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邦最恨雍齒,但張良卻說要給他先封侯,劉邦聽後氣的咬牙切齒

2024-07-21歷史

劉邦生於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原名劉季,也就是劉老三的意思,年齡稍大一些後,整日裏總夢想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因此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

成年後,劉邦當上了沛縣泗水亭的亭長。 在一次押送犯人去鹹陽的路上,正巧碰到了秦始皇出巡,倍感羨慕的他於是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如此啊!」

羨慕歸羨慕,但工作還是要做的,於是劉邦只能老老實實地押送犯人。或許是天佑劉邦,沒幾年,秦始皇便暴病而亡。繼位後的秦二世,在全國實施了恐怖的統治,導致民怨四起,繼而爆發了農民起義。

一時間,天下大亂,各路英豪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統治。此時,已48歲的劉邦,於是在蕭何、曹參、樊噲的協助下,於沛縣設祭台,立赤旗,自稱赤帝子,打起了反秦的大旗。

但是沒想到劉邦卻由此開啟了自己問鼎皇權的一條康莊大道,直到自己50多歲的時候才成為了西漢的王,不得不說劉邦這一生十分勵誌。

在這位開國皇帝的一生中,有一個人物始終出現在他的視野之中,那就是雍齒。

雍齒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秦末時沛縣的豪強,比當時劉邦的出身要好很多,由於劉邦早期不事生產,每天帶著自己的一幫小兄弟混吃混喝,但在外人看來,這簡直就是個無所事事的小混混。

因此, 雖然劉邦出任泗水亭長後,得以認識雍齒、王陵這樣的地方豪強,但卻始終被雍齒和王陵所看不起,兩人甚至曾多次折辱劉邦。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於沛縣起兵,迅速成為了沛縣的義軍領袖。雍齒和王陵雖然也憑借權勢招攬了一些兵馬,但在大勢所趨之下,也只能追隨劉邦。

劉邦深知雍齒家族的勢力和背景,所以將重要的豐邑城交給了他看守。

但雍齒也是一個有野心的人,見劉邦起事有利可圖,他不願意久居在別人之下。當時,在沛地附近正是新建的魏國,他們為擴充實力,派其相國周芾來策反雍齒,許諾事成之後讓他當魏侯,這正合雍齒心意。

於是他便背叛了劉邦,歸附了魏國。將豐邑城交給了周芾。這無疑是對劉邦的一次沈重打擊,差點葬送了他的大業。

拼了死奪來的唯一的根據地豐鄉,全部喪失,一下沒了立腳之地,把劉邦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吃其肉,剝其皮。立即調集兵力攻打豐邑城。但是,這座城池卻堅韌異常,劉邦一次次進攻,都遭到了頑強的抵禦。直到後來借助了項梁的援助,劉邦才最終攻破了城池。

劉邦在向項梁借兵的時候,他與東陽寧君已經被秦軍打敗,但是他返回頭來占領了碭縣,得到了五千余兵卒。也就是說現在劉邦手裏有萬余人,最終才將豐邑打下。

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劉邦不破豐邑誓不罷休的心態,由此可見他對雍齒及豐邑父老背叛自己有多痛心,以致後來他一統天下之後,免除家鄉賦稅,唯獨不免豐邑。

雍齒狼狽地逃到魏國避難。恰好這一年,秦國大將章邯帶兵攻打魏國,魏相周芾被殺,魏王也被迫自殺。這局面讓雍齒更加尷尬,他被迫離開魏地往北逃至趙國,依附到趙國將軍張耳處。

不久,秦將章邯又率兵攻趙,包圍巨鹿。張耳只得向楚國求救。楚命大將項羽率兵救趙,大破章邯。雍齒見項羽勢力強悍,於是又追隨張耳投靠到項羽處棲身。

後來的事情咱們都知道了,劉邦先進關中,但是迫於項羽的囂張氣焰,劉邦退了出來。

鴻門宴之後劉邦被封了一個漢王,但是大量被項羽排擠的人不甘心,所以項羽剛剛自封為西楚霸王之後,各路諸侯又反了,這就包括劉邦,當然了跟項羽爭天下中,最有能力的就是劉邦,到後來項羽不是把劉邦的老婆父親,都俘虜了嗎?

相傳就是雍齒出的建議,說項王您幹脆在陣前,把劉邦的老父親綁在那,拿他來威脅劉邦,

這所作所為自然是把劉邦氣得不輕。後來韓信率軍攻打趙國,雍齒再次走投無路,只好重新歸附於劉邦之下。劉邦本想殺了雍齒泄恨,可是王陵極力勸解,劉邦才給了他面子,收留了雍齒。

劉邦收降雍齒之後,幾次都想把他殺掉以雪早前豐鄉背叛之恨。只是因為那時正是對戰項羽的關鍵時刻,不便施行。雍齒也意識到這一點,便奮力作戰希望立功贖罪,幾場仗打下來,逐漸緩和了劉邦對他的恨意。

但劉邦消滅項羽後,天下歸漢,他又想起雍齒的舊賬。但由於他已立下累累戰功,無辜誅殺雍齒又恐怕眾臣不服,所以,雍齒才得以僥幸活命。然而,劉邦對雍齒始終耿耿於懷。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大封功臣。如張良,蕭何,韓信、樊噲等人都得到了封賞。但是更多的人,因為時間的關系,劉邦還來不及一一封賞。

其中更有些人擔心得不到封賞,整日裏聚在一起議論紛紛,相互比較功勞大小,甚至為此多次發生爭論,生怕自己不能封侯,又害怕因曾經犯錯而被殺。

有一天,劉邦發現不少將軍三五成群,交頭接耳,似乎在很生氣地議論著什麽。劉邦急忙召張良前來商議,向他了解這些人都在幹什麽?

張良說:他們聚在一起,恐怕是在謀劃造反的事。

劉邦一聽,受驚不小,忙問張良說:「天下已定,他們為何還要造反?」

張良說「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為天子,所封皆故人,所誅皆仇怨,故相聚謀反耳」。意思就是說你劉邦現在獎勵的都是你親朋好友,和你有仇的都被你殺了一大堆,這些人不知道會有什麽下場,就聚在一起發牢騷,如果不及時處理,恐怕就要造反了。

劉邦聽了這話,請張良給他出主意,張良問劉邦說:「在陛下平生憎惡的人之中,有誰是群臣都知道的?」

劉邦答道,「雍齒與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無故降魏,失我豐鄉,歸附張耳,多番迫窘;口是行非,胸懷二心;留之無益,用之可危!我早就想把他……」

劉邦把手一揮,表示只有「哢嚓」一刀殺掉才好。

張良一聽就說「那請陛下先封雍齒為侯,這事就可以平定了」。劉邦聽後氣的咬牙切齒,但也聽懂了張良的用意後,覺得這是眼下務實且有效的辦法,於是他立即召集大臣,公布封封雍齒為列侯的決定。

雍齒被封為汁方(什邡)肅侯,食邑二千五百戶,和平定侯差不多,排位在第五十七,並命令他即刻起程就國。

那些內心惶惶,心懷不滿的功臣們一下變得安定下來。

這一封賞雖然表面上是厚禮,但實則已經隱含了劉邦的一份復仇。首先,將雍齒封到了四川的什邡地區,這無疑是對他的一種貶斥和流放。

當時的蜀地還是一片偏僻的邊疆,不僅氣候惡劣,而且也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把雍齒送到這樣一個地方,無疑是在羞辱他。

其實,對劉邦來說更多的是出於自保,雍齒被封侯可以說是「廢物利用」。連他本人都沒有料到。這件事在司馬遷的【史記】有明確記載,其中專門有「高祖封雍齒為什邡侯」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