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梁山之上為何只有武松沒有外號?你看他抱著孫二娘時,張青說了啥

2024-07-24歷史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本就有著極高的知名度,但這部名著若沒有被影視化,或許也不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同時對於八零九零後而言,當年吃幹脆面集卡的經歷也為這部名著的爆火澆上了一把油。

而要說其中最吸引筆者的部份,除了那精美的人物畫像之外,就數各位好漢稀奇古怪的外號了。

什麽「豹子頭」林沖、「混江龍」李俊、「飛天大聖」李袞、「八臂哪咤」項充,一聽就讓人覺得格外霸氣。

(良好三好漢劇照)

不過說來奇怪,梁山之上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中,除了武松之外,個個都有外號,為何就武松只得了個「行者」之名?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外號?

一、闖蕩綠林的通行證

在【水滸傳】的世界裏,那些綠林好漢,甚至不僅僅只是綠林好漢,哪怕只是個混跡街頭的無賴,都可以有個十分霸氣的外號。

比如那潑皮牛二就自詡「沒毛大蟲」,所謂的「大蟲」也就是老虎,他說自己是沒毛的老虎,其實並沒有貶低自己的意思,還不是該吃人就吃人嗎?

又如王倫的那些個手下,那杜遷、宋萬乃至朱貴,哪一個不是草包中的草包?

然而杜遷自詡「摸著天」,宋萬則叫「雲裏金剛」,這哥倆往王倫身邊一站,報出這名號,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天庭裏的兩個神將下凡來輔佐王倫了,其實他們不過是長得高而已。

至於朱貴,那「旱地忽律」指的就是大鱷魚,可他哪有鱷魚那般兇狠?

就說林沖火並王倫時,這三人的表現就窩囊至極,只道是:「杜遷、宋萬、朱貴本待要向前來勸,被這幾個緊緊幫著,那裏敢動?王倫那時也要尋路走,卻被晁蓋、劉唐兩個攔住。王倫見頭勢不好,口裏叫道:‘我的心腹都在那裏?’雖有幾個身邊知心腹的人,本待要來救,見了林沖這般兇猛頭勢,誰敢向前!」

(武松、孫二娘劇照)

說好的摸著天呢?怎麽都沒摸到王倫身邊?雲裏金剛又為何沒出手救主?旱地忽律你倒是動手幹林沖啊?

說白了,這些角色都是虛有其表,外號不過是他們行走綠林時用來包裝自己的「外衣」罷了。

不過既然武松也選擇踏上了這條綠林之路,也該順應遊戲規則才是,他為何沒給自己起個響亮的外號?

或者說,作者施耐庵為何沒給這位他最為偏愛的好漢一個響亮的外號?

二、武松的行者之名

你可能要說了,武松的外號,不就是「行者」嗎?

其實不然,「行者」根本不是外號,所謂的「行者」一般指行腳乞食的苦行僧人,也指行路人或者行人,用在武松這裏,自然是指「苦行僧人」,畢竟他得了一身頭陀裝束,確實是一副苦行僧的扮相。

但很明顯,這只是他的身份,而不是外號。

以魯智深舉例就很直觀了,魯智深在相國寺出了家,因此他是僧人,也就是和尚,但他的外號是「花和尚」,這就是區別,魯智深這和尚的身份有個「花」的修飾,這就是外號,而武松那「行者」之名卻僅僅只是強調了他的身份形象而已,談不上是外號。

而施耐庵本人也在書中提到過一句:「 打虎向來有李忠,武松綽號尚懸空。幸有夜叉來說法,頓教行者顯神通。

(李忠劇照)

你看,施耐庵已經稱呼「武松」為行者,說他已大顯神通,同時也強調了,此時武松的外號依舊是「懸空」的狀態,仿佛給人一種武松還沒找準自己的定位一般的感覺。

可直至故事結束,武松也始終只得了個「行者」的稱號,一直沒有外號,作者為何要如此區別對待?

或許武松在十字坡的那段經歷就能給你答案。

三、十字坡降魔

武松為兄長報仇,殺了潘金蓮與西門慶之後,自己也成了負罪之人,將被押送去孟州,但行至十字坡時,卻遇上了開黑店的張青、孫二娘夫婦。

(武松擒下孫二娘劇照)

那對賊夫妻幹的是宰殺過路客的活,照理說,此時遇上武松,他們多半是要倒黴了,畢竟別說他們是好漢了,甚至都可以說他們就是那種理應被梁山好漢誅滅的惡人。

武松雖然生得一副狠樣,但孫二娘卻也不慫,只依照慣例,想透過用迷藥將對方麻翻,繼而殺人越貨,可誰能想到,武松早已透過細節察覺到了這孫二娘這老板娘有異樣。

比如武松在喝酒之前有過一番看似是撩撥孫二娘的話語。

書中只道:「武松又問道:‘娘子,你家丈夫卻怎地不見?’那婦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恁地時,你獨自一個須冷落。’那婦人笑著尋思道:‘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不是我來尋你。我且先對付那廝!’這婦人便道:‘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幾碗了,去後面樹下乘涼。要歇,便在我這家安歇不妨。’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裏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張青夫婦劇照)

他怎麽就看出孫二娘不懷好意了?

兒時看不懂,如今再讀,才知武松是膽大心細,因為在他看來,一個女子獨身在荒郊野嶺開店是不可能的,她丈夫多半也不會放心,他這才斷定這女子不簡單。

接著孫二娘果真對武松下手,而早有防備的武松則瞬間反將孫二娘抱住,那女子動彈不得,成了待宰的羔羊。

此時張青跳出來求情,二人之間便有這麽一番對話:「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頭武松的便是。’那人道:‘莫不是景陽岡打虎的武都頭?’武松回道:‘然也。’那人納頭便拜道:‘聞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識。’」

(武松劇照)

這即是真相,旁人吹牛都是靠外號,而武松要鎮住敵人,只需要報上自己的大名,「武松」二字就是最好的通行證,足以讓敵人畏懼,他何須用外號來包裝自己?

如此看來,作者對武松的偏愛不是賦予他「武十回」的篇幅,而是讓他成為梁山之上唯一沒有外號的好漢,武二爺的霸氣,不用花裏胡哨的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