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胡璉晚年難言之隱

2024-01-15歷史

我們在解放戰爭中最大的遺憾之一是未能生擒胡璉。王耀武在濟南戰役中敗北,被生擒,而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中同樣不敵而被俘。即使相對於王耀武和杜聿明,才華稍遜的土木系大將黃維也無法逃脫這樣的命運。與此同時,粟裕的華野擊斃了邱清泉、黃百韜、張靈甫等國軍悍將,但胡璉卻一次又一次地逃脫。

比如,在南麻戰役中,曾生擒過王耀武的許世友在得知胡璉逃脫後怒斥:「胡璉這只狡猾的狐貍,下次我一定要讓他碎屍萬段……」(出自丁炳生【第三野戰軍征戰記】)。在雙堆集戰役後,楊勇也表示:「我們寧願俘虜一個胡璉,也不願俘虜十個黃維!可惜讓胡璉給跑掉了。」。胡璉的逃脫讓他成為解放軍最引人註目的對手之一,甚至被認為超越了上級黃維,與王耀武和杜聿明不相上下。

然而,胡璉又是如何看待我們呢?尤其是他的那些對手呢?這堪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畢竟,對於任何事物,多角度觀察和分析下,才能得到客觀認識。據說,胡璉最怕——或者說最忌憚的我方名將是劉伯承。他的這點認識,跟白崇禧是一致的。即,胡璉認為劉伯承是最可怕和難以對付的。因為胡璉也像張靈甫一樣驕橫過,然而被劉伯承當頭打得清醒過來。

那是1946年10月,胡璉率領整編11師(十八軍),邱清泉統領第五軍,兩支國軍王牌精銳進犯魯西南。在大別山戰役爆發之前,劉鄧大軍的實力並不容小覷。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的劉伯承下令二縱牽制和阻擊邱清泉,同時圍殲胡璉的三縱、六縱和七縱部隊,引發了巨野的「張鳳集大戰」。在這場戰鬥中,胡璉的第三十二團三千多人被圍困在張鳳集(又名章縫集)。

面對困境,胡璉請求邱清泉增援,但由於邱清泉自身受挫無法及時支援,導致胡璉對他懷恨在心。最終,胡璉在絕對劣勢下,僅使得200余人成功逃脫,同時遺失大量輕重火器,例如山炮、野炮和迫擊炮,都落入解放軍手中。這場戰鬥讓胡璉意識到劉伯承的強大,使得他後來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不願執行白崇禧的命令,錯失了絕佳戰機。

白崇禧對此感到困惑,無法理解為何胡璉不抓住這樣的機會,甚至懷疑蔣介石在背後搞鬼。然而,事實上,胡璉已經被劉伯承的威脅震懾,產生了心理陰影,這一點並非臆測,而是有確鑿證據支持。在南麻戰役後,胡璉曾對蔣介石做出了如下分析。胡璉對粟裕的戰績有所誤解,但在後來的生活中,他在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這項重大成果,正是他透過大量資料研究,重新審視了粟裕等共軍指揮官的作戰經歷和戰績。在這一過程中,他重新評估了粟裕等人的軍事才能,並對其作出了新的理解和評價。胡璉透過對歷史資料的梳理和研究,深入探討了這些共軍指揮官的戰略決策、戰術部署和戰鬥表現,最終得出了一些新的見解和結論,這對於當時的軍事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當年的華東共軍實際軍事主帥竟然是粟裕,而不是陳毅,這一事實讓胡璉備感震驚。盡管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深入了解當時的背景和情況後,這一點才變得合情合理。胡璉和許多其他國軍高級將領直到去世也沒有意識到,在淮海戰役中,實際的軍事主帥竟是粟裕。據胡璉之子胡之光回憶,他的父親在台灣著書立說,雖然有不少史料保存下來,但胡璉從未敢提及雙堆集和粟裕。

直到臨終前,他長嘆道:「土木不及一粟。」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打了一輩子仗之後,享受了一下後卻突然發現這麽多年來自己竟然連真正的對手都沒搞明白是誰。因此,這既是無奈,也是不甘。無奈之處在於,最終承認自己確實打不過對手;而不甘之處則在於,如果早就知道對手是粟裕,或許就不會輸得那麽難看了。