況,自己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決定殺身成仁報效祖國。

他在書房決定開槍自盡,但是被副官攔下,告訴他做到這樣已經很好了,沒有等來援軍不是他的錯,一旦他舉槍自盡,那麽軍心不穩,士氣大亂,日軍便會大規模地攻進城,此時已經給日軍造成了那麽大的傷亡,以日軍的暴虐攻進城肯定會大肆屠殺士兵與百姓,還不如與日軍談條件停戰,這一刻的方先覺內心是痛苦的,作為一名軍官向敵人投降無疑是奇恥大辱,更何況還是無惡不作的日軍,但是如果還是這樣抵抗下去,遲早要被日軍攻進城來,到時候會有更多的百姓被殘忍殺害,為了保全剩下的傷兵,也為了日軍攻進城不會對百姓進行大屠殺,於是他向日軍提了三個條件,保留目前部隊的建制、不能屠殺俘虜、立即停火不得屠城。日軍拒絕了他的條件,但是進城之後也沒有像以往那樣大肆的屠殺俘虜與百姓,之所以這樣正是因為日軍對方先覺的能力表示贊揚。

這一仗經歷了47天,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堅守了這麽多天,可以說是軍事上的奇跡,這場仗雖然敗了,但是他不是由於指揮能力不夠而敗的,恰恰是由於指揮能力太過優秀而遭到妒忌不被支援才敗的,這場仗日軍雖然勝了,但是是慘勝,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衡陽戰役以死傷1.6萬人的代價令日軍死傷1.9萬人,是少數的在與日軍的對抗中以少勝多的例子,更是抗戰史上時間最長的城市攻擊攻防戰。

這場戰役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重創了日軍,粉碎了日軍想要七天攻下衡陽的夢想,打出了國際威望,讓國際上的其他國家對我們另眼相看,也加速了東條英機下台的速度。

投降之後方先覺最後被日軍囚禁起來,但是在國民政府的積極營救下,方先覺逃了出來,到達重慶受到了重慶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各大報紙爭相報道說他是民族之魂。

也有人說方先覺如果在衡陽會戰時開槍自盡可能會留得一世清名,會讓後人敬仰,投降就讓他背負了汙名,任何時候投降的將領都會受到歧視。我們不否認這樣,如果他當時舉槍自盡會流芳百世,國家頂多會多一位民族英雄,可是城內的傷員與百姓怎麽辦,是不是會成為另一個南京城呢?

世人沒有坐在他當時的位置上,不能體會他當時的心情,作為將領確實是已經盡力了,面對強兵的攻城,拼死抵抗了一個多月,在糧盡彈絕的情況下為了保全傷兵才投降,這種行為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功過是留給後人評的,但是百姓的性命是當務之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