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談談「治史權」

2024-01-03歷史

剛讀了溫伯陵的一篇文章【中國的兩條權力線】,談我的一點感想吧。

那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中國古代在皇權法統之外,還有一條文人道統的權力線。開篇就是講司馬遷【史記】中的兩個故事,就是趙盾弒君,崔柕弒君被史官拼死記載的故事。其實這是狗屁不通的兩個故事。史官是造成「禮壞樂崩」的罪魁禍首。

這兩個故事都是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是「分封制」下的故事。史官貌似是維護周天子分封下的「君」的權力,「君」的權力來自於周天子,史官替「君」說話,貌似就是維護周天子的權威。其實呢,周天子並沒有賦予史官這樣的權力和權威。

史官這種權力也違背了孟子「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的思想。按照孟子的話說就是「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這才是「分封制」下正常的「君君臣臣」的關系,那是一種雙向的「契約」關系。(「父父子子」不是契約關系)。史官這種做法,其實是破壞了「分封制」的道統,是「禮壞樂崩」的罪魁禍首。

左傳

司馬遷說的倒是和孔老二一致。【春秋】裏,孔老二只有簡簡單單八個字的描述:「晉趙盾弒其君夷臯」。所以孔老二的「克己復禮」,就找錯了「禮壞樂崩」的原因,也就解決不了問題。天子壓榨封君的權利,封君壓榨臣子的權利,臣子壓榨國人的權利……那不就最終會流於法家的弱民,愚民的思想了麽?

或者說,孔老二說的,和司馬遷說的並不一致,孔老二直稱稱晉靈公的名「夷臯」,就是貶斥晉靈公無道的意思。孔老二比當年的史官多了兩個字,也是「微言大義」嘛。左丘明的【左傳】也許不是亂加戲,亂發揮。【左傳·晉靈公不君】: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大意是說,董狐是個好史官,趙盾也是個好大夫。趙盾要是潤了,就沒事兒了。

左傳「晉靈公不君」的「不君」二字。孔老二的「夷臯」二字,又有點兒孟子的了。這不是價值觀混亂嘛。天下不大亂才怪了呢。

司馬遷其實是處於「分封」向「皇權」過渡的末期了。「說理靠講故事,論證靠打比喻」,「平地摳餅」地想從「皇權」那裏摳出一塊權力來。但是並不算成功,所以【史記】就是「史家之絕唱」了。

後世的傳統是,所謂「正史」,都是新朝為前朝修史。「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是認人打扮的小姑娘」……

春秋之前,史書官修。這個「官」是分封制度的一部份。或者說是「禮」的一部份。官史之外,全是野史,私史。

中國第一部私史,就是孔老二的【春秋】。這是最大的僭越,最大的禮壞樂崩,像梁山土匪那樣的「替天行道」。【左傳】也是私史,都是周室衰微後,私史泛濫年代的產物。算是從分封制下,平地摳餅,硬摳出來的一塊權力。什麽叫「亂臣賊子懼」啊?那是「摳出三室一廳」,把分封制都給摳塌了啊。

秦始皇焚書,燒的主要就是私史。收回了「治史權」。【史記】也是最大的私史。【資治通鑒】不算私史,是奉宋英宗,宋神宗之命編寫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嘛。

「道統」,其實在西方也有。我之前說過,中國古代的文人,有點兒像西方的「教士」。但「道統」又沒有西方的「教權」那麽牛叉。教權是羅馬帝國的余孽,高於蠻族分封的王權。蠻族皇帝需要教皇來加冕。中國的道統可沒有那個本事。

中國的道統其實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真正的「封建余孽」,世族就是分封制的殘余勢力。後面科舉上來的「農民知識分子」談道統,就只能是呵呵的「偽道統」了。

西方的現代化,起源於「教權」的崩潰。中國要想現代化,也必須從廢除「偽道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