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秦瓊沒露面,唐朝公爵中的瓦崗七雄,為何在玄武門一戰全部失蹤?

2024-01-31歷史
#秦瓊#如果沒有玄武門之戰,那麽唐高祖李淵就不會那麽早禪位,唐朝第二位皇帝可能廟號還是太宗,但名字卻可能不是世民而是建成。

在演義小說裏,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全靠瓦崗英雄相助,但是我們細看史料就會發現,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玄武門之變中,唐朝公爵級別的「瓦崗七雄」一個都沒有出現在現場,他們神秘「消失」的原因很復雜,探討他們消失的復雜原因,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有人幕後策劃,有人隔岸觀火,而秦瓊程咬金的態度,史書的記載也令人難以捉摸。

隋末唐初群雄並起,十八家反王、三十六路煙塵是說少了:我們細看【舊唐書】和【新唐書】就會發現,當年揭竿而起的綠林好漢和擁兵割據的軍閥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動靜鬧得最大的,就是太原留守李淵、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江都通守王世充、瓦崗翟讓李密、世代務農的竇建德。

與評書和演義小說不同,正史中的宇文化及在篡弒之前的官爵並不高,也沒有兒子叫宇文成都,他原本連當奸臣、權臣的資格都沒有,隋煬帝也很不待見他:「大業初,煬帝幸榆林,化及與弟智(將作少監)及違禁與突厥交市。帝大怒,囚之數月,還至青門外,欲斬之而後入城,解衣辮發(斬首前的準備),以公主故(楊廣長女南陽公主嫁給了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久之乃釋,並智及並賜述(宇文述,三及之父)為奴。述薨後,煬帝追憶之,遂起化及為右屯衛將軍。」

宇文化及雖然沒有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那樣勇猛的兒子,但卻曾差點殲滅瓦崗軍,要不是秦瓊力挽狂瀾,李密就被踏為肉泥了:「密與化及大戰於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

秦瓊字叔寶,【舊唐書】稱字而不直呼其名,是一種特別的尊重,李密字玄邃、徐世勣字懋功,但史書都是直呼其名。

正史中的秦瓊比演義小說寫得厲害,甚至極有可能是隋末唐初第一猛將,尉遲敬德歸唐原因有兩種說法:其一為被秦王李世民圍困於介休城而走投無路,其二為被秦瓊生擒後為活命而降。

尉遲敬德也是淩煙閣功臣,跟李世民的關系很密切,所以後世寫史,會淡化一些他的敗績,但是有秦瓊後人墓誌銘顯示,尉遲敬德確實是被秦瓊生擒活捉了——尉遲敬德與秦瓊聯姻後長了一輩(秦瓊之子娶了尉遲敬德孫女),如果生擒是假,是不會寫進墓誌銘的。

尉遲敬德和程咬金都不像隋唐英雄系列小說寫的那樣又黑有壯還有點憨憨,他們在玄武門之變前後,都表現出了較高的政治智慧,並沒有像魏征那樣站錯隊。

在玄武門之變前,瓦崗舊將魏征幫建成元吉出主意,要借出征之機做掉瓦崗舊將秦瓊程咬金(必殺名單上秦瓊排名第一),程咬金則悄悄勸說李世民早拿主意做掉大哥建成四弟元吉(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後生有四個嫡子,老三為玄霸,字大德)。

玄武門之變驗證了瓦崗英雄的政治智慧,我們很高興地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拿著刀槍在玄武門前殺紅眼的,李世民一方是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建成元吉一方是薛萬徹(貞觀十八年娶李世民之妹丹陽公主為妻,後因參與房遺愛謀反而於永徽四年被唐高宗李治處死)、謝叔方、馮立,背後出主意的魏征和程咬金都沒有沖在第一線,秦瓊更是不見蹤影,徐世勣(當時已經賜姓改名為李世勣,後避太宗名諱而稱李勣)。

侯君集並不是瓦崗英雄,他一直是秦王府的人,也從未當過梁上君子,更不會輕功。史料中出身於瓦崗軍的唐初公爵至少有七位,這七位瓦崗英雄都沒有去玄武門,所以太子建成的謀主魏征也沒受到任何處罰,反而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來聊一聊這七位瓦崗英雄哪一位更聰明智慧。這七位瓦崗英雄,分別是侍中、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征(以下均按生前最高官爵介紹),洛州都督、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左屯衛大將軍、鎮軍大將軍、盧國公程咬金,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英國公李勣,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瓊,左武衛大將軍、瑯琊郡公牛進達,右武衛將軍、濮陽郡公吳黑闥。

我們細看隋唐史料,就會發現這七位瓦崗英雄出身的唐朝公爵,只有秦瓊與程咬金、牛進達、吳黑闥是一夥的,李勣、張亮、魏征之間連起碼的戰友之情都沒有,不但在玄武門之變中立場不同,後來又互相攻訐勢同水火,張亮於貞觀二十年被殺的時候,李勣正因大敗薛延陀而備受榮寵,但他並沒有出面營救。

張亮在瓦崗軍的時候就是李勣部下,後來又跟李勣一起投唐,他得到李世民信任,也是李勣推薦的:「軍中有謀反者,亮告之,密(李密)以為至誠,署(代理,幹得好就正任)驃騎將軍,隸於徐勣;勣以黎陽歸,亮頗佐佑之。後房玄齡、李勣以亮倜儻有智謀,薦之於太宗,引為秦府車騎將軍。漸蒙顧遇,委以心膂。」

瓦崗七雄中,最不聰明而又假裝聰明,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就是這個瓦崗驃騎、秦王車騎:他舉報侯君集而升任刑部尚書,後又被人舉報謀反而被綁赴刑場。

與張亮截然相反,牛進達和吳黑闥就是緊跟秦瓊腳步,不顯山不露水,一步步熬到了十六位大將軍和郡公官爵,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最後都獲得了很不錯的追贈和謚號(一為忠,一為壯),並且都陪葬昭陵,最後也沒與秦瓊程咬金分開——他們加入唐軍,也是程咬金建議、秦瓊拍板,在兩軍陣前從容離開王世充的,王世充的千軍萬馬,沒有一人敢攔阻。

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牛進達吳黑闥善始善終,程咬金的結局也是相當美滿,這位李世民的親家成了唐初戰場常青樹,七十高齡以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相當於一軍元帥)的身份,帶著蘇定方(前軍總管,相當於正印先鋒官)討伐西突厥阿史那賀魯。

老程最後一戰打贏了,但並沒有獲得全勝,很多人都認為程大帥是貪財搶錢而忘了追擊敵人,但是遍觀史書以史為鑒,我們就會發現他的做法用意極深且十分高明:程咬金已經受封上柱國(跟秦瓊一樣,都是頂級勛位,不同的是秦瓊的上柱國是殺出來的,老程只是在玄武門之變前說了一句話就得到了)、開國公(唐朝國公稱號前有開國兩字就尊崇),兒子娶了現任皇帝的姐姐(清河公主李敬比唐高宗李治大四歲),如果再立下大功,該受到怎樣的封賞?如果李治認為自己拿不出什麽東西來賞賜程咬金,結果又會如何?

與老程的見好就收相比,李勣和魏征的做法如何評價,讀者諸君自有公論,筆者總認為這二人過於聰明,或者說是聰明外露,反倒不算真聰明了:魏征一輩子的頭上都懸著一把刀,李勣差點被滅門,倒是「不太聰明」的程咬金,活得又滋潤又快活,說他屠滅達恒篤城就是貪圖那點金銀,估計誰也不會相信,所以李治只是象征性地給了一個處分,根本就沒有提追繳戰利品的事兒。

程咬金聰明,秦瓊則是智慧,我們細看唐朝公爵中的瓦崗七雄,肯定會有很多感悟,尤其是玄武門之變,更是可以稱作一塊試金石:在您看來,瓦崗七雄中的第一智者,是秦瓊還是程咬金?哪一位瓦崗英雄智勇雙全?魏征和李勣、張亮的經驗教訓,應該怎樣總結和汲取、學習?如果秦瓊不在玄武門之變後稱病十二年直到薨逝,其結果又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