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鄧公復出後,要把杜義德調離海軍,一句話讓杜謔地站起:我服從!

2023-12-29歷史

1977年7月16日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後,正式接過第二代中共中央領導核心的重任,掌舵新時代中國發展航向。

鄧公上任後勵精圖治,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展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建設。

1979年鄧公視察中國海軍隊伍,對祖國的海軍建設工作十分滿意,時任海軍第二政委的杜義德受到鄧公表揚。

然而僅僅過去不到一年時間,鄧公卻又親自下令,將在海軍工作了近30年的杜義德調至蘭州軍區,這到底是何用意?

對海軍隊伍頗有感情的杜義德起初有些不樂意,但鄧公的一句話立馬讓他接受了調令,杜義德究竟從鄧公嘴裏聽到了什麽?

杜義德

鄧公支持杜義德回家報仇

1912年,杜義德出生於湖北黃陂木蘭山區。青少年時期,杜義德便嘗遍了人間冷暖。他早年間的生活十分艱苦,幫地主放牛、跟著家人外出打工、只身一人到武漢當學徒。

1927年春天,北伐戰爭的浪潮席卷全國,此時的杜義德正值青春熱血的年紀,隨即回到家鄉,加入了當地的農民赤衛隊,成為農民革命的一員。

經過兩年鬥爭,杜義德所在赤衛隊隊伍愈發壯大,並被紅軍隊伍註意到。1929年初,杜義德等人被吸收進紅一軍31師第4大隊,由杜義德任宣傳隊隊長。

自此,杜義德憑借一張能言善語的嘴,領著戰士們四處宣傳革命,為紅軍隊伍籌備人員和錢糧。

杜義德帶領宣傳隊成天在山裏轉,走到哪裏就把標語貼到哪裏。

當地的地主土豪也是杜義德的目標,打擊地主老財、從他們手中搶奪財物分發給群眾,成了杜義德一項日常工作。

若是途中遇到國民黨小股部隊,杜義德就會馬上展開戰鬥。一次宣傳隊下鄉宣傳時,遇到了清剿紅軍的敵人,杜義德當即命令部隊打響戰鬥。

期間一直與敵軍保持適當的距離,一路將其拖到深山老林,直到國民黨軍迷失了方向,杜義德才率領隊伍將敵人狠狠收拾了一頓。

一時間,對杜義德恨得咬牙切齒的國民黨和地主老財們,給杜義德起了個「尖黃陂」的外號。

紅軍隊伍宣傳標語

杜義德接連將老家附近的地主、國民黨部隊收拾了一遍,徹底引起了地主團和國民黨的註意。

為了報復杜義德,當地的地主反動派帶著國民黨軍,悄悄摸到了杜義德的老家杜家村,將其父親抓了起來。敵人惡狠狠的表示:

「老子抓不住尖黃陂就抓你!杜義德不回來你就別想活!」

杜義德的母親聽到風聲後,趕緊帶著家中其他人躲到了深山,並通風報信給兒子,讓他不要回來。

然而等訊息輾轉傳到杜義德耳中時,他的父親早已被敵人折磨死。不管敵人如何嚴刑拷打,老爺子就是不願吐露任何關於兒子和紅軍遊擊隊的訊息。

黃陂木蘭山區

最後,被打得奄奄一息的老爺子流了一整夜的血,天還沒亮就斷了氣。

這天,杜義德正準備帶領隊伍出去開展工作,山下的報信人員送來了杜老爹被打死的訊息。杜義德聞言一聲不吭,微微顫抖的身體和漲紅的雙眼顯示著他起伏的心緒。

「出發!」良久之後,杜義德發出命令。

杜義德很清楚,這個時候去找敵人絕對是自投羅網,只有活下去才有報仇雪恨的機會。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這些地主反動派抓了不少紅軍戰士的家人,其中一個年輕戰士貿然找上了門,結果慘死在了敵人手上。

在接下來的革命歲月裏,杜義德跟隨隊伍南征北戰,長征時期與艱苦的自然環境作鬥爭,八年抗戰與日寇浴血拼殺,解放戰爭中與國民黨軍兵戎相向。

在多年戰火的磨礪下,杜義德終於從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成長為了劉鄧麾下的一員虎將。而此時的杜義德,也終於等來了報仇的機會。

1947年8月,劉鄧大軍在國民黨20多個旅的圍追堵截下,成功躍進大別山,解放軍的戰略反攻拉開序幕。

作為六縱司令員的杜義德,挺進大別山之後便向鄧小平提出了一個請求:回家報仇!

按理說在如此緊要的關頭離開一線,多少有些不合時宜,但出乎意料的是鄧公居然批準了杜義德的請求,並指示他可以帶著武器裝備回去。

鄧公表示: 木蘭山區那些地主反動武裝不僅是杜義德一家的仇人,更是該地區所有人的敵人,杜義德此行是為了給家鄉所有受到反動派迫害的人報仇。

接到指示的杜義德十分激動,立即率領一小股部隊回到了家鄉。最後,一百多位罪大惡極的地主反動派被處死。

在那之後,杜義德火速回歸大別山戰場,跟隨劉鄧開始了接下來的對蔣作戰。

鄧公要求杜義德調離海軍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杜義德成為川南軍區司令員。到了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戰功卓著的杜義德被授予中將軍銜。

從1960年7月開始,中央軍委考慮到海軍力量建設的重要性,將杜義德調至海軍部門工作。

彼時鄧小平雖說不在軍隊工作,但杜義德始終沒有忘記自己這位老上級,經常對部下講,自己是吃劉鄧飯的。

由於分工不同,這對老戰友好幾年也不能見上一面,直到鄧公第三次復出並接過黨中央大旗之後,二人才有了碰面的機會。

不過令杜義德沒想到的是,鄧公剛復出沒多久,就把他調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工作崗位。

1979年4月3日,鄧公作為中共中央第二代領導人,對祖國海軍事業建設投來了關註的目光,要求海軍第一、第二政委來中南海匯報工作。

當時的海軍第二政委不是別人,正是鄧公當年的心腹愛將杜義德。聽聞鄧公要接見自己,杜義德激動萬分,早早的就開始準備赴京事宜。

當天上午9時許,杜義德與第一政委葉飛來到了鄧公辦公室。但鄧公沒有第一時間與戰友敘舊,而是開門見山的要二人匯報工作。

由於葉飛於一個月之前剛剛調至海軍部門,對大小事務尚不夠熟悉,所以匯報工作的任務就交給了杜義德。

鄧小平與杜義德

再一次在鄧公面前匯報工作,杜義德內心思緒萬千,仿佛一瞬間回到了當初二人在戰場上並肩作戰的時刻。

杜義德首先匯報了海軍五屆黨委會議的情況,接著聊到了南沙、西沙的戰備環境......

鄧公聽的很仔細,時不時的打斷插上幾句疑問。匯報工作持續到了中午12點半,鄧公的午飯時間也被耽誤了。

正當杜義德和葉飛準備道歉時,鄧公卻擺了擺手道:「沒關系。」

從鄧公臉上的笑容可以看出, 他對於當下祖國的海軍建設還是相當滿意的,對於杜義德這個自己一手帶出來的虎將也是甚感欣慰。

鄧公視察海軍

同年7月29日,鄧公蒞臨青島海軍基地,親自視察了海軍隊伍,過程中杜義德始終陪伴左右。

總體而言,鄧公對杜義德這些年在海軍部門的工作相當滿意。然而沒過多久,杜義德卻收到了一紙鄧公的親筆調令,命他離開海軍、出任蘭州軍區司令員,這究竟是為何?

杜義德緣何調任蘭州?

這條調令讓杜義德困惑不已,明明在崗位上表現優異,為何還要自己離開工作了近30年的海軍部門呢?

對老單位頗有感情的杜義德有些舍不得離開。況且,當時蘭州軍區的第一政委是蕭華上將,杜義德一旦坐了軍區司令員的位置,便成了蕭華的上級。

蕭華將軍

中將管上將,這讓杜義德感到非常為難。在與鄧公會面時,杜義德表露了自己想要繼續留在海軍的想法。

不過鄧公接下來的一番話立即讓杜義德改變了想法,轉而接受了這一調令。鄧公表示:

「海軍確實需要你,但西北同樣需要你,邊境的局勢需要一位能打仗的將軍去坐鎮。」

這句話徹底點醒了杜義德,他不顧自己才做完膽囊炎手術的虛弱身體,謔的一下站起來,鏗鏘有力回答道: 「我服從命令!」

杜義德之所以會來一個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主要是想通了鄧公將他調至西北的深意。

彼時中蘇關系惡化,蘇聯陳兵百萬在中國北部邊境,兩國隨時有爆發沖突的可能。

原蘭州軍區司令官韓先楚上將,也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常勝將軍,但由於健康原因不得已離開了工作崗位。

蘭州亟需一位能打仗的將領前去,以應對可能突發的戰事。如此一來,鄧公的調令就不是一次簡單的單位變動那麽簡單了,而是關乎國家軍事戰略布局。

一旦調令意義上升到關乎國家安全的意義,杜義德自然無條件的選擇了服從。 況且,鄧公將如此重任交付給杜義德,這是對其軍事能力的信任。

畢竟在過往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杜義德已經無數次向鄧公證明,他是一個能打仗、善打仗的優秀將領。

劉鄧千裏躍進大別山時期,鄧公就不止一次誇贊:「杜義德的六縱就是能打!」

彼時劉鄧大軍要渡過黃河,為了奪得渡河作戰的勝利,杜義德向隊伍做出指示:

「爭取偷偷渡河,一旦被發現立即開始強渡,過河後遇到敵人應該穩紮穩打,建立灘頭陣地......」

大軍渡黃河

杜義德的這一套渡河計劃後來傳遍了整個隊伍,成為劉鄧大軍渡河時人人奉行的一套計劃。

1947年8月23日,六縱抵達汝河地界。在汝河對面是嚴陣以待的國民黨整編85師、64旅,其身後還有敵人十多個師的兵力。

此時的劉鄧二位首長正跟隨六縱行軍,杜義德眼看隊伍就要陷入為難之中,果斷下令,讓部隊輕裝上陣,端起刺刀直接準備白刃戰。

次日淩晨開始,六縱先頭部隊率先渡河開路,杜義德指揮戰士們拿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村莊。

強渡汝河

黑暗中,六縱野戰部隊全員化身敢死隊,以悍不畏死的姿態向敵人發起一次又一次沖鋒,堅決執行完成杜義德下達的每一個進攻命令。

很快,一條三公裏寬的血路被殺出,大部隊迅速渡過汝河,劉鄧首長轉危為安。戰後劉伯承、鄧小平拍著杜義德的肩膀誇獎說: 「這一仗打得好!」

其實,汝河戰鬥不過是六縱打仗時的一個縮影,類似這樣的戰鬥場面還有很多。

早在1947年攻打孫殿英部時,六縱就曾在不到兩天時間內,接連攻破敵軍布置的7118個地堡、53個炮兵陣地、長達11000米的地道防線,並將敵軍主帥孫殿英活捉。

雙堆集圍殲黃維兵團

淮海戰役中,六縱參與了對黃維兵團的圍殲,此時的杜義德發揮出了自己儒將的一面。

六縱奉命牽制黃維兵團4個軍的兵力,為了打贏這場超大規模的牽制戰,杜義德強中示弱、弱中逞強、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將收束控制部隊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

敵人完全陷入了六縱的行軍節奏,隊伍疲憊不堪。直至最後的圍殲戰打響,敵人才如夢初醒的調頭東進。

而杜義德則是命令部隊日夜兼程,趕在敵人支援抵達前線戰場之前,將包圍圈徹底封死,黃維兵團幾十萬兵馬成為解放軍口中的肥肉。

不管是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再到後來的抗美援朝,杜義德從未讓鄧公失望過。

正因如此,當中蘇關系惡化、前線可能迎來戰爭時,鄧公才會第一時間想到杜義德這位最能打仗的虎將。

結語

本不想離開老隊伍的杜義德,卻因為鄧公的一句話立馬改變了主意。這背後不光是對鄧公無條件信任的回饋,更是對祖國和人民安危的重視。

中蘇兩國終究沒有發生戰爭,不過即使蘇聯的炮火襲來我們也巋然不懼,只因祖國和人民的背後有千千萬萬個如同杜義德將軍一樣,敢於在家國危難之間站出來的將士們。

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