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史學家為何很少提及劉秀?他的一生完美到不真實,讓人無從下筆

2024-02-28歷史

古代的帝王將相們是史學家們研究的熱門之選,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清廢帝的下台,期間有數百位皇帝,而這些皇帝之中還有幾十位開國帝王.

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就在本應該是史學家們研究熱門中的那些「開國帝王」們中,卻有一位很少被人提及,那就是「漢光武帝劉秀」。

為什麽很少提及呢?因為劉秀的一生太完美了,他就像一尊由美玉精心雕刻的雕像一般完美無瑕,完美到不真實。

他的人生就像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無可挑剔。這就讓史學家們無從下手了,如此完美的人物,又該怎麽研究呢?

西漢滅亡、天降猛男

劉秀是劉邦的九代孫,聽起來很唬人,不過因為另一個老祖宗「漢武帝劉徹」的推恩令。

身為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九代孫的劉秀,除去這個名頭以外,他起初也就是個普通人,甚至還要慘一些,年幼的時候就失去了雙親。

劉邦

如果沒有外力推動的話,或許9歲就變成孤兒的劉秀會成為市井百姓之一。

不過有趣的是,就像故事中的主角一樣,「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劉秀已經吃了不少苦了,接下來該故事的大反派登場了。

當劉秀與哥哥妹妹無人照料苦苦求生的時候,一個叫做王莽的人開始實作他那積壓許久的野心了,這是一個被人稱之為「穿越者」的篡漢奸臣。

這個時候由劉秀先祖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滅亡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王莽建立的新朝。

王莽之所以被調侃為「穿越者」,一方面是由於他的一些理念比較超前,與當時的朝代主流思想不合,另一方面就是王莽曾經下令殺死名叫「劉秀」的人。

王莽

而王莽之後也正是被劉秀所打敗,這種未蔔先知一般的行為加上超前的思想,導致有人說他是「穿越者」。

王莽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就像是東漢末年的曹操一樣,曾經位極人臣之巔,類似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也幹過。

加上王莽經常任用王家的親戚子弟,一時間朝野動蕩、民不聊生,而且因為他是謀朝篡位得來的皇帝寶座,很多人不服王莽,於是各地紛紛揭竿而起。

此時的劉秀還是個鄉村少年,熟於各種農活,閑暇時喜歡讀書。

而他的哥哥劉縯卻非常向往先祖劉邦的偉業與行俠仗義的俠客,於是在哥哥的影響下,劉秀和哥哥加入了綠林軍,起義抗莽。

戲劇性的是,本來很多人屈服於王莽的淫威,不敢起義,但是每每看到身穿鎧甲的劉秀,就有很多人納頭便拜,跟隨劉秀起義。

於是劉秀、劉縯兩兄弟的部隊下屬越來越多,成為了綠林軍中勢力最大的一支,被稱之為「舂陵軍」,因為劉秀他們是在「舂陵」起義的。

當劉秀兄弟成為綠林軍中聲勢最大的首領時,劉秀傳奇而完美的一生也正式拉開了帷幕,或許當他聽從哥哥的建議,加入起義軍時,漢光武帝的完美人生就啟程了。

而第一個裏程碑事件就是昆陽之戰。一件被人戲稱為「位面之子大戰穿越者」的神奇戰爭,表面上只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但卻透露著一股子神奇的味道。

天降隕石

昆陽之戰是一場古代戰爭史中非常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參戰雙方的人數對比非常懸殊。

一方是王莽新朝派出的新軍,兵力40萬人;另一方是由多股起義軍所組成的綠林軍,兵力1.7萬人,40萬新朝軍隊包圍了由1.7萬人防守的昆陽。

平均下來王莽新軍23個人打綠林軍1個人,雖然是綠林軍防守城池,但是這種懸殊的戰力對比,在古代那種冷兵器時代基本已經決定了戰局的走向。

理論上王莽是必贏的,可惜他的對手是劉秀。

實際上40萬人比1.7萬人的比例都是樂觀的估計,因為人數相差懸殊,很多綠林軍的將士都心生怯意,別說上陣殺敵,沒有臨陣脫逃就是膽大的了。

真正跟隨劉秀的不過3000人左右,3000人對戰400000人,就算是守城也是天方夜譚一般,誰都會說這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劉秀也真的帶著這些人守住了昆陽,甚至一度追殺新朝軍隊。

古籍 【後漢紀·光武帝紀】與【東觀漢記·光武帝紀】中都有一段類似的記載:「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什麽意思呢?是說雙方交戰期間,夜間曾有一顆隕星墜落在王莽軍營中,白天曾有雲團墜落在王莽軍營中,這一波神奇現象直接把王莽大軍的軍心嚇得渙散了。

於是一場史無前例的3000人追殺的40萬人丟盔卸甲、只知道低頭逃跑的離譜戰役發生了。

劉秀代表的綠林軍在昆陽之戰中大獲全勝,王莽已經開始死亡的倒計時了。之後劉秀帶領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

娶妻當娶陰麗華

大敵已經伏誅,劉秀該登基稱帝了嗎?

還沒有,因為劉秀雖然在綠林軍中聲望很高,甚至絕地反擊打贏了昆陽之戰,但是那些門閥世家更支持他的一個遠房親戚,劉玄。

於是劉玄就腆著臉登基了,甚至因為忌憚劉秀兄弟的威望,殺死了劉秀的哥哥劉縯。

劉秀非常悲傷,但是他知道此時還不是給哥哥報仇的時候,他需要積蓄力量。於是表面上上書請罪,暗地裏收納人手、訓練士兵,而且還娶了一位賢妻。

劉秀早年沒有參加起義軍的時候,曾經在長安求學過,當時劉秀只是一介窮酸書生。

他看到路邊披堅執銳的「執金吾」走過時,發出了一句感慨: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這「執金吾」是都城之中,負責率領禁軍巡邏保衛城池的軍官。

而「陰麗華」則是當時的「國民女神」,陰家是豪門大族,坐擁的土地不亞於一些諸侯王,而陰家千金陰麗華則是以美貌著稱全國,於是劉秀發出了那句感慨。

一方面劉秀需要讓劉玄解除戒備,另一方面劉秀是真的喜歡、愛慕陰麗華,於是他就去了位於南陽新野的陰家,求娶陰家大小姐。

此時的劉秀可真的是實作了自己曾經的夢想,這就相當於一個窮小子,年少的時候看到了電視上的國民女神,說以後娶妻就一定要娶她,而當他長大之後他也真的做到了這件事。

陰華麗

而劉秀卻還不能與嬌妻共度蜜月,他現在的處境並不好,劉玄雖然暫時放下了戒心,可是劉秀的兵權被剝奪了。

並且河北一帶還有不少割據一方的勢力存在,於是劉秀就被派去河北平叛了,更加悲催的是,劉秀是孤身一人作為「光桿司令」去的,劉玄擺明了想要借刀殺人。
可是如果抗旨不去,就給了本就暗懷殺心的劉玄可乘之機。

於是劉秀只得暫別新婚嬌妻,獨自前往河北,不過劉秀作為一個「完美主角」的人設,怎麽會被這種事情打倒呢?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慣用的套路,每當大反派想要對付主角,並把主角逼到一個絕境的時候,也就是主角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時候。

劉秀到了河北之後,直接就被當地的真定王劉揚看中了,揚言指定要劉秀娶他的外甥女,只要劉秀願意,他真定王麾下10萬兵馬,那就是劉秀的了。

如果劉秀不願意的話,劉揚就要幫王朗打劉秀了。這個王朗是此時河北勢力最大的一股叛軍,對劉秀直接下了通緝令,勢必要讓劉秀不能活著離開河北。

登基稱帝

劉秀怎麽辦呢?

他一個光桿司令,前有王朗的追殺通緝令,後有劉玄的陰險窺測,旁邊還有劉揚的「霸道征婚」,劉秀無奈之下選擇了劉揚,娶了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

之後劉秀就成為了10萬真定軍的統帥,周圍其余的小勢力一看劉秀一朝翻身,加上昆陽之戰的神話,紛紛納頭便拜。

於是劉秀就成了河北地區最大的勢力,之後不僅鎮壓了王朗,還有了和劉玄掰一掰手腕的能力,直接在河北稱帝了。
之後劉秀攜大軍勢如破竹,攻入洛陽,報了殺兄之仇,然後派遣大軍前去南陽新野,風風光光地把陰麗華請回了皇宮。

此時距離劉秀孤身離開時,只過去了不到兩年,兩年前,劉秀還只是個被迫丟下愛妻離去的光桿司令,兩年後,他已經是入主中原的光武大帝。
不過此時郭聖通仗著舅舅劉揚的勢力,是後宮之主,劉秀的完美不僅局限於他自己,還在於他的妻子。

陰麗華不只是具有傾城傾國的美貌,她同樣具有不俗的智慧。

面對後宮之主的位置,她主動結束了,為了鞏固丈夫的統治,她不想多生事端,之後的劉秀也沒有辜負她。
後宮安穩之後,劉秀得以放心攻城略地,歷經12年,劉秀一統全國,光復漢室,史稱「光武中興」,為了與劉邦建立的漢朝區分,劉秀建立的被稱為「東漢」。
外事已定,該回過頭來處理處理家事了。劉秀與郭聖通的婚姻是政治婚姻,兩人的感情並不是很深。

雖然郭聖通成為了皇後,兩人的孩子劉疆也成為了太子,按理說劉秀不能再更換皇後了,可劉秀是完美的,他遇到的窘境總會有轉機的。

郭聖通因為劉秀的真愛始終是陰麗華而心生怨懟,與劉秀產生了矛盾,劉秀最終廢除了郭聖通的皇後之位,讓原配夫人陰麗華得以成為皇後。

郭聖通被廢,難免會讓太子劉疆心懷怨恨,可是劉疆很大度,他知道父母之間感情不合。

劉秀雖然廢了郭聖通,但是並沒有落井下石,相反郭氏家族依舊是外戚大族,郭聖通只是沒有了皇後的稱號,吃喝用度樣樣不差。
不過劉秀雖然沒有接著換太子的想法,但是劉疆心裏面明鏡一樣,他知道母後已經被廢了,自己再繼續占著太子之位就是不識好歹了。

於是一場可能產生的「父子相殘爭奪皇位」,就變成了劉疆屢次遞交辭職申請,之後劉秀也是同意了兒子的申請,轉而讓陰麗華的兒子劉莊成為了太子。

劉秀的完美還體現在他登基稱帝後的執政思路與理念上。

古人雲「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每當皇帝登基,一些功臣就成了處理目標。

劉秀則不是,以「雲台二十八將」為首的開國功勛們並沒有遭受清洗,反而都成為了權貴。
劉秀也沒有忘本,他是有過苦日子的,所以他格外理解貧苦百姓們的訴求,對於百姓來說,他是一位仁君。

而對於貪官汙吏來說,劉秀就是懸在頭上的鍘刀,劉秀對於精簡官吏、提倡廉政非常上心,在古代史中都是排的上號的嚴苛,一度有朝中大員因為小過失而被罷官。

劉秀在位時,大部份時間都用於治理國內民生了,對於周邊國家沒有怎麽上心,但是以匈奴為首的一些遊牧民族卻是一直對於中原賊心不死。

但還是老樣子,故事的主人公是劉秀,當劉秀忙著處理國內民生的同時,匈奴卻陷入了內亂之中,無瑕入侵中原了,甚至匈奴分裂為了南北匈奴,南匈奴直接臣服於東漢了。

劉秀沒打仗,平白多了塊土地和一批百姓,北匈奴的入侵也會被南匈奴擋下來。之後烏恒、鮮卑也先後臣服於東漢,西域諸國以及西南地區也都乖乖地上貢臣服。
除此以外,劉秀還是第一位接見了日本使者的中國皇帝。當時的日本使者表達了臣服的想法,並且希望這大哥能夠賜予自己一個名字。

劉秀當時看日本使者特別矮,就給這個國家起名為「倭國」,並且封了倭國統治者為「倭奴王」,還賜予了一枚金印,上面寫著「漢委奴王金印」。

這塊印也不是虛構的,早在1784年就在日本九州福岡地區出土了。

劉秀的一生可謂是順風順水般的完美。生於亂世卻喜歡種地讀書,好在有哥哥拉他一起加入起義軍;被40萬大軍包圍卻有天降隕石救場

少年時代對於國民女神的遐想也成為了現實;孤身到了河北就有10萬大軍前來歸順,條件只是娶個媳婦。

原配夫人知情達理也不會讓後宮雞犬不寧;忙於內務的同時,敵國自己就亂了,甚至自己分裂,一半臣服之後對付另一半。

遠在千裏之外的日本遠渡重洋也要前來臣服討封,就這種完美人生,讓史學家們還研究什麽?沒什麽可以研究下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