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程子華:打了勝仗卻讓毛主席氣得不輕,資歷可授大將,卻沒獲軍銜

2024-07-17歷史

很多人會說就算給程子華授銜,他頂多也是中將軍銜,我認為這個說法不準確,從戰功來看程子華絕對有資格被授予上將,從資歷來看授予他大將都是可以的。

這個觀點絕對沒有瞎說,程子華作為為數不多的大兵團司令員,他的功績和資歷在整個開國將領中都是屈指可數的。

解放戰爭時期,四大野戰軍加起來共有19 個兵團,程子華長期擔任著東北野戰軍第13兵團司令員,其余的兵團司令員也皆是名載史冊的名將,一起來看看其他各大兵團司令都被授予了什麽軍銜。

第一兵團的司令員是王震將軍,後來被授予上將軍銜,第二兵團司令員是許光達,他更加厲害,因為功勞卓著,曾經在延安保衛戰中還救過毛主席,直接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三兵團的司令員是陳錫聯,他在抗戰時期擔任129師團長期間,夜襲陽明堡一戰成名,從旅長到兵團司令,一路升遷都是憑借紮實的戰功,在毛主席晚年時,陳錫聯成為了毛主席最信任的人之一,他一度成為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重要人物,他被授予的也是上將軍銜。

第四兵團司令員是陳賡,陳賡將軍的經歷其實不用多說,用「傳奇」兩個字來形容最為貼切,拋開粟裕和東北野戰軍司令兩位將軍來說,陳賡在解放戰爭期間殲滅敵人的數量算是最多的了,他的第四兵團從山西一直打到廣東的粵漢鐵路,一路上基本以橫掃的姿態贏下了所有戰鬥,他的功勞被授予大將軍銜絕對是實至名歸。

第五兵團的司令員是楊勇,他作為著名的「軍中三楊」裏年紀最小的一位,建立的功勞卻很大,授銜的前兩年,也就是1953年時他率部參加韓戰,指揮打響了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此戰楊勇率部殲滅了李承晚集團軍和美軍共5.6萬人,這場戰役的勝利直接逼迫了美國和南韓在停戰協定上簽字,1955年時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七兵團的司令員是王建安,這位將軍是一位軍政雙優的人物早期出身於紅四方面軍,是當時徐向前的愛將之一,他最早的時候是和許世友搭檔,後來因為某些事情兩人鬧過矛盾,在發動濟南戰役之前,毛主席親自導演了一場「將相和」,使得他和許世友兩人重歸於好,濟南戰役時,許世友擔任了總指揮,王建安正是副總指揮,後來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八兵團司令員是陳士渠,他被後世之人稱為「工程兵之王」,家族中祖輩都是軍人出身,兩彈一星的研究建設,他立下了大功,在1955年時他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九兵團司令員是宋時輪,濟南戰役中他擔任了西路軍指揮,和聶鳳智配合一起攻破濟南城,活捉了國民黨高級將領王耀武,抗美援朝戰爭中,他率部參加了幾位慘烈的第五次戰役,當時三個兵團分三路進攻,宋時輪負責指揮的一路表現最為出色,回國後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十兵團的司令員是葉飛,他是唯一的擁有雙重國籍的開國將領,他是華人,但出生於菲律賓,曾經和張愛萍等人都是新四軍中的核心人物,解放戰爭中期被調到了華東野戰軍任職,是陳毅和粟裕手下的猛將,他的軍銜也是上將。

第十二兵團的司令員是肖勁光,他和陳賡、許光達一樣,都是被授予了大將軍銜,肖勁光是毛主席眼中的「正規軍事人才」,紅軍時期,毛主席曾救過他的命,抗戰時期,他擔任了留守軍團司令員,負責保衛延安,也就是保衛毛主席黨中央的安全,這個時間足足持續了十年,這個期間他和毛主席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建國後,毛主席任命他為海軍司令。

第十四兵團的司令員是劉亞樓,他作為四野的參謀長,擁有超強的戰略眼光,29個小時攻破天津,這個戰績被毛主席稱為「偉大的勝利」,肖勁光是海軍司令,劉亞樓正是被毛主席任命為空軍司令,他的軍銜是上將。

第十五兵團的司令員是鄧華,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役中,鄧華率部大迂回作戰,讓杜聿明的第五軍吃了大虧,整個東北戰場的戰略大反攻正是在鄧華的率領下發起的,這一點已經是很大的功勞了,四野從東北一直打到了海南,基本每一場大型戰役都可以看到鄧華指揮作戰的身影。

後來的韓戰,毛主席親自任命鄧華為誌願軍第一副司令,在1952年時,彭德懷因為身體不舒服回國治病,鄧華更是被任命為誌願軍代司令,他的軍銜也是上將。

第十八軍團的司令員是周士第,賀龍手下有三名猛將,一個是張宗遜,一個是賀炳炎,還有一個就是周士第了,他和劉亞樓一樣,是為數不多參謀長出身獲授上將的人物,張家口戰役,周士第和張宗遜等人緊密配合,給予了傅作義軍團沈重打擊。

還有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誌,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兩人的戰績不用多說,兩個字:彪悍!軍中三楊不是瞎叫的,楊得誌、楊成武、楊勇三人都是名震天下的猛將,這兩位將軍的軍銜也是上將。

也就是說十九個兵團的司令員,出了三位大將,16位元上將,這個結果證明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程子華作為地13兵團的司令員有足夠的資格被授予上將,而且至少是上將!

閑話扯得有點多!我們言歸正傳,好好介紹一下程子華將軍的一些重要履歷!

為什麽我認為程子華將軍有資格被授予大將軍銜呢?這和他的履歷有關。

紅軍時期,程子華在1934年時擔任了紅25軍軍長的職務,當時的副軍長正是後來的開國大將徐海東,也就是說徐海東將軍曾經做過程子華的下屬。

後來程子華升任了紅15軍團的政委,紅25軍當時正隸屬於紅15軍團,此時徐海東才擔任了紅5軍軍長一直,也就是說在職務上,程子華一直是徐海東的直屬領導。

徐海東是毛主席極其信任的人,盡管中間有十幾年沒有參與指揮作戰,但是在紅軍時期,徐海東做出的突出貢獻還真是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抗戰爆發初期,徐海東在115師擔任旅長職務,這和陳賡大將的履歷是一樣的。

那麽徐海東既然能被授予大將,憑借程子華的履歷和戰功,他自然也可以被評為大將,但最終程子華終其一生都沒有軍銜,這是怎麽回事呢?

其實後世之人對此有過很多猜測,那些說法基本都是自己想出來的,根本就沒有那麽一回事,真正的原因是和當時的授銜制度有關。

1955年時,中央軍委釋出的授銜指示檔中,詳細規定了各個級別的授銜標準,從標準上看程子華至少可以被授予上將軍銜,也有希望沖一沖大將軍銜,不過其中有一條硬性規定是程子華無法滿足的,這條規定其實是很合理的,因為這條規定,很多戰功赫赫的將領都沒能獲得軍銜。

這條規定的主要內容就是:截止到1955年之前,已經不在軍隊任職的人不參加這次授銜!

很多人奇怪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規定,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國家實行的是軍政分開的模式,比如省委書記他是沒有權利調動軍隊力量的,他能動用的武裝力量可以包括:警察部隊!

正因為如此,當時中央軍委才出台了這個規定,建國初期,程子華被任命為山西省省委書記,山西軍區司令員,這個時期程子華既在地方任職,也在軍隊任職。

不久後他被調回中央,主管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經濟工作,大家一定還記得這個詞語叫「合作供銷社」,這個單位在那個時代屬於誰都想進去工作的熱門部門,而供銷社的首創者正是程子華。

程子華當時向毛主席提出了這個改造傳統手工業經濟等措施,供銷社的設立便是在這個大環境下誕生的,程子華便成為了全國供銷社的最高負責人。

這個職位他一直擔任到了授銜前,此時程子華已經幾年不在部隊任職,按照中央軍委出台的相關政策,他就沒有被授予軍銜。

以上所述是我個人認為的程子華沒被授銜的最主要原因,某些地攤文學上總是杜撰出很多其他原因,我認為那些都不是事實。

就像有人認為程子華曾經戰場上私改命令讓毛主席很生氣,這件事倒是真的,但不是導致程子華不被授銜的原因。

縱觀毛主席的一生,他的高風亮節有目共睹,當年張宗遜在集寧戰役中失誤也很大,毛主席還不是照樣信任他,毛主席多次說過:「勝敗為兵家常事!我們要多總結經驗!」

如果非要說什麽毛主席不信任程子華,那一起看看程子華在授銜結束後擔任的職務吧,1958年程子華被任命為商業部部長,1960年程子華再次承擔國家建設重任,被任命為國家建委主任一職,到了1964年,程子華開始擔任西南局書記,西南有三省,也就是說程子華是三省的最高領導人。

看看程子華的任職履歷,還有人亂編謠言說什麽毛主席不信任程子華嗎?這些履歷反而證實一點:毛主席對程子華很信任,尤其是很認可他搞經濟建設工作的能力!

至於那件程子華惹毛主席生氣的事情確實真的,但不影響毛主席對他的信任,簡單描述一下這件事情的始末吧!

1948年年末,毛主席做了一次偉大的戰略部署,就是讓程子華率領第13兵團提前入關,配合華北軍區楊得誌和楊成武的兩個兵團對傅作義的部隊進行合圍。

當時程子華接受到的作戰任務是率部前往平張線附近,切斷平張線和華北的聯系,這樣一來可以切斷傅作義主力35軍的退路。而楊得誌和楊成武兩位將軍以很快的行軍速度到達了指定位置,在正面戰場基本完成了對傅作義第35軍的包圍。

程子華率領第13兵團奮力往平張線趕去,路上他經過了當時傅作義占領的重鎮密雲,程子華當時的想法開始發生改變,他經過調查發現密雲的守軍只有6000人,他認為快速攻下密雲後再向平張線進發是完全來得及的。

從某種角度來講,程子華的這個思路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想要不耽誤整個戰略部署,必須快速打下密雲。

當天程子華命令一支主力猛攻密雲,攻擊上來講程子華部隊進展很快,但是有一個情況程子華忽略了,就是密雲的守軍向傅作義求救了,傅作義得知密雲受到攻擊,立馬率軍回撤,他的35軍快速後退,準備救援密雲。

這樣一來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就遭到了破壞,因為一旦傅作義的35軍撤出平張線以外,那麽這次合圍他的作戰計劃就算泡湯了。

這一變化很快傳到了毛主席的耳中,程子華自作主張攻打密雲的事確實讓毛主席氣得不輕,根據聶榮臻回憶錄中的記載,毛主席當天抽著煙,頂著鵝毛大雪在外面不停地徘徊,並下達了一道道軍令給程子華。

程子華攻打密雲很順利,全殲了6000多的守軍,他接到毛主席催促他前往平張線的命令後才意識到大事不好,所幸的是他率部急行,趕在了傅作義35軍到達平張線之前切斷了平張線,最終完成了對傅作義第35軍的合圍。

這個過程有驚無險,其實最終結果顯示程子華最初的預測是正確的,先攻下密雲,再向平張線前進是來得及的,但過程有點驚險,如果程子華晚個三天,那麽傅作義的第35軍必將越過平張線,那麽毛主席的戰略部署肯定就泡湯了,這也是毛主席生氣的原因。

不過這件事並沒有讓毛主席記在心中多久,畢竟最後程子華成功切斷了平張線,配合楊得誌和楊成武的部隊全殲了傅作義的35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