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把孫權偷襲荊州的訊息通報關羽,曹操這樣做,想坑誰還是想救誰?

2024-07-23歷史

建安二十四年,荊州戰局風雲突變。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岌岌可危。就在此時,孫權暗中謀劃偷襲荊州,並向曹操密報求助。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曹操卻做出了令人費解的決定:將孫權的密報通知關羽。這一舉動究竟是曹操的精心算計,還是出於對關羽的惜才之心。

建安二十四年,三國鼎立的格局已然形成。魏國曹操盤踞中原,占據大好河山。蜀漢劉備據守西蜀,雄踞天府之國。吳國孫權割據江東,坐擁魚米之鄉。

這三大勢力犬牙交錯,互不相讓。曹操雖然占據優勢,卻也難以一統天下。劉備雖然地盤最小,卻有諸葛亮這樣的智囊和關張趙這樣的猛將。孫權雖然實力居中,卻能左右逢源,在夾縫中求生存。

就在這年,關羽率軍北上,發動了震驚天下的襄樊之戰。他先是大敗曹操大將於禁,水淹七軍,生擒於禁和龐德。這一戰,關羽可謂是一戰成名,威震華夏。

曹操聞訊大驚,連忙派遣援軍。但關羽勢如破竹,一路高歌猛進。他很快就把曹操的另一員大將曹仁圍困在樊城。

樊城內外,形勢危急。曹仁率領數千兵馬死守城池,但城中糧草日漸匱乏,外部援軍遲遲不至。關羽乘船直逼城下,圍城數重,內外斷絕。

曹仁面對這樣的困境,只能激勵將士,與城共存亡。他知道,一旦樊城失守,關羽就將長驅直入,直取許都,那時曹操的大業就會毀於一旦。

與此同時,在江東的孫權也密切關註著局勢的發展。他一方面擔心關羽勢力膨脹,威脅到自己的地盤;另一方面又想趁火打劫,奪取荊州。

孫權心中盤算:如果能趁關羽主力北上之際,偷襲荊州,那可就是一舉兩得。既能打擊劉備勢力,又能擴大自己的地盤。想到這裏,孫權決定向曹操求助。

他派出使者,帶著密信前往許都。密信中詳細闡述了偷襲荊州的計劃,並懇請曹操保密,不要讓關羽有所察覺。

曹操收到密信後,不禁冷笑。他想起前些日子司馬懿和蔣濟的預言:關羽北上必然會引起孫權的忌憚,到時候只要許諾孫權一些利益,他就會主動出兵牽制關羽。

沒想到這預言這麽快就應驗了。曹操心中暗喜,但他並沒有立即答應孫權的請求。相反,他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議對策。

群臣們紛紛獻策,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保密,好讓孫權偷襲得手。但是曹操心中另有打算。他知道朝中不乏與劉備、關羽有交情的人,這個訊息恐怕很快就會傳到對方耳中。

就在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董昭站了出來。他建議將孫權的密謀告知關羽,認為這樣做才是上策。董昭的話正中曹操下懷,他當即下令:將孫權的密信用箭射入關羽軍營。

孫權的使者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往許都。他帶著一封密信,裏面詳細闡述了偷襲荊州的計劃。

孫權在信中懇請曹操保密,並表示願意以此為功勞獻給曹操。這封信猶如一顆重磅炸彈,落在了曹操的案頭。

曹操讀完信後,不由得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他想起前些日子司馬懿和蔣濟的預言,心中暗暗稱奇。

這兩位謀士早就料到,關羽北上必然會引起孫權的忌憚。果不其然,孫權主動向曹操示好,請求協助偷襲荊州。

曹操沒有立即答復孫權,而是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文武百官齊聚一堂,各抒己見。

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保密,配合孫權的計劃。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一舉擊潰關羽。

但曹操心中另有打算。他環顧四周,心想朝中不乏與劉備、關羽有交情的人。

這個訊息恐怕很快就會傳到對方耳中。與其如此,不如主動出擊,將計就計。

就在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董昭站了出來。他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建議:將孫權的密謀告知關羽。

董昭認為,這樣做才是上策。他侃侃而談,闡述了這個建議的幾個好處。

其一,可以挫敗孫權的陰謀,讓他的計劃功虧一簣。其二,可以在關羽心中種下懷疑的種子,離間孫劉關系。

其三,還可以顯示曹操的大度和氣量,為日後爭取關羽埋下伏筆。董昭的話音剛落,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

有人贊同,認為這是一箭三雕的妙計。也有人反對,覺得這樣做會失去一個打擊關羽的好機會。

曹操聽著群臣的爭論,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心中已經有了決斷,但並沒有立即表態。

他故意沈吟片刻,讓爭論繼續進行。這時,曹操註意到有幾個大臣的表情有些異常。

這些人平日裏就與劉備、關羽有些往來。曹操心中暗笑,看來這些人已經按捺不住,想要通風報信了。

終於,曹操開口了。他說:"諸位愛卿的意見我都聽到了。董昭的建議很有道理,我決定采納。"

話音剛落,朝堂上一片嘩然。有人歡呼雀躍,有人面露難色。曹操不動聲色地掃視一圈,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

他當即下令:將孫權的密信用箭射入關羽軍營。這個命令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訊息很快傳遍了許都,不少人都在猜測曹操此舉的用意。有人說這是曹操的詭計,有人說這是曹操的仁義之舉。

而在樊城城下,關羽的大營裏,一支羽箭破空而來,帶來了這個驚人的訊息。關羽拆開箭上綁著的信箋,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他召集麾下將領,商討對策。有將領主張立即撤軍,以保全實力。也有將領認為應該加緊攻城,速戰速決。

關羽權衡再三,最終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他決定繼續圍攻樊城,但同時派出斥候密切關註江東的動向。

關羽認為,只要能盡快拿下樊城,就還有時間回師勤王,挫敗孫權的陰謀。這個決定,註定要改變三國的格局。

曹操的決定如同一枚重磅炸彈,在三國政壇引起了軒然大波。許都城內,街頭巷尾都在熱議這個驚人的訊息。

有人說曹操是在坑害孫權,有人說他是在救關羽,還有人說這是挑撥離間的妙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坑害孫權的說法頗有市場。支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曹操此舉無疑會讓孫權的偷襲計劃功虧一簣。

孫權辛辛苦苦籌劃的偷襲行動,還沒開始就已經曝光。這對孫權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不僅如此,曹操的行為還可能讓孫權陷入被動。一旦關羽得知訊息後迅速回師,孫權就可能腹背受敵,處境十分危險。

還有人認為,曹操這是在救關羽。他們說,曹操雖然與關羽是敵人,但也不得不佩服關羽的才能和忠義。

曹操此舉,是在給關羽一個提醒和機會。讓他能及時撤退,避免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面。

這些人還搬出了曹操"寧與人,不與土"的名言來佐證。他們認為,曹操是在用實際行動詮釋這句話的含義。

但也有人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他們反駁道,曹操怎麽可能這麽好心?他這麽做,肯定另有所圖。

於是,第三種說法應運而生:曹操此舉是為了挑撥孫劉關系,坐收漁翁之利。支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曹操此舉可謂一箭三雕。

首先,它挫敗了孫權的計劃,讓孫權陷入被動。其次,它在關羽心中種下了懷疑的種子,動搖了蜀吳聯盟的根基。

最後,它還塑造了曹操仁義的形象,為日後爭取關羽埋下伏筆。這些人贊嘆道,不愧是曹操,這一手玩得可真是高明啊!

與此同時,在樊城城下,關羽的大營裏也是一片嘩然。將士們議論紛紛,對曹操的用意各執一詞。

有人認為曹操是在玩弄詭計,不可輕信。也有人覺得曹操此舉確實令人費解,或許真有深意。

關羽聽著眾人的議論,面色凝重。他不斷地在營帳內來回踱步,似乎在權衡利弊。

最終,關羽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繼續圍攻樊城,但同時加強對江東的防備。他認為,只要能盡快拿下樊城,就還有時間回師勤王。

關羽的這個決定,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曹操的高明。無論關羽選擇撤軍還是堅守,都在曹操的預料之中。

而在江東,孫權得知自己的計劃已經暴露,頓時怒不可遏。他咬牙切齒地說:"曹操,你好狠的心啊!"

孫權立即召集文武商議對策。有人主張趁關羽還未回師,立即出兵偷襲荊州。也有人建議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經過激烈的討論,孫權最終決定:既然計劃已經暴露,那就索性明刀明槍地來。他下令大軍集結,準備對荊州發起全面進攻。

就這樣,曹操的一個決定,讓三國格局再次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和微妙。

而在許都,曹操依舊保持著他那高深莫測的笑容。他知道,無論事態如何發展,他都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關羽繼續圍攻樊城,卻不知身後已是暗流湧動。他派出的斥候並未察覺到江東大軍的動向,這給了孫權可乘之機。

孫權親自率領大軍,悄無聲息地向荊州推進。他的戰船順江而下,如同一條巨龍蟄伏在長江之中。

就在關羽全力攻打樊城之際,孫權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荊州守將麋芳和傅士仁措手不及,倉促應戰。

孫權的軍隊如同潮水般湧入荊州,守軍節節敗退。麋芳和傅士仁見勢不妙,竟然選擇投降。

荊州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落入了孫權之手。孫權站在城頭,俯瞰這片富饒的土地,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訊息傳到樊城,關羽如同晴天霹靂。他立即下令撤軍,準備回師勤王。然而,為時已晚。

關羽的退路已經被孫權的軍隊切斷。他率領殘兵敗將,在敵軍的圍追堵截中艱難突圍。

關羽的處境越發危險,曾經的威風蕩然無存。他帶著少量親信,在荊州境內四處躲藏。

孫權的軍隊如同獵犬一般,四處搜尋關羽的蹤跡。關羽幾次險些落入敵手,但都憑借自己的機智脫險。

然而,命運終究還是和關羽開了個玩笑。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關羽被圍困在了麥城。

城內糧草殆盡,士氣低落。關羽知道,這次恐怕難以逃脫了。他召集眾將,商議突圍之策。

就在這時,孫權派人送來了降書。降書中許諾,只要關羽投降,就可以保全性命。

關羽看著降書,冷笑一聲。他當著使者的面,將降書撕得粉碎。關羽說:"寧死不降,何須多言!"

孫權得知關羽的回答,勃然大怒。他下令全軍出擊,務必生擒關羽。

麥城內外,廝殺聲震天動地。關羽親自上陣,奮勇殺敵。他的長刀如同一道閃電,所向披靡。

然而,寡不敵眾。關羽的軍隊被打得七零八落,最終只剩下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以及幾個親信。

關羽看著滿地的屍體,長嘆一聲。他知道,自己的結局已經註定。關羽對著身邊的親信說:"你們各自逃命去吧,不必跟我一起送死。"

親信們流著淚說:"將軍待我們如父,我們豈能在危難之際棄將軍而去?"關羽被他們的忠誠所感動,點了點頭。

就這樣,關羽帶著這幾個忠心耿耿的部下,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離開了麥城。他們向著漢中的方向逃去,希望能夠與劉備匯合。

然而,天不遂人願。在途經荊州境內的一個小鎮時,關羽一行人被當地的百姓認出。有人偷偷通風報信,很快,孫權的軍隊就追了上來。

關羽被團團圍住,再無退路。他拔出長刀,準備做最後的抵抗。就在這時,一支冷箭從暗處射來,正中關羽的後心。

關羽踉蹌了一下,但仍然挺直了腰板。他轉身看向箭射來的方向,只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從暗處走了出來。

原來,射箭的人正是曾經投降孫權的麋芳。麋芳看著受傷的關羽,臉上露出了復雜的表情。

關羽看著麋芳,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他說:"我關羽一生行事光明磊落,不想卻死在你這種小人手裏。"

說完這句話,關羽仰天長嘯,然後緩緩倒下。就這樣,這位威震華夏的蜀漢名將,最終死在了曾經的部下手中。

關羽的死訊很快傳遍了整個三國。劉備聞訊大哭,連續幾天茶飯不思。他發誓要為關羽報仇,誓要滅掉東吳。

而在許都,曹操得知關羽身死的訊息,久久沈默不語。最後,他只說了一句話:"英雄已逝,天下再無關羽。"

就這樣,關羽的傳奇人生畫上了句號。然而,他的故事卻永遠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